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女孩哭着求妈妈“别拿我跟别人比”,妈妈的淡定让人心寒

Part1

最近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少年说》的栏目,其中一个初一的女生璟颐站在勇气台上,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她妈妈特别喜欢拿她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而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她的闺蜜吴笛——在妈妈的眼里,吴笛语文、英语都比她好。其实她也很努力,可妈妈却看不到。

女孩哭着求妈妈“别拿我跟别人比”,妈妈的淡定让人心寒

璟颐站在台上,一边说一边哭,可是,妈妈还是很理智和淡定地告诉女儿:“我是说客观的事实,你是很努力,但是,光努力是不够的。”

女孩哭着求妈妈“别拿我跟别人比”,妈妈的淡定让人心寒

面对妈妈的话,璟颐接不上茬,只有默默站在那儿哭,妈妈还在下面说,要给璟颐制定计划,和她谈条件,如果你做到了,妈妈就不再插手。

女孩哭着求妈妈“别拿我跟别人比”,妈妈的淡定让人心寒

整个节目中,璟颐的妈妈是最理智的妈妈,面对女儿的“控诉”,她没有乱了阵脚,也没有被女儿的眼泪给“俘虏”,她思路清晰,吐字清晰,可是,却听不见女儿心底的呼唤——

我也很努力,能不能不要继续比较?

其实,“爱比较”是很多父母常犯的一个错误,在批评教育或者激励孩子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说:“为什么别人都可以,你就是不行。”

幼儿园举行一个舞蹈比赛,小美如何都不愿意上台,一开始小美妈妈还是很耐心,告诉她上台表演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后来就很生气地说:“你看佳佳,人家早就换好了衣服,都化好妆了。”

一听妈妈这么说,本来只是有点扭捏的小美,开始有一点不高兴,开始发脾气了。

后来,佳佳拿了一个饼干,说分享给小美。小美拿过来就扔在了地上。小美这个行为,又 被妈妈指责,说她一点也不听话,不像佳佳那么乖。

看着小美嘟囔着小嘴巴,我知道原因:她心里想什么,她的妈妈压根儿不知懂,所以她也不想去按照妈妈说的去做。

女孩哭着求妈妈“别拿我跟别人比”,妈妈的淡定让人心寒

Part2

心理学者barbara smaller说:“社会比较影响情绪。”

中国大多数父母都喜爱比较,不仅爱与其他人比较,也喜欢用孩子跟其他孩子做比较,从“把别人比下去”中去寻找优越感,因“自己被比下去”而陷入忧伤。

为什么父母总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呢?

是希望通过“做比较”来激励孩子,让他们更加的努力,可却不知道,这样的比较却是事与愿违。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可见,比较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

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做比较,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

① 孩子爱嫉妒

孩子心思敏感,很在意父母对自己的爱,尤其是在自己表现不好的时候,更是心怀忐忑。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总在孩子面前提及另外一个孩子如何优秀,就会引发孩子“迁怒”于那个比他好的人,甚至会为自己的“不如人”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

心理学有一个“归因理论”,就是当孩子做错事,如果家长的态度是苛刻和批评的,他们就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因;如果父母的态度是温和和接纳的,他们才会考虑到内因,觉得是自己的原因才会出错。

比如,一个孩子考试失败了,在家长没有批评的时候,他可能会觉得自己这次考得不好,因为粗心或者是不够努力。而如果家长采取了批评的态度,尤其是拿他和别人做比较,那么他们就会倾向于认为:自己考得不好是因为试卷太难,或者时间紧迫,或者是别人考得太好了。

② 自卑,缺乏创造力

父母拿孩子跟别人做比较的时候,会大肆宣扬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刺激自己家的孩子。而这些所谓的“优秀”,并不会达到激励孩子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心里有极强的挫败感,导致他们自卑,即使以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他们可能也缩手缩脚,缺乏创造力。

表妹就一直生活在“别人家孩子多优秀”的阴影里。邻居家的女孩和她同班,直到现在结婚生子,依旧经常被父母对比。表妹无奈地说:

“我这一辈子,就是在做一件事——努力过得比秀秀好。”

这样的话听上去多少有一点无奈,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和追求,而不是活成另外一个人的翻版。

父母爱比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自己的童年梦想在孩子身上得到延续。却不知道教育最高的境界,就是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无可替代。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在《教育孩子四十条》中写到:“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经常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做比较,很容易伤害孩子,也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女孩哭着求妈妈“别拿我跟别人比”,妈妈的淡定让人心寒

Part3

其实,爱比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家长把握住尺寸,对教育孩子还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说:“比较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两种重要功能:一是,认识自己;二是,了解自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外驱力来自于环境,而内驱力来自孩子内心的需求,这就是孩子在成长中所树立的价值观,及形成追求的目标。

让孩子进步,只有在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之后,才合理给予一些外驱力,才是符合孩子成长需求的,是在为成长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如果父母通过别的优秀的孩子,来鼓励自己的孩子,应该注意方法要适当。

比如,父母可以通过谈话和沟通的方式,让孩子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再去解释这种闪光点对于学习和生活的好处,帮助孩子分析自己没有达到的原因,鼓励孩子一步步来——先是和自己纵向比较,再和别人横向比较。

就如《少年说》那个璟颐妈妈口中“别人家孩子”的吴笛说的:“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让今天的自己和明天的自己有了进步,这才是努力的正确步骤。

女孩哭着求妈妈“别拿我跟别人比”,妈妈的淡定让人心寒

不要一味去埋怨孩子做得不够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被尊重和了解。无意义的攀比,只会扼杀孩子那一颗砰砰跳动的“心”,只会让孩子失去前进的勇气。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不是因为你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成为了什么样的人我才爱你,而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才去爱你。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

对于孩子,我们只需要当好那个乘客,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建议,而不是他们人生列车的司机,向左还是向右,应该是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每一个孩子都是最亮的星星,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