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性能差距体现在哪里?为什么后者成为主流?

彩云山庄


两者主要性能差距在于相关国家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几乎可以形成代差。

北约当初选择155mm作为统一口径,主要目的在于弹药通用性

在二战时期,世界上主流国家在这个师级压制火炮的口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典/日本等选择的150mm口径,例如我国在抗战时期向德国购买,立下赫赫战功的SFH18型150mm榴弹炮就是该级别。第二种是英国/苏联选择的152mm口径,这属于英制6英寸长度。第三种是法国/美国选择的155mm,心理上感觉要比别人大一点有优势。抗战时期国军最好的火炮,德国制SFH-18,抗战前德国顾问团强烈建议,宁可花大价钱也要采购射程远,机动性能强的先进重炮,而抗战中实践表明,当初的建议非常正确。

二战结束之后,北约最终选择155mm作为统一口径,最重要原因在于弹药通用性角度考虑,其他国家库存的150mm和152mm炮弹可以加个弹带,从155mm火炮中发射出去,而155mm炮弹则无法从其他口径中发射。

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工业强国和火炮强国都把精力投入到研制155mm火炮中去,152mm只剩苏联等华约国家坚守,这种研发力度和技术投入的差距是导致日后双方性能差距逐渐拉大的原因所在。冷战后西方联合研制的M198型39倍口径155mm榴弹炮,从该炮开始,西方火炮技术完全领先苏联。

在二战后初期,苏联火炮射程和威力都是领先于美国的,但是西方国家一联合之后,在60年代后期,推出39倍口径155mm榴弹炮,射程上基本形成22公里对18公里,弹头重量上44公斤对39公斤的全面优势。欧洲国家可以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德国的克虏伯、莱茵金属、法国的施耐德、英国的皇家兵工厂们与美国联合发力,技术上的优势是毛子难以对抗的。

我们现在选择155口径,主要是布尔博士带入的坑

我国建国初,先后从苏联引进了D-1和D-20两款152mm火炮生产技术,以此仿制了54式和66式152mm火炮。到70年代末开始研制下一代的152mm火炮,并且在80年代初研发成功。66式152mm加榴炮现在仍然广泛装备,其在老山炮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但这个时候,我们正处于中美蜜月期,可以接触到不少西方国家先进技术,而这个时候的火炮领域,有一个移动的技术金矿,可以不受限制的进行合作,那就是加拿大的布尔博士。“火炮疯子”布尔博士,最终因给伊拉克萨达姆研制“巴比伦大炮”被以色列摩萨德暗杀

作为火炮界天才,加拿大布尔博士在火炮增程方面探索是划时代性的,其在1977年其建立的魁北克空间公司率先推出了45倍口径155毫米加榴炮GC-45,发射普通弹的射程可以达到30公里,再使用独创的底排增程技术射程可以达到39公里。但是GC-45结构过于复杂,药室等不符合北约技术要求,所以并未被北约采购。与此同时,因魁北克空间研究公司违规向处于种族隔离政策而被联合国武器禁运的南非出售GC-45火炮技术被曝光,布尔博士被判入狱6个月,建立的公司也因此破产,GC-45的专利和销售许可转让给奥地利联合钢铁公司。这对于一些寻求技术的国家来说,布尔博士本人完全是个移动的技术金矿。

GC-45火炮

正式与布尔博士合作,并且参与奥地利联合钢铁公司的简化GC-45的研制工作,在此基础上研制的W88式155mm加榴炮,在性能上完全碾压之前的152mm火炮,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属于顶尖技术行列。当然从某种角度上讲,我们是可以将这种火炮技术移植到152mm火炮上,但在当时不得不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

在80年代,本身我们国家还处于相当贫穷状态,军费上支出更是不断减少,再花钱去研发性能相似的火炮,重复建设,经济支出太大。而另一方面,是外销方面的考虑,由于北约国家选择155mm火炮,因而155mm火炮市场容量较大,再加上我国当时生产成本较低,有较好出口前景,因而开始从152mm阵营跳槽的155mm阵营。


五岳掩赤城


如果只是看性能,其实152毫米火炮和155毫米火炮之间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差距,毕竟两者的口径相差也并不是太大,使用的弹药在装药量和射程等数据上其实是差不多的,比如美军的155毫米M107高爆弹,炮弹全重约41.86千克,装药量为5.74千克的TNT(也可使用B炸药),而用来取代M107的155毫米M975高爆弹,全弹重量约为46.7千克,装药量为10.8千克TNT;至于152毫米火炮的弹药,以俄制的152毫米OF-540杀爆榴弹为例,全弹重约43千克,装药量大约在5.9-6.25千克,数据上看跟155毫米的M170炮弹相差不大,至于两者的射程,M170炮弹约为18.5公里,使用增程弹药时最远能打到32公里,而152毫米口径火炮以我军的66式为例,最远射程也能打到17.4公里!

▲美制M107型155毫米高爆榴弹

所以,152毫米火炮和155毫米火炮在性能上的差距其实并不明显,如果非要较真的话,那就还是只能从威力上去找茬了,毕竟155毫米口径的比152毫米口径的火炮在威力上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口径即正义嘛,但是为什么今天155毫米口径的火炮成为了主流,而152毫米的很少见,其实这个跟二战后火炮的口径统一有关,也就是北约成员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军队在战后确定统一以155毫米口径为主流重炮,而华约一方则基本上是以苏系的152毫米口径火炮为军队的主流重型火力!

也就是说,现在的152毫米榴弹炮,在一些原华约国家的军队里,或者是曾经是跟苏联老大哥一方的国家那里还是可以见到的,比如今天的俄罗斯,其使用的重型火炮除了有203口径的之外,小一点的就是152毫米的了,比如在1989年苏联时期装备部队的2S19“姆斯塔”S 152毫米自行榴弹炮,以及我们也还有部分152毫米口径的火炮服役,比如像上面提到的66式152毫米榴弹炮,但是,从冷战时期开始,在火炮这个领域,苏联就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了,到了后面差距更是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国防工业随之崩溃,导致元气一直都没有缓过来,一直到新千年之初那段时间里,俄罗斯在火炮领域的发展基本上是停滞不前的,也是从2002年开始,俄罗斯的“海燕”中央科研所才重新提出未来火炮的设计新思路(口径仍然是152毫米)。

▲俄罗斯新概念双管152毫米火炮

因此,为什么今天我们能听的最多的重型火炮口径就是155毫米的?其中一个原因之一就是随着苏系火炮的衰落,导致影响力逐渐式微,大家其实可以注意一下,苏系武器我们最常听到的其实还是战斗机领域,至于火炮,好像跟俄罗斯的关系不大吧,很少能听到俄罗斯的哪款火炮上头条的,所以,随着苏系152毫米火炮的式微,慢慢的,西方国家那155毫米口径的火炮就逐渐成为了全世界的一个标准,包括我们现在的重型火炮口径也是按照155这个路子走的,而且在全世界范围,能造出高性能大口径火炮的国家也没几个,这些国家基本上除了俄罗斯之外,基本上究竟是以155毫米口径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了,这样一来,155毫米口径的火炮也就逐渐成为全世界的主流了!


哨兵ZH


152毫米榴弹炮,曾是苏联为代表的华约军队的制式装备;155毫米榴弹炮,则是美国领衔的北约军队的制式装备。

六十年代前,无论是以苏联为主的东方军队,还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军队,都是将加农炮和榴弹炮结和起来使用的,美军装备有M59式155毫米加农炮和M114式155毫米榴弹炮,苏军则装备M47型152毫米加农炮和D1型152毫米榴弹炮。

但此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军队为简化炮种,减轻后勤压力,就研制新的加榴炮来替代加农炮和榴弹炮;而苏联则继续研制新的加农炮和榴弹炮。

(外贸版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渐渐的,双方火炮威力就拉开了距离,西方研制了39倍155毫米榴弹炮,发射普通弹的射程为22公里,发射火箭增程弹时射程达到了30公里,对苏联的D20型152毫米榴弹炮形成了性能优势。

当苏联研制出第二代2A36型152毫米加农炮和2A65型152毫米榴弹炮时,美国等西方军队已研制出性能更好的52/54倍口径的155毫米榴弹炮,至此,国际军火市场上155毫米榴弹炮大行其道,成为主流军品。

国内军队曾大量装备苏式152毫米榴弹炮,但自改开,接触到西方布尔博士主导的155榴弹炮以后,认识到了152毫米榴弹炮性能局限,适时地引进了国外全套GC-45型155毫米加榴炮技术。

国内在GC-45型155毫米加榴炮并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军师两级的压制火炮,推出了外贸版的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自用的PLZ-05式155毫米榴弹炮。

(短身管近射程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

其中,PLZ-05型155毫米榴弹炮,发射低阻全膛底排弹时,射程超过50公里;发射火箭增程底排弹时,射程可达70公里,一举成为全球性能最优秀的155毫米榴弹炮,可谓后来居上。

综上,152毫米与155毫米,尽管口径相差仅3毫米,但两者的威力相差则极大,主要是152毫米榴弹炮身管短,导致最大射程近,国内仿苏式的66式152毫米榴弹炮,尽管弹丸爆炸威力大,但射程却只有区区17公里,与西方包括国内新型155毫米榴弹炮射程竟然相差1-4倍。

此外,为提高火炮射程,除了身管加长外,提高火炮初速和减少弹丸阻力,也是主要的手段,为减少后勤压力,一般很少会再改动弹丸,就只能提高火炮初速来实现射程的提高。

(大射程的PLZ-05型155毫米榴弹炮)

提高火炮初速,一是增大发射药装药量,也即增加弹丸发射时火药能量;二是延长火炮身管,也即增加弹丸被火药燃气加速的时间;相对于药室容积的变化,火炮身管长度方式改变对弹药的影响较小。

国内的66式152毫米榴弹炮,看上去炮管就不长,而05式155毫米榴弹炮,则炮管很长,所以射程比66式152毫米榴弹炮要远许多。

俄罗斯研制了新型的2S19型152毫米榴弹炮,同时搞了外贸型155毫米的2S19M,就连先进的152毫米炮射导弹,也要搞个155毫米外贸型,其中的苦衷和无奈只有俄罗斯人自己最清楚。

庆幸国内军工的眼界,及时引入布尔博士主导的155毫米先进榴弹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飞跃,在155毫米榴弹炮领域走在了西方的前面。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152毫米和155毫米榴弹炮的口径只相差3毫米,差异是非常小的,例如它们的炮弹重量不过相差三、四公斤,所以性能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明显差距。155毫米榴弹炮之所以在今天成为主流,更多是因为历史因素。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为了方便后勤统一保障,就选择155毫米口径作为北约大口径榴弹炮的制式标准,而苏联为首的华约则选择了152毫米作为统一口径。总的来看,北约国家数量更多、范围更广,其他非北约成员国的国家也偏向于紧跟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发展、购买大口径榴弹炮时往往选择155毫米榴弹炮,所以155毫米榴弹炮的型号越来越多、装备数量也越来越庞大。

而华约国家往往是直接装备苏联研发的152毫米榴弹炮,没有进行自主研发,所以152毫米榴弹炮的型号相对更少。后来因为苏联解体,华约分崩离析,不少国家都转而投靠北约,武器装备的发展也以北约制式作为标准,所以152毫米榴弹炮不可避免的成为小众,目前只有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仍然在继续研发、装备152毫米榴弹炮。

中国目前仍然装备有一批152毫米榴弹炮,不过它已经接近退役,未来将被国产155毫米榴弹炮所取代。当初受苏联的影响,中国也是选择装备152毫米榴弹炮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66式152毫米榴弹炮,它仿制于苏联的D-20式152毫米加榴炮,目前仍然可以在不少演习中看到它。

后来由于中苏交恶,中国开始和西方国家接触,并拥有过一段“蜜月期”,在这期间,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155毫米榴弹炮,发现西方155毫米榴弹炮拥有多方面的性能优势,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优势不是因为155毫米榴弹炮口径比152毫米榴弹炮口径大了3毫米导致的,而是因为西方国家在榴弹炮倍径、身管、弹药、观瞄、底盘等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入后取得的性能优势。后来中国开始全面仿制西方的155毫米榴弹,从此就把155毫米榴弹炮作为大口径榴弹炮的新口径标准。

随后中国开始在155毫米榴弹炮领域持续发力,研发出多款155毫米榴弹炮,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研发155毫米榴弹炮型号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研发出PLZ-45型自行火炮、PLZ-05式自行火炮、超轻AH-4、SH-11、SH-15、PLC-181型车载155毫米榴弹炮等一系列自用/外贸的155毫米榴弹炮,更是极大促进了155毫米榴弹成为主流。


科罗廖夫


155mm和152mm榴弹炮,口径相差了3mm,单就炮弹本身来说,威力略有差距,但没有本质区别。之所以成为世界主流,与加拿大的天才博士杰拉德·布尔有关系。

20世纪80年代初,才华横溢的杰拉德·布尔博士研发出了GC-45型 155mm*45倍口径牵引式火炮。他优化了155mm火炮的药室匹配以及性能,设计了全新的全膛底排弹,这几项改进使155mm火炮的性能产生质的飞跃。

▲GHN-45是GC-45的授权生产型号

GC-45火炮的优异弹道与超过40公里的射程震惊了世界。布尔博士以一已之力革新了整个火炮界,推动了火炮发展史。目前50倍径以上的大药室长身管火炮,基本都是沿用布尔的理论发展来的。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与布尔博士有过合作,他也曾经到访中国,对我国155mm*52倍口径火炮的技术提高颇有贡献,帮助我们跨入世界火炮先进行列。

1982年,我国从奥地利公司引进GHN-45火炮,这是授权生产型的GC-45火炮。后来又引进电渣重铸技术和加工火炮身管的液压机,用于制造155mm炮管。

▲畅销中东的PLZ-45自行火炮

我们消化吸收核心技术,研发出PLZ-45这一优秀的自行火炮,出口到科威特、沙特等多个国家,并参加过实战,大受欢迎。155mm口径和北约制式标准一样,便于我国军工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世界一流的PLZ-05自行火炮

另外,155mm口径长身管火炮,拥有优秀的弹道性能和更远的射程。52倍身管的155mm炮射程普遍超过45公里,甚至接近50公里,45倍身管的155mm炮射程也在39-40公里,优于152mm口径的火炮。

综上种种原因,虽然只有3毫米的差异,但155mm口径逐渐成为世界的主流口径。


和风漫谈


其实性能差距不大

为什么苏联和美国设计出不同口径的呢?主要处于战时己方武器丢失不能兼容他国弹药,也就是说己方武器丢了弹药就只能靠缴获。

反之弹药也是一个道理,己方弹药丢失敌人的武器无法使用所以北约制式和美国制式是不同的。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武器装备的开发就慢了不少,那时候苏联欠那么多钱都是俄罗斯还的所以哪有钱搞军工。

再者就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从体制上更接近西方所以跟西方的军事交流就起来了。

而后俄罗斯因为苏联欠的外债导致大量的原苏联的装备研制人员制造人员的缺失,所以开始在武器装备上接近西方的思路。

所以俄罗斯现在武器装备设计也是接近西方的,例如22350型护卫舰就有点西方的设计思路所以连继承苏联军工衣钵的俄罗斯都接近西方当然北约制式会成为主流。

后面加一句包括以前是苏式标准的我国也开始学习西方的设计思路,苏械的最大两国都在学习西方。


李晓伟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的“关注”。


152mm和155mm榴弹炮,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受众多少有区别。155毫米口径,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口径;而152毫米口径,只有俄罗斯等少数国家采用。

其实,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两种口径之间,就好像苹果Mac OS系统和微软WINDOWS系统。Mac OS系统虽然性能也很不错,制作很精美;但是广大用户已经习惯了WINDOWS,所以WINDOWS一直是市场主流。

155mm榴弹炮之所以能压倒152mm榴弹炮。主要是因为,两种口径的火炮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的资源多寡不同。

152mm口径是苏东阵营的标准口径,155mm是西方阵营的标注口径。

苏东阵营主要国家,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蒙古、朝鲜、越南、古巴。这些盟友看起来不少,可是除了民主德国、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就没有什么传统那种传统的工业和科技强国。而且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先是被二战打烂后又被苏联限制。可以说苏东阵营,就是苏联一家独立支撑。

再看看西方阵营,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等一水的老牌帝国主义强国。

现在职场上流行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因为每个人的特长不同,知识面不同,最后总结出来的结果会比个人做出来的要好得太多。西方与苏东的火炮技术比拼,可以说就是整个西方团队合力对付苏联一个。苏联再强也干不过整个西方。(个人认为“火炮疯子”杰拉德·布尔博士,也是踩着巨人的肩膀上位的。如果没有西方技术和资源的支撑,比如高强度炮钢的冶炼。布尔博士也不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于是本来处于同一起跑线的,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逐渐有了差距。在西方强大的科技底蕴和资源支持下,155mm榴弹炮的研发力度和技术投入,远高于152mm榴弹炮,使得双方性能差距逐渐拉大。而155mm榴弹炮的性能优势,又使得155mm榴弹炮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最终形成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80年代,我国为了与国际接轨,便从152mm阵营跳槽的155mm阵营。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研制的152毫米火炮,都无一例外的搞出了两个“版本”;152mm口径自用;155mm口径出口。其中的苦衷和无奈只有俄罗斯人自己最清楚。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非常欢迎大家来吐槽!!!


东斯坦因


当年世界上的陆军火炮口径很乱的,英国人论磅算,一直到二战,主力是25磅,用来替代18磅-4.5吋这系列乱七八糟的中口径炮。口径有算87.6的,有算88.4的,估计是阴线和阳线的区别吧。多大口径的主力是5.5寸(140)其实也是海军序列的口径。法国中口径75,往上是传统的107,后来又有了150的施耐德实诚,后来为丫压德国人一头,改成了155。德国就是88和150,俄国人重炮走的是海军序列,中口径用3吋(76.2)大口径大口径用4.7吋(122)和6吋(152)。美国人的火炮师承法国人,走的是105和155路线。战后北约的弹道协议自然就以此为准。华约当然就听毛子的。我们改开之后,为了出口,口径往北约靠拢(华约都是穷鬼)。


飞行者埃里克


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实际上是同级别,一个属于俄式体系,一个属于西方体系,在技术上虽有所差别,但是差别很小,并不足以形成代差的问题,也许在有的人眼中会出现一种带差的感觉,其实那这种代差只是一种技术角度的评论法,实际上在武器威力上面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这不是两种口径的技术差异,而是不同火炮的年代差异。俄式火炮的研制和列装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尤其是155口径,实际为上世纪60年代才确定的技术,标准口径,许多型号研制的时间都相对较晚;相比之下,俄式的技术标准要老得多,列装的主要是老式型号,在时间上要相差不少,,

现代火炮的技术的原理其实在一百年并没有什么差异,他都是通过火药让弹头在弹膛内来加速,涉及的主要因素就是药室容积,身管的倍径数等等。现在火炮技术在这一年的主要发展就提高身管倍径,西方在以前是39倍口径,如今进入52倍口径,中间曾经有过45倍口径,相比之下,俄罗斯火炮发展方面属于缓慢一点,他火炮身管倍径数提高的比较慢一点。

这并不是说,俄罗斯的火炮技术要落后于别人,这背后更多是一种技术的理念的不同。苏联/俄罗斯在武器装备技术发展上,以大规模战争为前提,对生产成本,产量等有相当高的要求,不是简单的追求性能,它要追求的综合性能。

谁成了主流,这个不好说,因为这是两个口径都在广泛的使用,谈不上谁在消失,俄式新产品也在推出。


南国军情


152mm榴弹炮和155mm榴弹炮的差异绝不仅仅是口径,就好比1.4T的大众宝来和1.5T的宝马三系,差异绝不仅仅是发动机排量。

都是榴弹炮,看起来只有一个口径差异,152mm和155mm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炮。

152mm是华约制式,155mm则有北约制式和中国制式。

这里笔者简单科普一下,怎样设计一款现代长身管后装榴弹炮,首先需要确定口径,但口径本身并不说明任何问题,也决定不了任何性能上的优劣,决定性能的是榴弹炮的“内弹道”,通俗的讲,就是准备让炮弹在炮膛内怎么加速,是全程均匀的加速、直到飞出炮口,还是一开始加速慢、离膛时加速快?

内弹道的设计,怎么实现,主要靠身管长度,调整炮弹的发射药、设计填充方案,控制发射药的燃烧过程。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指标,比如炮口初速,一般来说初速越高射程越远,当然这是在采用同样炮弹的基础上,所以现代榴弹炮的身管越来越长,就是为了延长炮弹加速的时间,提高初速。

内弹道一旦定型,再分析外弹道,通俗的讲,炮弹出膛后的一条轨迹就是外弹道,这时候火炮的加速任务已完成了,外弹道怎么样主要看炮弹的线型,比如枣核型炮弹的射程就比普通榴弹远,底凹枣核弹(底部像啤酒瓶一样有凹陷)的射程会更远,因为更符合空气动力学。

榴弹炮的弹道学,是一门挺高深的学问,绝不是咱们想象中火药一炸、炮弹飞走那么简单。

凭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155mm榴弹炮的射程从早期的13~15公里提高到20公里,再到25公里,30公里,35公里,39公里,当今最先进的国产05式155mm自行榴弹炮,发射底排增程弹(弹头底部有推进剂、飞行过程中会排气)的射程可达50公里以上,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成绩。

回过头来,华约制式152mm榴弹炮比当今155mm榴弹炮差在哪里,显然不是口径,而是整个炮的设计全面落后,从炮到弹都落后,毕竟是几十年前定型的东西。

虽然一改再改,现在俄罗斯最先进的2S19型152mm自行榴弹炮的射程也不过29.7公里。

对比155mm榴弹炮的射程,差距显而易见。

那么152mm榴弹炮能不能改进,追上155mm榴弹炮的水平?

理论上可以,实际上很难。

152mm的口径本身无所谓、完全可以保留,但整门火炮完全要推倒重来才能有跨越式的性能提升,既然全都推倒重来了,口径何不一并改为主流的155mm,不仅弹头威力稍大一些,还能兼容北约制式的弹药?

事实上我国在研发新一代榴弹炮时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155mm榴弹炮成为主流,主要还是北约制式、研发持续不断,我国后来也顺势跟进,只有俄罗斯自己忙活的152mm就逐渐落伍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