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沈飞会不会另外开发一款全新的五代舰载机?

信马由缰


图注:沈飞歼-31技术验证机

根据目前公开报道,沈飞(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正在其研发的FC-31(歼-31)第五代中型隐身战斗机的基础上,以“一机三型”为思路,即以歼-31平台为基础,开发出海军陆基型、海军舰载型和陆基型战斗机(也有说法将陆基自用型与外贸型分开,称之为一机四型)。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沈飞另起炉灶研发全新五代机可能性不大了,沈飞已经将中型五代机歼-31看作是很适合改装成舰载机的选择。

而从技术角度来看,由于该机在气动外形、尺寸大小等方面都与F-35类似,具备舰载使用要求,因此它也被许多航空专家看好将来在航空母舰上使用。而目前起飞重量和使用效能已经接近重型舰载机的中型多用途舰载机,的确是舰载战斗机的发展方向。与重型舰载机相比,新一代中型舰载机多用途型更好,而且中型机的尺寸可以搭载更多架战机,这意味着航母出动舰载机能力进一步提升,航母战斗力也会有提升。

从外形上看,歼-31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隐身设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其机头采用平行的菱形结构,机翼前后缘和平尾前后缘均严格遵守平行原则,具有良好的隐身能力。从机体看,歼-31十分干净平滑,没有多余的突起,在设计上非常类似美国的F-22战斗机,但由于其机体尺寸小于F-22,因此如果隐身涂料性能满足要求的话,其隐身性能可能不逊于F-22,而优于F-35战斗机。

从气动上看,歼-31采用了无附面层隔道的DSI进气道结合进气道一体化设计,该设计的好处是由于多波系进气道有利于总压恢复,进气效率较高,能保证歼-31的发动机在迎角机动和高低速大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使用环境。同时一体化的进气道还有利于增升和减小大迎角状态下主翼的气流分离,使歼-31具有优异的小速度操控性能和迎角机动性能。该设计实际上能达到与F/A-18E/F“超级大黄蜂”圆形大边条类似的气动效果,但在结构重量上却比“超级大黄蜂”轻不少,对于节省舰载机有限的空重有很重要的意义。从垂尾上看,歼-31采用了V形垂尾,在大迎角状态下有利于垂尾避开流经机身的气流,保证垂尾的气动效率,从而提高飞机的大迎角性能。

与同级别尺寸的F-35战斗机相比,歼-31的机身相对较薄,这有利于其减小迎风阻力,提高速度性能。同时由于歼-31不必像F-35那样兼顾垂直起降功能,因此无需将发动机向前布置,因此可以将弹仓布置在机身中心线上,而不是像F-35那样布置在中心线两旁,这有利于其提高武器载荷能力,同时保证足够的载油空间。因此据外国航空专家推测,歼-31的武器载荷水平可能与F-35相当,内油可能略小于F-35。但仍能保证其拥有不逊于歼-15的作战航程。


兵工科技



另外开发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四代重歼又不会,就只有继续拿Su-27改改改,勉强维持生活这样子——

沈飞正忙着推销自己的歼-31呢,题主你说他会不会呢?

答案真是太明显了。

但凡提到沈飞,笔者估计,一般军迷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歼-8这个“空中蔡……”啊不、“空中美男子”,然后是各种27改,再就是眼下又一次刷存在感的歼-31,这里面歼-8已成历史,歼-31前途未卜,其实就是Su-27改改改才让沈飞有饭吃。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自从上世纪末引进Su-27,作为共和国航空工业长子,沈飞的确卯足了劲要大干一场,说实话,也的确为空军和海航提供了一大批作战飞机,成绩还是有的。

但和国家提供的支持相比呢?

功夫高不高,耍嘴皮是没用的,上阵才知道。

闷头搞了这么多年的27改,歼-11ABCD,歼-15,歼-16,都快把20以前的编号占完了,也难怪成飞的黑丝带一下子跳到了20,莫非沈飞已打过招呼,把1系编号全部钦定了?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一个传言变成消息,又从消息变成新闻,采购老毛子Su-35的实锤让众人眼镜碎了一地。



大家好,我是苏三五,来远东看一大票远房亲戚

没想到你个浓眉大眼的,搞了这么多年27,居然还要找原产国买买买!

从九一年引进,直到今天,二十七年如一日的27套餐包,眼看让用户越来越不满,沈飞这才鼓捣点歼-31之类的玩意,指望靠它挂上历史的车轮,这样的企业,你说他会忽然觉醒,再弄一款全新的五代舰载机?

别是远东版的Su-57改改改,从此又要用上57套餐包了吧!

沈飞,你可别这样,饶了我们的新航母吧。


炎黄军武


每日点兵,为您解答

如果从研发能力上看,沈霍伊还是有这个实力的。但要从需求上看,我倒是觉得没啥必要。

从研发能力上看,虽然沈霍伊出品的装备,问题非常严重,但人家的发财31就是用自己的钱,在隐身战机竞选失败后的产物。是为了锻炼研发队伍而上的马。从研发能力上看,沈霍伊是可以搞定隐身舰载机的。

但要是从需求上看,我们完全没必要在单独设计一款隐身舰载机。歼20改改就可以了。鸭翼飞机不是无尾三角翼。鸭翼飞机在起降方面更有优势。无尾三角翼的抬头力矩依赖于后缘翼面的上仰,而常规布局可以依靠平尾提供抬头力矩,主翼后缘用于增升。但也要看到鸭翼布局相对于无尾三角翼来说,在起降方面有更大的优势。鸭翼可以提供抬头力矩,而且歼20的鸭翼是远距耦合,且面积很大,这些都比阵风更有优势。

阵风M,世界公认的最强第四代舰载机。比美帝的FA-18EF还要优秀。其鸭翼的设计是阵风M拔得头筹的主要原因。


每日点兵


歼-31至今没有准确消息穿上穿装,成为议论的焦点所在,不知歼-31之重者,往往对它不甚了然,到过珠海看过了表演者,总在为骨头鹰而欢呼,称之为中国第二款五代机,态度判若分明,即在外媒,对它的评价并不算低,自从它问世,即许之以中国第二款五代机,刚刚的,没有问题,至说为何这样冰火两重天,问题正在于这是沈飞人自筹资金发展的一个项目,自2012年试飞到现在还未得到承认,得不到承认,2016年底,气动外形经过多处改动的歼-31第二次试飞,专家们的看法,改得好,更加符合隐身,冒烟的尾部绝迹不见,可能使用了国产涡扇-13发动机。自第二次试飞到现在,仍是不见动静,按照现在中国航空工业研制速度,基本上六年磨一剑,而歼-31自首飞六年过去,这个项目一直很神秘,也不知行是不行,因是有人一问,沈飞人会不会重新打造一款五代舰载机呢?应该说这个可能性不高。

▲“海军完全可以用”。对歼-31,尹卓老爷子多有分析,认为它完全媲美F-35C,扳起指头来数,第一气动外形优美,第二隐身性能完全不输任何人,第三高速与低速性能均不俗,第四实现了全数字化,第五机头宽大可装载大型雷达,第六作为舰载机正是最棒者,第七前起落架粗壮,据此认为,“海军完全可以用”。既然这么优秀,就没必要疑三疑四,它属于研制出第一代舰载机的沈飞杰作,知道舰载机设计,有意思的是,歼-15的总师,同时也是歼-31的总师,因此歼-31出世之日,军迷们即给它定性为中国第二代舰载机,一直推定它就是。汉和指出,中国下一代舰载机,如果是歼-31,对于美国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此前对中国航空工业能力多有诋毁,现在态度一转,不只生怕打脸。

▲政治方程式。研发之快,超出想像,感到吃惊,这是简氏编辑的话,据此认定是中国政治方程式的一部分,态度上还是在怀疑,不会这么快。珠海航展上的介绍,起飞重量17.5吨,最大起重28吨,作战半径1250公里,最大速度1.8马赫,为此,印度的航空业者表示担心,认为巴基斯坦至少可以装备两个中队的歼-31。有意思的是,巴铁多次也曾表示,最近的一次在2016年5月,表示要引进五代战斗机,并有歼-31的本国涂装宣传画面,曝于世,当然,如果朋友有需要,中国是不会推辞的。是的,我们的歼-31,在珠海曾以FC-31的名义,明确标示要出口,魂舞大漠听到那时的讨论,如果成功打开国际市场,无论在性能,还是在价格上,与美制F-35都有得一拼。

▲“中国已经站起来了”。美国的战略专家约翰·派克看到歼-31以后,对外这样说道,是呀,同时研制两种五代机的国家不多,美国是一个,中国是另一个。面对这么高的评价,当然我们不能骄傲,仍要看到歼-31还未定型,还未纳入装备型号,个人觉得说明一样事,至少在技术上还未进入成熟期,还存在诸多问题,不然的话,或外销或自家装备,一定会有了一个结果,五代并不好搞,现在世上搞出三代四代的国家这么多,搞五代机的国家又有几个呢?看苏-57的纠结就知道,比歼-20首飞要早,至今还存在不少问题。美国又如何?两款五代机问题多多。再比如我们的歼-20,要达到理想的技术状态,还要经过一段技术成长期。所以,别那么老着急,好饭不怕晚,假以时日,歼-31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


魂舞大漠


开发一款全新的五代舰载机,对于我国来说是不现实的。无论是沈飞还是成飞目前都不大可能。


首先说,我国航母的建造速度确实非常之快,第一艘国产航母即将开始海试,但服役最快也要2018年底,而第二艘国产航母就算现在已经开始建造,2020年之前也不可能服役。所以说,对于舰载机的需求并不大,歼15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其次,歼15作为我国研制的第一款舰载机,虽然不能说完全合格。但是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3来看,已经满足训练和使用要求,下一步的目标不可能是研制新型号,而是对其进行改进。从网络上已经曝光的消息来看也是如此。弹射型的歼15已经完成研发,在地面上进行了成千上万次弹射试验,只等弹射型航母服役。



最后一个原因,我国歼15是在俄罗斯苏33的基础上研发的,想要跳出俄制战机的束缚,完全自己研制还不大可能,对于苏33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所以,目前在技术能力上我国也不可能研制新舰载机。

沈飞现在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能把歼31改造成舰载机,这也是歼31唯一的出路。不然只能是尴尬了。至于说网络上热议的歼20上舰,这个就别想了,铁定不可能。


大宝视频


对于我国的新一代舰载机,沈飞必须对鹘鹰做脱胎换骨的改进或者研发一款全新的战机才有机会。

关于新一代航母舰载机的选型可能是目前军迷间最富争议性的话题了。在官方基本没有实锤消息曝出的情况下,坊间对海四代到底是歼20上舰还是31上舰争论非常大。而且这个话题又夹杂了成飞、沈飞之争、甚至上升到地域攻击的范围,引起阵阵腥风血雨。

关于海四代的选型,笔者作为一个普通军迷也不知道内情。网络上一会有人说沈飞以FC31为基础的版本赢得海四之争,那边歼20总师杨伟的一句“歼20未来将系列化发展”也给军迷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只在歼20和FC31之间选一款的话,笔者坚定支持歼20上舰。但是成飞以一款全新研制的战机参与竞标也不是不可能。

支持歼20和支持FC31的两派攻讦不断,但是双方有一个共识就是:无论是歼20还是FC-31,如果上舰的话都要做出重大修改。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然已经服役的歼20在改装进度上更有优势一些。

反对歼20上舰的一方认为歼20在研制之初就没有考虑上舰的因素。这些人有意无意的也忽视了一个事实:FC-31研制之初也没有把自己当舰载机考虑。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最新版本的FC-31的2.0还是襟翼和副翼合二为一的设计方案,这样的方案满足不了苛刻的着舰要求。读者们可以看看F-35C为了上舰较F-35A做出的改进。而且,目前的FC-31只有2架,基本就是验证机状态,连原型机状态都没到。

除了进度上较歼20的状态差距太远,目前构型的FC-31在性能上较歼20也差距较大。

这是航空工业对FC-31的对外宣传口径,对于这些性能指标笔者不做评价。就说一条:FC-31的机内油作战半径是1200公里,与F35一样。但是想想F35使凭借了一台推力和推重比逆天的F135发动机以及肥硕无比的机身才达到这样的作战半径,用两台冒黑烟的RD33、机身纤细的FC-31就有如此上佳表现?

实际上对于歼20和FC-31的争论总会归结为根本一点:未来中国航母舰载机是需要重型机还是中型机。笔者觉得考虑到世界航母舰载机的发展潮流、中国舰载机未来的作战需求以及中国航母发展实践来看,毫无疑问是需要重型机。

歼15D的出现意味着中国航母舰载机未来要进行攻势作战,攻势作战目标下载荷航程性能优秀的重型机才是正途。即便是考虑防空截击作战,歼20那样能进行大航程超巡的重型机也比温吞吞的中型机强太多。

所以,FC-31是不适合作为我国的下一代航母舰载机的。但是31这款飞机使得沈飞获得了四代机的研发能力,而且在歼15这个项目上沈飞也有了宝贵的一手经验,这就是沈飞的优势。如果沈飞在FC-31的基础上通过放大机体(就像米格29之于苏27),研发出一种采用两台涡扇15或者海太行的重型四代机,还是有希望拿下海四项目的。对于接连在三代机和四代机输给成飞后,海四是沈飞必须要拿下的项目,否则的话可能在先进战斗机研制领域彻底出局,我们军迷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美国波音公司在战斗机研制领域出局后,一家独大的洛马在F35项目上的表现就是前车之鉴。对于我国航空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成飞一家独大不是一件好事,沈飞、成飞之间在良性竞争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才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福音。多年来,沈飞因为在几个项目上表现不佳被广大军迷非议,甚至被贴上“沈霍伊”的标签,而且其“一个型号出了N个院士”的情况也被军迷所不齿。沈飞需要抓住这个机会一雪前耻。

沈飞加油!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沈飞它不可能生产100年歼11、歼15,五代机是必须要搞的,这里不存在会不会研发的问题,只存在怎么研发的问题。而且5代机的陆基版和海基版都是要研发的,需要商榷的只是应该开发一款海陆通用版还是海陆各开发一款的问题。

现在摆在沈飞面前的实际上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超车。怎样超歼20这个车。

在这里还得先劝惦记歼31的朋友死了这条心吧。咱也不深探讨,歼31不如歼20是摆在这里的,而且到现在只有2架原型机,它要想达到服役的状态,还得8架原型机+6年的时间。这得是在非常理想、非常顺利、现在就抓紧干而且不出任何意外的情况下。歼20去年就服役了,然后6年以后,你给我开发一款不如歼20的战斗机,我疯了,要你?6年以后,歼20的下一代战机,图纸都做完了,你给我个歼31?

按照时间计算,沈飞的新一代战机应该会比歼20晚6-10年服役。我猜测现在已经有眉目了,但是实验、测试、修改还是需要几年的时间。你开发一款比歼20晚6-10年服役的战机,是必须要比歼20先进的。现在歼20已经有4条生产线,年产量大约是48架。8年以后歼20的数量会达到400架,再要一款不如它的战机是啥意思?不论是质量上讲还是在数量上讲,都不需要。

所以说沈飞的下一代战机是必须要做的,而且必须要比歼20更狠。这两点都是“必须”。而歼31达不到这效果。

但是,比歼20更狠就可以了嘛?不可以。为什么?因为还有6代机。杨伟总师前一阵已经悍然宣布咱们在开发6代机,而且信心很足。所以未来,沈飞的新一代战机会面临歼20和6代机的前后夹击。就算8年以后你的新战机超越歼20了,但6代机也出来,你还是没用。

大家明白没有?就算8年以后沈飞开发出一款比歼20还强的战机都是没出路的,还谈什么歼31啊。

此路不通。

所以只能另辟蹊径。

蹊径在哪里?无人机、人工智能。这是沈飞的最后一个机会。有人机对于沈飞来讲就是死路一条。

我说的无人机不是掠食者、彩虹、翼龙这些东西,是一款可以空战的、计算机能力、人工智能水平可以达到顶级飞行员级别的隐身机。而且这架飞机要大航程,跟歼20相仿。

这是沈飞的出路,也是未来战斗机的出路。

无人驾驶、空战、大航程、隐身,其实就是:暗箭。

兜了这么大个圈子就是想告诉大家,暗箭的意义不要被低估了,这是沈飞的命根子,全部希望。

沈飞的宝押的是暗箭,不是什么歼31。我个人认为,押的还是很准。

包括美国的无人机,算上咱们的彩虹、翼龙,这都是无人攻击机。是负责向地面扔炸弹的飞机。而暗箭是无人战斗机,它是负责跟对方的战斗机进行空战的。无人战斗机,暗箭目前还是全世界独一份。

无人战斗机是个新事物,它目前还不成熟,但他是未来。就像火枪刚出现的时候,肯定没弓箭使着顺手。开发无人战斗机,肯定有很大的困难和风险,无人战斗机在最近的一段时期,也很难是有人机的对手。但看明白它并不需要什么远见,它肯定代表着未来。未来的空战,一定是高度智能的无人机在天空中进行厮杀。这不用写调研报告和论文。

近期看,无人战斗机还是初级阶段,很难独自挑大梁。但它可以与歼20搭配组网作战,由歼20充当指挥。

一款可以与歼20联合作战的大航程、隐身、无人战斗机,就非常有必要装备。无人机的价格也就是歼20的50%,然后它还不用飞行员,加上油耗以及后勤维护,无人机的使用总成本也就是歼20的4分之1。

到时候20架歼20+80架无人机组网作战,1架歼20指挥4架无人机,这吸引力是不是很大?而算上飞行员,算上单独的训练大纲和单独一套后勤保障,1架歼31+1架歼20的全部使用价格肯定会超过使用2架歼20的价格。

在最近这10年,无人战斗机还是个新事物,不成熟,可以将它和有人机、预警机搭配使用。但从长远看,无人机的后劲,肯定要远远超过有人机。

这是沈飞的唯一出路。先赢在大型无人战斗机的这个起跑线上,才有机会未来再发展。

不过话又说回来,沈飞如果不抓点紧,成飞那边也搞出个隐身无人战斗机,那可彻底完犊子了。到时候可别怪何老师没提醒你。

现在比较可怕的是成飞这边,隐身材料是现成的,隐身机的外形有着非常充分的实验和数据,而且歼20已经实现语音操控,说明它的人工智能水平也很高。成飞把手头这些资源整理一下,就能攒出一架隐身无人战斗机,而且和歼20一奶同胞......


锐度何老师


除非沈飞集团已经沦落为“米格公司”那样的僵尸企业。否则研发新的五代机来证明自己完全是浪费资源。已经问世的歼-20被证明是一款尺寸、性能、颜值都很适合做舰载机的机型,直接将歼-20当做舰载机使用是最经济实惠的方案。而陆基、海基装备一体化也不是没有先例,只要条件许可一切都不是问题。美国的F-35联合攻击机项目就是用一款机型开发出满足三个军种要求的战机,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大大节省研发、采购的经费,同样的道理中国也应该追求战机的统一化来降低成本,

就算歼-20无法上舰,歼-31也是一款很好的舰载机型。它的双发布局更加安全可靠是海军舰载机的理想设计,经过不断修改成熟后的歼-31实在没有理由被放弃,就算沈飞集团重新设计一款五代机又能比歼-31强到哪里去呢?歼-31迟迟不能问世应该是技术上的问题,而不是设计因素导致的,因此没有必要推倒重建。就算沈飞要再次推出隐身五代机也应该和巴基斯坦共同进行。

我们的巴铁不满足于枭龙战机的四代水平,一直吵着要研发隐身版的枭龙-3,但是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把一款4代机改进成5代机,要是可行的话俄罗斯的苏-35、美国的F-15沉默鹰早都应该实现了,因此沈飞像成飞那样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发一款可以当做舰载机使用的5代机是可以接受的。中巴合资的5代机应该完全跳出传统5代机的思维,研发一款像F-35那样集多种型号于一身的战机,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还可以用于和F-35竞争出口,这样再好不过了。

再者说5代机已经出现超过20年了,现在还要进行同类战机的研发并不明智,想想刚诞生不久就过时的歼-10和欧洲三雄吧,中国和欧洲都不应该再犯同样的错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进行第6代战机的研发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因此种种沈飞集团不太可能独立研发新的5代机。(利刃军事)


利刃号


现在再去开发一款全新的五代舰载机,已经不现实的。这不是中国航空科研能力的问题,而是军方头脑是否正常的问题。开发一款全新的战机,从方案选择,再到交付部队,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如今我军的国产航母马上海试之时,新的舰载机还要等十年,军方不会接受航母在十年之内,无舰载机使用的局面。

我们不可能再花10年时间去等待一款所谓全新的舰载机了,苏15必然要继续生产,而且在新机服役之前,担当大任。新机也不能等太久,十年不要想了,也就是5年左右的时间,这就要求不可能重新研发。从时间进度上不许可,成本也不能许可,现代战机的研发与制造成本太高,全新开发一个型号,成本上太高了,不是十亿八亿的问题,如果再不能大量生产,那么成本就更难以承受了。

中国对舰载机的需求有限,也许连300架都不到,出口也别想了,如此一来,单机的研发成本太高了,很不合算了,最好的办就是利用现有机型,只能在歼20或歼31之间,选一款开发舰载型,在时间与成本上都可以满足要求,至于到底谁能上舰,这就是看论证与对比的结果了,具体谁与本讨论无关。

中国航母建造速度快,第一艘国产航母在2019年才可能需要新的舰载机,第二艘国产航母尚在建造中,2020年以后才可能服役,再生产24架歼15就可以满足近几年内的需求了,新舰载机在2022年左右实现交付就可以了。


麦田军事观察


目前来看不可能。FC-31还没个着落呢,这又重新研制一款?鹘鹰从2012年试飞以来,怎么说也耗费了6年的时间去测试验证,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虽不敢说达到了设计需要,但好歹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改进,这都是经验和技术积累,如果放弃岂不可惜?这投入的银子,可别忘了都是中航在垫着!
FC-31“鹘鹰”隐形战机

目前来看FC-31肯定不会被放弃。这原本就是款前景很好的机型,“中型双发隐形多用途战机”的定位可是头一号,既不同于歼20、F-22等重型五代,也区别于F-35的单发五代定位,算是玩出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如果沈飞最终能够达到设计指标,完全版的FC-31是拥有足以媲美F-35的实力的。这样的话,不管是今后获得军方青睐,成了中国真正的“海五代”,还是推向国际市场,都拥有很强的竞争力,面对F-35也毫不逊色。


歼31舰载版想象图

再者,开发一款新型五代机太难了。FC-31项目从设计、制造原型机,试飞和改进,迄今为止至少历经了15年,耗费的研发资金也许不及F-35(400亿美金),但也至少花费了50亿以上。投入巨资才推进到目前的状态,要是再开启一个项目,倘若依旧得不到中国军方的投资,完全靠中航扛,估计把中航工业集团榨干了也拿不出这笔钱。
F-35项目由多国出资共同研发,耗资巨大

大家不要把中国,中航工业想像得那么牛逼,好像技术说有就有,钱用不完一样,得知道五代机是像日,韩,印,土澳甚至欧洲各强国单干都做不出来的玩意儿,中国就真能随随便便搞出来?别忘了,歼20研发进度快那完全是得到军方巨额投资,集全国之力搞出来的,别说让中航工业自己重新去弄一款新型五代机,哪怕是让中国再集资弄一款,拿不拿的出来都是个未知数!

所以小兵猜测,未来海五代哪怕不是歼31,也会是歼31改进型或者歼20改进型,短期内再去研发一款全新的五代机的可能性很小。


歼20上舰示意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