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清豬風暴:福建南平百日清豬兩百萬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位於福建中部偏北,地處閩江上游,境內有閩江、建溪、沙溪和富屯溪,72支流縱橫交織,延平湖容量大,是福建省第二大庫區。當初為解決庫區群眾搬遷後的生計問題,延平區提出在庫區核心鄉鎮發展生豬養殖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全區年出欄生豬近百萬頭,六大養豬重鎮更是一個比一個熱鬧,呈現“全民養豬”現象。

但是,生豬養殖業發展給區域內水生態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也威脅到下游的水生態環境。怎麼辦?直到有了河長制,這種情況開始有所改觀。2017年春節後,延平區開始全面推行河長制,為保護閩江流域水生態環境,開始集中整治畜禽養殖汙染。據統計,自2017年2月6日開展“百日攻堅戰”以來,延平區共拆除生豬養殖場4469家,拆除面積381.32萬平方米,削減生豬216.5萬頭,很快,轄區30條流域水質明顯改善,20條劣Ⅴ類水僅剩下1條。

如此大規模的生豬養殖場拆除,延平區是如何做到的呢?拆除養豬場背後又有什麼故事?2017年11月7日,筆者走進延平區爐下鎮和太平鎮兩大“養豬重鎮”採訪。

清猪风暴:福建南平百日清猪两百万

延平區爐下鎮316國道沿線養殖場拆除現場。

同吃同住:千人奮戰100天

“我叫鄭衝,是爐下鎮的紀委書記,我們鎮的拆除工作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市區抽調下來1000多名的工作人員與我們同吃同住,奮戰了100天。有的同志匆忙間連換洗的衣服都忘了帶,大家吃住不講究,村裡沒那麼多床,大家就打地鋪,一次次進村入戶,一遍遍給老百姓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就是為了把養豬場‘端’了,把汙染源處理好,還百萬南平人民一片青山綠水!”回憶時,鄭衝眼眶溼潤了。就這樣,一場延平區整治養殖汙染“百日攻堅戰”拉開了序幕。

筆者來到爐下鎮鎮政府,延平區河長辦相關負責人回憶起當初下鎮的情景,全區拆除工作從2017年2月開始,除了抽調各級幹部到治汙一線,南平市、延平區市區兩級還安排了1000多名工作人員進駐各鄉鎮,當時加上鄉鎮的工作人員,大家吃住都在一起,爐下鎮食堂每天準備8桌左右的工作餐,最大的鄉鎮有15至20桌,還把村裡房子整棟租下來打地鋪,一共住了3個多月,熬過了多少不眠之夜。

該負責人堅定地說道:“那次是下了決心,不治好,大家不回去!”100天的奮戰,讓爐下鎮的養豬戶看到了政府治汙的決心,人心不是鐵打的,私心沒有道理硬,終於有的群眾帶頭把豬給賣了,並發動親戚朋友拆除養豬場。

清猪风暴:福建南平百日清猪两百万

拆除後的太平鎮正坑峽規模養殖場。

傾心傾情:黑夜上門一包一

走進另一個“養豬重鎮”太平鎮,鎮黨委副書記陳偉給筆者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南坪溪流域內的曾厝村、楊厝村、西山村、西后村等四個村莊,聚集了300多戶生豬養殖戶,生豬存欄量佔太平鎮生豬養殖總量的70%。此前,太平鎮一直堅持對該流域進行第三方治理,苦於資金短缺以及生豬存欄量大,治理成效並不明顯。因此,剛開始拆豬場時,村民就很不理解,冷嘲熱諷:“吃飽了撐著,已經在進行第三方治理了,為什麼還要全部拆除?”

“六畜豬為首,有豬不發愁。”當聽說豬場要全部拆除,村民們都很激動,情緒一觸即發。拆除工作伊始,太平鎮便在四個村召開了生豬養殖戶座談會、黨員代表會和村民代表會,“整個會議室擠滿了人,被圍得水洩不通。我們向養殖戶解釋為什麼要拆養豬場,告訴他們生豬養殖已經影響到當地水環境和人居環境,我感覺很多養殖戶沒聽進去。”

“將心比心,僅僅是開會講道理還不行,還需要上門做思想工作,才能徹底說通養殖戶拆除養豬場。”在“百日攻堅”期間,太平鎮每天出動100多名工作人員,分10個組到各村挨家挨戶進行宣傳,首先動員村幹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各村養殖大戶帶頭先拆,尤其是曾厝村一家佔地1.3萬平方米的養殖場拆除後,規模較小的養殖戶也紛紛跟進。

“不是每一次上門拜訪都有用的,我們經常白天過去找不到人,只能晚上再上門。”陳偉告訴筆者,上門拜訪時,如果養殖戶同意拆除養殖場,工作人員就現場測量面積,以一畝200元進行補償,當場簽訂拆除協議;不願拆除的養殖戶便不搭理工作人員,甚至裝作“這家養殖場不是我的”或者“養殖戶不在家裡”等,最難纏的一戶人家,工作人員跑了七八次。

幫聯幫推:幹部變成促銷員

張貼整治公開信、入戶宣傳、進場測量面積、幫養殖戶清欄……延平區河長辦群策群力,動員所有工作人員親身參與到這場“攻堅戰”中,水滴石穿,道理越擺越明,越來越多養殖戶同意拆除養豬場。

但是,現有生豬如何安置?政府工作人員與村民們進行了一場場激烈的“談判”。“作為生豬退養工作的參與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春節結束後豬價跳水,生豬價格一天一個樣,從11元一斤跌到6、7元一斤,而養殖戶的成本價每斤6元左右,再跌就要虧本了。如此大的價格差,養殖戶慌了,對整治工作非常不利。”太平鎮黨委委員、人武部長鄭維君說道。

這時,南平市政府聯繫了浙江、江蘇、上海等地的大型肉聯企業、加工企業及大型超市等,動員他們到延平區收購生豬,最後以每斤7元保護價收購,防止了中介趁機壓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豬養殖戶的損失。

“我們不是一拆了之,生豬最後都有了去處,養殖戶看到了我們的誠意。”鄭維君回憶道,“剛開始走村入戶勸說時,老百姓常罵人,看到我們就像看到仇人一樣。生豬被妥善安置後,後面的拆除工作就逐漸順利起來了。”

清猪风暴:福建南平百日清猪两百万

整治後的爐下鎮瓦口洋。

轉產轉業:生態致富路更寬

延平區大規模地拆除生豬養殖場,相當於斷了當地農民增收來源之一,數以千計的養殖戶放棄了20多年熟門熟路的謀生方式,他們又將如何轉產轉業?

筆者在太平鎮曾厝村村口看到,一棟空蕩蕩的四層樓還存留著剛剛拆除的養豬場的痕跡。這裡曾是村民曾禹堯的養豬基地,他是村裡生豬養殖七大戶之一,2017年2月,身為老大的他動員3個堂兄弟主動賣了1000多頭豬,把養殖場拆了曾禹堯說,堂兄弟們曾問他,豬賣了之後還能做什麼?他開始動員幾兄弟建大棚種植食用菌。

“以前的種植技術和現在大不相同,我們決定種植食用菌後,就開始到外地參觀學習,我還上了延平區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請了專業技術顧問到家,今年9月份試種了100萬筒香菇,再過一段時間香菇就可以入市了。”曾禹堯眉開眼笑地說。

據瞭解,為了助推退養戶轉產轉業,延平區組織了農業局、科技局、婦聯等部門工作人員到各鄉鎮幫扶,並針對退養戶開展食用菌技術、休閒觀光旅遊業、家政服務等技術培訓,延平區政府還出臺具體舉措幫退養戶轉崗就業。延平區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從2月6日到5月30日,我們以200元/平方米的標準挨家挨戶測量予以補償,另外轉產轉業退養戶搭建大棚的費用,由省裡補償總金額的25%,延平區再增補25%。”

“我年紀輕,不怕去闖一闖,可以試著再創一個新事業。”今年32歲的退養戶駱愛華種起了百香果,她告訴筆者:“以前山上養殖場用河水洗豬,流下來都是混著生豬糞便的黑臭水,我們山下村民常常無水可用。自從養殖場拆除後,即使在枯水期都能引到清水,我的百香果也好種了。大家皆大歡喜。”

拆了豬場,養殖戶的天並沒有塌,百姓獲得了新生計!千人奮戰100天,延平區養豬重鎮成功拆除養豬場,打了一場漂亮的戰役,這一實幹精神不僅得到百姓們的讚許,還為延平區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今的延平涓涓細流,碧水青山,美不勝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