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导语:

在《阴谋与爱情》的中,以符腾堡公国的现实为背景,公国宰相瓦尔特的公子裴迪南少校,与平民音乐师米勒之女露易丝的爱情故事为线索。

两个相爱的人,却因社会阶级的关系而受到双方家人的反对,而拥有着至高权利的公国宰相,与秘书伍尔穆更是设下了一个阴谋,来拆散这对相爱的人,最后阴谋按照计划的一步步发展下去,可是却让这对相爱的人因情而亡。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在《阴谋与爱情》中,可以看到当时德国的社会非常现实,在大家族里子女的婚事必须要门当户对,某些权利高的家庭更是以子女的婚事来达到政治上的利益,以企图巩固自己的地位。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男女之间美好、高尚、纯洁、坚贞的爱情显得尤为可贵,虽然最后的结局是一场悲剧。

故事梗概:

少校裴迪南到乐师米勒家投师学艺,认识了米勒的女儿露易丝,两人一见钟情,热切地相恋。然而双方的父亲,米勒先生和宰相瓦尔特却都坚决地反对。

米勒先生的反对是因为双方门不当户不对,他以几十年的处世经验,认为裴迪南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不可能真心地,始终如一地去爱一个平民之女,一定会和其他纨绔子弟一样始乱终弃,到头来倒霉的还是自己的女儿。

宰相瓦尔特反对此事,除了传统的门第观念之外,更有其政治企图。他要儿子与公爵的情妇弥尔芙特夫人结婚,为自己和家族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宰相的粗暴干涉,不仅遭到米勒父女的反抗,更遭到儿子裴迪南的反抗,如果继续干涉此事,儿子必将抛下父子情面,将其政治丑闻一一公诸于世。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正当宰相一筹莫展之际,他的秘书伍尔穆出现了。

伍尔穆本要追求露易丝,却遭到其全家的拒绝,于是怀恨在心。当他听说裴迪南与露易丝相爱,宰相又另有打算,便立刻和宰相共同策划了一个阴谋。

他们利用露易丝的孝心,将米勒夫妇抓进监狱,逼迫露易丝写下对宫廷侍卫长的假情书;并利用露易丝对上帝的诚笃信仰,逼迫她发下重誓,对此守口如瓶,以此作为释放她家人的条件;之后又利用裴迪南的猜疑和嫉妒,让裴迪南看到这封假情书,自行抛弃露易丝。

事情按预定的阴谋一步步地发展,裴迪南拾到了这封假情书,看过之后醋意大发。他质问露易丝,露易丝迫于誓言承认她确曾写信给侍卫长,裴迪南一怒之下毒杀了露易丝。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露易丝在弥留之际,对裴迪南吐露了真情,裴迪南悔恨交加,也服毒自杀而以身殉情。二人的爱情终被阴谋所破坏,成为震撼人心、发人深思的一部悲剧。

悲剧制造者也自食恶果,不得善终:失去儿子的瓦尔特痛悔之余,将仇恨投向伍尔穆,二人狗咬狗地自我暴露了一切,最终锒铛入狱被绳之以法。

此书中,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借剧中人之口,表达了男女之间美好、高尚、纯洁、坚贞的爱情价值。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一、爱情之本身

首先,爱情是美丽的。

爱情的美丽在于它能够予人以丰富多彩、充满诗意的遐想,充实了人的精神世界。

在其《阴谋与爱情》中借露易丝之口唱道:“裴迪南是我的,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属于我的……没错!是他与我缘定今生!我周围的世界也仿佛在为我欢呼……它美好得令我难以置信!”

之后又借裴迪南之口唱到:“不管你的双眸是倒映在莱茵河中还是易北河中,或是在波罗的海中,它们的温柔、明亮难道会有一丝一毫的减弱吗?哪里有我的露易丝的爱,我就在哪里落地生根……我的露易丝展颜一笑,便照亮几个世纪,我要用一生的世间,才有可能体会到你一滴泪水的含义。”

在裴迪南和露易丝看来,爱情让他们拥有了最好的彼此,他们享受着爱情带来的甜蜜与欢乐,他们沉浸在爱河里。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其次,爱情是纯洁的。

庸俗的宰相瓦尔特心目中只有金钱,唯利是图,他们所理解的爱情只是谋取金钱和利益的手段而已。斐迪南和露易丝之间的爱情之所以纯洁,就在于其没有受到金钱和功利心的污染

裴迪南的父亲在首次见到露易丝之际,就以卑鄙的心态、傲慢的语气问道:“你认识我这个宰相的少爷已经有多长时间了?”“他每次都直接付你现钱,对不对?”面对这傲慢无礼的侮辱和挑衅,露易丝严正地回答:“什么少爷不少爷的,我可不看重这个!”

米勒先生也严正地予以回击:“对于一个没有教养、没有礼貌的客人,我将马一点面子也不给的,把他轰出门去,请你记住我的话。”这掷地有声的回答表现出父女二人的铮铮傲骨,体现出他们刚正不阿的高尚人格,也体现出露易丝那纯洁的爱情观。

至于裴迪南,他出身于名门,作为宰相之子,他青云直上,一帆风顺,十二岁就当上了见习士官,二十岁就当上了少校。按照父亲给他设计的人生蓝图,不久他还将脱下戎装,成为宫廷顾问,成为驻使节直至成为宰相,登上政治的巅峰。

正如其父所云:“你轻而易举地糊里糊涂地就可以爬上去的位置,那可是在别的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千辛万苦也休想得到的啊!”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可是对于这一切的荣耀和利益,裴迪南却毫不在乎,视如尘土。他愿意牺牲者一切,只要能够与露易丝朝夕相处。如果不是出于纯洁的爱情,如果让爱情沾上了铜臭,以他这样高贵的出身,能够冲破世俗的门第观念而去与一个平民女子相爱么?

再次,爱情是坚贞的。

《阴谋与爱情》中裴迪南和露易丝之间的爱情,曾经历了一连串的阻力和破坏,度过了重重难关,但最终战胜了一切的外力。

阻力首先来自露易丝的父亲米勒先生,米勒先生出于平民意识的本分和理性的思考,认为裴迪南作为一位“公子哥”不可能对女儿有真正的爱情,认为自己应该有一个老实厚道的女婿,后来看到女儿和裴迪南的感情如此地坚贞,如此地真诚,也终于被感动,转而表示出一定程度的支持。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阻力还来自于公爵夫人弥尔芙特。她本来出身于英国显赫的托马斯·诺弗克家族,家庭的不幸变故,使她流浪到德国,偶然的邂逅使她成为故事中公爵的情妇。但她不甘于沦落,她利用公爵的宠信在政治上做了许多好事。当她听说瓦尔特家族

有向她求婚的意向,庆幸自己终于看到了跳出火坑的一线曙光。当她看到裴迪南对自己无动于衷,执着地爱着平民女子露易丝,就转而向露易丝施加压力。

面对公爵夫人的威逼利诱,露易丝丝毫没有退缩,反而表现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一身正气,表现出了一种坦然的镇静和博大的胸怀。公爵夫人终被露易丝的气节所折服,选择了出走。

最致命的外力便是宰相瓦尔特及其秘书伍尔穆的阴谋破坏。他们的阴谋,既恶毒而又周密得天衣无缝。按照他们的预谋策划,露易丝为了救父的确写出了假情书并发下了永不泄密的誓言,裴迪南也的确拾到了假情书,并的确对露易丝产生了怀疑。但裴迪南并没有抛下露易丝而移情于弥尔芙特,反而和露易丝二人双双殉情而死,这完全出乎阴谋家的预料。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阴谋家们虽然破坏了裴迪南和露易丝的婚姻,却最终无法从根本上撼动二人的爱情,因为爱情不等于婚姻。反过来说,正是二人那种坚贞的爱情产生了无穷的精神力量,从而粉碎了阴谋家们所策划的罪恶阴谋。

爱情是永恒的人生主题,在《阴谋与爱情》中裴迪南和露易丝对待爱情的纯洁,决定着它的坚贞;其坚贞,又决定着它的永恒;其纯洁、坚贞和永恒,又共同决定着它的美丽。

二、不同的人生观决定不同的爱情观

爱情是人生的一部分,所以不同的人生观必然决定着不同的爱情观,而这些不同的爱情观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爱情在人生中所占的重量不同。于是又有如下种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裴迪南式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是在人生与爱情之间划上恒等号,即人生等于爱情。所以爱情就是人生的全部,有了爱情就有了一切,失去爱情便失去了一切,因而可将此种观点称之为爱情至上主义。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在认识露易斯之前,裴迪南似曾接受过一些反宗教的人本主义观念,他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社会,讨厌其父亲的种种政治恶行。

在认识了露易斯之后,爱情便占据了他的全部心灵。他能够勇敢地冲破封建的门第等级观念,狂热地与露易斯相爱;他毫不畏惧,毫不退让,针锋相对地同罪恶的父亲斗争;他曾准备脱离家庭,同父亲一刀两断,带着露易斯远走高飞,到天涯海角去享受爱情的温馨;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曾拔出复仇的宝剑,要去向罪恶的父亲讨还血债。他的所有这些行为,其精神动力无不是源于爱情。

而当他拾到假情书,对露易斯产生误会之际,他又完全失去了理智,固执地认为失去了爱情便失去了人生的一切,并最终采取过激行为,先是毒杀露易斯,而后自杀。这种变态心理的产生,同样是源于爱情至上主义的观念。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与此相反,宰相瓦尔特的人生观念,是权位至上,几乎没有爱情的地位,所以瓦尔特式的爱情观本质上可称之为爱情虚无主义。他的一生是耍阴谋、玩手腕的一生,是争权夺利的一生。他早就觊觎着宰相的高位,为此,他一方面设下阴谋,谋杀前任宰相;同时又竭力讨好公爵夫人,使之在公爵前为他美言。就这样,瓦尔特以卑鄙的手段爬上了宰相之高位。

这样一位父亲,他对于儿子和露易斯之间的爱情是绝不会理解,更不会支持的。在他看来,人生只有婚姻,没有爱情,并且婚姻只能服从政治的需要,只能作为政治手段之一,因而最终设下阴谋诡计,无情地扼杀了儿子和露易斯之间的爱情,酿成了爱情的悲剧。

与瓦尔特父子均不相同,露易斯式的爱情观,认为爱情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并非是人生的全部,所以人生还有爱情之外的重要内容。相对而言,这种爱情观是较为客观,较为理智的,因此可以称之为爱情理智主义。

露易斯出身于平民家庭,善良纯朴,她对于裴迪南的爱是真挚的。她明明知道,门第的悬殊,使自己和裴迪南之间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俩人如愿以偿地走到一起的希望是很渺茫,但她仍无怨无悔。

为了这份爱情,她愿意作出一切的付出与牺牲。裴迪南误会她,骂她,她坦然接受,认为只要裴迪南那不愉快的心情得以发泄就行。她甚至愿意将裴迪南无私地让给其他女子,只要裴迪南能够幸福就行。自己的牺牲是无所谓的,甚至于以身殉情。总之,只要裴迪南对自己的爱是出于一片真心,她就已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除了对于裴迪南的爱,露易丝还有对于父亲的爱。为了营救家人出狱,她明知道瓦尔特要设计陷害自己也只得遵从,写下假情书,并发下毒誓,绝不向裴迪南泄露。之后她本想以身殉情,到“第三个世界”中去等待着与裴迪南的聚首,但看着老泪纵横、年迈无依的父亲,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向父亲表态:“我不会离开你的,爸爸……!”“我以上帝名义起誓,以后我的记忆中将不会再出现裴迪南的名字。”

总之,在她的心目中,父亲和裴迪南同样重要,除了对裴迪南的爱,她还要承担对父亲的赡养。而裴迪南,则除了爱情,还应承担对于社会的义不容辞的义务。她认为爱情是人生的一部分,她没有自发地选择以身殉情。但最终她被裴迪南毒杀,她仍无怨无悔,坦然接受,从容面对。

露易丝的死表现得超然、洒脱、从容!她的这种超然、洒脱与从容,正是由于她对人生和爱情那种客观和理智的解读。

爱情是不可能摆脱社会的影响和制约的。在那样的封建社会里,裴迪南和露易斯的爱情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他们遭遇的爱情悲剧,只不过是千万个此类悲剧中的典型之一。


《阴谋与爱情》:爱情的悲剧,来源于权利与地位的差异


结语:

露易斯持有理智的爱情观,所以露易斯理解裴迪南,理解裴迪南所处的社会地位,固而认为裴迪南除了爱情之外,还应有种种的社会承担。她鼓励裴迪南要经得起爱情的挫折,要振作精神,勇敢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

可惜的是,作为爱情至上主义者的裴迪南,不可能接受爱情理智主义者的露易斯的劝告,最终只能成为令人同情的人物!

爱情确实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挚的爱情值得每个人倾尽全力去追寻。但也理应认识到,除爱情之外,还有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还应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