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法老的黃金

大家好,觀復博物館是馬未都先生創辦的新中國第一傢俬立博物館。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我們不定期為粉絲贈送觀復博物館的文創產品。

靜篤君按:法老的五行不缺金。

埃及吉薩金字塔群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建造於公元前二十七世紀的古埃及第四王朝時期。每一位到過尼羅河西岸吉薩高地的人,都會為古埃及建築水平之高所震撼。夕陽西下,當一陣裹挾著細沙的微風吹過駱駝們的厚嘴唇時,你大概會對著大金字塔傻傻發問:這金色沙漠中的金字塔,剛剛建造完成之時會不會是真金的?

法老的黃金

▲ 《吉薩金字塔》(1838)

出自石版印刷畫集《埃及與努比亞》(倫敦,1846)

蘇格蘭著名風景畫家羅伯茨(D. Roberts,1796-1864) 作

法老的黃金

▲ 《沙塵暴襲來》(1838)

出自石版印刷畫集《埃及與努比亞》(倫敦,1846)

蘇格蘭著名風景畫家羅伯茨(D. Roberts,1796-1864) 作

導遊說:會的,當年新建的金字塔貼了一層金,璀璨奪目亮瞎眼。建築史家說:嗯嗯~過去只有金字塔的尖頂(pyramidion)是貼過金的,這樣既能反射陽光突顯神聖,同時還不至於亮瞎眼。好吧,無論事實如何,法老的五行是不缺金的。

法老的黃金

▲ 巴黎協和廣場方尖碑的金尖頂

來自埃及盧克索神廟

建於公元前十三世紀,古埃及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時期。

金字塔剛剛建成之時,應該就有著這樣的金尖頂。

1831年,法國人用一座不能走的破鍾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駐埃及的總督換來了這座永恆的方尖碑(名義上是總督送給法王的禮物)。負責押運方尖碑抵法的就是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著名埃及學者商博良(Champollion,1790-1832)。

古埃及盛產黃金,古埃及語中稱黃金為“努布”(nub),當時盛產黃金之地在阿斯旺附近的努比亞;擁有托勒密王朝著名“雙神廟”的努比亞大城科蒙波(Kom Ombo),在古埃及即被稱為“金城”(Nubet)。

法老的黃金

▲ 《科蒙波的神殿廢墟》(1848)

出自石版印刷畫集《埃及與努比亞》(倫敦,1849)

蘇格蘭著名風景畫家羅伯茨(D. Roberts,1796-1864) 作

羅伯茨創作此畫之時,“雙神殿”還未經考古發掘與修復

法老的黃金

▲ 尼羅河畔的“金城”科蒙波神殿遺址

古埃及缺銀子,白銀依賴進口,比黃金還要昂貴。古埃及人對黃金的看重並不在於其自身價值上,而是賦予黃金一種信仰上的象徵意義。由於黃金的化學性質極其穩定——超強的抗腐蝕性,幾乎很難被氧化——黃金那永恆不變的耀眼光芒就使古埃及人將黃金與神性聯繫起來:他們認為黃金可以體現神所具有的屬性。在世俗世界,黃金則代表著權力——法老就是“黃金荷魯斯”的化身

法老的黃金

▲ 《金頭荷魯斯神像》

作於古埃及第六王朝,約公元前2350年

現藏於埃及開羅國家博物館

隼頭荷魯斯(古埃及語為Ḥr)原為天空之神,光芒之神。在古埃及信仰體系中,他是法老的守護神;他頭戴黃金王冠,象徵著對王權的護佑。埃及國博收藏的這件製作於四千四百年前的金頭荷魯斯神像,向所有現代觀者展示了古埃及黃金鍛制技藝的高超,其精湛程度令人驚歎。為避免脫落,神像上的荷魯斯之眼甚至不是兩塊石頭,而是由一根完整的黑曜石磨製而成的。

法老的黃金

▲ 《法老圖坦卡蒙的金棺》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約公元前1323年

現藏於埃及開羅國家博物館

永遠燦然的黃金甚至被古埃及人視為“神之肉”,他們毫不吝嗇:散盡千金——特別是在棺材和亡靈面具上大量使用黃金,以期這金燦燦的“神之肉”能護佑亡靈順利走完充滿艱險但通向永生的陰間路。

法老的黃金

▲ 《法老圖坦卡蒙的黃金面罩》(正面)

作於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約公元前1323年

現藏於埃及開羅國家博物館

埃及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法老圖坦卡蒙的黃金面罩——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埃及文物,由重達十公斤的18到23K黃金製成。圖坦卡矇頭戴法老巾冠(Nemes),前額飾有眼鏡蛇(Wadjet)和禿鷲(Nechbet),分別象徵著法老對下埃及和上埃及的統治。

法老的黃金

▲ 《法老圖坦卡蒙的黃金面罩》(背面)

作於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約公元前1323年

現藏於埃及開羅國家博物館

那麼,這些精美絕倫的黃金藝術品究竟是由誰製作的呢?請見下文。

我們每天發表歷史藝術文物相關文章及馬未都錄製的視頻,同時發送館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吧!謝謝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