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张辽白狼山之战阵斩蹋顿,关羽官渡之战刺颜良于马下哪个比较厉害?为什么?

此生不悔入中华


张辽白狼山斩塌顿,关羽白马坡斩颜良,那个更厉害?



这两故事作比较,很有意思。至少有三点很相似 : 一是时间,都在大约八月左右;二是战场都由“白”开头,都是山地战;三是既有史料记载,也有《三国演义》渲染。所谓的厉害,未知何指? 如果就武力而言,关羽斩颜良,肯定强过张辽斩塌顿,颜良是河北四挺柱之首,袁绍雄霸冀、青、幽、并,塌顿的乌桓,乖乖臣服,没有啥出格举动。说明颜良、文丑的威力,足够震慑。还有,一个大事件不是孤立的,会产生连锁🔒效应,斩颜良也一样,不能看只杀掉一个颜良,随后的诛文丑、打赢官渡大战、曹操转守为攻,最终平定、统一冀、青、幽、并四州,都有斩颜良余威延续。



不过,如果就斩塌顿、斩颜良后续,似乎斩塌顿更牛逼。为啥?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觽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觽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瞧,张辽不仅斩塌顿,还杀塌顿有名有姓的王爷,极其以下二十多万!啧啧,牛倒是牛,就是杀伐过重。而且,杀降并非武力强,而是内心发虚不踏实。司马懿辽东平叛,斩公孙渊将军毕盛以下,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余人,把人头堆在一起,称为“京观”。张辽竟然追白起?比司马更狠、更血腥,虽然胜利,却不值得称道。 再看关羽斩颜良一战。



《三国志.关羽传》:【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在《三国演义》中,罗先生续写了关羽飞马冲下山来,直扑颜良,颜良方欲问话,赤兔马快,早被一刀劈于马下。



虽然关羽斩颜良,屡被质疑偷袭、说成赤兔马功劳,但综合以上分析,觉得还是关羽斩颜良厉害,因为至少没有伤及无辜。能传说逾越千年,而且长盛不衰,不管如何猎奇、猜测,颜良被关羽所斩事实,始终没能推翻,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流誉后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张辽与关羽都是是同乡,也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名将,治军打仗都为后人所称赞。关羽在白马有万军丛军斩颜良的战绩和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事迹,同样作为曹魏的五子良将之首张辽有白狼山斩杀乌桓踏顿的战绩以及后来在合肥大破孙权威震逍遥津的英勇事迹。我们来比较下张辽白狼山之战和关羽白马之围中刺颜良于马下,哪个更厉害。

白狼山之战是曹操和乌桓之间的决战 胜败尤其重要

白狼山之战前的背景:曹操在官渡之中击败袁绍后,袁绍的三个儿子互相攻伐,长子袁谭在内斗中被杀后,袁尚与袁熙在幽州被曹操打得无立足之地,去投靠右北平的乌桓,希望借助乌桓的势力东山再起。曹操是不会给他们机会的,在平定冀州后,就准备消灭跟袁氏有关的乌桓势力。


白狼山之战前夕:曹操在公元205年五月,率大军准备进攻乌桓,但遇到大雨后,阻碍了行军的进程,一直到7月才开始进军,但这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让乌桓踏顿有了察觉,他们已经做好了 防备。于是曹操借此多次迷惑敌人,说要撤军,要等到秋冬季节再来进军,并在路上做好标记,为的是是让乌桓人相信曹操撤军。



但这是曹操的迷惑之计,为了能进军到乌桓的大本营列柳城消灭乌桓,曹操可是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1.找到了熟悉当地地形的向导田畴,这个人很厉害,为曹操指出了一条可以避开乌桓眼线、同时又可以直达列柳城的道路。田畴告诉曹操一条通往西汉废弃的前沿领地的废弃道路。从那里军队可以行经无防守的地带,在乌桓最想不到的地方予以攻击,这样的话,就可以一战而定,乌桓就不足为虑了。

2.曹操采纳了谋士郭嘉的建议,“兵贵神速”,既然曹操要翻山越岭,郭嘉建议曹操丢下辎重,迫使军队轻装前进,以免拖后腿和警醒敌军,曹操听从后,只带领了数万精锐骑兵,就是虎豹骑和善于骑射的将领如张辽、徐晃、张郃、张绣、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等猛将。

白狼山之战的过程:通过急行军,曹操大军距离目的地列柳城还有百余公里的路程,这时袁氏兄弟与踏顿才反应过来,急忙召集了数万骑兵来抵挡,终于在白狼山展开了一战定胜负的决战。



虽然曹操带领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和虎豹骑精锐,但经过长时间的急行军,曹军里大多数人都觉得应该修整和等待后续的主力步兵到来再展开决战。乌桓的优势相对于曹军来说比较大,人家是以逸待劳,兵力也是数倍多于远来的曹军。

但曹操在白狼山观敌阵,看到乌桓军阵不整,阵形松散,觉得是个破敌的好机会,虽然众将畏惧,但张辽胆气十足,勇猛无畏,曹操把自己的麾旗暂时授予张辽,张辽指挥先锋部队直冲敌阵。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张辽与徐晃、张郃、曹纯等人带着骑兵精锐杀入敌阵,乌桓等人面对曹军如此猛烈的进攻,顿时乱了阵脚,在混战中,踏顿被张辽所斩杀,余部被张辽等人杀得大败。



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见《三国志张辽传》。

白狼山之战的结果:此战,曹操大获全胜,斩乌桓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而回,乌桓从此之后逐渐衰弱,曹操解决了为患幽州边境多年的隐患。

这一战史书上只是一笔带过,但其实对于曹操能否彻底控制幽州至关重要,幽州边境时常受到乌桓的骚扰,如果曹操战败,那么全部曹军势必全军覆没于辽西,因为他们没有退路。如果乌桓战败,那么他们的柳城势必失守。所以曹操是抱着必胜的信心在战斗,有点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



白狼山之战,张辽的表现在曹营里无人可比,尤其是张辽的勇猛与临场指挥能力堪称一流,在短短时间内,看出敌军的破绽,并一鼓作气的出击才能在逆境中反败为胜,这一战也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与后来的合肥之战张辽大破孙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说完白狼山之战,我们看下关羽是如何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的

白马之围的背景:官渡之战的前夕,袁绍派大将颜良和谋士郭图率领大军去进攻东郡太守刘延留守的白马,准备渡过黄河。当时白马的位置在黄河南岸,面对这一形势,曹操采纳谋主荀攸之计,派兵先到延津,佯装渡河去袭击袁绍后方,准备乘袁绍分兵应战之机,再以轻装部队回袭白马。袁绍不知是计,果然派出部分军队往延津应战,袁绍中计后,曹操再亲率大军去救白马。



白马之围的过程:一开始颜良连斩曹军数将,加上袁军兵力强盛,曹营里无人是颜良对手,曹操无计可施之时,荀攸建议曹操去请远在许都的关羽,因为只有关羽才可斩杀颜良。



关羽来到战场后,面对对面的颜良和其军阵,关羽单人单骑杀往万军丛中,刺袁军主帅颜良与万军之中,斩其首级而回,袁军见主帅被杀大乱,袁军无人可挡关羽,曹操于是率军大败袁军,解了白马之围。

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见《三国志关羽传》

白马之围的结果:白马之围解除后,曹操认为在白马的前哨守不住,将其中的人和军备向西运往延津,准备在延津伏击袁军。袁绍渡河追击,在黄河南岸攻击运粮车队。由此引发了延津之战,这支劫掠粮食的军队被诱入曹操设下的埋伏,袁绍的又一名将文丑被杀。曹操大挫敌军锐气,顺利撤回官渡。



在白马之战中,关羽的表现同样曹营里无人可比,为此曹操表天子对关羽进行封侯赏赐,从官渡之战来说,白马之围颜良的被杀以及后面延津之战文丑的被杀,对于袁军的士气打击较大,同样也坚定了曹军的军心士气。

结语:白狼山之战的胜利得益于曹操的迷惑和郭嘉的兵贵神速、出其不意之计策,当然张辽的勇猛、气势和指挥其结果和影响来看,白狼山之战彻底解决了乌桓的隐患。
白马之战的胜利也离开不了曹操的声东击西,但要是没有关羽,面对颜良与数万河北的精锐,恐怕失利的是曹军了,所以关羽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相比较白狼山之战,张辽的作用并不是无可替代的,张郃、徐晃都是与张辽旗鼓相当的,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白马之围中关羽刺颜良于万军之中更厉害些。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如果关注我的话想必是极好的

期待您的点赞、留言、评论与关注哦!!!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白狼山之战与白马之战,都是曹操一生中最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但就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豹眼认为,张辽斩杀蹋顿比关羽斩杀颜良更为勇猛。

01

白马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冀州牧袁绍率领十万精兵,精骑万匹,进驻黎阳,派遣大将颜良及郭图、淳于琼率领数万精步骑首先渡过黄河,围困东郡太守刘延把守的白马。

据相关资料介绍,当时刘延率领三千人马驻守白马,在延津名将于禁带领两千步卒把守。颜良这数万精步骑到底是多少,没有确切的记载。小小的白马对于袁绍来说,并没放在眼里,派给颜良的兵马不会超过三万,这是袁绍30%的兵力,骑兵也不会超过五千,还是以步兵为主。

战役开始,颜良遭遇了刘延守军顽强的抵抗,刘延肩部中箭受伤,依然指挥作战。颜良等久攻不下,军心出现了急躁、懈怠的状况。

曹操采纳荀攸声东击西的战术,诱使袁军向延津方向行动,曹操果断率领五千轻骑,以张辽、关羽为先锋,亲自带领徐晃等为后援,急行军救援白马。

等张辽、关羽的先锋部队接近白马十余里时,颜良才得到消息,仓促之间颜良上了麾盖,指挥作战。此时,袁军惊慌失措,斗志全无。在张辽的掩护下,关羽直冲颜良麾盖,刺死颜良,万人阵中割了其首级返还,曹操后军才刚刚赶到。

曹军全部出击,击溃袁军,解了白马之围。

02

白狼山之战

建安十二年(207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抵达无极(今天津蓟县),准备进攻三郡乌丸蹋顿驻扎的政治中心柳城(今辽宁朝阳袁台子)。由于连续暴雨,大军无法通行。

曹操找到当地向导田畴,采纳郭嘉“兵贵神速”的策略,丢弃辎重,从山路轻装前进。同时做出撤军的打算,迷惑敌军。

八月,曹操率领张辽、徐晃、张郃、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以及牵招、郭嘉、田畴等急行军抵达距离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位于辽宁建昌城东五公里)附近。

袁尚、袁熙及蹋顿单于、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才仓皇集结数万骑兵向西迎敌。蹋顿等虽然是一群乌合之众,本身游牧民族集体作战能力就弱,仓促之间集结,战斗力大大削弱,但他们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很强的。

当时,曹操手下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和百战余生的精锐骑兵和虎豹骑将士,但他们经过十几天的山路和急行军,体力大打折扣,更何况他们的重装主力步兵远在后面。面对兵力明显多于自己的乌桓军,很多将士都感到恐惧,希望等待后续部队到达后再发起进攻。

此时,张辽力劝曹操出战。曹操看到张辽气吞山河的士气,勇猛无畏的斗志,就把自己所持的麾授予张辽,让他指挥。

于是,张辽指挥先锋部队直冲敌阵,双方数万骑兵展开了血战,战斗之惨烈可想而知。

曹军将士士气如虹,勇猛作战,乌桓联军开始溃败。混战中,蹋顿被张辽所斩杀。也有一说是曹纯部虎豹骑将蹋顿俘获后斩首。

乌桓群龙无首,全面崩溃,曹操大获全胜,斩杀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曹操收编乌桓精锐,之后率其征讨四方,号称“天下名骑”。

白狼山一战,彻底平定北方游牧民族的叛乱势力,边民因此得以安居生息。

03

白狼山之战要比白马之战更为经典

从两次战役的情况来看,无论规模、惨烈程度,还是战役的成果以及战役的意义,白马之战都无法跟白狼山之战相提并论。

白马之战仅仅是官渡之战的开胃小菜,关羽斩杀颜良是最重要的收获。此战打击了袁绍不可一世的骄狂之气,但并没有动摇袁绍的根本,此战只是击溃战,并未消灭袁绍的有生力量。曹操也只是解了白马之围,把刘延及守军和百姓安全迁徙了出来。

但白狼山之战,却大为不同。

当时,刘备就劝刘表趁机进攻许都,曹操面临后顾之忧。而且,面对蹋顿联军,如果曹操不能取胜就很可能全军覆灭,几无退路可言,其结局恐怕要比赤壁之战战败悲催得多;如果战胜蹋顿联军,就可以彻底平定北部的隐患。

白马之战,曹操五千精骑,对阵颜良数千骑兵和几万步兵。骑兵对步兵,那就是快刀割韭菜,而且颜良已经军心混乱。更有趣的是颜良是坐在麾盖上,也就是在指挥车上,并没有骑马对战。如果没有骑兵保护,颜良就跟等待被屠宰的羔羊差不多。颜良的军队已经混乱,自顾自逃命去了,哪里还顾得上主帅。

而白狼山之战,尽管曹操大军突然出现,令蹋顿等意想不到,但蹋顿联军还是有所准备的。况且,在混战中,骑兵对骑兵,阵法很重要,但单兵作战的能力更重要。

因此,斩杀蹋顿,不管是否是张辽亲为,但张辽勇猛的程度,绝不亚于关羽斩颜良。

虽然白马之战,张辽与关羽同为先锋,张辽为关羽掩护,关羽斩杀颜良。那是关羽立功心切,张辽与关羽又是同乡加好友,有礼让关羽的意思。

就白狼山之战张辽的表现,如果没有关羽,张辽一样能斩杀颜良。

这是豹眼真实的感觉,别跟豹眼提张辽、徐晃联手都战不过颜良,结果关羽一刀把颜良吓跑,一刀把颜良斩杀的事。

白马之战,颜良本来就在马下,根本就没在马上,就不存在斩颜良于马下之说。

关羽斩杀颜良不假,但杀的是麾盖上的颜良,不服就自己去品味。

不清楚颜良的麾盖是个啥样子,是不是比诸葛亮所乘坐的战车更威风呢?有兴趣的友友自己去品味吧。


豹眼看历史


张辽在曹操远征乌桓的前哨战--白狼山之战中,作为曹操的前锋,指挥精锐的虎豹骑骑兵与乌桓骑兵作战,并在最终的战斗中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及十几名乌桓颇有声望的王,大败乌桓人,前后击杀及俘虏了近20万人。

关羽在曹操与袁绍发生的官渡之战的前哨战--白马之战中,作为曹操的前锋,冲向围攻白马的袁绍大将颜良,关羽望见了颜良的麾盖,冲向主将颜良,一举刺死颜良,斩了颜良的首级,袁军也因此大败。

张辽与关羽都有阵斩敌方主将的战绩,如何评判张辽与关羽,孰强孰弱,谁更厉害呢?

1、比较两场战争的性质

首先得比较两人进行的两场战争的情况,白狼山之战是曹操远征乌桓的一场关健性战役,曹操在北征乌桓的战争中,是采取了麻痹别人、出其不意、轻装上阵、攻其不备的谋略,曹操假意因为天气原因做出撤军的假象,然后率领轻骑兵另辟蹊径,出其不意从乌桓人想不到的道路突袭。

当乌桓人发现曹操大军时,双方相距也就是只有两百里路,乌桓虽然仓促应战,多少还有些准备时间。

而白马之战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发生的一场重要的突袭战,曹操以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假意攻打延津,然后突然调转马头攻打白色的颜良,当颜良发现曹操大军的前锋时,两军相距只有十几里路,颜良能够做出反应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左右,颜良在前后受敌、措手不及的情况,被关羽一战砍了首级。

也就是说,关羽的白马之战比张辽的白狼山之战,留给敌人的时间更短,所以取得胜利的客观条件也就越强,关羽与张辽的强弱与战争的客观条件成反比,理论上是张辽取胜的难度更大。

2、比较两场战争的规模

从战后的俘虏情况看,白狼山之战的规模更大,乌桓方面光是被俘虏就有20万人,可见乌桓人参战人数至少是20万人,而曹操军队参战的主要是虎豹骑骑兵及其他轻骑兵,因为曹操是轻装上阵,重装步兵走的慢,还在后面行进,曹操参战的军队人数估计只有一万人,这已经是曹操能够养得起骑兵数量的极限了。

而白马之战,颜良作为袁绍大军的前锋,用来攻打曹操这边的东郡太守刘延,刘延只有三千人,从刘延向曹操求援来看,颜良率领的大军肯定不止三千人,能够包围刘延至少也有一万人。

曹操通过声东击西亲率大军前往白马攻打颜良时,关羽和张辽作为前锋率先进攻,这部分前锋人数一般只有三四千人,而曹操率领大军还在后面,所以曹操方参与白马之战的主要就是关羽和张辽的前锋,再加刘延原来的三千人,曹军参与白马之战的总人数约有七千人。

白狼山之战,张辽所部一万人应战乌桓大军20万人,白狼山之战敌我双方人数对比是20:1,而白马之战,关羽所部四千人+刘延部三千人合计七千人应战颜良的一万人,白马之战敌我双方人数对比是10:7。

所以白狼山之战更难打,因为人数处于绝对的劣势。

3、比较两场战争参与的将领

白狼山之战曹操方面几乎是精锐尽出,除了作为前锋领军的张辽外,还有徐晃、张郃、曹纯、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等将领,都是曹军名将,他们的对手是乌桓单于蹋顿以及乌桓中有声望的王。

白马之战曹操方面参与的将领有关羽、张辽、刘延,张辽可是同时参与了白狼山之战和白马之战,白马之战在前,白狼山之战在后,他们的对手只有颜良,虽然有记载说淳于琼和郭图也参与这场战争,但记载很少。

白狼山之战曹操方的名将明显很多,而白马之战就很少,所以白狼山之战曹操有将领优势。

4、比较张辽与关羽在战场上的表现

白狼山之战是一场遭遇战,曹操的一万骑兵遇到了乌桓的20万骑兵,但乌桓的20万大军还没有形成阵型,由于敌我双方兵力悬殊,曹操手下有些将领畏战,而张辽亲自向曹操请战,趁对方没有排成阵型,应该赶紧进攻,曹操听从了张辽的意见。

于是双方骑兵大会战,曹军骑兵全是精锐的虎豹骑骑兵,身经百战,富有作战经验,而且参与的将领很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是张辽亲手在战场杀了乌桓单于蹋顿,因为这场战争是张辽指挥的,所以这个功劳也可以记在张辽身上。

至少张辽在白狼山之战的具体表现就不得而知,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从张辽一贯的勇武来说,张辽至少是冲在前面的,况且徐晃、张郃等将也不会示弱。因为也有记载是说曹纯的虎豹骑俘虏了蹋顿,然后才斩首的,也有可能蹋顿是死于乱军之中的,三国死于乱军之中的名将不少,有文丑、夏侯渊等。

所以张辽斩蹋顿很大可能就是领导之功,而不是亲手斩杀的。

但你看关羽的白马之战就不一样了,史书明确记载了关羽亲手斩杀了颜良,《三国志关羽传》明确记载了关羽亲手斩杀颜良: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这可是冷兵器时代,千军万军混战中,史书明确记载了单人单骑独斩敌方主帅的行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勇猛,也是三国之中唯一有证据表明是亲手阵斩,关羽斩颜良的含金量非常高,这也是关羽被称为“万人敌”、“熊虎之将”的直接证据。

所以论个人勇武,关羽在白马之战的表现远胜张辽在白狼山之战的表现。

如果要通过两场战争,来比较两位武将谁更厉害,似乎有些片面,但可以这么说,张辽在白狼山之战面对的困难比关羽在白马之战中遇到的困难大得多,但是关羽的个人勇武远胜张辽。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白狼山之战与白马之战,两场战役的性质都差不多,都是利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突袭战术。至于谁更厉害,我无法判断,因为一场战役不足以说明谁强谁弱,何况张辽、关羽都是打了大胜仗。不过就难度来说,张辽的白狼山之战难度明显更大。


第一、白马之战是一场非常成功的突袭,曹军将士胸有成竹。而白狼山之战突袭战术运用失败,曹军将士毫无斗志。

白马之战是荀攸献出的计谋,让曹操率领大军向延津渡口进发,假作渡河之势,利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策略麻痹对手。当袁绍指挥主力驰援延津的时候,曹操立马调转枪头,突袭白马,并让关羽、张辽担任先锋大将。

曹军距离白马十里才被发现,颜良的队伍防不胜防,没有足够的反映时间,因此一战被关羽所斩。


而白狼山之战不同,白狼山之战,曹军属于千里奔袭,疲惫不堪已成“强弩之末”。严格的说,白狼山之战,是一次非常失败的突袭。因为在距离对手两百里之外,曹军就被敌人发现了。导致塌顿等各部落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组织防御建制,反而使曹军变得更加被动。

毕竟曹军这次是轻兵突袭,重装队伍尚在行军途中,兵力严重不足。然而,突袭未成,反被对手发现了,乌桓各部人多势众,这支有些疲惫的曹军,眼看就快成了人家嘴里的肉。因此曹军当时的状态是“左右皆惧,毫无斗志”军心极度不稳。士兵们心中想的是赶紧撤退,这时候唯独张辽站了出来,力主迎战,曹操为其勇气所感,遂将前线的指挥权交给了张辽。

《三国志》原文如下:

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第二、兵力对比,白马之战属于以多击少,而白狼山之战是以寡敌众。

颜良包围刘延于白马,曹操亲领大军支援,而袁绍则率大军至黎阳准备渡河。考虑到兵力不足,荀攸建议“声东击西”,让曹操率大军假意向延津进发,吸引了袁绍的注意力。而白马战场上,只有颜良一支军马孤军奋战,曹操调转枪头直指白马。

从兵力上分析,曹操的主力都在白马,而袁绍方只有颜良大概万余兵马。因此,曹军这一战是势在必得。


而白狼山之战,两百余里外被对手发现,塌顿等各部落立即组织了数万铁骑。而曹操轻兵突袭,兵力不可能过万。他们要面对的是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并且乌丸各部几十万众,援军会持续不断地赶来,如果没有速战速决,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张辽大破乌丸各部,连斩蹋顿等十余部落首领,俘虏降卒二十余万。难度肯定比白马之战大的多。


爱尚文史


肯定是关羽更厉害。虽然两人都是临阵斩杀大将,但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时机把握的问题。曹操与袁绍交战,颜良的部队当时并没有破绽,战争还是在胶着状态,关羽单人独骑直冲主将,斩杀颜良,导致了袁绍大军溃败。而张辽是先带领虎豹骑击溃了踏顿的兵马,然后在乱军中杀了踏顿,困难性和风险性都比关羽小了很多。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关羽杀颜良,张辽就在旁边亲眼所见,7年之后面对同样的情形,他的做法十有八九就是模仿关羽当时的战术,并且成功了!

颜良,是袁绍手底下的首席大将,地位身份都非比寻常,所以关羽因为这一战直接被封汉寿亭侯。踏顿,只是辽西的乌丸部落头领,充其量就是一股实力较大的土匪而已,曹操之所以办他是因为他收留了袁绍的俩儿子,否则才懒得搭理他。


百胜刀王胡逸之


看厉害不厉害,一看武力,二看指挥能力。单就这两方面而言,关二爷更胜一筹!万军之中刺良而归,可以说对官渡之战意义重大。另外就是襄樊之战威震天下,如果不是因为被偷袭,恐怕会建不世之功!张辽虽然也有800破10万的奇迹,但东吴军队没有骑兵,步兵也算不上强,最主要的是没人愿意真的跟曹魏拼命……关羽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国第一武将。


速冻食品精英


单纯看这两场战斗的话,个人认为,关羽比较厉害。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关羽传》

关羽是真正的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颜良是河北名将,功夫肯定不弱,并且史书明确交代,关羽杀了颜良以后,在返回时,袁绍军队的诸将都拦不住关羽。就关羽的这段表现,比三国演义中的还要精彩。

张辽斩杀塌顿,首先,他是居高临下,占了便宜;其次,张辽不是孤身冲阵,他是指挥徐晃等人一起杀下去的;最后,塌顿是异族首领,不懂战法,在三国期间,很多人都能吊打异族,从对手的质量上看,塌顿应该是不如颜良的。

所以,我认为关羽比较厉害。


历史都付笑谈中


《武帝纪》曹操遣张辽、关羽、徐晃等人共同出战,先登破斩颜良。

白狼山之战,张辽接管曹操的指挥,指挥战斗,冲杀的是张郃、徐晃、张绣、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另外有牵招等人。蹋顿一说为曹纯部虎豹骑俘获后斩首。这个比较可靠!因为是张辽指挥的战斗,说是张辽斩的也说得过去。

两场战斗都有张辽,关羽参与其中之一。按照历史记载比较,张辽是远远的胜过关羽。


公明淏


关羽张飞皆万人敌,飞只雄壮威猛亚于羽,颜良河北名将,殁于战阵,方面乃曹孟德,无关羽之寸功;张辽文远一代名帅,曹操讨乌桓,深入辽东,直指塞北,文远为前锋,初战则阵斩蹋顿,尽收其部众,从此天下再无乌桓。张文远建不世之功,远非关羽所及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