03.05 唐朝為什麼會出現“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兩個盛世局面?

騎蝸牛走高速


“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

  “貞觀”為唐太宗李世民年號,出自《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

  唐初,由於隋煬帝造成的大亂,隋朝留下了破壞嚴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北周“留給”隋朝690萬戶(根據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而且沒有大的戰亂,而隋煬帝造成天下大亂,人口銳減,隋朝“留給”唐朝200餘萬戶(按《通典》記載杜正倫奏,經隋煬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亂,到了唐初武德年間僅200餘萬戶。) ,以及內外眾多強敵、破壞空前嚴重的爛攤子。李淵李世民統一中原與南方,為貞觀之治創造了條件。

  唐太宗即位後,因親眼目睹大隋的興亡,農民戰爭瓦解隋朝的過程,認識到了農民階級對君主專制統治穩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吸取隋亡教訓,糾正前朝之弊端,調整統治政策,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

  唐太宗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在文臣武將之中,魏徵當過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舊臣,曾議請謀殺太宗;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勵臣下直諫,魏徵前後諫事二百餘件,直陳其過,太宗多克己接納,或擇善而從。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

武則天以後,唐朝政局動盪,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穩定了局面,使政局為之一新.唐玄宗統治前期,農耕技術有很大發展,手工業發達,絲織技術高超,飲茶之風也在全國範圍盛行。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武則天被逼退位之後,唐王朝進入了一個短暫的混亂期:先是武三思與韋后、安樂公主勾結,害死於唐中宗復位有功的“五王”;而後太子李重俊率御林軍殺死武三思、武崇訊,而其也被韋后部下所殺;再而後,韋后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中宗李顯,立傀儡李重茂為少帝,自己總攬大權,垂簾聽政。韋后肆無忌憚,安樂公主公開賣官,朝政異常腐化。武后退位後八年的時間裡,政變迭起,政局動盪。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相王李旦第三子和其姑母太平公主共同精心謀劃,發動政變闖入宮中殺死韋后、安樂公主、武延秀,剷除了韋武集團,並迎相王李旦入輔少帝,後來又擁其為帝。

  景雲三年(712年),唐睿宗李旦讓位於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此時的太平公主已由以前的同盟變成了唐玄宗的強大對手,“宰相七人,四出其門。文武之臣,太半附之”。開元元年(713年)七月,唐玄宗得知“公主欲以是月四日作亂”,立即動手,斬殺公主黨徒常元楷、李慈、蕭至忠、岑羲,竇懷貞自縊,太平公主被賜死家中。

  唐玄宗粉碎太平公主集團後,立即“講武於驪山之下,徵兵二十萬,旌旗連亙五十餘里”。並流放郭元振,斬殺唐紹揚威皇權,並逐步將功臣,諸王外刺(調離出京,到外地任刺史)。皇權穩固之後,玄宗開始整頓朝綱,任用賢能。

  唐玄宗不僅極有膽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國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國根本,而且其也很善於發現人才(早年)。姚崇、盧懷慎、宋璟、蘇頲、張嘉貞、源乾曜是開元前期玄宗精心選拔的六位宰相,均是通曉治國方略,盡心操勞國事的名臣。唐玄宗依靠這些賢臣在穩定政局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

  建制諫官,恢復諫議制度。完善法制,刪輯律令格式,編纂《唐六典》。農業上靜民勸農,檢括戶口,開墾荒地,提高畝產。設置四監管理官府手工業,民間手工業也發展迅速。繁榮商業,金融機構櫃房出現,互市與海外貿易發達。

  正是由於開元初期君臣一體,上下同心,全國經濟迅速繁榮,迎來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開元盛世。





沉墨的可人兒


這兩個盛世是真是假誰知道,即使是真的又如何?我爺爺的爺爺是清朝大富翁和我有關係嗎?我的老祖先是明朝的宰相和我有關係嗎?我的上面十八輩在貞觀之治和我們有關係嗎?

我們盯著老祖宗是個大富豪,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我們應該當下務實工作,共同創造平等、誠信的環境,才能過得更好,我們應該橫觀世界之先進,不斷學習才能更幸福。



楊哥之翩翩舞


1、貞觀之治是因為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治的措施,使得政治清明,社會經濟繁榮,由此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貞觀之治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2、武則天以後,唐朝政局動盪,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穩定了局面,使政局為之一新。唐玄宗統治前期,農耕技術有很大發展,手工業發達,絲織技術高超,飲茶之風也在全國範圍盛行。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灥靐飍羴麤龘


唐朝之所以會出現兩個盛世,是因為在唐太宗和唐明皇之間出現了武周這個朝代。

雖然現代對武則天正面評價更多一些,但是因為其自身限制,武則天把相對多的精力放在了鞏固自身政權上,而不是發展國計民生。

因此相對於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其發展要差很多,又因為兩個盛世之間間隔很長,因此不能和康乾盛世,文景之治一樣合稱一個盛世。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百科小歷史


貞觀之治是唐太宗經過玄武門之變後創造的治世局面,開元盛世是唐玄宗經過唐隆政變後創造的治世局面。可見兩人的上臺都是經過激烈政治鬥爭,是優勝劣汰的結果。對於古代王朝,皇帝本人素質的高低對王朝的統治水平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這兩人是關隴李氏家族的佼佼者,他們在他們的政治黃金期創造了唐王朝的盛世。


或躍在淵2020


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

 

要想知道為什麼能開創貞觀之治,我感覺應該從貞觀之前說起。

貞觀元年是627年,之前的一年是武德九年,就是這一年發生了有名的玄武門事變,李世民從此掌握住了唐朝的江山。而唐朝建立的武德元年就是618年,這一年也是隋朝的大業十四年,名義上的隋朝仍然存在,同時還是竇建德的丁丑二年、李密永平二年、劉武周天興二年等等,有人說這一年中國大地上共出現了20個年號,也可以理解為有20個皇帝同時在這一年在位,僅此一點也足以說明當時的時局之亂。

從581年隋朝建立到大業七年隋朝開始出現亂象,它的大一統其實也三十年左右,再往前的大一統就要到280年晉朝滅吳,不過很快就發生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再就是五胡亂華、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而晉朝之前的三國大家都很熟悉,三國之前的東漢末年180年算一統的話,那距貞觀元年就是447年。

能想象出這四百多年都發生了什麼不,除了打仗就是饑荒、瘟疫、改朝換代。

因此,人們從心底裡希望出現個太平盛世,“不要再打了,求求你們不要再打了!”已經成為了廣泛的群眾呼聲,也就為貞觀盛世奠定了群眾基礎,也因此李世民玄武門之後,建成、元吉還有李淵的舊部也並不是太想報仇,而是希望李世民能夠治理好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魏徵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這就完成了貞觀盛世的第一步,人心齊。

 

第二點可能也是李世民感覺自己殺戮太重,畢竟是他把兄弟幹掉、把老爸轟下臺,心理上總還是有一些愧疚的,可貴的是他把這種愧疚轉化為推進社會發展的動力,一心治理國家。皇上用了勁,大臣有合力,群眾有盼頭,自然也就很容易之治了。

 

而“開元盛世”與貞觀有點相同的地方就是人們同樣對之前的社會產生了厭惡,對武則天及則天后時代的“牝雞司晨”,以及大搞政治屠殺極度不滿,也是希望換回李唐的江山,再過一段太平日子。

因此,李隆基掌權後也想他的祖爺上臺那會兒一樣,有了較好的群眾基礎,治也就相對容易一些。同時,有幸的是姚崇、宋璟兩大賢相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國家很快撥雲見日、興盛起來。

 

貞觀與開元還有一個不同的地方,或者說李世民與李隆基有個不同的地方就是,李世民一世英名,在治國上沒落下什麼罵名;而李隆基就不一樣了,開元了一陣就混蛋了,親自一手培養出個安史之亂,成功地把自己打造的盛唐推向沒落。

之所以李世民沒在晚年範錯誤,也許是他死的早的好處,他死的時候是51歲,如果再多活幾年,可能也跟李隆基一樣,躺在功薄上搞享受,親自葬送自己的江山。

封建社會的制度屬性,必然把一個國家寄託在一個君主身上,短暫的盛世不過是滅亡之前的回光。


Bond零零柒


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淵退位,即位後年號貞觀。

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由使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被尊為“天可汗”。

在位期間,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史稱“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助父上位,繼位後除掉太平公主,整頓朝綱,使武則天之後的動盪朝局煥然一新。

在位之初選用賢能,撥亂反正,廣開言路,依法治國,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為“開元盛世”。


談史論今100


唐朝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兩個盛世局面。因為當時出了兩位明君。李世民繼位後能清醒認識到隋朝在短短几十年就滅亡了。是因為隋煬帝生活糜爛,貪圖享樂。不理國政,造就了一大批的腐敗官員,使天下民不聊生。得以滅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李世民有了這前車之轍。他大搞改革,重用魏徵,房玄齡等名臣,招攬天下英才,將他們有利於國家發展和百姓幸福的獻策一步一步落家到實處,另一方面反貪汙腐敗,反普張浪費,厲行節約。大興土木建設,懲治違法犯罪。所以有了夜不閉戶的貞觀之治。同樣李隆基也是唐朝另一位明君,他繼位後沒有搞享樂,而是把祖先的基業發展創大,他也是鐵腕反腐,將隨之慾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徹底根除,使得天下風清氣正,另一面搞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真正實現了國泰民安的幸福生活。再一次開創了開元這一偉大盛世。


肖定才


唐朝是我國封建王朝的巔峰時刻,自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出現了四方來朝,八面臣服的局面,領土西到中亞,北至今俄羅斯境內,南擴越南,東至朝鮮大同江一線。

首先,古代王朝出現盛世和當朝的皇帝有決定性的關係。

李世民經玄武門之變後登基,改元貞觀。他繼承了李淵休養生息的政策,極大的緩解了隋煬帝征伐無度所帶來的混亂,經濟也得到極大的發展。

武則天時期,雖然沒有動亂,但是她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一直重視政治鬥爭,使得經濟方面乏陳可善,甚至有所倒退。李隆基上臺後採用老子的無為而治,政治清明。使得大唐的實力迅速回復,乃至超越,開元盛世一直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巔峰。

其次,唐承隋制。隋朝隨然快速坍塌,但是隋文帝時期,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大治之世。隋唐之間的朝代更替比較快,沒有長時間的動亂。而且隋煬帝時期興修的大運河,興建東都洛陽都給唐朝打好了基礎。大運河溝通南北,更方便南北糧食運輸和經濟往來。唐朝就像是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發展的帝國。他的經濟快速發展將整個封建王朝推向頂峰。

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開元盛世是貞觀之治的延續,只是因為中間相隔武周,而武周時期經濟、軍事都沒有太大的作為,且持續了較長時間,所以才使得 大唐擁有了兩個盛世。






小何讀歷史


其實是隋朝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特別是京杭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拉動了南北經濟發展。唐太宗時期和唐玄宗的前期,政局比較穩定,在唐太宗之前太宗玄宗之間的時間裡,政局都比較動盪,中國的特點是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就好。另外唐太宗和唐玄宗兩個人的事能力也是很強的,政變上臺也急於做出成績來證明政權的合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