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假如刘备选刘封当太子,蜀国将会怎样?

陳名芳


刘备在219年先后得到荆州、西川、东川等地,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所以他自封汉中王。这当了汉中王就得考虑立世子了,以后能守住他的家业。可是这个时候一个问题摆在了刘备的面前。按照祖宗礼法,立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长子刘封又不是他刘备造出来的,所以刘备很纠结。



刘封的父母早亡,一直跟随担任樊城令的舅舅刘泌生活。后来刘泌宴请已经是左将军的刘备,刘备这几年屡败屡战,风风火火的混出了点名头,但是唯一不顺的就是膝下无子,而刘备在这场宴会上就看中了刘封,想要将其收为养子。舅舅刘泌对于攀刘备这根高枝也是求之不得,所以就由他做主,让刘封成了刘备的养子。

刘备感觉很满意,但是他的兄弟关羽却没啥好脸色,当着刘封的面问刘备为什么认一个外人当儿子,简直没事找事。这刘封很尴尬啊,不知道怎么回话。刘备赶紧打圆场,把这事糊弄过去了。但是关羽之后一直对刘封很冷淡,所以刘封也一直小心翼翼,怕得罪了这二叔。


到了这个立世子的节骨眼上,关羽又站出来了。他直接表示刘封又不是亲生儿子,糊弄一下他就算了,把他派到山城上庸驻军,让他在那呆着就行了。刘备顺坡下驴,东扯扯西扯扯,反正最后就按照关羽的意思把刘封调到上庸做了副将军。

这刘封本来在上庸呆着也没啥事,每天喝酒吃肉,当一个闲散的主也就行了。可这个时候关羽又给他添麻烦来了。这一次关羽极为罕见的给了他个好脸色,因为关羽被围在麦城马上就嗝屁了。关羽写了一封十万火急的求助信送到了刘封那里,请刘封赶紧派兵救援。

刘封拿了信就有些犹豫,找主将孟达商议。孟达也一肚子坏水,就故意煽风点火激怒刘封,把当年那些事情和刘封再一提,刘封直接上头了,就按照孟达的话以粮草人马不足为由,拒绝了来使。这关羽左等右等也不见援军,知道自己过去得罪刘封太深,现在落井下石了。无奈之下,关羽只好弃城突围,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这关羽命丧黄泉,刘封也没好到哪里,直接被刘备问责,当即凌迟处死。


刘封这样的死,与他自己有很大原因,难道他真的以为刘备立了刘禅后就不把他当眼中钉吗?他还敢这么秀操作,简直是蠢的不行。不仅坑了关羽,还搞内讧逼走孟达,最后又丢了地盘。更重要的是刘备只是把刘封当成自己早麒军事集团的接班人,而不是后来蜀汉政权的继承者。换一句话讲,哪怕刘备把刘封当做继承者,也别想着振兴蜀汉,至少在我看来比刘禅更坑。刘禅能几十年不瞎折腾,就很不错了。刘封呢,缺乏大局观,在上庸就搞得众叛亲离,如果继承大业,蜀汉估计会被他搞得分崩离析。诸葛亮就评价他“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邯郸醉


如果刘备传位给义子刘封,蜀汉肯定会马上分崩离析,这时东吴、曹魏很可能趁着蜀汉内乱联合在一起,一举将蜀国吞掉。

东汉末年乱世枭雄刘备有四个儿子,分别是义子刘封、三个亲儿子:刘禅、刘永、刘理。大家经常说扶不起的阿斗就是讲的刘备的大儿子刘禅,刘备去世时刘永、刘理年纪尚小。

说起刘封,可能不熟悉三国的朋友不是太熟悉。刘封是刘备的义子,英勇无双,跟着刘备东征西讨多年,曾与张飞赵云等一起率军进入西川,虽说战功不及刘备的五虎上将,但也是蜀汉屈指可数的战将。

后来刘封与孟达攻克上庸,受到孟达的挑拨没有救关羽,最后孟达投靠曹军徐晃,刘封不敌之下逃到成都,刘备责怪他没有救二叔关羽,并没有想处死他,但诸葛亮说刘封英勇,刘备去世后无人可控制,于是刘备才起了杀心,赐死刘封。

诸葛亮建议刘备赐死刘封,却是有一定道理的。刘封英勇无双,绝不是诸葛亮、刘禅可以控制的,刘备去世后,刘封必将成为蜀汉潜在危险。

有人就说:刘封既然英勇无双,如果刘备传位于他,是不是蜀汉就从此兴盛了呢!答案是不会!而且如果刘备传位给义子刘封,蜀汉肯定会马上分崩离析。自古以来,帝王家最怕的就是继承问题,孙权的儿子们就是典型的反例。

如果刘备传位给刘封,刘封并不是刘备亲子,蜀汉中人心必定涣散,很多跟随刘备的人都会有想法,说不定就会趁机作乱,蜀国本来就日渐衰落,肯定经不起这样的折腾。而刘禅再扶不起,毕竟是刘备亲子,也是汉室血脉。

假如蜀汉内乱,东吴、曹魏很可能趁着蜀汉内乱联合在一起,一举将蜀国吞掉。那么刘备诸葛亮多年的经营就会付之东流,就像孙权一样,英明了一世,后来儿子们夺嫡伤了国力。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

喜欢历史、热衷码字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探讨!


青梅煮史


大势已去,刘备复活都没用

刘禅只是一个背锅侠罢了

夷陵之战后,刘备败光了十几年的积蓄

天下九州,只得益州。益州虽地大物博,但人烟稀少,南中时有叛乱,西边也是虎视眈眈,可以说四面受敌

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过只是困兽之斗罢了

要不然呢?难道只是守在高地吗?没了关羽、黄忠这些猛将,高地也守不了

不如主动出击,以攻代守,博一博

最终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透支了身体,病死五丈原


所以蜀汉亡,根本原因不在于刘禅

阿斗主要也是在演义中被过分的无能化

父强子弱

刘禅有一个很强的父亲,还有一个很强的相父,在他们的光辉之下,刘禅自然显得光芒黯淡

用人之道无可比拟刘备,学术才识无法相较孔明

历史上像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富二代毕竟少数

不管怎样,在诸葛亮死后刘禅还是在皇帝位置上经营益州近30年没有大动乱,已属不易

最让人唾弃吐槽的还是他的不战而降,和那句乐不思蜀

在大多数人眼里,他应该选择顽命相抗,死也要死得有骨气,不应该苟且偷生

因为最终蜀汉覆灭并且没有复辟,所以忘记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因为不战而降,没有人知道益州的百姓免受了一场屠杀,减少了多少生命的损失


刘禅的一生是隐忍的一生,刘备死后,他要隐忍诸葛亮的独揽军政大权。蜀国败后,他还要假装傻冒,苟且偷生。

生前要忍受流言蜚语,死后还要被后世吐槽千年

而现在的很多心灵鸡汤,洗脑狗血不就是在教我们忍让吗?

所以刘备夷陵之战后直接病死,诸葛亮困兽之斗未能侥幸德胜,这两人都做不到,还能寄托于连王位都抢不过阿斗的人吗?


晓博漫谩


先不说刘封个人能力如何,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关羽可能不会死。

因为刘备曾问关羽要不要立刘封为太子,关羽直接否决掉,造成刘封和关羽的不和,后来关羽兵败,刘封不发兵救援,间接导致关羽被斩首。

当然这里也不可以说得这么绝对,可能刘封发兵救援,关羽还是会死。

不过刘备立刘封为太子,刘封就不会计较这些,相反他会依赖于关羽,或者讨好关羽,为自己的登基做些准备,所以他会发兵就关羽。


另一方面,还是不论刘封的才能。如果不是刘禅为太子,而刘封为太子,这在重视宗室血统的汉代是不被允许的,刘封只是义子,而刘禅才是亲儿子,所以会有好事之人借机造反或者形成派别斗争,给本就不团结的蜀汉再添矛盾。


再来说下刘封的才能,从因为和关羽的过节就不发兵救援,可见此人心胸的狭隘。关羽对于蜀汉的重要性不必说,刘封难道不考虑如果他不发兵救援,导致关羽死亡,这个后果有多严重吗?可见此人没有战略眼光。再者,就算刘封恨关羽恨之入骨,难道连派一只军队假装去救援都不做吗?可见刘封还是个智谋短浅的人。所以刘封既是个心胸狭隘,又是个没有战略眼光和政治眼光的人。无才无德的人做皇帝恐怕还不如刘禅呢。刘禅至少品德还不错。


历史沙漏


首先是绝对不可能选刘封为太子,其次,退一万步讲,即便刘封做了太子,估计蜀汉阵营(刘备死后)有可能会爆发内乱,最后还是刘禅上位。

刘封本姓寇,是长沙县令刘泌的外甥。当时刘备用徐庶为军师,大破曹仁,在班师的路上路过长沙,进城驻扎,而长沙县令刘泌负责接待,寇封则站在旁边侍候着。刘备征战多年,自然有识人之术,他见寇封“气宇轩扬”,便有意认寇封为义子,而寇封也是“欣然从之”,从此改名刘封。

刘备

在此前,刘备自己已经有儿子,便是那阿斗。所以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时,关羽就很不高兴,劝说刘备,说您既然已经有了儿子,有何必再去收什么义子呢,将来说不定会弄出什么乱子呢。而刘备则说了一句:“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乱之有”,便大发了关羽。

刘封自从跟随了刘备之后,在刘备夺取益州之时立了不少战功,为人勇猛,十分得刘备的信任。然而,可能是刘封知道当初关羽并不看好自己,故而在之后驻守上庸时与关羽诸多不对付,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也没有出兵相助。最终导致刘备恼怒自己,在遭叛徒出卖,拒不降魏,单骑逃回成都时,被刘备所杀。

纵观刘封的一生,除了在军事上有比较不错的成就,就政治上而言,他并没有什么杰出的才能,也不会“保身”之道,做将军还可以,做君王,还是差一些的。

刘封

而且,最主要的是刘封是养子,而刘禅,也就是阿斗是刘备的嫡子。如果刘备真的舍弃刘禅而立刘封为太子,立马便会遭到以诸葛亮为首的大臣的反对,即便刘备不顾群臣汹汹,强立刘封为太子,在他死后,蜀国必然会发生内乱。

为何?自周朝以来,皇位交接历来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政治权力,由统治者的嫡子来继承,虽说也有例外,但是主流却是如此。远的不说,之前的袁绍和刘表便是活生生的例子。袁绍是强立幼子袁尚为冀州之主,结果他死后没几天,他的大儿子袁谭就和小儿子袁尚打得不可开交;刘表更不必说,溺爱刘琮,结果虽然有心要立刘琦,但无奈大权掌握在蔡氏手中,大好的基业就此断送在这几人手中。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我们再转过头来看刘封,刘封虽然勇猛,但其实刘备阵营里的人都没把他当一回事。诸葛亮后来是支持杀掉刘封的,他对刘封也应该没有什么好感,至于关羽,就更不用说了,一开始便认为刘封是“螟蛉之子”。试问,在没有强大后台的支持下,刘封即使被立为太子,继承皇位,他又如何守得住这皇位。这边刘封刚登基,那边支持刘禅的利益集团就会开始琢磨废掉他。虽然刘封有刘备的承认,但毕竟名不正则言不顺,刘禅再怎么也是刘备的嫡子,在血统上就占据正理。

所以,刘封即使被立为太子,即使登基为帝,在短时间内,便会被以诸葛亮为首的蜀臣废掉,继而让刘禅上位,而且此事也很少会被人非议。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假如刘备选刘封当太子,蜀国将会怎样?这个问题(秉烛读春秋)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我说的对不?

刘封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是养子而已。刘备立刘封为太子,这就意味着刘封将来是蜀国的皇帝,姑且不管是否符合正统问题,假设刘封做到了曾经刘禅的位置上,我觉得刘封未必比刘禅做的强。我们一直认为刘禅就是个窝囊的君主,其实不然,诸葛亮死后,刘禅主持蜀国朝政30年,几乎没有大的波动,即保持中立,魏、吴还真拿他没办法,要知道,蜀国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个国家。

现在刘封做了蜀国皇帝,从以往刘封性格分析,从他无缘无故打压孟达,然后听信孟达的挑唆来看,刘封头脑不是那么聪明,大家想想看,孟达鼓动他不救关羽实际是为自己考虑,并不是说那么同情刘封的处境,分兵去救关羽,刘封是主将,他完全可以“帅不离位”。接下来肯定是孟达率部分人马去救援关羽,刘封应该想到是孟达贪生怕死故意挑唆叔侄之间的关系,可刘封没有觉察到这一点,背负了见死不救的恶名。


刘封刚猛有余而谋略不足,当他做了皇帝后,姜维接了诸葛丞相的班,一定不顾蜀国具体国情,全力支持姜维伐魏,说实话,伐魏只是诸葛亮能够生存的砝码,刘禅别看愚蠢,他也看透了无力回天的结局,于此劳民伤财,不如让百姓休养生息,那些虚头巴脑的脸面东西不要也罢,这是刘禅的大智若愚的地方,他和丞相刚好相反,务实才是刘禅追求的目标,他绝不会像丞相那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逆天行道不是刘禅的本质。随其自然才是他的座右铭。


刘封则和刘禅刚好相反,一定耗尽蜀国国力,最后免不了身死国灭。姜维数次北伐,空耗了蜀国国力,像刘封这样的鲁莽的人,一定不会理智对待北伐之事,当邓艾灭蜀国时,怎能容得下脾气暴躁的刘封,绝不会像对待刘禅那样友善。刘封被杀是难免的事。蜀国最后灭亡。

(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秉烛读春秋


立养子为太子,从历史上来说也不是没有先例,比如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末帝李从珂。残唐五代时期胡人的风气冲淡了传统观念,养子与亲子的鸿沟远不像汉末三国那么明显。但是在刘备这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年代是讲究血统的,刘备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吾乃中山靖王之后,潜台词就是,我是皇族血脉,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继承大统的,曹操一生也只能挟天子以今诸侯也是因为血统,他可以篡位当皇帝,但会被骂的很惨,孙权最晚称帝也是因为没有皇室血统又没有曹操那样的筹码。刘备称帝,说自己是皇室血统,汉献帝已经被曹操杀了我是不得已继承大统的啊,如果把太子之为传给养子,一个没有皇室血统的人,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从这个层面上他也不会把太子之位给刘封。



我们来看看刘封的结局,(刘)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孟)达,又不救(关)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

表面上,刘备责怪刘封:欺压孟达(逼反孟达),不救关羽。

实际上,诸葛亮劝刘备,为了太子刘禅顺利继位,免除后患,籍此除掉刘封。

所以刘封是不可能就位太子的,就算他就位太子,我们分析一下这个人的性格,刘备曾经试探性的问关羽刘封适不适合当太子,关羽直接否决,当然刘备这个问题只是想确定关羽会站自己儿子刘禅的队,就是这个直接否决,刘封记恨在心,关羽败走麦城,刘封不发兵营救,可见此人心胸狭隘,难成大事。


每日历史百科


刘备一开始就没打算把主公的位置传给刘封,怎么看出来的呢?刘备攻取益州后,蜀国属于全盛阶段,夺了汉中后称汉中王。刘封、孟达守上庸。之后刘封犯事了,诸葛亮对刘备说,刘封这个人恐怕会威胁到他亲儿子的地位,刘备含泪把他杀了,这里算不算鳄鱼的眼泪,请网友们自行判断。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他是有战功的,这一点算是他人生之中的亮点,刘封当时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出征西川,后来又攻取上庸,怎么样,还不错吧,至少比刘禅小儿强吧。

历史上我能想到的把皇位传给养子的是郭威,许诺传给外族养孙但实际上是政治诓骗(未实现)的是石虎儿子石遵和冉闵。如果您不知道郭威那您应该知道柴荣,就是宋朝的前身皇帝,为什么穿个柴荣呢?因为他亲儿子都死了,柴荣是养子且是夫人的侄子。

得出结论,一般除了没办法,是不是给养子的。

好吧,就算刘备给刘封,在我看来,刘封的政治才能极其有限,而且还很自负乱来。从他几件事看出来,不救关羽(这事有争议),逼跑孟达,部下反叛,这几件接连发生,看他是不是膨胀了?

看看诸葛亮要是辅佐刘封君臣关系会怎样,首先诸葛亮绝不会有那么大的权力,刘封不会允许(参见孟达一事),这结果是两面,一是或许不会有那么多次北伐,二蜀国治理可能没那么井井有条,很多政策实现不了。

刘禅想安乐,但是想推刘禅上位的人未必这么想,其中免不了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刘封不死,那刘禅就要死,不光是刘禅,刘永,刘理都要死。(刘禅可能是礼法中合理继承人,刘封是硬拉上来的。)在政治风暴中,能形成强有力的北伐势利吗?不能,参照我之前写过的吴国孙权的子女相残,权臣相争的政治悲剧。


泊图泊途


如果刘封能当上太子,蜀汉必定提前灭亡,至少提前30年。

姑且不论刘备为什么会舍弃亲生儿子让一个养子来继承皇位?也不论刘封是否名正言顺,就按假设的来思考问题,刘封当上太子后如何?



先分析一下刘封的性格,人的一生往往是由性格来决定自已命运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关羽,让傲气害了自已,比如张飞,让暴戾害了自已,比如魏延,让做死害了自已,这都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代表。

刘封是怎么样的性格?

至少可以从两件事来看,一是不救关羽;二是欺凌孟达。



关羽是蜀汉集团除刘备外在军事上的第二号人物,也是蜀汉集团的开创者和元老级人物,镇守着蜀汉最重要的地盘--荆州,并且拥有假节钺的权力,假节钺代表着皇帝和国家的权力,能够节制军队中的所有将领。

关羽多次调集刘封发兵襄樊,可是刘封就是按兵不动,刘封凭什么按兵不动?就凭他是刘备的养子身份,才敢这么做,否则以关羽有假节钺的权力,可以立即斩杀了刘封,但是因为刘封特殊的身份,又加上关羽在战场上脱不开身,所以拿刘封没有办法。



刘封只是一个养子身份,就敢抗旨不遵,如果刘封是太子会怎么样?那不就是无法无天了,估计是谁也管不了。

当然了,刘备在世,至少刘封是很怕刘备的,就像曹丕很怕曹操一样,因为刘封的一切权力来自刘备,刘备在世,刘封会是老老实实的,但像不听从关羽命令这种事,应该是经常发生的,关羽的命令都敢不听,蜀汉也没有人能节制刘封了。



再来说刘封欺凌孟达事件,刘封被刘备派出与孟达一起平定上庸三郡,然后两人一起镇守上庸三郡,没过多久,刘封就开始欺负孟达了,抢了孟达的乐队,那个时候本来也没啥娱乐项目,估计这是他们当时唯一的乐趣所在了,可以刘封完全不顾大局,直接抢了孟达的乐队,完全不把孟达放在眼中。

孟达是宜都太守,算起来刘备手下也就是二十来个太守,孟达是其中之一,刘封当时的官职还只是副军中郎将,谈不上谁的官职大,谁的官职小? 但刘封敢欺凌孟达,凭借的就是自已是刘备的养子身份。



注意这里说的都是刘封是刘备的养子身份,如果刘封当了太子,除了刘备外,应该是没有人能管住刘封,哪怕是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头面人物,如果刘备去世后,身为太子的刘封就应该是蜀汉的皇帝,那以刘封的性格岂不是更无法无天了。

刘备如果要去世,在去世前肯定也会给刘封留下辅政大臣,而这个辅助大臣就是诸葛亮和李严,如果诸葛亮和李严来辅佐刘封的话,就会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问题。



刘禅之所以能够在诸葛亮掌权时期和平度过,并且能够维持近40年的统治,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刘禅的性格比较包容,同时较为软弱,而诸葛亮恰恰不同,诸葛亮的性格较为强势,对权力的渴望也比较大,一强一弱,才能搭配合理。

毫无疑问 ,刘封是强势且无法无天的,如果是两强的性格,这就是诸葛亮与刘封的相处,一定会产生严重的权力冲突,刘封肯定不会听诸葛亮的劝谏,而且是由着自已的性子来,最终结果要么是诸葛亮被刘封所杀,要么是刘封被诸葛亮所废除。



如果仅是性格无法无天,在和平及天下一统的时候,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三国时期,可是面临内忧外患的,如果内斗严重,就会带来外部的忧患。

如果诸葛亮被杀,那么刘封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就算诸葛亮不被刘封所杀,也无法施展他的治国才能,因为刘封不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一旦诸葛亮在蜀汉无法发挥才能,蜀汉作为最弱的一国,肯定是最先被灭亡。



至于如果诸葛亮在政治斗争会不会废除了刘封,我觉得应该不会,诸葛亮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为人极其正派,他所有的政治斗争都是阳谋,而没有阴谋,只要刘封当这个皇帝,诸葛亮是不太可能能发挥任用的。

最终的情况就是蜀国也开始内乱,如果有益州豪强大族,打着支持刘备亲生儿子讨伐刘封的旗号起兵,而且这是极有可能会发生的,那么益州就永无宁日,刘封虽作战勇猛,性格刚烈,可是皇帝需要自已作战吗?



并不用,皇帝只要用好人,把握好大局就行了,这不是刘封的强项,以刘封的性格,极有可能是一代暴君,很多东西在不经意的表现中显露出来了,就如同刘封的性格一般。

刘封如果当上太子,就是蜀汉的皇帝接班人,那么蜀汉极有可能提前灭亡,没有诸葛亮掌握政权长达11年,也没有蒋琬、费祎等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最终蜀汉在十几年内就会灭亡。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假如刘封被立为太子,那么蜀国必将分崩离析。

刘封本姓寇,是刘备在荆州收养的养子,收养的时间当在刘禅出生前不久。

刘备之所以收刘封为养子,是因为他当时已经年近百半,却膝下无子,仅有两个女儿。虽然刘备当时寄人(刘表)篱下,但尚有英雄之志,还想着要打下一片基业传给后人。

而刘封是长沙刘氏的外甥,二十出头,颇有武勇,刘备一眼就看中了他。刘备那个年纪也不确定自己还能不能生下儿子,为保险起见,就将刘封收为养子,对他十分器重。

如果刘备此后没有生下儿子,那么刘封继承大统是没有问题的。虽然他本姓寇,但好歹是长沙刘氏的外甥,血统上勉强说得过去。

但“不巧”的是,刘备没过多久就生下了嫡长子刘禅。这样一来,刘封的地位就十分尴尬了。

在以血统为本的宗法观念盛行的古代社会,嫡长子的地位高于嫡子,嫡子又高于庶子,养子的地位则是最低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借关羽之口将刘封比作“螟蛉之子”,视作虫豸一般,根本不放在眼里。

螟蛉之子这个概念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小苑》中的“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一句。古人认为蜾蠃只有雄性,没有雌性,它们为了“延续后代”,便捕捉螟蛉当做自己的儿子。其实蜾蠃是一种寄生蜂,它们捕捉螟蛉只是把它当做寄主。虽然这是古人对蜾蠃的误解,但这个概念却根深蒂固。

而关羽则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地位远远高于诸葛亮。所以关羽看不起、不服刘封,那张飞、赵云这些人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刘备执意立刘封为太子,这些人肯定会反对,即便刘备能压住他们,但刘备不能保证他死后的事情。

所以要么是刘备在位的时候杀戮功臣,为刘封铺路,要么就是刘封继位后群臣造反,拥立刘禅。总之蜀汉将分崩离析。

不过以刘备的为人来说,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即便刘备对刘封有感情,但也得顾及身边臣子的意见,所以刘备就给刘封创造了一个“副军将军”的职位,并把他打发到了偏远的上庸郡,

刘备这样做的信号很明显,就是让他远离中央,以示疏远,断绝了他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同时这也算是对刘封的一种保护,那些臣子们见不到刘封,或许就把这档子事忘了。

但刘封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没有派兵援助关羽,而且和孟达产生矛盾,最终丢了上庸,跑回了成都。

回到成都后,刘封就显得特别刺眼。他养子的身份、没有救援关羽、丢了上庸,再加上他为人勇武,势必会对刘禅接班产生影响,所以诸葛亮建议刘备趁此机会杀掉刘封。

而当时的刘备正在气头上,所以听从了诸葛亮的意见,让刘封自尽。

刘封得知消息后,也是悔恨不已。但他悔恨的不是刘备杀他,而是没有听从孟达之言投降曹操。最终刘封拔剑自尽。

史书记载,刘备得知刘封拒绝孟达的劝降后,“为之流涕”。不过刘备这眼泪多少有些虚假做作,因为他自己也清楚,刘封这样回到成都只有死路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