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呼吸科醫生:每一次檢測都是“冒險”

1月31日,在安徽省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工作的時靖峰接到去新冠肺炎防治一線的通知。作為安徽省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一名呼吸科醫生,他至今仍戰鬥在抗疫一線。

安徽省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作為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將所有的疑似患者和確診患者分樓層收治。時靖峰在收治疑似病人的隔離病房裡直面病毒,用愛心幫助病人勇敢面對。

疑似病區與確診病區不同,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這裡收治的病人都是單人單間,患者的情緒更為波動。他們焦急地等待著檢測結果,這種焦慮和煎熬讓身邊沒有親人陪伴的他們顯得更加六神無主。“醫生,我的結果怎麼還沒有出來?”“醫生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去?”……每次碰到這樣的病人,時靖峰總是耐心解答,解釋新冠肺炎的發病特點,讓他們安心隔離。有的病人因為恐懼情緒失控,甚至不願吃飯,時靖峰和護士們要及時給做心理疏導。“只要有空,我都要去病房,看看患者的情緒是否穩定,跟他們聊聊天。”時靖峰說。

在疑似病區工作,時靖峰的心也一直在擔憂和開心兩極擺動,每次有疑似患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他的心沉甸甸的;而每次有疑似患者被排除,他就會很高興,患者也會異常激動,拉著他的手一個勁地說“謝謝”。

疑似患者要進行核酸檢測,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就要轉入確診患者病房進行診治;如果檢測結果為陰性,需要24小時後再進行一次檢測,檢測結果仍為陰性,就可以解除隔離,出院回家。有的病人,跟新冠肺炎的症狀很像,但核酸檢測卻為陰性,為了不讓病人錯失治療時機,有時需要採樣四五次進行檢測。

新冠肺炎的確診,必須通過採集咽拭子標本做核酸檢驗。這項工作需要直接面對病人口腔,用一根長度15釐米的無菌棉籤深入到咽喉,停留幾秒,左右擦拭。每次取樣,時靖峰都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N95口罩、護目鏡和橡膠手套。由於行動不便、視線受阻,採樣這個精細活變得更加困難。為了準確取得標本,他不得不與病人近一點、再近一點。

“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卻隱藏著極大風險。在採樣過程中,病人可能會因為咽部不適忍不住咳嗽、打噴嚏甚至嘔吐,帶出大量細菌病毒,即便全副武裝,採樣人依然隨時可能被感染。”時靖峰說,但只有精準採樣才能保證結果無誤。因此,每一個病人他都要親自採集標本,平均每天至少要為3-5個病人採集咽拭子。

時靖峰在醫院呼吸科工作20多年,曾經也是抗擊非典一線工作人員,當時他的父親時建是阜陽市二院呼吸科主任,在阻擊非典的戰役中,他和父親一起上陣。

“我爺爺、父親都是醫生,因此家人都很理解和支持我到一線。”時靖峰說,這是一名醫生的職責。(記者 董振杰 通訊員 馬伯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