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杜月笙和戴笠二十年兄弟情,现实又感人,男人相处的精华尽在其中

1920年代,前往上海滩追寻远大前程的人很多,戴笠就是其中的一个。

作为一个有枭雄气质的瘪三小混混,那时候的戴笠基本混迹在上海滩的赌场里,赢了就去十里洋场纵情挥霍,输了就去做上海滩街头的丧家犬。

杜月笙和戴笠二十年兄弟情,现实又感人,男人相处的精华尽在其中

然而人就是这样,纵情挥霍的时候总是过眼烟云,而如丧家犬的不堪经历却总是刻骨铭心,因此戴笠记住了杜月笙,更准确地说他记住了杜月笙曾经的恩情。

大戴笠九岁的杜月笙那时已是上海滩展露锋芒的赌场老板,青帮大哥。按理说,像戴笠这样满身泥泞的瘪三小混混他每天见的多了,理应没空搭理才对,可事实恰恰相反,他不仅搭理了戴笠,而且还和戴笠结成了兄弟。

此事或许该这么理解——有的人在社会上沉浮越久越麻木,一条龙摆在他面前,只要龙鳞上裹着泥泞,他就能麻木地把龙当成泥鳅;而江湖枭雄则不同,他们是越混迹江湖嗅觉越灵敏,甚至可以这么说,识人他们没有什么道理可言,泥潭里究竟是龙还是泥鳅,他们不看有角无角,不辨有鳞无鳞,只相信自己的嗅觉。

一旦闻到了那股跟自己相投的气味,他就能把你当兄弟,不管眼下你是怎么不堪。

杜月笙和戴笠就是这样相识的,讲眼光、讲仁义、讲拉拢都太虚太绕,归根结底是两人都嗅到了对方身上的枭雄味道。

有人说这很玄,其实不然!你要相信枭雄总是能识得枭雄的,就像龙虎豹能天然识得龙虎豹一样。

所以说,闯社会混江湖,各种大道理可以先摆一边,多修炼自己的嗅觉,多嗅嗅自己的味道,多嗅嗅他人的味道。

靠气味相投交下的往往是长久的兄弟,杜月笙和戴笠在随后演绎的二十多年兄弟情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但互为真兄弟,光有气味相投是远远不够的,走进刀光剑影的现实,则需要更多称兄道弟的心得和智慧。

在上海滩厮混一段时间,一番辗转后,戴笠终于找到了前途方向,他南下考入黄埔军校,投到了蒋介石麾下。从此以后,戴笠抖尽泥泞,渐露强鳞,一路走上了强人大道。

到1930年代初,回到上海滩的戴笠再不是原先那个瘪三小混混,他已经是复兴社特务处的处长了。

杜月笙和戴笠二十年兄弟情,现实又感人,男人相处的精华尽在其中

然而和如日中天的杜月笙相比,刚刚走上强势崛起之路的戴笠还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说,站在江湖现实的角度,戴笠在杜月笙眼里依旧是个小角色。

这时候,真兄弟该怎么论呢?

戴笠和杜月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兄弟之间,认可是一回事,落座现实的那把交椅一定要自己去争、自己去搬,尤其是日后平起平坐的那把交椅,更是如此。

重新返回上海滩的戴笠对这个道理认识的很清楚,他知道,要想让杜月笙对自己刮目相看,他必须抓住机会跟这位上海滩大亨来一场博弈之后见真诚的交手。

唯有如此,他们日后才能成为真正平起平坐的兄弟,而不是大哥小弟式的兄弟。

1930年代,因毒品泛滥,怨声载道,蒋介石一怒之下撤销“禁烟委员会”,另立“禁烟总会”,并责令戴笠的特务组织协助查缉举报毒品之事。

风声正紧时,结果杜月笙设在上海南市的吗啡制造工厂被人捅露了,蒋介石听闻此事后勃然大怒,严命戴笠对此事进行彻查。

说得严重点,这事等于是大哥杜月笙落小弟戴笠手里了。

看看戴笠是怎么搬他那把交椅的?

面对杜月笙又是托人宴请又是送巨额支票,戴笠统统不为所动,那感觉就像是决意不给杜月笙面子是的。

等到杜月笙真正开始如坐针毡时,戴笠却在一个深夜主动造访了杜月笙的亲信章士钊,他让章士钊转告杜月笙,此前所为只为掩人耳目,以防授人把柄,兄弟之间不用讲这些,请三哥(戴笠结识杜月笙时叫杜为三哥)放心,此事绝不会将其牵连进来。

说完这话没两天,戴笠果然用替罪羊帮杜月笙解了围。

此事之后,杜月笙不由地既感慨又感叹,好一个戴笠!先讲究后坦诚!先博弈后交底!果然是个可交可携手的厉害角色。

这一幕在两人长达二十多年的相处中极具典型意义,从此之后,两人才真正成为平起平坐的真兄弟,并不时地用这“先讲究后坦诚,先博弈后交底”的兄弟之道来校对彼此在对方心目中的位置。

杜月笙和戴笠二十年兄弟情,现实又感人,男人相处的精华尽在其中

自打成功地将交椅搬到杜月笙身边后,杜、戴两人的兄弟相交开始渐入佳境。

怎么个佳境法呢?

彼此既能鼎力相助,又能同流合污,还能同仇敌忾。

先说鼎力相助。在戴笠向上海滩渗透其特务势力的过程中,杜月笙发动门徒、不遗余力地助戴笠丰其翼,厉其爪。可以这么说,没有杜月笙为其输入无孔不入的江湖势力,戴笠特务之王的成色必将减少许多。

再说同流合污。咱们都知道杜月笙的三鑫公司,其实自1930年代后,三鑫公司的背后就藏着戴笠的影子,两兄弟一起吃黑钱,合作地可谓默契十足。

三鑫公司脱壳变身大运公司的过程中更是如此。

有这一道又一道的同流合污,两人在黑色钱权上几乎是交到了难分彼此的程度。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在国家危亡之时,这两位民国颜色最黑的兄弟仍能步履一致。淞沪会战期间,他们铁血携手,用一支上万人的苏浙别动队为上海抗战抹上了一缕震撼人心的血色。

整个淞沪会战,坚守到最后,最后撤出阵地的不是国民党正规军,而是杜、戴两人的兄弟部队。

在杜月笙、戴笠二人的风云人生中,可以说淞沪会战将两人的兄弟之交又推向了一个新境地,血战让他们之间真正成了过命的兄弟。

杜月笙和戴笠二十年兄弟情,现实又感人,男人相处的精华尽在其中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被迫避走香港。

这时候的杜、戴两人因为过命的交道,真正地成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兄弟。

面对杜月笙刚到香港时的局促和展不开手脚,戴笠很快为杜月笙谋得了既符合其人性格又有实惠的美差——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港澳救济区特派委员。

这两个头衔说白了就是拿政府的钱干救人赢名声的事。

原先是杜月笙对戴笠鼎力相助,现在轮到戴笠对杜月笙用心力挺了。一时间,香港的杜公馆又恢复了往日的江湖气派,各种从内地救出的大人物集聚一堂,杜月笙又成了那个沪上春申君。

这才是真兄弟!困顿中不是简单帮你一些钱财,而是想法让你重发光辉。

值得一提的,虽不在同一城市,但杜、戴两人在上海滩的铁血抗战仍在继续。孤岛时期的上海滩,来自军统的锄奸行动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由这两兄弟领导的。

细细想来,这其实挺难得的,在那一时期,这对民国黑色兄弟真正做到了家国兄弟的境地。

杜月笙和戴笠二十年兄弟情,现实又感人,男人相处的精华尽在其中

抗战胜利前夕,杜月笙和戴笠终于重聚淳安西庙。

历经血与火的考验,此时的杜、戴二人很是意气风华,在接收上海的过程中,两兄弟把共赴风云以及同流合污算是演绎到了极致。

然而风云之后是沧桑。

先尝到沧桑滋味的是杜月笙,昔日的帮会第一人在蒋介石眼里渐渐成了用之则取,不用则弃的夜壶。

庙堂之上最考人性,但常人眼中狡诈凶残的戴笠却从未辜负杜月笙,兄弟永远是兄弟!

当得知杜月笙遭遇昔日门徒吴绍澍背叛挑衅时,重回上海滩的戴笠做的第一件就是为兄弟出头,他对吴绍澍说,像你这种人,不办天理难容!

对那时的杜月笙而言,戴笠这位兄弟几乎成了他最大的江湖依靠。

遗憾的是,风云沧桑很快轮到了戴笠的头上。

1946年3月17日,一代黑色枭雄在雷电交加中撞南京岱山而死。

听到戴笠已死的消息,杜月笙崩溃了!

从气味相投到博弈相交,从博弈相交到坦诚相见,从坦诚相见到同流合污,从同流合污到生死与共,从生死与共到共赴风云,从共赴风云到沧桑不负——

杜月笙和戴笠的江湖兄弟情演绎的很极致,也很有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