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刘备为何偏偏要资质平庸的刘禅做皇帝,而不选其他三个儿子?

大侃历史


刘禅资质可一点也不平庸,能文能武,只不过后来重用宦官才导致蜀汉灭亡。

刘备死亡时刘禅是嫡长子,原先的长兄刘备义子刘封拒绝救援关羽而被处死。因为刘备的正妻没有生下子嗣,甘夫人生下了刘禅、刘永、刘理三兄弟成为嫡子。汉朝讲究立嫡立长,一直打着汉朝正统继承人旗号起事的刘备不会违背这个道理。刘备在公元221年登基称帝时,刘禅就被立为皇太子成为蜀汉政权正统继承人。

刘禅和蜀汉的重臣关系很好。五虎将之一赵云是刘禅的救命恩人,刘备在长坂坡大败妻子都在乱军中丢失,是赵云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这才把幼主刘禅和他的母亲甘夫人救出来。五虎将之一张飞也是刘禅的救命恩人,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之后,孙权在趁刘备出征的时候派了吴国水军假意接妹妹回来探亲,拐了幼主刘禅回东吴要挟刘备,幸亏赵云和张飞带兵拦截孙尚香救下幼主。张飞还把自己的一对女儿嫁给刘禅为妻。刘备死后托孤诸葛亮,日后蜀汉政权的丞相还是刘禅的教学老师。


陆弃


刘备共有4个儿子,其中1个是养子,另外3个是亲生儿子,他们分别如下:

  • 刘封,养子,本姓寇,因不援助关羽而被问罪,在刘备生前已被赐死。

  • 刘禅,甘夫人所生,刘备称帝时最年长的儿子,后登上皇位。

  • 刘永,生母不详,先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

  • 刘理,和刘永异母,生母不详,先为梁王,后封为安平王。

蜀汉章武三年(223年)3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不久刘备病逝,时年63岁。刘备向诸葛亮托孤,托付是的刘禅而不是其他儿子,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在“废长立幼”频频酿出悲剧的情况下,立最年长的儿子接班是大家的共识

在三国时代,不少人打破“废长立幼”的传统,不立年长的儿子为接班人,而因为各种原因立了其他儿子接班,结果造成了严重后果。

最典型的是袁绍,直接导致内部大分裂;还有刘表,导致兄弟不和,外人借机而入。曹操也没有处理好,虽然后来及时改正,但也造成了内部一定程度上的分裂,还有孙权,中间犹豫不决,下面为争夺太子之位斗得更厉害,有7个儿子,最后只得立最小的儿子为接班人。

由于反面事例太多,所以刘备不大会考虑打破常规,刘备称汉中王时就已明确了刘禅的接班人地位,避免因此出现纷争,后来称帝时进一步明确,临终前交班给长子刘禅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刘禅的基本素质并不差,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样是个“扶不起”的人

刘备很早就把刘禅交给诸葛亮进行教育和培养,诸葛亮尽心辅助,十分关心刘禅的学习和成长,诸葛亮亲自为刘禅挑选了阅读书籍,重点是《申子》、《韩非子》、《管子》和《六韬》等四部书。

为了强化刘禅对这些经典著作的学习,诸葛亮在百忙之中把它们亲自抄了一遍给太子。仅《韩非子》一书就有10多万字,诸葛亮日理万机,却能完整地抄一遍,可见他对刘禅教育一事的重视,诸葛亮希望刘禅尽早成材。

夷陵之战后刘备退居白帝城,心情很低落,诸葛亮为了让刘备安心,特意派从事中郎射援前往白帝城汇报益州的情况,诸葛亮让射援还专门向刘备汇报了太子刘禅的情况。

射援向刘备汇报说太子“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也就是智慧和度量都成长得很快,超乎了期望,刘备听到汇报,心情大为好转。

三、刘备对刘禅也十分喜爱,立刘禅为接班人既符合“程序”,也符合人之常情

刘备属“老来得子”,之前长期没有儿子,为此专门收养了刘封,后来刘禅降生,刘备大喜过望,这符合人之常情。

刘禅降生后也命运多舛,一次是在长坂坡,差点送命,当时刘禅还很小。还有一次是孙夫人要把刘禅挟持回江东,当时刘禅也只有几岁。

因为这些原因,再加上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死得早,刘备大概对刘禅十分怜爱。刘备临终前除了交代一些政治上的问题,还专门给刘禅留下遗诏,要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拳拳之心和眷眷之情都十分明显。

四、除刘永外,刘备的其他儿子事实上也无法构成对刘禅地位的挑战

刘备死时鲁王刘永和梁王刘理在永安宫,刘备当时只叫来刘永而没有叫刘理,可能是刘理年纪太小。刘备当时63岁,刘禅17岁,刘永的最大年龄是8岁,也许只有3、4岁,刘理可能年龄更小,也许只有2、3岁,刘备不会立他为接班人。

至于刘封,因为是养子,所以既便不在此前被处死,也不会对刘禅的地位给予挑战,刘备虽然有4个儿子,但可选择的空间不大,刘禅的接班人地位是很稳固的。

五、从诸葛亮等荆襄派人士的角度看,立刘禅为接班人也更符合他们的立场

刘禅的母亲是甘夫人,是刘备在小沛时娶的,徐州本地人。刘永、刘理的生母不详,虽然不是刘备的吴皇后,但有可能是刘备到成都后纳的众多嫔妃中的一个,益州本地人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刘永、刘理的母亲是益州本地人,作为“外来户”的荆襄派就不可能选择他们,因为这样有可能培养起一支外戚势力来,选刘禅就没有这样的担忧。

在刘备集团内部,除荆襄派和益州本土派之外,还有一些是更早就跟随刘备的人,可以称为“元老派”,如关羽、张飞、孙乾、麋竺等人,甘夫人是小沛时期就加入的人物,在“元老派”看来同样也更有亲切感。


南门太守


这不过是罗贯中为了塑造他心目中的大神诸葛亮而故意丑化刘禅,实际上刘禅是刘备的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个,刘备驻扎永安,射援前来探望的时候,转述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刘备死后,诸葛亮在给东吴的信中也说过“今上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说明刘禅至少也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而且,大争之世,国赖长君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当时刘禅已经17岁了,过个三五年就可以亲政了,刘备只需要诸葛亮辅佐刘禅几年,如果选择年幼的刘永,刘理,那么诸葛亮辅政的时间会长达10年以上,那样就会造成太阿倒持,权臣上位,这绝不是刘备所希望看到的,而且事实证明,刘禅在处理跟诸葛亮的关系方面表现的非常成熟睿智,尽管诸葛亮权倾朝野,威压百僚,藐视君主,但是为了维护蜀汉政权的团结稳定,刘禅始终都是相忍为上,即使是到了刘禅已经29岁了,诸葛亮还不还政于君的情况下,刘禅都没有跟诸葛亮撕破脸皮,不仅如此,而且,刘禅还一直秉承刘备,诸葛亮立下的国策~以荆州士族为主要统治力量,在诸葛亮死后继续重用荆州帮的蒋琬,费祎,有效的维持了政权的平稳运行,他为了维持荆州士族在蜀汉政权中的统治地位,避免益州士族在诸葛亮死后跟荆州士族因为争夺权力而造成内讧,甚至不惜杀了敢于揭露诸葛亮真实面目的李邈,同时,为了避免再出现诸葛亮那样的权臣,他取消了丞相职务,以大将军和尚书令互相制衡,自己居中调度,在费祎死后,更是“自摄国事”,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一直都是采取修养生息,避免大规模用兵的政策,使得蜀汉政权能够继续存在,这一切都说明,刘禅虽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雄主,但是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还是足足有余的,特别是面对诸葛亮这样咄咄逼人,权倾朝野的权臣,刘禅的胸怀不可谓不宽广,


狼的影子716


为了让刘禅当好太子,刘备有个儿子还为此送命。

刘禅的当选太子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立刘禅为皇太子,不过刘禅确立储位的身份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那年刘备成为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太子,当时他十三岁。

刘禅是甘夫人所生,甘夫人是小妾而非正妻,刘备称帝之后也没给她正室的名分,只是追为“皇思夫人”,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法,刘禅也没有优先继承权。

多说一点,有人说刘禅是嫡长子,是长子不假,但不是嫡。刘备所有的正室都没有留下儿子,刘禅的母亲皇思夫人在刘备死后才晋升昭烈皇后,并与刘备合葬,因为刘禅已是皇帝。古代娶妻和娶妾不同,甘夫人生前没由妾升为妻,即便她能主持家里的事(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也不代表她就是正室。

刘禅长期以来都很受重视,比如赵云长坂坡舍命救他,又和张飞把他从孙夫人手里夺回来,不是因为他是嫡长子,而是因为他当时是刘备唯一的儿子。

义子刘封根本没戏。

刘备还有两个儿子,刘永和刘理,正史没写他们两个是谁生的,但能确定他们两个不是刘备的正室吴皇后(吴壹之妹)所生。

赤壁之战后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没有生出孩子,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孙权的妹妹已经回到东吴,因此刘备迎娶了吴皇后,也开始娶妾,刘永和刘理应该在此后出生,所以两人在刘备成为汉中王时不会超过六岁。

事情很明显,吴皇后没有孩子,刘备只能从三个庶子中选,从年龄来看,十三岁的长子刘禅当然比两个四五岁的弟弟优势大了很多。

刘禅的资质平庸问题

刘禅不是弱智,他才智平常、性格懦弱,当皇帝确实有点为难,但也有好处。

性格带点懦弱,不是飞扬跋扈的人,所以对臣子还算不错,当皇帝时没有滥杀和胡作非为,而且能听大臣的话,于是从诸葛亮开始,蜀中相继出现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四相处理朝政的局面,这时的蜀国无懈可击,足以自保。

延熙十六年(253年)四相中的最后一位费祎死后,姜维主持大局。

刘禅的失误是从景耀元年(258年)开始的,宦官黄皓开始乱政,姜维不敢待在朝廷。

景耀六年(263年)魏国灭蜀国,中间只相隔五年。

刘禅当了四十一年皇帝,有三十一年是在四相辅佐的时代,后面黄皓干预政事,五年时间就导致灭国,从这里看蜀国的国运全靠大臣,有好大臣就强,遇到垃圾就亡。

刘封的悲惨命运

刘封是刘备在荆州收的养子,他不但无法成为太子,还因此事被杀。

建安二十四年项羽进攻襄阳樊城,让驻守上庸的刘封助战,刘封认为上庸刚刚拿下不宜离开,于是没去,后来他又与同在上庸的孟达不和,致使孟达投降曹魏,接着刘封遭到部下的背叛逃回成都。

刘备责怪刘封,其实事情可大可小,但《三国志》这么描写: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那时赵云魏延这些猛将还活着,为什么诸葛亮不怕他们,唯独怕刘封难以制御?因为刘封武艺过人、性格刚猛,更因为他是刘备的义子,身份特殊,如果刘备的三个儿子意外死亡,刘备再无子侄,刘封真有继承大统的可能。

所以刘封不得不死。

刘备刚刚称汉中王,三十多岁的刘封对十三岁的刘禅已构成威胁,这点刘备和诸葛亮知道,就连投降曹魏的孟达也看了出来,孟达写信给刘封,劝他投降,信里说得清清楚楚,只是刘封没有同意,刘封死前叹道:我后悔没听孟达的话啊。

刘封的悲惨命运无法摆脱,这是他身为义子的代价。


鬼山枫语


历史上刘备一共三个儿子,刘禅、刘永、刘理,还有一个养子刘封。

而最终继承刘备皇位的是刘禅,刘禅千百年来一直被扣上一个傻子的帽子,因为在魏国乐不思蜀,而被称为扶不起来的阿斗。

为何刘禅如此无能刘备还要让他做皇帝,是成心让蜀汉灭吗?

我们先不说刘禅怎么样,我们先说说,为何不远其他3个儿子?

为何不选刘封?

原因是刘封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俗话说:不是自己亲生的,再怎么养也不会亲,虽然说刘封为刘备征战多次立下战功,刘备有心想让刘封做太子,但是刘封养子的身份让刘备有很大顾虑。

后来刘封因为拒绝驰援关羽,又逼走了孟达,又丢了上庸之地,让刘备发了火,赐死了刘封。

因为就刘封死了,所以更不可能继承刘备的皇位了。

为何不选刘理?

主要原因在于刘理年纪太小,刘理215年才出生,而刘备221年才称帝,此时刘理才6岁,借鉴汉朝的几个皇帝,都因为继承者太过年幼,导致国家政权被有心人夺取,导致国家分裂,最后走向灭亡,有了前车之鉴,刘备更不可能如此做,所以不选刘理。

为何不选刘永?

刘永出生年月不详,年纪应该跟刘理差不多吧,年纪太小也法继承王位。

不选刘理和刘永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两人都庶子,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所以无法立刘理和刘永。

为何选刘禅?

刘禅是刘备的妻子甘夫人所生,其次年纪正好,符合立嫡立长的标准。所以刘禅继承了皇位,还有一个原因是刘备报答甘夫人,刘备前期非常的艰苦,而刘备的事务都是完全由甘夫人一个人打理,所以那时候的刘备对其抱有感激之情,想等好起来了,好好报答甘夫人,但是甘夫人没等到那时候就去世了,后来刘备称帝之后追谥甘夫人为皇后,后来将感激之情还在了刘禅身上。



很多人说刘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傻,而是非常聪慧,事实上很多人被诸葛亮对于刘禅的评价误导了: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事实上这是诸葛亮对其仁慈,碍于刘备和刘禅的身份,虽然也很想骂刘禅,但是只能搁心里。


历史黔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我来回答:

刘禅因为诸葛亮被戴上了傻子的帽子,而且一戴就是几千年;实际上刘禅一点儿都不傻,刘禅是个有福之人,他做皇帝历时41年,他就是太平天子的命,如果刘禅缺心眼儿,他早被人家给篡位了。



刘备忙活了一辈子,当了三年皇帝,就去地府陪阎王爷了;刘备,留备就是在为他儿子准备江山呢。刘备的看家绝活就是识人,他选刘禅继承大位,绝对有他的道理,他不可能把他奋斗大半生得来的成果交给一个傻子,傻子能守住他的胜利成果吗。

诸葛亮曾经这样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刘禅是大智若愚,心地仁厚,度量非凡,能忍别人所不能忍;想当初,刘备白帝城托孤,刘禅当时17岁,年纪尚小,不适合执政,于是把国之重担交给诸葛亮成担,等待三至五年之后,刘禅也就可以独掌朝刚了,这是刘备当时的想法。



但是没有想到诸葛亮是权力控,一直独断朝纲,后主刘禅只是一个摆设,蜀国上下真正做主的,就是一个诸葛亮,而且诸葛亮也没有还政与刘禅的意思,一直到234年诸葛亮去世;蜀汉真正的权力,才回到刘禅的手中;诸葛亮辅佐刘禅从223年到234年,历时12年;这一年刘禅已经27岁了,可以想象刘禅有多大的心量,有多强的忍功;一个缺心眼儿的人能做到吗?

延熙十二年(249年)正月,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因为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于是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



综上所述,只有说刘禅傻,诸葛亮的辅佐才能成为名正言顺的事情;这一切都是为了烘托诸葛亮的英明,伟大,正确,于是就只能委屈小阿斗了,让他背着一个傻子的名字跋涉了几千年;小阿斗好辛苦啊!!!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欢迎大家关注!!!


五色土聊历史


据史书记载,刘备共有四个儿子。其中,刘封为义子、刘禅为嫡长子、庶子为刘永、刘理。

依据封建宗法制度,刘禅做为嫡长子,是刘备的法定继承人。更何况,刘封为义子,且因没能援救关羽而被赐死。刘备征吴失败,白帝城托孤时,庶子刘永、刘理年龄尚幼。

自古废长立幼、废嫡立庶,多有变乱。所以,不是刘备偏偏选择刘禅为继承人,而是他的最好和唯一的选择!


林城布衣10001


我觉得刘禅是属大智若愚的类型,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在各种形势下能够玩的游刃有余。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他做了四十年的皇帝,可见他的执政水平很不一般,历史上数数,可以做四十年皇帝的寥寥无几吧。在那个权力的巅峰,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瞅着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肯定是有过人的能力。也许很多人都说是诸葛亮的功劳,但想想,如果不是他能认清形势,掂量出孰重孰轻,君臣之间会和睦相处吗?这点非常重要,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历史上有多少人就是认不清形势,刚愎自用,最后身败名裂的!刘禅这点,从蜀汉灭亡之后更有体现,能在敌营终老,不是一般的有水平!也许你会说是刘禅的装傻充愣保全了性命,但你不想想,改朝换代的时候连小孩子都斩尽杀绝的,何况一个当了几十年皇帝的人,那个号召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

所以我觉得刘备是非常有眼光,而且刘禅是非常合格的!





沦客人


  

  首先,刘禅的资质一点不平庸!刘禅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要聪明!

  比起历史上那么多庸碌无为、籍籍无名的皇帝,刘禅实在算是厉害了。

  即便是在三国明君名将辈出的时代,刘禅也是仅次于几个大明君的君主。

  也就是说,刘禅可以在曹操、孙权、刘备之后排名第四,比什么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还有其他什么东吴的几个皇帝都要厉害。

  为何这么说呢?

  其一,在位无大错。

  蜀汉国灭是天下大势,非人力可以挽回。

  其二,在位无权臣。

  刘禅在位四十年,早期被诸葛亮光环遮盖,不能显山露水。之后三十年独掌天下,曹魏、东吴纷纷大权旁落,国内生出变乱,唯独蜀汉由刘禅大权独揽,谁也越不过他。

  我们都知道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不许百官私祭,又废除丞相制度,看起来好像刘禅很薄情。其实,刘禅这么做,大大稳定了皇权,使得蜀汉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权臣。

  其三、国灭保家族。

至于所谓“乐不思蜀”的典故,完全是对贬义角度理解刘禅,是片面的!

  如果刘禅当时不那么说,早就被司马昭给杀了。东吴末代皇帝孙皓不肯低头,不久被司马炎咔嚓了吗?

  事实上,刘禅装傻后被司马昭敕封为安乐公。他十七岁当皇帝,在位四十年。之后还当了八年的安乐公,64岁寿终正寝。

  因为刘禅投降态度很好,对晋朝没有敌意,晋朝皇帝给刘禅每个儿子都封王,这些人享尽荣华富贵,后代活到西晋灭亡,因为永嘉之乱,外族入侵方才死于乱军之中。

  若无刘禅假装乐不思蜀,刘家早就绝后了。

回到标题,刘备为何要选刘禅做继承人呢?

  刘备的大儿子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本就是个备胎。在甘夫人生下刘禅后,刘封必然靠边站。刘备还有两个儿子,叫做刘永、刘理,都是庶出,生母不详,年纪又小,又没有背景。

刘禅是甘夫人所生,是刘备正室,也就是说刘禅是嫡子,并且严格来说是嫡长子。天然具有第一继承权。

何况,刘备麾下许多文官武将,都与刘禅关系密切。刘禅刚刚出生就有赵云营救,后来又有张飞、赵云截江救阿斗。诸葛亮更是很早就亲自教导刘禅,给刘禅当老师。

  故此,在刘备夺取汉中,自封汉中王的时候,就封刘禅为太子。

  选刘禅做继承人,可以说是刘备的最佳选择。  

品西游说历史,点击右上角关注叶之秋,更多精彩文章推送。

叶之秋


许多人觉得,在历代帝王低智商排行榜中,除了困惑于灾民“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也就要数“扶不起的阿斗”了。然而,晋惠帝是养尊处优的傻小子,可蜀后主却绝非是一滩烂泥。

公元223年,征战半生的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时年十七岁的阿斗登基称帝,是为历史上的蜀后主刘禅。刘禅十七岁登基,接手的原本就是一个烂摊子,加之此前蜀军精锐大半折损于东吴手中,使得蜀汉政权危机四伏。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势力最弱的蜀汉,不仅稳住了阵脚,反而曾接连主动征讨曹魏。这其中固然有诸葛亮、魏延、蒋琬、费炜等人的功劳,但身为一国之君的刘禅,却也绝非就是个摆设一般。

纵观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的帝王中,刘禅固然算不上是出类拔萃的,但却也并无大过。世人对于刘禅的苛责,除了宠幸宦官黄皓之外,也就是抨击其未拼死而战。其余种种劣迹,则多半是《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或稗官野史附会演绎的。

事实上,刘禅虽然不是出类拔萃的君主,倒也算不上资质平庸的无能之辈。要知道,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中,能得以善终者屈指可数,而刘禅却位列其一。这足以从侧面说明,刘禅是一个能于乱世中生存的智者。


再回过头来看刘备立储时的境况。世人皆知,这位大汉皇叔早年间数易其主,常常寄人篱下,待形势稍稍好转后,方才有了一丝骨血,而这个男婴便是甘夫人所生的嫡子阿斗。

阿斗的降生,对于刘备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有了嫡子之后,便意味着他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家业与权势,有了稳定的继承人。因此,刘备对这个嫡长子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必须强调的是,古人盛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后汉三国时亦是如此。所以说,自阿斗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已经确立起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如无意外,他必然会是刘备的继承人。

常有人讲,刘备有几个儿子,怎么就偏偏把皇位传给了刘禅呢?可是,当面对这样的疑惑时,有没有想过,刘备不把江山传给嫡长子刘禅,又能传给谁呢?养子终究是养子,刘封自然要要靠边站的,而其余的又均为庶出,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禅继承大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