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經典智慧故事帶給我們的思考(二)

經典智慧故事帶給我們的思考(二)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有很多經典的故事充滿著人生智慧,帶給人們深刻的思考。

經典智慧故事帶給我們的思考(二)

「學習的秘訣」

在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困,成天為了生計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餘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淵博。

經過日積月累的學習,他寫出了兩本見解高深的書籍。別人便詢問他讀書有什麼決竅。他回答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人們很欽佩他,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附近的人都紛紛前來請教,並問他究竟是如何學習的。

董遇告訴人們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學習要利用三餘,也就是三種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日之餘。

人們聽後,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根本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

智慧總結: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信息知識處於極度豐富的狀態,發展變化日新月異,可是有些人總找藉口說:「我白天那麼忙,工作壓力那麼大,生活節奏那麼緊,哪會有時間學習讀書?」其實,只要自己希望學習,「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可以擠出來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文豪魯迅說過相似的話: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如何度過。

有一個「三八理論」,認為普通成年人的一天應該分為「三個八」:八小時工作、八小時睡覺、八小時自由安排時間。前面兩個「八」,大多數人是一樣的,並沒有多大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就在於剩下的八小時怎樣利用好。

「不要妄下結論」

《呂氏春秋》記載了這樣一個經典故事:孔子絕糧於陳國與蔡國之間時,七日七夜都沒吃到飯,只能無精打采地躺著。有一天,弟子顏回找來一點米,準備煮給老師吃。煮到快熟時,顏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孔子悄悄地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覺得顏回有點失「禮」,所以不大高興。

過一會兒,米飯熟了,顏回請孔子先吃。孔子故意善巧地說:「我剛剛夢見先君了,故應該把乾淨的食物先供養再吃。」顏回馬上回答:「萬萬不可以!剛才有土灰掉進鍋裡,我雖然將它們抓出來吃了,但飯已經弄髒了,所以不能供養先君。」此時,孔子才知道之前心裡錯怪顏回了。

事後,孔子深有感觸地嘆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說:「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時並不可靠;我依賴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時也靠不住。弟子們要切記:瞭解一個人,本來就不是很容易的。」

智慧總結:

有的人認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有時候也不一定。不要認為自己所見所聞都千真萬確,不容懷疑,憑一己之見判斷別人的好壞,不一定特別可靠,很可能雜有不實的成分,因此不要妄下結論。

「現象相同,本質卻不一樣」

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聽到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該馬上行動起來?」孔子回答:「你的父親、兄長都還在,他們的閱歷與經驗比你豐富,應該先問問他們,不要急著動手。」

接著,冉有也問孔子同樣的問題:「如果我聽到一個好主意,是不是應該馬上行動起來?」孔子回答:「當然要馬上去做的。」

站在一旁的公西華聽到後,大惑不解,就問:「子路和冉有的問題是同樣的,為什麼您的答案卻不一樣?」

孔子答道:「子路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經觀察,比較衝動草率,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後行;冉有遇事畏縮,沒有魄力,他需要膽量與勇氣,所以我鼓勵他不要猶猶豫豫,有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動。」

智慧總結:

智者對待不同的人,所做的教導會截然不同。就算人們犯的錯誤或者做的功德完全一樣,但也會因為性格不同,而造成迥然不同的效果。因此,當我們遇到具體問題時,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很多事物的現象相同,本質卻不一樣。

「三人成虎」

魏國大夫龐恭,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臨行前龎恭對魏王說:「假如一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會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會相信的。」

龐恭說:「如果兩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會相信嗎?」

魏王道:「我將信將疑。」

龐恭又說:「倘若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會相信嗎?」

魏王回答道:「我相信了。」

龐恭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現在趙國離魏國比這裡的街市遠多了,議論我的又不止三個人,如果我走後有人說我壞話,希望大王明察秋毫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

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回到魏國,可是魏王果真聽信了小人讒言,就沒有再召見龐恭。

智慧總結:

判斷一件事的真假,不能偏聽偏信,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不然就會誤把謠言當真。評論他人也要小心謹慎,看別人有過錯時,也一定要再三觀察,否則,妄加揣測就開始誹謗,有時候不太經意的一句話,會給他人帶來終身的傷害。

「神來之筆」

三國時期,吳國孫權在自己的書房中新增加了一道屏風,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絹素。畫家曹不興應召為其在絹素上配畫。

曹不興拿起筆,蘸了墨,準備作畫。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筆誤點下去,他急忙收筆,但是已經來不及了,雪白的絹面上頓時出現了一個小墨點。

旁邊的人都惋惜道:「敗筆,真是可惜。」

曹不興對著小墨點仔細端詳了片刻,不慌不忙把小墨點改畫成一隻蒼蠅,並在旁邊畫了許多花花草草。整個畫面佈局勻稱,生動逼真,尤其是那隻蒼蠅更顯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樣。圍觀的人都驚歎不已。

後來,孫權觀賞這幅畫時,發現了畫中這隻蒼蠅,想趕走它,便伸手去彈了幾下,可是蒼蠅並沒有飛走。他很是疑惑,再仔細一看,方知是曹不興畫上去的,忍不住讚道:「好!實乃神來之筆。」

智慧總結:

有時候往往看起來是壞事的情況,卻因為個人的積極態度和積極行動而變成了好事。所以,當問題出現的時候,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和解決,壞事說不定就變成了好事,事物之間的好與壞是相對的,並且會相互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