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

譚延闓(1880-1930),字祖安,祖庵,號無畏,切齋,湖南茶陵人,1904年,他成為湖南在清代兩百年間的第一會員。1907年,積極推行立憲。1912年,加入國民黨。

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他出生於封疆大吏的官宦之家,其父譚鍾麟歷任清陝西巡撫,陝甘​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江南道監察御史,兵部侍郎,浙江巡撫。出身名門的他,交遊甚廣,與譚嗣同,陳三立並稱“湖湘三公子”。1930年病逝後,蔣介石以國葬之儀將他葬於中山陵側,有此殊榮者恐不多矣。


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譚延闓的書法,出自顏真卿的面目非常明顯,他少年時的字就曾得到翁同龢的讚揚:“三令郎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孫中山去世後,南京中山陵內《建詞大綱》和“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中山先生於此”的巨大石刻由他書寫。​據說他一生臨寫《麻姑仙壇記》一百二十通。
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他為人甚孝,在民國高官中是突出的,處處替身為側室的生母爭榮譽。他還是個非常講情義的人,夫人病逝後,作為美食家的他堅持百日茹素,而且自此不再續絃,獨身過完晚年,併為亡妻寫的悼詩收集成了一個冊子,足以證明他對妻子的真摯情感,下面摘錄一首。玉簫再世知無分,錦瑟當時只自傷。苦憶平生成底事,滿窗寒雨送淋浪。
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

他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食家,至今湘菜中有組庵魚翅,組庵豆腐等名菜。曾經專為譚氏掌廚的烹調名家曹藎臣,在譚死時請人替他作了一幅輓聯,十分恰當:越庭退食憶當年,公子來時,我亦同嘗甘苦味;治國烹鮮非兩事,先生去矣,誰識調和鼎鼐心。
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


譚澤闓(1889-1947​),字祖同,號瓶齋,淡於仕途,賣字謀生。其書法較其兄更加偉勁開張,力度剛強,工行楷,善榜書。

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

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


譚澤闓作書,取潤低廉,求者甚眾,但仍不訂高潤例:有求書市招,亦不自高身價。民國時南京‘國民政府’牌匾,至今上海,香港兩家的《文匯報》的報名均出自他的手筆,成為近代以來流傳最廣的書法作品之一。
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譚澤闓的字也學顏,而且書風格調上與其兄難分伯仲,譚延闓每遇有人求字,總要推到弟弟那裡:“我寫的字比不上我家五爺,他現在上海賣字,你們到上海去找他寫吧。”譚澤闓布衣一生,從未沾過哥哥的光,實屬難得。​​


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
譚延闓、譚澤闓——顏體巨擘兩兄弟譚氏兄弟的顏體楷書,恰恰呈現一種不做作,不僵死,具有凝重勁健的陽剛之氣,也不乏含蓄內斂的文人氣局,是對董其昌以來流美書風的有力矯正,對民國書壇氣象的適時提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