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基層幹部的“不作為”真的全怪他們自己嗎?

這輩子20:26
基層幹部的“不作為”真的全怪他們自己嗎?

最近,人民日報百家號發表文章,談到《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日在採訪時瞭解到,一些基層幹部中潛伏著一股不擔當不作為的“混日子”暗流。有的幹部“磨道拉車”,出工不出力,“一線變二線、二線變離線”,平平安安佔位子,鬆鬆垮垮混日子。

一些幹部在“怕問責”的心理影響下,信奉“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官場哲學,寧肯不出事也不願做事,熱衷“以退為進”,認為“工作落後不要緊,反正責任不在自己,一旦受到紀律處分,提拔使用大概率會受影響,政績再好也沒用;相比之下,佔著位置做做樣子不出事的幹部,到了年齡反而更容易被提拔。

一些年齡偏大的幹部,雖然也負責單位一部分工作,但由於資歷老,做工作蜻蜓點水,就等著“平安著陸”,單位領導也要禮讓三分,上班遲到早退習以為常。基層幹部的“不作為”真的全怪他們自己嗎?​​在“圖清閒”的心理影響下,甚至部分“80後”“90後”年輕幹部也經常把“退休”掛在嘴邊。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過去人人避之的“清水衙門”如今成了“香餑餑”。扶貧、安全生產、維穩、環保等容易被問責的領域則唯恐“避之不及”。普遍想法是“政績再好都不如不問責好”。
基層幹部的“不作為”真的全怪他們自己嗎?

這讓我不由想起了小時候曾經聽到的兩個故事:一名小戰士想早日光榮入黨但卻年齡不夠,因而虛報年齡“欺騙組織”,夥伴告訴他這樣做被組織發現了會受到處理,他卻說只要能早日入黨,給他什麼處分都不怕;另一個故事是,焦裕祿在得知一些幹部因勞累和飢餓死在工地上時心痛不已想借用戰備糧,在召開縣委會時有人不同意,焦裕祿鎮靜地說“一切責任和後果由我一個人承擔!”

說這些有人可能覺得好笑,說那是什麼年代,現在又是什麼年代。

是啊,的確年代不同了,但當年那種“共產黨員跟我上”的魄力和情懷我們難道真的就不需要了嗎?

現在一出現問題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幹部們這也不對,那也不行!試問那些喜歡指責下屬的領導們,你在指責別人的同時事先捫心自問過“我做的如何”了嗎?我的帶頭作用發揮了嗎?如果我們的領導同志都能敢於擔當、身先士卒,時刻用共產黨員的情懷鼓舞人心,感召士氣,類似的懶政、怠政現象會這麼普遍嗎?
基層幹部的“不作為”真的全怪他們自己嗎?​其實,現在出現在基層幹部中最為普遍的一種說法是:沒法幹!

為什麼沒法幹?就像《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所說那樣,有些地方的所謂"問責"把基層幹部搞得哭笑不得、“左右為難”,做與不做均可能被問責。

比如,某市有關部門要求當地每個鄉鎮必須建立汙水處理站,不建就問責;而建汙水處理站就要涉及土地報批,且很多位於基本農田附近,審批程序複雜,短時間內很難批覆,按時間節點“未批先建”也要被問責。有幹部調侃說,不少幹部做好了“因公負傷”的心理準備。“受不受處分一半看工作,一半看運氣。”
基層幹部的“不作為”真的全怪他們自己嗎?​還有的地方和部門不按規矩辦事,眼睛總是盯著領導,只要領導批示的事情便層層分解任務,你分解,他也分解,多口進出、沒有規矩、甚至互相參差、出現矛盾,搞得基層部門和幹部不知道該聽誰的,都是“婆婆”還得罪不起,只能過一天算一天、應付了事。這樣的工作環境和狀態怎麼能讓基層幹部安心工作、愛崗敬業呢!

我們一定不能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我們的幹部,首先要相信大部分的幹部是具有事業心和責任心、想為周圍的群眾辦些好事的!難道基層幹部給周圍群眾幹了好事不覺得光榮嗎?我敢說,給基層幹部更多的關心關懷,設身處地的考慮他們的家庭困難和實際困難,設身處地的想想基層幹部們的情感需求,比有些沒有意義的問責要強的多!
基層幹部的“不作為”真的全怪他們自己嗎?​一句話,使用幹部,首先就得相信我們的幹部!問責只是為那些極端不負責任的人準備的。哪個地方問責的幹部越多,反而是幹部工作沒有做好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