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大数据分析:新能源汽车让中国品牌越来越不会造车了!

大数据分析:新能源汽车让中国品牌越来越不会造车了!或降低一二线用户对中国品牌的好感

周丽君 慧数汽车研究院 副院长

目前中国品牌有几大迫在眉睫要攻克的核心课题,诸如尽快赢得一二线大城市广大购车用户的认同,加速提升产品的舒适性……2015-2017年哈弗、吉利、传祺、荣威等少数中国品牌之所以能取得优异成绩,与赢得一二线大城市用户越来越高的认同与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等密切关系。

新物种的新能源汽车原本是中国品牌继续提升一二线城市认同感与自身产品品质等的重要砝码,但目前的表现有些“适得其反”。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依旧是“高歌猛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售了77.7万辆(含商用车),同比增长53.3%。其中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绝大多数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合肥、广州、重庆、青岛、长沙等一二线大城市,仅上述十大城市就占了当年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七八成。

大数据分析:新能源汽车让中国品牌越来越不会造车了!

大数据分析:新能源汽车让中国品牌越来越不会造车了!

虽然新能源乘用车的消费集中于一二线大城市,但其给用户的感受并没有想象中的完美。慧数汽车大数据显示,2017年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抱怨集中于舒适性、内饰、操控性等。其中对舒适性尤其不满意,具体集中于隔音效果差、悬架偏硬、整体感受不好、胎噪大、车门异响、减震差、座椅偏硬等。用户对配置的抱怨,集中于没有备胎、没有LED大灯、没有后排中央头枕、没有座椅电动调节、没有雾灯等。

近几年中国品牌传统燃油车在隔音、悬架、减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另外中国品牌传统燃油车毫无疑问都有备胎,不少都是全尺寸的,LED大灯、座椅电动调节等的标配率也越来越高,不少都超过了60%……

大数据分析:新能源汽车让中国品牌越来越不会造车了!

大数据分析:新能源汽车让中国品牌越来越不会造车了!

比比传统燃油车,感觉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一下子退回了解放前,成了“地摊货”。也难怪“城管大叔”会不高兴,2018年准备取缔续航仅有150公里的电动车补助。个人是高度支持“城管大叔”的正义之举,也希望力度更大点,把门槛提升至300公里,直接取消“摇号”等绑架消费的政策,绝不能让中国品牌辛辛苦苦提升的一小点品牌形象、好不容易赢得的用户初步认同等,被部分低端低质、骗补专用型的新能源汽车给糟蹋了。

“地摊货”卖得再多,哪怕年销量超过100万辆、500万辆,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没有实质性价值。目前大众、戴姆勒等都在集中优势资源,聚焦I.D、EQ等新品牌,准备2020年左右大规模发力中国新能源市场,对中国品牌的冲击在所难免。届时那些让新能源汽车搞得越来越不会造车的中国品牌,除了退出市场,还能有什么选择?!新能源汽车绝非另起炉灶,其能走多远,除了受制于自身掌握或整合电池、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的能力外,也取决于自身的传统造车实力。

高度建议2018-2020年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抓紧实现由“淘宝”向“天猫”的转型升级。更拜托那些新能源汽车造得比自身燃油车还差的中国品牌,就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