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讀書,是為了什麼(深度)

古代《禮記·大學》把讀書的目的規納為:修身齊家平天下;大儒張載還有四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現代人讀書普遍目的古代人沒多大差別,首先是認字、求知、求學問,學做人、做事的道理,然後學而優則士,就是考取功名,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大抵也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讀書,是為了什麼(深度)

關於讀書還有很多讀書的至理名言: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培根)讀書到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 梁文道)等等。

讀書可以造就自我。讀書可以通曉世事。讀書可以變化氣質。讀書為了一個有趣的靈魂。

讀書,是為了什麼(深度)

為什麼我們讀過無數的書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呢?

讀書,是為了什麼(深度)

“中國之大,找到一顆平靜的心簡直太難了”讀書久了你總會信仰些什麼,信一些什麼就有了敬,有了畏。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我要去做,知道什麼是不好的我不能逾越它。因此如果更多的中國人能夠多讀書,能夠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能在這裡慢慢找到幸福並且找到自己的話,中國就會變得更好。這些話出自白巖松作品《讀書久了,你總會信仰些什麼》。

讀書,是為了什麼(深度)

那麼讀書,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想,對於一個單純喜歡讀書的人來說是找到靈魂的救贖。在這紛繁複雜中用所學的知識指引你找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路,既生命的此岸和彼岸。靈魂的歸宿。

讀書就是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