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該成為狀元,慈禧卻嫌他名字難聽不要,結果他成為國家主席

在中國歷史上,如何選取人才一直是封建統治者極其重視的事,而科舉制的創立與發展,則為封建王朝選拔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清朝末期,有這樣一位讀書人,他本應成為狀元,慈禧卻嫌他的名字難聽沒有錄用,沒想到最終他卻成為了國家主席。

此人本該成為狀元,慈禧卻嫌他名字難聽不要,結果他成為國家主席

此人的名字叫做譚延闓,是湖南人,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譚延闓出生於公元1880年,其父叫做譚鍾麟,官至兩廣總督,因此,譚延闓從小就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

譚延闓天資聰慧,甚至被翁同龢稱為“奇才”。在公元1904年時,譚延闓參加了清王朝的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很多人都認為譚延闓會成為這次科舉考試的狀元,卻沒想到他僅中了貢生。

此人本該成為狀元,慈禧卻嫌他名字難聽不要,結果他成為國家主席

譚延闓

後來譚延闓等人才得知,因為這次的試題由慈禧太后親自查閱,而僅僅由於譚延闓的名字問題,導致其錯失狀元。

譚延闓是湖南人,而在戊戌變法中,慈禧卻殺了譚嗣同,譚嗣同恰好也是湖南人,對維新派恨之入骨的慈禧看到“譚姓”、“湖南”等關鍵信息後果斷放棄了譚延闓。

最終,慈禧錄用了劉春霖,而慈禧錄用劉春霖的原因也很簡單:名字吉利。“春霖”二字有著久旱逢甘雨的意味,對於搖搖欲墜的清王朝來說,自然是“吉祥”之兆。

此人本該成為狀元,慈禧卻嫌他名字難聽不要,結果他成為國家主席

雖然譚延闓與狀元失之交臂,但是這對於譚延闓的傳奇人生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

在1911年,武昌起義後,由於譚延闓出色的能力及個人威望,他被推舉為湖南軍政府參議長,後來成為了湖南都督。1922年,譚延闓投奔了孫中山,並在廣州的國民政府內多次擔任要職。

1928年2月,譚延闓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這成為了其在政壇的巔峰時刻。1930年,譚延闓病逝於南京。

此人本該成為狀元,慈禧卻嫌他名字難聽不要,結果他成為國家主席

縱觀譚延闓的一生,在科舉考試中錯失狀元,並從一個貢生到國家主席,譚延闓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