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宋神宗變法的的得與失,從一個人的經歷就可以看出

伴隨著那一聲改元熙寧,北宋歷史上排除開國的太祖太宗和在末期不切實際的勾結金國發動海上之盟瞎折騰的宋徽宗之外,宋神宗可能是北宋歷史上最有雄心和銳意進取的皇帝。在他的領導之下,北宋進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政策,客觀的來說,宋神宗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北宋歷來在軍事上的積貧積弱的確也是一個積重難返的問題。在變法上,以蘇軾馬司馬光文彥博為首的守舊派和王安石為首的革新派展開了激烈角逐。其中,三蘇之一的集美食,採才華於一體的蘇東坡,從他詩詞中各種情感的流露,可以看出這場政治角逐和變法的得與失,勝和敗。

宋神宗變法的的得與失,從一個人的經歷就可以看出

一:蘇軾的詩詞和人生的沉浮

蘇夫子作為早年就成名的人物之一,在科舉上,自然也是手到擒來,對比范進之流蹉跎於科舉之中的艱難,蘇軾可謂一舉成名。好比西晉的左思。蘇夫子的這次科舉也是達到了當時的“洛陽紙貴”的水平。

在刑賞忠厚之至論這篇議題中,年紀輕輕的蘇軾技驚四座,歐陽修對於蘇軾的”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這句話萬分推崇。由此,蘇軾也順利的通過了科舉的選拔,初入官場的蘇軾並沒有想到,一場決定當時朝局和個人前途的較量正準備悄然醞釀之中。相比於歷史上不少著眼點個人利益的黨爭,神宗和王安石主持的朝局和變法個人覺得還是出於公心,但是考慮方法角度的不同還是促進了客觀上的黨爭。

宋神宗變法的的得與失,從一個人的經歷就可以看出

很快,反對變法的蘇軾就遭到了貶謫的當頭棒喝,蘇軾被貶杭州,在杭州,蘇軾就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腔調幫著西湖的名氣再次提高了一個層次,在野的蘇軾並沒有因為這次的被貶就一蹶不振。調任密州時,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軾對未來抱著相當高的期待。但是,很多的事情往往是不遂人願的,一場變故很快就近在眼前。

在調任湖州知府的時候,因為上表謝恩的緣故,一場歷史上著名的詩案烏臺詩案就此爆發。“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兩句話一出,反對蘇軾的朝臣好似打雞血一般抓到把柄,蘇軾被送到御史臺問責,也虧得宋太祖養士甚厚,在不殺士大夫的氛圍下,蘇軾勉強逃過一劫,但他從此也遠離權力中心。從黃州團練副使,到人生的老齡階段流落儋州,蘇軾在幾經人事起伏之後,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來作為精神和心理上面的寄託。在人生的最低谷時期的儋州,蘇夫子也沒有拋棄他的良知和理想,對於偏遠的瓊海,蘇軾起到了當地文化啟蒙老師的作用,“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是大才子蘇軾對自己一生的點評。

宋神宗變法的的得與失,從一個人的經歷就可以看出

二:宋神宗的變法得與失

在趕走了自己眼中腐朽的蘇軾,剝奪了司馬光的追封之後,宋神宗在雄心勃勃的進取之心中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熙寧變法。在年少的時候,宋神宗就立志奪回一直屬於中原王朝的幽燕之地,特別是宋太宗的高粱河慘敗更是讓他有不小的心理陰影。即位的時候,因為直接面對的財政赤字問題,更是讓宋神宗馬上召來王安石改革朝局。憑心而論,宋神宗在個人的想法上,還是可以歸結為有為之君的。《宋史·神宗紀贊》:“其即位也,小心謙抑,敬畏輔相,求直言,察民隱,恤孤獨,養耆老,振匱乏;不治宮室,不事遊覽,勵圖治,將大有為

在王安石的改革下,一系列的措施迅速的被制定出來和開始實施。特別是青苗法,保馬法和保甲法,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了宋神宗所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壓迫感。作為一個主張改革並且付諸行動的皇帝,宋神宗除了做到了開源,他也用裁汰宮內外的多餘的官員來爭取做到節流,在一段時間內,北宋在赤字的減少和收入方面都有了可喜的收穫。但是,很可惜的是,這些僅僅是曇花一現。

宋神宗變法的的得與失,從一個人的經歷就可以看出

因為青苗法的實施,在執政的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初衷來看,的確是一個減少農民負擔的好辦法。但可惜的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地方官員們的各種巧立名目使得宋神宗的初衷大打折扣。時間一久,青苗法推行不下去,另外王安石的經濟政策對地方豪紳們的打擊是一個比較大的舉動,一貫薅羊毛習慣的土豪們自然不爽,於是他們也動用各種手段干擾神宗舉行變法,使得效果大打折扣。在對外的軍事行動之中,宋神宗素以恢復祖宗沒有拿回來的幽燕之地為大願,自然也不會放過一牆之隔的鄰居西夏。

在北宋,西夏和宋朝一直也是戰和不定的局面,宋神宗自然也準備在西夏的身上拿來點什麼來作為自己的政績。正好這時間,西夏國內的政局也不是很穩定,宋神宗一看自然也是準備試試水,於是在國庫還充裕的情況下,北宋悍然發動了多次大規模的針對西夏的軍事行動。其中熙河開邊的成功更是讓北宋朝堂內外都歡欣鼓舞,本著手拿兩百塊,想要繼續幹的決心,宋軍在宋神宗的授意下繼續大規模出兵攻夏。但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宋廷精心策劃的五路伐夏和永樂城之戰的慘敗讓興頭上的宋神宗大受打擊,特別是永樂城的慘敗,更是讓北宋在王安石變法所積攢下來的物資人力化為灰燼,宋神宗因為這個重大的打擊而去世,王安石變法因為失去了最高決策層的支持而實際宣佈失敗。

宋神宗變法的的得與失,從一個人的經歷就可以看出

三:應笑蘇夫子,大文豪的人生最後階段

應該來說,蘇軾文學上的創作和他的調任各地地方官是有很大關係的,而導致蘇東坡調任各地的直接原因就是他作為司馬光派的舊黨對於政局的見解,蘇軾的一生,可以側面看出宋神宗和王安石作為直接執政黨們的成果的得與失。

對於蘇軾本人來說,和前朝一塊被貶到嶺南的韓愈一般,蘇軾對於人生的態度筆者覺得還是比較超然的。韓愈在前往貶所的時候,還有在大雪皚皚的秦嶺感嘆家在哪的舉動,而蘇夫子直接用“試問嶺南應不好,此處心安是吾鄉”來表明自己的態度。按照常人的理解,蘇東坡不迎合當朝皇帝的政見導致顛沛流離,是一種不得志的表現。而蘇軾卻用這段經歷來化為對自己人生經歷和社會格局的思考,又比如“一蓑煙雨任平生”體現了蘇軾對於自己的際遇的一種超然的態度。

宋神宗變法的的得與失,從一個人的經歷就可以看出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在文學,繪畫,烹飪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但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蘇軾的創造基本上都是因為朝局的變化以及他對理想的堅持。宋神宗作為當時的最高統治者,他的有意無意的舉動可以決定無數人的前途和命運,蘇軾也不過是他們當中的一員而已。

作為統治者來說,宋神宗對於自己力所能及可以把握的歷史尺度都盡全力去嘗試了,當然這其中的蝴蝶效應也包含了蘇軾的前途和他為後人所留下的許多文化瑰寶。作為熙寧變法的直接領導人,宋神宗有決心,有成就,有想法,但是套用萬事皆由命,半點不隨人的理論,宋神宗和蘇軾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同樣的鬱郁不得志的人物。在我們普通人的人生中,或許更學學蘇軾對於人生淡然的一面,“應笑蘇夫子,僥倖得湖州。”



參考文獻:

  • 《蘇東坡傳》
  • 《宋史》
  • 《蘇軾詩集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