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銷售下滑投資擴大的房地產市場矛盾逐漸顯現,這是剛需的機會嗎

近一個多月來,部分城市的房價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北京房價,4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均價環比下跌了6.8%。截至目前,有超過55個城市,共發佈樓市調控政策160多次,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調控,主要是限制購買、限制貸款、限制預售價價和限制銷售。

銷售下滑投資擴大的房地產市場矛盾逐漸顯現,這是剛需的機會嗎

但是,今年前4個月房地產開發投資27732億元人民幣,同比名義增長9.3%,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一方面房價下跌,銷售面積增速下跌,銷售額下跌,另一方面,開發商的投資還在擴大。這顯然不符合邏輯,有人說房產商為了續命,但這背後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

1、銷售下滑投資擴大的房地產市場矛盾將逐漸加劇

房地產市場過熱發展,必然會陷入投資刺激和泡沫膨脹的矛盾之中,與此相對應的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房地產投資是增加財政收入和刺激經濟的主要手段,但土地價格推高了居住成本和工業成本,也使得人不願意向這個地區流入,繼而導致當地政府在工商稅收層面上有很大的損失,因此政策必須在這兩種競爭性利益之間尋求平衡,

海南如今的房地產政策被視為目前最嚴格的調控,本身沒有什麼產業根基,是典型的外來人口來動本地經濟,很多人都是度個假就回去了,導致剛需很少。回收1993年,為了治理經濟過熱,全面收縮銀根,一時間一路高歌猛進的海南房地產突然被釜底抽薪進而跌進深淵,此後海南便進入了長達20年的處理爛尾樓工作,直到2015年才算基本清理完。也許正因為此,海南對房地產的炒作是非常忌憚的,最近一年來,海南已經發布了14項房產調控政策,十分密集。如何能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同時又進行適當的降溫,這就要考驗調控的智慧了。

銷售下滑投資擴大的房地產市場矛盾逐漸顯現,這是剛需的機會嗎

2、銀行是穩定的基本前提

房地產業的風險正在積聚,首先是融資風險,在去槓桿的政策之下,房產行業的融資渠道遭到重大打擊,曾經房產高度依賴的非標融資遭到嚴控,商業銀行不斷縮緊房地產企業的信貸額度。其次是債務風險,所謂的清理和去槓桿,簡單的說就是提前還債,很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債務違約。

因此,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保證債市和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充足,保證不出現大規模的債務違約。但部分房企為了得到資金採取更高的成本進行貸款、融資,反而增加了成本,而這些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到購房者身上。

銷售下滑投資擴大的房地產市場矛盾逐漸顯現,這是剛需的機會嗎

其實在房價瘋漲的背後有一個小常識,就是沒有隻漲不跌的投資產品,區別只是跌得深、跌得淺、以怎樣的形式跌,有很多前車之鑑,就不一一列舉了。在這裡只是想強調一下,買房要量力而行,如果家庭在掏出首付之後還有富裕,並且收入不菲,可以選擇合適房源即使入場。如果自己的經濟條件不允許,或承擔著巨大的經濟壓力購房,這往往是不提倡的,畢竟二線以上的城市,房價都不低,強勢上車未必就得到滿意的結果,既然已經錯過了末班車,就再等等吧,透支未來也要有個限度,可以在58同城上選擇一套合適的房源在城市安定下來,不斷的補充和學習,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經驗水平,當你擁有足夠選擇權的時候,一切就不再是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