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雷月琴:“護水奶奶”巡訪河道三十餘年 只為給子孫後代留一個美麗家園

  “3月26日,上次發現的麻堤河汙水處理廠垃圾問題,給提了點意見,今天看見他們已整改了。”

  “3月27日,沿香江走了一趟,又到珠江路找黃河社區反映星河路汙水橫流問題。”

雷月琴:“護水奶奶”巡訪河道三十餘年 只為給子孫後代留一個美麗家園

雷月琴正在伏案寫作

  這是摘自雷月琴老人“護水筆記”中的兩段記錄,像這樣的工作日誌,在雷月琴老人的家中已經有了滿滿的幾大本,而“汙水”、“整改”、“意見”是這些日誌中的高頻詞彙。

  今年80歲高齡的雷月琴是貴陽市的“生態明星”。為了保護當地的河流水質,退休34年來,她幾乎每天都會沿著南明河流域走走看看,調查沿線的水質汙染情況並記錄下汙染源。事後不僅要整理出詳細資料向主管部門報備,還親自到各個汙染區蹲點,向附近的居民宣傳勸誡,即使被人說成是“瘋子”、“多管閒事”也毫無怨言。按照她的說法,做這一切的初衷,只是為了能喝上那一口乾淨水。

雷月琴:“護水奶奶”巡訪河道三十餘年 只為給子孫後代留一個美麗家園

雷月琴的日誌本

因為一口水,與貴陽結下不解之緣

  雷月琴於1937年出生在湖北黃岡,由於是戰爭年代,環境破壞十分嚴重,尤其是水源的汙染讓各種傳染病肆虐。4歲的時候,雷月琴因為喝下被汙染的水生了一場重病,差點失去生命。因此,在她的心中,最渴望的就是能夠喝上一口乾淨水。

為了躲避戰亂,1949年,12歲的雷月琴跟隨家人輾轉來到貴陽。當時的貴陽森林茂密,市區南明河的河水更是清澈見底,不少居民直接從河裡挑水飲用,這一切的場景都深深地吸引住了雷月琴。

  可是好景不長,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貴陽市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增多,許多新工廠都臨河而建,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被直接排放到南明河中,河水一天天的變得渾濁起來。

雷月琴:“護水奶奶”巡訪河道三十餘年 只為給子孫後代留一個美麗家園

雷月琴(右二)正在與河流附近工地施工人員溝通

  “水汙染了,不單是影響人的健康,一座城市還會失去她的光華和魅力。”雷月琴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過因為工作繁忙,個人時間有限,她也只能默默關注著河水的情況。一直等到退休後,才開始著手實施保護貴陽市河流水質的計劃。

為了這口水,甘願遭受委屈和非議

  理想很豐滿,可實施起來並不像雷月琴預想的那麼順利。

  “剛開始人們對生態保護的觀念都沒有什麼認識。他們認為靠山吃山就是把山上成材的樹木砍來賣錢,靠水吃水就是用河水洗拖把、洗衣服,這樣的思想非常狹隘。”

  不僅如此,面對雷月琴的“護水行為”,不少人還說她是“神經病”、“多管閒事的瘋子”,看見她過來甚至會躲開。

  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在2012年5月的一天,雷月琴照舊來到貴陽市金鐘河畔“巡河”,看到一位垂釣者,她便上前輕輕的拍了拍對方的肩膀,並勸告說這裡是保護水源地。沒想到對方一把抓住了她的手使勁一扭,造成了她手指的韌帶嚴重受傷。不過這些事她回家後從未主動告訴過家人。

雷月琴:“護水奶奶”巡訪河道三十餘年 只為給子孫後代留一個美麗家園

雷月琴於1994年手繪的南明河汙染情況圖

  “這些在外受的委屈我都自己消化,一方面是不想讓家人擔心,另一個是擔心他們和別人起爭執,造成不好的影響。”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人們素質的升高,以及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解了雷月琴對於“護水”的執著。

  “有時候大家看見我會說,‘雷阿姨,您累了坐一下吧。’還有的會主動告訴來採訪的記者,以前不理解我的做法,現在才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正是看到人們對於環保態度的轉變,才讓雷月琴感覺到自己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

護住綠水青山 就是護住金山銀山

雷月琴:“護水奶奶”巡訪河道三十餘年 只為給子孫後代留一個美麗家園

雷玉琴調研河流水質。

  談起這些年“護水”的感悟,雷月琴動情的說道:“政府在十八大以後把保護生態文明寫入了黨章,十九大之後更是寫入了憲法,這說明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一個人的力量太有限,環保需要大家的力量,尤其是國家現在這樣重視,就好辦多了。”

  她還說出了對於“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兩者關係的理解:“習近平說過,人類文明的每一段歷程都離不開江河的哺育,歷史發展的每一處脈絡都離不開江河的潤澤。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要素,改善生態環境就是改善生產效能。現在的年輕人都是有文化的,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中堅力量。從五四運動開始,年輕人都是衝鋒在前,所以在生態文明這一塊,我也希望年輕人能站在最前面,在這樣好的一個時代,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我們的金山銀山。”

雷月琴:“護水奶奶”巡訪河道三十餘年 只為給子孫後代留一個美麗家園

雷月琴與她的“辦公桌”

  2007年,雷月琴被貴陽電視臺評為十大新聞人物。2011年,被評為貴陽市五星志願者並授予“老有所為獎”。2012年,被評為貴州省“三關愛綠絲帶優秀志願者”。2013年,被評為貴陽市“低碳達人”。在2014年,雷月琴還被評為“全國十大江河衛士”,並將獲得的5.5萬元獎金部捐給貴陽市生態文明基金會,用於開展環境保護幼兒養成教育,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面對種種榮譽,雷月琴老人卻說,“我只是一個最普通的志願者。我的所作所為只是想給孩子們留下一個美好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