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朱元璋和马皇后生了那么多儿子,为什么朱元璋最喜欢朱标?

马大头高


一、朱标同学的出生,赶上了好时候

正史记载,朱标乃马皇后与朱元璋的嫡长子。但是又有人质疑朱标的出生,说他并非马皇后所生,反正历史是个小姑娘,任人打扮。毕竟大家都没有亲历过现场,所以都说不清楚到底是与不是。

据说朱标、朱棣都非马皇后所出,朱棣篡位成功后,生怕被人诟病,索性把自己也归为马皇后名下。朱标出生的时候,可以说是给了朱元璋的戎马生涯一个莫大的惊喜,在攻占太平府的军旅中,朱元璋喜得麟儿,可以想象,朱标的出生给了朱元璋莫大的快乐,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朱标同学是赶到了多么好的时候出生了,你试试在老朱心情不好的时候生个娃,不把老头给气够呛,还能喜欢你。

朱标同学赶对时候出生,老朱也一路高歌猛进。正打得兴起,得报喜讯,生了个大胖小子,老朱高兴,后继有人,对朱标是报了莫大的希望的,可以说和百姓的父母一样,对于儿子报了很大的希望,甚至把大明有限公司都要交给这个天降麟儿。

二、朱元璋对嫡长子,报有无上的期望

朱元璋既然对这个娃报有厚望,就一定会悉心教导,为他报补习班,寻名师。

甚至有事没事的训练他将来继承帝王的本事,朱元璋教导小朱同学:“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之苦,所以要成为好的君王,一定要恪尽勤俭。你生长于富贵,习于安乐,没有吃过苦,现在趁外出机会,一定要观察老百姓的生活,体察民情……”老朱就是这么爱这个娃。

也经常对娃唠叨,爹创业不易啊,你得把爹这份家业给保护住啊,这个朱标同学也是很爱学习的,朱同学也是温文尔雅,礼贤下士的。

对于朱标同学最多的记录,也是围绕朱元璋怎么教导他的,老朱为了培养合格的继承人,广聘名师,在宫中选才俊青年陪太子攻书。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要报告给老朱,史料多有记载朱标“为人友爱”、“孝友仁慈,出于至性”。虽然可能有溢美之词,但是朱同学肯定也不会差。

三、朱标谦虚谨慎仁慈爱民,符合盛世仁君的标准

纵观朱同学前半生的,主要记录都是他爹逼着他读书,学习的过程。朱元璋生性多疑,对谁都不一定是真心信任。

乱世之君,需要铁血手腕,但是经历过乱世之后,需要的是仁义之君,恰好朱标温文尔雅,出生也是根正苗红,守天下,朱标的性格比较适合,所以老朱很愉快的把大明有限公司交给了长子。

朱标辅政的时候,仁慈,爱民,谦虚谨慎,这一点就具备仁君的特质,最重要的一点,朱标同学听话,以朱元璋的铁血手腕,是容不下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的。

但是老朱还是担心朱标太仁慈无法治理天下,经常和太子发生口角,对于朱元璋的滥杀,朱标也多有不满,为此也没有少挨老爹的打。甚至老朱动用了椅子这家伙事,要打朱标,太子受惊吓过度,还把自己给吓病了。

也许是朱元璋太爱这个娃,给予了他太多的期望,爱之深责之切,天天逼着娃,朱标同学承受不了这么多,最终英年早逝。

  ‍


逆风解语


朱元璋是个出身低微的皇帝,这样的出身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汉高祖刘邦虽然出身低微,却还是做过亭长的。朱元璋则是个十足的穷苦人家的孩子,他的父亲名叫朱五四,他本人名叫朱重八,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出身的寒微低贱。

朱元璋从小就给地主放牛,生活过得是极其艰难。有一次他出主意把地主的牛宰杀之后煮食了,被地主一顿毒打,这是他早年的一次冒险。后来家里人在饥荒中都饿死了,朱元璋没办法出家,后来流浪,又回寺庙,最后走投无路参加了起义军。在起义军中逐渐崭露头角,早年的伙伴徐达和周兴也都来投靠他,他的实力日渐增强。

朱元璋在这样的动荡时代动荡生活中,逐渐上升为生活的主宰,逐渐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这时又传来了长子出生的好消息,朱元璋此时领导的起义军发展势头很好,得到这样的喜讯更是令他高兴。

当时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今南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于是在一座山上刻下了一句话“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朱元璋的确很高兴。有一种说法,认为朱标是李淑妃所生,根据有关考证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只能是马皇后所生。这个马皇后和朱元璋是在起义军中结合的,感情很好,这一年是1355年。

五年后,朱元璋就开始请人对朱标进行系统的教育,这使得朱元璋实力更加壮大,对未来也是充满了期待。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改变了命运,想到他自己死去的亲人,他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为了使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朱元璋觉得只有好好教育后代才行,所以他对这个嫡长子寄予厚望。

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同时立朱标为世子,可见他对朱标的宠爱。为了锻炼这个嫡长子,朱元璋令他回乡祭祖,目的是让他经历鞍马劳顿,体察百姓的艰辛,珍惜朱元璋开创的基业。

1368年41岁的朱元璋称帝,立朱标为太子,他还选派博学硕儒担任太子的老师,在用儒家经典教育朱标的同时,还对他进行各种实用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朱元璋还通过制度建设,确立太子监国的制度,等自己外出征战时,太子可以直接管理朝政。

朱元璋除了指派专人教育太子,自己也经常和太子吃饭聊天,讨论前代政治得失。朱元璋对这个接班人是非常重视,精心培养的。为什么?还是那句话——老朱家的江山来之不易,要有可靠的人接管。而且受尽屈辱和生活之苦的朱元璋,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再受苦。

尽管不遗余力的培养朱标,朱标自己的表现也很出色,箜篌人次,勤劳刻苦,没有纨绔子弟的浮浪习气,既有深厚的儒家思想的理论根基,又有很深刻的政治见解,在治国理政方面也很有心得。

但是很不幸,1391年朱标奉命前往陕西,调查多次犯错的秦王。回京后,他献上陕西地图,并为秦王说情,秦王才得以返回封地陕西。不久患病,次年病死。朱元璋极为悲痛,将他祔葬在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


小小嬴政


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马皇后到底生了几个孩子。

答案是 五男两女。: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二女宁国公主,四女安庆公主。

说来也奇怪,朱标的同胞兄弟都是天生反骨。

首先这个朱樉,虽然身为宗人令,但在藩国经常出乱子,被朱元璋气的直接调回身边看管,还好有大哥朱标的调解才让老父亲不再生气。当然朱樉打仗本事还是不错的,后来将功赎罪命帅平羌将军宁正征叛番于洮州,洪武帝非常高兴,不过也没有多久就死了。

另外一个晋恭王朱。然性骄,在国多不法。或告有异谋。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有一个大哥真的好。这位也在洪武三十一年去世。

燕王朱棣,不用说,老爸爸一死,就起兵造反。最后成就了永乐盛世。

最后一个周定王朱橚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朱橚因为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太祖不久改变决定,留朱橚在首都,由世子朱有炖理藩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二月获准返回封地。。朱允炆为皇太孙时,就已感到“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以及他们“拥重兵,多不法”的威胁,因此他一即位,就开始削藩。第一个就是对付了朱橚。

从上面可知。马皇后的几个孩子虽然都有反骨,但是大哥还在的时候,有大哥罩着自然安安稳稳。一旦大哥去世了,争夺皇位的心就出来了。这说明什么?在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第二代,心中都是有宏图大志,只可惜,生在帝王之家,皇帝只有一个人可以坐。

朱元璋选择朱标也是就是为了稳定这些兄弟,可惜朱标命不好,死的早。所以后来的靖难之役不可避免。


南阁水哥


朱元璋与马皇后有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马皇后一共为朱元璋生下了五个儿子,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其他妃子生的儿子一共有21个。说到朱元璋最喜欢那个儿子,那就属于长子朱标。

我就来说说为什么朱元璋最喜欢长子朱标。

在封建社会时代的时候,法律是十分严格要区别嫡庶,在王位继承、爵位继承、官位继承和宗祧继承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嫡长子是继承父业的第一人选。而在皇室中,历代王朝的皇帝对于嫡长子向来都是偏爱的,因为嫡长子可是未来皇位的接班人。而朱标就是朱元璋的嫡长子,这也是朱元璋最喜欢朱标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所生的,马皇后是朱元璋结发之妻,也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女人。马皇后死的时候,那是一生朱元璋最脆弱的时候,他当时几天不吃不喝的思念马皇后,就连朱标去劝朱元璋吃东西也劝不动,由此可见朱元璋对马皇后的喜爱程度,所以朱元璋喜欢朱标,可以说是爱屋及乌。

还是就是朱标是朱元璋在特殊时期生下的,意义是相当不一样。当时朱元璋在外带兵打仗,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管怀孕的妻子,对此朱元璋是十分愧疚的。刚出生的朱标就跟随父母过着戎马倥偬的颠沛生活。有一次,朱元璋被陈友谅打败,溃不成军,还是马皇后身背朱标夺马而逃,方才脱险。朱标对这件事感念颇深,后来让人绘了一幅《负子图》,时常带在身边。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后,年仅十三岁的朱标便被册立为世子,成为朱元璋的法定继承者。可以说朱元璋对朱标喜欢,也因为一些愧疚,所以朱元璋也是想弥补朱标。

另外就是朱标自己本身,朱标这个人的能力相对于朱元璋其他的几个儿子来说是非常强的,对比起来,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朱标在当太子的时候朱元就已经开始让他监国了,最为重要的是朱标对朝政内外的大小事务处理得非常的好,连一些大臣都赞叹不已,深得朱元璋的欢心。还有朱标的性格,朱标的性格和朱元璋截然相反,朱元璋脾气暴躁,朱标性格温和,自小就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喜欢学习,还十分看重兄弟之间的感情,例如,当朱樉、朱棣等兄弟遭到朱元璋的训斥时,朱标都会为其求情。大臣是十分拥戴太子朱标,都是认定朱标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所以说朱元璋是非常的喜欢自己这个儿子的。


北斗趣史


我是杭州刺史,我来回答。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即册 立朱标为太子,是年,朱标 13 岁。 朱元璋选定人品正直、儒学功底 深厚的宋濂作太子的老师。

太子朱标生性仁厚,又受到 严格系统的儒家教育,长大后俨 然是个儒者,这使朱元璋非常担 忧。朱元璋理想中的太子,应刚柔 兼备、文武双全,大明王朝的第二 代传人如此秉性,让他常常长吁 短叹。

更使朱元璋感到忐忑不安的 是,父子俩的政见和治国方针存 在严重分歧。朱元璋坚持以猛治 国,朱标则主张仁政宽厚,一个大 肆杀戮功臣,另一个坚决反对。

一次,朱元璋大开杀戒,朱标 抗争道:“臣闻立国之道,仁厚为 重,法是辅助,不应采用重刑。”太 祖听了十分恼火,斥责太子道: “小子反来教我吗?”

1380 年(洪武十三年),太子 的老师宋濂,因孙子宋慎牵连 胡惟庸党案而被捕,在处斩 之列。太子朱标为恩师跪 地哭泣不起,请求太祖免 宋濂一死。朱元璋非常 生气,狠狠地对朱标 说:“那得等你做了皇帝 才行!”

朱标听后 又 惊 又 怕 , 竟然绝望地投河自尽,以死 抗争,幸亏被太监发现救起。

马皇后也为宋濂求情。朱元璋一看太子闹到如此地步,心里 也不愿意与太子闹翻,于是下令 免宋濂死罪,流放茂洲。罪是赦 了,他却大骂太子:“痴儿,我杀人 与你有什么关系!”

“一代贤后马娘娘”辅佐朱元 璋创基立业功不可没,危难之际 又救他性命,朱元璋曾多次将马 娘娘与唐长孙皇后相比,并赞誉 道:“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朕岂 能忘之!”打江山时,朱元璋一次 与陈友谅作战失利,遭敌军追赶, 幸亏马夫人连背带扶护着朱元璋 狂奔,这才幸免一难。马皇后谢世 后,朱标十分怀念她,颇有点心计 的朱标,偷偷把这件事画成一幅 画,放在怀里,以防不测。画面上, 硝烟弥漫,远处陈友谅军战马奔 腾,近处马夫人挟扶着身负重伤 的朱元璋,共驰一匹战马,狂奔逃命……

朱元璋当权后,大肆杀戮功 臣宿将,甚至对功臣宿将满门抄 斩。太子不忍,劝谏他说:“陛下诛 杀过多,恐怕会伤了和气。”朱元 璋看了太子一眼,没有说话。

第二天,上朝前,他让太子去 拿放在地下的一棵长满刺的荆 棘,太子怕扎手,犹豫着没有去 拿,朱元璋于是将刺一一拔掉,对 朱标一语双关道:“我是怕你不好 拿,为你剥光了再给你,难道不好 么?现在我杀的人,都是对国家有 危险的人,除掉他们对你是有好 处的,难道你不明白朕的用意 吗!”

出乎太祖所料,朱标根本不 领他的情,反而对太祖说:“臣闻 尧舜之世,不雕自疏,不缕自完, 愿陛下还是保持原样的好。”

朱元璋不听则罢,听后火冒 三丈,抄起身边的瓷器就朝太子 扔过去。太子转身就跑,太祖在 身后追打。

熟读史书的太子知道, 皇帝老子一怒之下打死太 子的事,屡见于史籍之 中,情急间,奔跑躲避的 太子忙从怀里掏出那幅 画,一个抖落,在地面上铺 展开来。

这个“杀手锏”果然奏效, 朱元璋一看,刹那间泪流满面, 再也迈不开追赶太子的脚步。


杭州刺史


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却唯独对朱标喜爱有加,在朱标英年早逝后,更是立他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朱元璋为何如此宠爱朱允炆呢?

烽火连天,一声啼哭

公元1355年,承平的一座宅院中,三四人左右踱步,神态焦急……

啼!

随着一声啼哭,三四人均向传来声音的房间门口望去,紧接着一接生婆大笑声传来,恭喜了,是男孩,母子平安。

这时,紧张的众人放才如释重负,紧握的双拳慢慢舒展开。


原来房间里生子之人正是朱元璋的妻子后来的马皇后,房间外焦急之人并不是朱元璋,而是朱元璋将怀有身孕的妻子所托付之人。大帅的夫人生孩子,自己能不着急吗?

此刻的朱元璋远在千里之外的集庆(今江苏南京),朱元璋率大军围困集庆并随着朱棣的降生,一举破城。

朱元璋双喜临门,十分高兴,认为这里天降吉瑞!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登基为帝,朱标顺理成章的被立为太子,此时朱标十三岁。


朱标于战乱中出生,他见证了父亲夺取天下的全过程,深知其中的艰苦与痛苦,也因此养成了一个仁德爱民的性格。

爱屋及乌

公元1352年,一间阴暗潮湿简陋的牢房里,倚坐着一个身材高大但有些消瘦的男子,他目光涣散,神情呆滞,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叮咣”

随着一声“叮咣”声打破了肃静,只见一女子蹑手蹑脚,三步一回头的走向男子,细看你会发现,她的怀里似乎藏着点什么东西。


男子听“叮咣”声,瞬间目光凝聚,双眼变的有神,见女子来到自己身边,忍不住欢喜的道:

“你你……你来了”!

他似乎有千言万语,但一见他却话到嘴边说不出。

她看见他的囧样,忍不住偷笑,但又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急忙从怀中取出一物道:

“给”!

说完,女子快速离去,只留下男子一人手机拿着一烧饼发呆,随后又狼吞虎咽吃着烧饼,边吃边道:

“这烧饼真热乎”


突然,他停止了狼吞虎咽,寂静不动,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原来,此男子正是朱元璋,此女子便为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郭子兴的养女,马氏。

朱元璋受到郭子兴猜忌,将其关押在牢房之中,由于当时本身就闹饥荒,朱元璋也受此牵连常常挨饿,马氏见此,便常常偷偷将烧饼藏在怀中,送给朱元璋,由于烧饼是热的,马氏常常烫伤肚皮,但是她却没有丝毫怨言。

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

这便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结发夫妻之情。

朱标身为马皇后所生之长子,也就是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朱元璋自然是爱屋及乌,对朱标喜爱至极。


朱元璋出生农家,在他的眼里,马皇后与朱标以及自己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时刻录品历史

朱元璋宠爱朱标的原因很简单,

一是朱标为嫡长子,是与自己患难见真情的妻子所生之长子;二是朱标确实是一个贤德孝顺的好孩子;三是朱标在朝廷之中也有绝对的声望,是文武大臣们工人的接班人,他能抗的起大明江山。

朱元璋自朱标出生起,便将朱标当做接班人来培养,且没有第二人选,朱标也确实不负众望。

喜欢时刻录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不喜欢吃白菜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嫡子五人。分别是嫡长子懿文太子朱标、嫡次子秦愍王朱樉、嫡三子晋恭王朱棡、嫡四子燕王朱棣(明太宗文皇帝)、嫡五子周定王朱橚。

其中,嫡四子朱棣和嫡五子朱橚身份存疑,他俩的生母很有可能不是孝慈高皇后马氏。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如此疼爱太子朱标,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朱标是嫡长子,身份尊崇。二、朱标出生于朱元璋夺取天下期间,朱标的降生无疑给了朱元璋一丝慰藉。三、太子朱标自己争气,恭俭仁和,性格宽厚。待人友善。


代贞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杀人如麻的皇帝,他的冷酷无情令人胆寒。可是他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他将这一面留给了自己的妻子与大儿子朱标。

自小经历过家破人亡的朱元璋,对于亲情的渴望异于常人。长年的征战杀伐,更让他觉得亲情的可贵。马秀英就这样走进了朱元璋的生命里。

马秀英是郭子兴的义女,有才有貌,朱元璋是郭子兴的爱将,军事天才,虽然二人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可是婚后的二人夫妻关系也是和睦非常。

马秀英是朱元璋的贤内助,为了使郭子兴放下对朱元璋的戒心,她经常会拿自己的珠宝去贿赂郭的小妾,让她们在郭的面前给朱元璋说好话。

即使如此,朱元璋还是被郭子兴软禁起来。马秀英每次去探望他,都会带着一张刚烤好的大饼过去,为了躲避检查,她将饼藏在贴身的衣服里,生生烫坏了胸前的皮肤。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当朱标诞生后,朱元璋狂喜不已,这个小家伙的到来,让尝尽人情冷暖的朱元璋,感动不已。从今以后,他不再是孤单一人了,他有妻子与儿子,他们是他在世界上最亲的家人。

对于朱标,朱元璋可谓是倾注了所有的心血,请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儒教儿子功课,他一门心思要把朱标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可惜天不遂人愿,朱标英年早逝,让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好不可怜。有道是爱屋及乌,若非对于马皇后的一片深情,朱元璋不会早早定下朱标当他接班人的计划。

即使登基称帝,拥有三宫六院,马皇后一直稳坐中宫,她去世后朱元璋也再未立过皇后。因为在他的心中,他唯一的妻子只能是马皇后,唯一的儿子就是太子朱标。


红颜逸闻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不过马皇后生的儿子应该不是很多。在这其中朱元璋最喜欢的还是长子朱标,因为他不仅仅是长子,同时还是嫡长子,是正室皇后所生,在封建时代有着天然的合理的优势。

而且长子朱标是朱元璋还没有当皇帝时候所生的,当时正处于艰难创业的时代,可以说长子朱标和朱元璋是过患难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和朱标之间的父子感情是相当深厚的。朱元璋对自己的嫡长子也是寄予了深厚的期望,细心教导他,希望他能够接过自己的衣钵,继承大明江山。

在登上皇位之后不久,朱元璋就封朱标为太子。这其中有嫡长子这个礼法的考虑,同时也表明了朱元璋对朱标的喜爱之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朱标肯定能够从朱元璋手里接过大明朝的江山,开创一番丰功伟绩。也许有人说太子朱标可能过于柔弱,实在不太适合治理江山,我觉得这可能是历史上刻意记载的,太子朱标应该不会是那样文弱的书生。

因为朱标出生之后,一直受到朱元璋的悉心栽培,本身作为太子也处理了不少的任务,绝不可能是那种书生意气。历史上因为朱标并没有登上过皇位,所以并没有真正施政过,随即就有些有心之人将其描述为白面书生。不过我觉得朱标作为朱元璋的儿子肯定不会那么简单,而且经过了太子的培养那么多年,一直为朱元璋所重视,肯定有他的独到一面。

所以朱标本身作为嫡长子,同时也是和朱元璋一路共患难过来的,所以朱元璋特别喜爱他。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朱元璋对自己的每个儿子都很喜欢,只是对于朱标,则是特别喜欢,而且朱元璋特别重视朱标,从朱标出生那天起,他就成为了朱元璋眼中未来的的接班人。

帝国未来的接班人:朱标

到此山者,何患无嗣。

朱元璋在率军攻打南京时,朱标降生,于是还在打仗的朱元璋兴高采烈的跑到山上题字“到此山者,何患无嗣,”朱元璋对这个大儿子的喜爱可见一斑。

在成为吴王后,朱元璋立朱标为王世子;称帝之后,又接着立朱标为太子。而且朱元璋给朱标配置了超一流的东宫人员。

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徐达兼任太子少傅,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冯胜兼任右詹事,杨宪兼任詹事丞,耿炳文兼任右率府副使,邓愈、汤和兼任谕德,刘基(刘伯温)兼任赞善大夫。

在这里我只是列出了一部分,都是大明的开国元勋,非公即候。文臣中有“李善长、刘伯温,”两大顶级谋臣;武将有“徐达、汤和、常遇春”三位淮西大将。这个配置不可谓不豪华,朱元璋将大明江山最精锐的力量几乎全部都放在了东宫。

朱元璋在壮年时期就命朱标参政监国,从未担心过朱标会有谋逆之心。

为何朱元璋如此喜爱朱标?

  1. 小农思想。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所以很在意父子亲情,而朱标是长子,又是马皇后嫡出。马皇后无疑是朱元璋最心爱的人,所以爱屋及乌,对于朱标就更加疼爱了。
  2. 未来的储君。
    朱元璋一直将朱标当做接班人来培养,所以才会如此喜爱朱标。
  3. 朱标仁孝,且优秀。不同于朱元璋的是,朱标是一个仁慈宽容的人。兄友弟恭用在朱标的身上是很合适的,正因为朱元璋暴戾,又更加凸显了朱标的仁慈。所以文武百官也很拥戴朱标。而朱元璋也从未担心过儿子会夺权,反而觉得其太过软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