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耀州區行政區域變化歷史

耀州名稱來歷 《陝西通志》載,“州東十五里有鑑山,年豐則山中有光,耀如鑑,州以是名。”

政區沿革 耀州區古為雍州之域,秦屬內史地,西漢景帝二年(前115年)始置祋祤縣,魏、晉稱泥陽縣,隋唐稱華原縣,武后時改永安縣,唐天祐三年(907年)置耀州。

耀州區行政區域變化歷史

1913年廢州,設立耀縣。

1949年10月,隸屬三原分區,下轄廟灣、柳林、瑤曲、龍首、安王、小丘、袁文、孝義、照金、城關、石人、寺溝等12個區(公署),74個鄉。

1950年5月改屬咸陽專區,撤銷龍首區、廟灣區和安王區,下轄9個區(公署),63個鄉;1953年1月改屬渭南地區,撤銷石人區,下轄8個區(公所),53個鄉。

1956年2月撤區並鄉,下轄城關鎮和柳林、瑤曲、小丘、照金等4個區(公所)及王益、寺溝、稠桑、郭家、孫塬等6個直屬鄉;1956年10月,改由陝西省直轄。

1958年9月,撤銷原區鄉建制,聯鄉並社,下轄紅旗、五星、樓村、小丘、照金、柳林、瑤曲、王益等8個公社,同年12月併入銅川市,設大公社,下轄耀城、小丘、柳林3個公社,20個管區。

1958年12月,耀縣建制撤銷,併入銅川市。

1961年8月,耀縣建制恢復,仍隸屬渭南專區,同時縮小公社,撤銷管區,下轄城關(1964年6月改鎮)、孫塬、寺溝、稠桑、下高埝、柳林、瑤曲、安裡、小丘、阿子、照金、白瓜、樓村等13個公社。

1965年6月,原銅川市石柱公社、王家砭公社整體劃入;原銅川市王家河公社的部分生產大隊劃入後,增設演池公社。至此,下轄1個鎮、15個公社。

1980年1月,耀縣改歸銅川市。

1983年5月,政社分社,下轄1個鎮15個鄉。

1984年9月,撤銷照金鄉、瑤曲鄉、王家砭鄉,分別設立照金鎮、瑤曲鎮、董家河鎮。

1985年1月,將柳林鄉一部分劃出,設立廟灣鎮,下轄增至5個鎮12個鄉。

1995年6月,撤銷柳林鄉,設立柳林鎮。

1997年10月,撤銷稠桑鄉、小丘鄉,分別設立關莊鎮、小丘鎮。

1998年10月,撤銷樓村鄉,設立坡頭鎮。

2001年12月,撤銷阿子鄉併入關莊鎮。

2002年6月,撤銷耀縣建制,設立銅川市耀州區。

2002年11月,撤銷白瓜鄉和安裡鄉,分別併入小丘鎮和柳林鎮。

2004年10月,撤銷下高埝鄉,設立正陽路街道辦和咸豐路街道辦。

2005年7月,撤銷城關鎮,設立永安路街道辦和天寶路街道辦。

2011年7月,撤銷寺溝鎮,設立錦陽路街道辦;撤銷柳林鎮建制,分別併入照金、廟灣、石柱、關莊等鄉鎮。

2011年末,轄永安路、天寶路、錦陽路、正陽路、咸豐路5個街道辦,董家河、廟灣、瑤曲、照金、坡頭、小丘、孫塬、關莊8個鎮,石柱、演池2個鄉,共15個鄉級政區。下設2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19個村民委員會和33 個居民小組、875個村民小組。

天寶路街道 因街道辦駐地位於天寶灘得名。

政區沿革 1949年10月設城關區(公署),下轄9個街(政府),機關駐地南街城隍廟巷;1950年5月,將9個街合併為東、西、南、北、車站5個街,劃入石仁、河東2個鄉;1953年1月將石仁、河東2個鄉劃歸孝義區;1956年2月撤城關區設城關鎮,下轄勝利、耀光、國光、解放4個高級社和1個居委會;1958年9月撤銷城關鎮,併入紅旗公社;1958年12月設立城關管區,屬銅川市耀城公社;1961年5月設城關公社,隸屬銅川市人委,下轄五臺、寶劍、文昌、石塬、方巷口、槐林、石仁、王巖、新城、齊家坡、丁家溝、勝利、耀光、國光、解放等15個大隊和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1961年8月重歸耀縣,設城關公社,下轄15個大隊和東西南北4個街道居民委員會;1964年6月,設城關鎮,將石塬、寶劍、五臺、文昌劃歸孫塬公社,將方巷口、槐林劃歸寺溝公社,將新城、石仁、王巖、齊家坡、丁家溝劃歸下高埝公社,增設新村和車站2個街道居委會,下轄4個大隊和6個街道居民委員會;1983年4月,政社分設,鎮政府下轄4個街村民委員會和6個街道居民委員會;2005年7月,撤銷城關鎮建制,設立天寶路街道辦(和永安路街道辦),同時成立天寶、塔坡、華原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將寺溝鎮崔興村、楊河村、槐林村和孫塬鎮泥陽村劃入,下轄5個村民委員會和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1年末下轄北街村、崔興村、楊河村、槐林村、泥陽村5個村民委員會和華原、天寶灘、塔坡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共26個居(村)民小組。

永安路街道 因街道辦位於城區永安路而得名。是區政府所在地,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49年10月設城關區(公署),下轄9個街(政府),機關駐地南街城隍廟巷;1950年5月,將9個街合併為東、西、南、北、車站5個街,劃入石仁、河東2個鄉;1953年1月將石仁、河東2個鄉劃歸孝義區;1956年2月撤城關區設城關鎮,下轄勝利、耀光、國光、解放4個高級社和1個居民委員會;1958年9月撤銷城關鎮,併入紅旗公社;1958年12月設立城關管區,隸屬銅川市耀城公社;

1961年5月設城關公社,隸屬銅川市,下轄五臺、寶劍、文昌、石塬、方巷口、槐林、石仁、王巖、新城、齊家坡、丁家溝、勝利、耀光、國光、解放等15個大隊和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1961年8月重歸耀縣,設城關公社,下轄15個大隊和東西南北4個街道居民委員會;1964年6月,撤銷城關公社,設立城關鎮,將石塬、寶劍、五臺、文昌劃歸孫塬公社,將方巷口、槐林劃歸寺溝公社,將新城、石仁、王巖、齊家坡、丁家溝劃歸下高埝公社,增設新村和車站2個居民委員會,下轄4個大隊和6個街道居民委員會;1983年4月,政社分設,鎮政府下轄4個街村民委員會和6個街道居民委員會;2005年7月,撤銷城關鎮建制,設立永安路街道辦(和天寶路街道辦),同時成立東站、解放、崇德、鄰德、南泉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將孫塬鎮五臺村劃入,下轄4個村民委員會和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 27個(居)村民小組。

2011年末,轄東街村、西街村、南街村、五臺村等4個村民委員會和鄰德、崇德、南泉、解放、東站等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咸豐路街道 因街道辦駐地咸豐路而得名。

1949年10月設袁文區,下轄袁家、文家、張田、魚池、華里坊等5個鄉,機關駐地袁家堡;1950年5月劃入中高埝、申河、玉皇閣、牛村等4個鄉;1953年1月劃入小王鄉,調整後下轄小王、任家、郭家、魚池、華里坊、牛村等6個鄉,機關先後駐文家堡、阿堡寨;1956年2月撤袁文區設郭家鄉,下轄五星、野狐坡、上高埝、中高埝、下高埝、郭家、平新、平老、趙家坡、張田席、文家、高家、袁家、魚池、玉秀、永豐等16個高級社;1958年9月併入五星公社,同年12月併入銅川市耀城公社,設下高埝管區;

1961年5月撤管區設下高埝公社,隸屬銅川市,調整後下轄20個大隊,機關駐地下高埝;1961年8月重歸耀縣;1964年6月劃入石仁、王巖、新城、齊家坡、丁家溝,下轄增至25個大隊;1983年4月政社分設,設立下高埝鄉;2004年10月撤銷下高埝鄉,設咸豐路街道(和正陽路街道),下轄13個村民委員會,其後又陸續成立了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野狐坡、上高埝、中西、中老、董坡、崔上、崔下、石仁、方巷口、肖家、白家、任家莊、玉皇閣、申河、阿堡寨、平新、平老等1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4個村(居)民小組。

正陽路街道 因街道辦駐地正陽路而得名。

1949年10月設袁文區,下轄袁家、文家、張田、魚池、華里坊等5個鄉政府,機關駐地袁家堡;1950年5月劃入中高埝、申河、玉皇閣、牛村等4個鄉;1953年1月劃入小王鄉,調整後下轄小王、任家、郭家、魚池、華里坊、牛村等6個鄉政府,機關先後駐文家堡、阿堡寨;1956年2月撤袁文區設郭家鄉,下轄五星、野狐坡、上高埝、中高埝、下高埝、郭家、平新、平老、趙家坡、張田席、文家、高家、袁家、魚池、玉秀、永豐等16個高級社;1958年9月併入五星公社,同年12月併入銅川市耀城公社,設下高埝管區;1961年5月撤管區設下高埝公社,隸屬銅川市,調整後下轄20個大隊,機關駐地下高埝;1961年8月重歸耀縣;1964年6月劃入石仁、王巖、新城、齊家坡、丁家溝,下轄增至25個大隊;1983年4月政社分設,設下高埝鄉;2004年10月撤銷下高埝鄉,設正陽路街道(和咸豐路街道),下轄13個村民委員會,其後又陸續成立了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陳坪、魚池、高家、袁家、文家、丁溝、儒柳、新城、王巖、齊坡、田溝、趙坡、郭家13個村民委員會,陽光、沮河、秦嶺、華陽、朝陽、楓林、世紀花園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47個村(居)民小組。

錦陽路街道 因街道辦設在耀州區城北錦陽川而得名。

1949年10月設寺溝區公所(署),駐地寺溝村,下轄5個鄉;1950年5月改設孝義區公所(署);1956年2月撤區設寺溝鄉,下轄18個高級社;1958年9月至12月屬紅旗公社;1958年12月至1961年5月屬銅川市耀城公社,設寺溝管區;1961年5月至8月屬銅川市寺溝公社,下轄19個大隊;1961年8月重歸耀縣,設寺溝公社,下轄21個大隊;1983年4月政社分社,設寺溝鄉;1998年4月將崔上、董坡2個村劃歸下高埝鄉;1998年5月撤銷寺溝鄉,設立寺溝鎮;2005年6月將楊河、崔興、槐林3個村劃歸天寶路街道;2011年6月由關莊鎮劃入寺溝塬村;2011年7月,撤銷寺溝鎮建制,設立錦陽路街道,下轄15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寺溝、陰河、阿姑社、蘇家店、寺溝塬、楊家莊、崔仙、穆塬、白家莊、張郝、郝堡、南村、水峪、呂坡、白蓮等1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0個村民小組。

董家河鎮 因鎮政府駐地董家河村而得名。

1965年6月前屬銅川縣王家貶鄉,下轄董家河、王家貶、土橋、陽凹、石凹、鳳凰村、馮家橋、黨家河、董寨、東柳池、西柳池11個大隊,機關駐地王家砭村(1962年前)、新村(1962~1964)、董家河村;

1965年6月,王家貶鄉由銅川市劃歸耀縣,設王家貶公社,下轄11個大隊,公社駐地董家河村;1983年4月政社分設,設立王家砭鄉,下轄11個村民委員會;1984年9月,撤銷王家貶鄉,設立董家河鎮。鎮政府駐地董家河村,下轄11個村民委員會。1910年9月轄區內單位型西北耐社區居民委員會更名為板塊型孝義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1年末下轄王家砭、土橋、董家河、黨家河、馮家橋、董寨、陽凹、石凹、西柳池、東柳池、鳳凰等11個村民委員會和孝義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27個村(居)民小組。

廟灣鎮 因鎮政府駐地廟灣村而得名。

1985年1月,設立廟灣鎮。廟灣鎮由柳林鄉劃出的廟灣、走馬、玉門、三政、瑤峪、賀家莊、春林、曲南梁8個村組成,鎮政府駐地廟灣村。2011年7月由撤銷後的柳林鎮劃入東石坡、五聯、聯合、蔡河等4個村,同時將瑤峪村、賀莊村劃歸照金鎮,下轄10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東石坡、五聯、聯合、蔡河、曲南、走馬、廟灣、春林、三政、玉門等1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5個村民小組。

瑤曲鎮 因鎮政府駐地瑤曲街而得名。

明、清屬宜君縣轄,1939年3月隸屬淳耀縣四區,是陝甘寧邊區的一部分。

1949年10月設立瑤曲區公所(署),下轄瑤曲、春林、聶家河、小塔、雞山、賈渠河、劉村7個鄉,機關駐地瑤曲街;1956年2月,下轄調整為雞山、瑤曲、車窪3個鄉;1958年9月聯鄉並社,設立瑤曲公社,下轄瑤曲、教場坪、南司馬、杏樹坪、草灘、衣食村、聶家河、劉家河、閻渠河、賈渠河、車窪、劉村、桑木渠、雞山、馬鞍橋、葫蘆村、金元、背陰18個大隊;1958年12月設立銅川市柳林公社瑤曲管區;

1961年5月設立銅川市瑤曲公社,同年8月重歸耀縣,設立瑤曲公社;1983年4月政社分設,設立瑤曲鄉,下轄18個村民委員會;1984年1月撤鄉建鎮,下轄18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未,轄瑤曲、聶家河、劉家河、背陰、金元、葫蘆村、馬鞍橋、雞山、桑木渠、賈曲河、閆曲河、車窪、劉村、杏樹坪、教場坪、草灘、衣食、南司馬18個村民委員會和下石街礦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64個村(居)民小組。

照金鎮 因鎮政府駐地照金村而得名。

1949年10月設立照金區公所(署),下轄尖坪、照金、田峪、師家道、臺兒凹、花豹窩6個鄉,機關駐地照金街;1950年5月劃入高爾原、梨樹2各鄉,下轄增至8個鄉;至1956年2月,將原下轄的8個鄉調整為照金、楊家山、 高爾原3個鄉;1958年9月撤銷照金區,設立照金公社,下轄照金、田峪、北梁、芋園、胡巷、楊家山、臺兒凹、帶子、高爾原、梨樹、麻底、崾嶺、尖坪13個大隊;同年12月劃歸銅川市小丘公社;1961年5月設立銅川市照金公社,同年8月重歸耀縣,設立照金公社;1983年4月政社分設,設立照金鄉,下轄13個村民委員會;1984年9月撤鄉建鎮;2011年7月分別由原柳林鎮和廟灣鎮劃入柳林、神水、五峰、賀莊、瑤峪等5個村委會,下轄增至18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共轄照金、尖坪、田玉、芋園、賀莊、瑤峪、柳林、神水、五峰、北良、胡巷、楊山、臺爾、高爾塬、腰嶺、梨樹、麻底、代子等1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7個村民小組。

坡頭鎮 因鎮政府駐地馮蘭村坡頭組而得名。

1961年1月前屬小丘公社;1961年1月設立銅川市樓村公社,下轄豹村、牛村、尤家咀、上樓村、馮蘭、屯裡、華園、白草坡、張家溝、嘴子等10個村,機關駐地上樓村;1961年8月重歸耀縣,設立樓村公社;1965年底機關駐地遷至馮蘭村坡頭組;1983年4月政社分設,設立樓村鄉,下轄10個村民委員會;1998年10月撤鄉建鎮,更名為坡頭鎮;2011年7月劃入關莊鎮長命村,下轄11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下轄長命、豹村、牛村、尤家咀、上樓村、馮蘭、屯裡、華園、白草坡、張家溝、嘴子等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0個村民小組。

小丘鎮 因鎮政府駐地小丘村而得名。

1949年10月設立小丘區公所(署),下轄小丘、乙社、獨冢、紅巖、移村、中原6個鄉,機關駐地小丘街;1958年9月撤銷小丘區,設立小丘公社,下轄寺坡、獨石、阿堵寨、小丘、紅巖、移村、朱村、坳底、中原、移寨、元黨、乙社、獨冢、猛虎、焦子河、前槽、白瓜、山家坡、文嶺、周家河、於家河、柏林22個大隊;1958年12月,設立銅川市小丘公社,下轄小丘、白瓜、高爾原、照金、楊山、阿子、樓村、乙社、文嶺9個管區;1961年5月,撤銷公社下轄的管區建制,設立銅川市小丘公社,下轄寺坡、獨石、阿堵寨、小丘、紅巖、移村、朱村、坳底、中原、移寨、元黨、乙社、獨冢、涼泉14個大隊;1961年8月重歸耀縣,設小丘公社,下轄14個大隊;1982年4月,將獨冢大隊分設為東獨冢大隊和西獨冢大隊,公社下轄增至15個大隊;1983年4月政社分設,設立小丘鄉,下轄15個村民委員會;

1997年9月撤鄉建鎮,設立小丘鎮;2002年11月撤銷白瓜鄉建制,併入小丘鎮,下轄增至25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寺坡村、獨石村、阿堵寨村、小丘村、移村、紅巖村、朱村、坳底村、中原村、原黨村、移寨村、乙社村、西獨塚村、東獨塚村、涼泉村、孟虎村、前咀子村、白瓜村、文嶺村、芋河村、周河村、焦子河村、山家坡村、前槽村、柏林村等2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24個村民小組。

孫塬鎮 因鎮政府駐地孫塬村而得名。

1949年10月設孝義區公所(署),下轄惠原、孫塬、孝義坊、泥陽、崔仙、張郝6個鄉,機關駐地先後在孝雷堡、崔仙洞、塔坡;1956年2月撤銷孝義區,設立孫塬鄉,下轄孫塬、惠原、泥陽、七聯、下家山、焦家坪、孝義坊、寶劍、石塬、文昌、五臺11個高級社,機關駐地孫原村;1958年9月至1961年5月先後屬紅旗公社和銅川市耀城公社;1961年5月至8月設銅川市孫塬公社;1961年8月重歸耀縣,設孫塬公社,下轄孫塬、惠原、泥陽、孝雷、孝西、孝北、賀家嘴、丁家山、焦家坪、寶劍、石塬、文昌、五臺13個大隊。1983年4月政社分設,設立孫塬鄉,下轄13個村民委員會;1998年5月撤鄉設鎮;2005年7月將五臺村和泥陽村分別劃歸永安路街道、天寶路街道,下轄11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孫原、賀咀、惠塬、焦坪、丁山、寶劍、石塬、文昌、孝西、孝雷、孝北等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7個村民小組。

關莊鎮 因鎮政府駐地位於關莊村而得名。

1949年10月分屬柳林區和寺溝區;1956年2月設立稠桑鄉,下轄東稠桑、西稠桑、官莊、寺溝原、麻子村、小王、七保、雷擊、樹林村9個高級社,機關駐地稠桑村;1958年9月劃歸五星公社,同年12月又改歸銅川市耀城公社;1961年5月設立銅川市稠桑公社,下轄楊家原、南村、墓坳、中呂、樹林村、安王村、官莊、稠桑、寺溝原、小王嘴、七保村、雷擊、元古莊、道東、麻子村、北窯、柴場子17個大隊;1961年8月重歸耀縣,設立稠桑公社,下轄楊家原、南村、墓坳、中呂、樹林村、安王村、稠桑、寺溝原、小王嘴、七保村、雷擊、元古莊、道東、麻子村、北窯15個大隊;1968年3月,稠桑公社下轄楊家原、南村、墓坳、中呂、樹林村、安王村、官莊、稠桑、寺溝原、小王嘴、七保村、雷擊、元古莊、道東、麻子村、北窯、柴場子17個大隊,機關駐地遷至官莊村;1983年4月政社分設,設立稠桑鄉,下轄17個村民委員會;1997年11月撤鄉建鎮,更名為關莊鎮;2001年12月撤銷阿子鄉建制,併入關莊鎮,下轄增至24個村民委員會;2011年7月將長命村劃歸坡頭鎮,將寺溝塬村劃歸錦陽路街道,由原柳林鎮劃入九里坡、支前河、柏樹塬3個村。下轄25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柴場、楊塬、北村、北窯、墓坳、道東、中呂、樹林、元古、安王、關莊、雷居、小王、七保、稠桑、麻子、澇池、虎河、金馬、馬吉、北坡、故賢、九里坡、支前河、柏樹塬等2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96 個村民小組。

演池鄉 因政府曾駐地演池村而得名。

1949年10月設立文明區公所(署),隸屬銅川縣,下轄神湫、王家河、孝慈、演池、莫火、王家河川道6個鄉,機關駐地寇家坳村,1956年3月撤銷,其下轄分別劃歸銅川王家河辦事處和耀縣石柱區;

1965年6月,設立演池公社,由銅川市王家河公社劃入部分村組成,下轄上龍、演池、西頭、孝慈、南頭、劉寨、呂村、寇家坳、新興、莫火、寇家原、神湫、範村、鄭家河14個大隊, 機關駐地演池村;1975年機關駐地遷至幹橋廟;

1983年4月政社分設,設立演池鄉,下轄14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下轄上龍、演池、西頭、孝慈、南頭、劉寨、呂村、寇家坳、新興、莫火、寇家原、神湫、範村、鄭家河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9個村民小組。

石柱鄉 因鄉政府駐地石柱村而得名。

1949年10月設立石柱區公所(署),駐地金疙瘩廟,轄4個鄉;1958年12月設立銅川市黃堡公社石柱管區,下轄青龍、西古、京兆、生寅、阿古、韓古莊、上安村、吊咀、鐵龍、克坊10個大隊;1961年5月設立銅川市石柱公社,同時劃入銅川市安裡公社的溝西、光明、白社3個大隊,下轄增至13個大隊;

1965年6月,石柱公社劃歸耀縣,同時將韓古莊大隊劃分為韓古莊、馬嘴2個大隊,下轄增至14個大隊,公社駐地遷至石柱街;1982年4月,將京兆大隊劃分為京兆木章石柱活龍4個大隊,下轄增至17個大隊;1983年4月政社分設,設立石柱鄉,下轄17個村民委員會;2011年7月由原柳林鎮劃入修文村、王益村、龍首村、西古莊村、吳莊村,下轄增加到22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馬咀、韓古、上安、吊咀、鐵龍、阿古、克坊、西古、生寅、青龍、石柱、活龍、京兆、木章、溝西、白社、光明、王益、西古莊、修文、龍首、吳莊等2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8 個村民小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