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人民日報發文評臺灣ICO監管 意欲何為?

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文《臺灣對虛擬貨幣如何管?》

,全文通篇介紹ICO在臺灣現在的發展狀況。從文中可以瞭解到,目前臺灣ICO市場正是上升期。從幣託在臺灣的融資速度看,一天就能募集到6億新臺幣,這與臺灣新創企業募資困難重重成為了鮮明的對比。

ICO在臺灣瘋狂的發展,也牽扯到監管問題。臺灣法務部長邀集“金管會”“內政部”“央行”“警政署”“調查局”等單位協商,為強化洗錢防制工作,研議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納入管理。

人民日報發文評臺灣ICO監管 意欲何為?

比特幣必須要進行管理,怎麼管?全文提出幾個辦法:

  • 1.首先是實名制。臺灣正研議是否比特幣在臺交易採取“實名制”,這裡特別舉了韓國政府要求投資人把現有加密貨幣交易所賬戶轉換為銀行實名賬戶,或在銀行開設實名認證賬戶來交易這類虛擬資產,以提高交易透明度。
  • 2.比特幣必須到銀行櫃檯買賣。臺灣“銀行局”表示,銀行接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商開戶後,都會將其列為高風險客戶,不能進行網絡銀行業務,即比特幣交易商與銀行業務來往一定要到櫃檯辦理。
  • 3.在監管到來前,文中建議行業自律。“在沒有政府監管的情況下,越要做得規矩、做得正。”業界應該自己找出一個方式,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好的ICO項目、什麼是壞的。
  • 4,抓大放小。當局並不是什麼都不要管,洗錢、稅的部分還是要透過相關部門處理,但因為區塊鏈特性是跨國發展、無地域性,當局管得也很有限,因此採取低度管理、支持業者自律會是更好的做法。

全文通過臺灣政界人士,業界人士,投資者多方闡述臺灣ICO市場及區塊鏈市場前景及監管辦法,有效思考如何才能讓ICO這種募資形式更為有效的受到監管,同時能健康發展,其實這也是全球ICO市場的問題,臺灣開放的態度,是否可以有效的監管ICO市場,讓我們拭目以待。

臺灣現在投資什麼最熱?答案是與虛擬貨幣聯結的ICO(區塊鏈項目首次代幣發行)。當島內新創企業募資困難重重,5月初,臺灣區塊鏈新創圈的最新指標案例──幣託(BitoEX)募資案,一天多就募到6億元新臺幣,在投資圈引爆話題。

幣託執行長鄭光泰原本預估,首次募集代幣1.75億顆要花1個月時間。結果上線5小時就募了1000萬美元,26小時代幣全數售罄,換算成市價,募資總額超過6.5億元。“隔天就募完,大家嚇一跳,但下一句是問:‘怎麼辦!?’”

不斷創新的區塊鏈

ICO已經成為區塊鏈新創越來越常用的募資途徑,募資對象是一般大眾。其實幣託不是臺灣第一家做代幣發售的交易所。其他如零手續費交易所考賓虎(Cobinhood)、場外交易平臺OTCBTC,都曾公開向民眾募資。去年底OTCBTC募資近12億元新臺幣,金額比幣託還大。

人民日報發文評臺灣ICO監管 意欲何為?

徐 駿作(新華社發)

在區塊鏈領域要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成立交易所前,幣託是島內一家老牌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2014年成立,鄭光泰直接找超商全家合作,用新臺幣就可以買比特幣,在臺灣打開了市場。隨著虛擬貨幣價值水漲船高,從全家購買比特幣的交易量穩定增加,今年第一季度較去年同期成長七成。另一家平臺麥考因(maicoin)則有樣學樣,2017年跟進找超商萊爾富合作。

成立交易所是幣託的新計劃。今年3月,交易所比特波(BitoPro)在臺灣正式上線,業務將涵蓋法幣交易(用臺幣或美元等買比特幣、以太幣、ICO幣)、幣幣交易(虛擬貨幣間互相買賣)、槓桿交易(向平臺借錢投資)和場外交易。

靠著發售代幣吸引用戶只是第一步,幣託要在競爭激烈的交易所間留下用戶,終將取決於平臺的用戶體驗、交易質量和安全保障。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交易所多角化經營,才能減少對手續費收入的依賴。因為現在交易所太多了,投資人一定會跑去手續費低的交易所。

像比特波,交易所的手續費初期為1‰到2‰,是原本代買代賣平臺的1/10。但有平臺則更進一步,去年才正式成立的考賓虎已主打零手續費。該平臺第一次公開募幣,就募得新臺幣4億元,為此被臺科技主管部門點名表揚,是臺灣最有潛力成為獨角獸的企業之一。

臺部門傾向納入監管

與資金市場的熱火朝天相對的,則是臺監管部門的安全考量。

與現實社會的交易所不同,在虛擬貨幣世界,交易所是民間設立,沒有家數限制,投資人來自全球各地。目前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對虛擬貨幣交易所和ICO的監管仍莫衷一是。

臺法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邱太三近期表示,已邀集各單位協商,為強化洗錢防制工作,研議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納入管理,預計在今年11月APG(亞太防制洗錢組織評鑑)召開前完成相關工作。

日前有民代在臺立法機構質詢時表示,比特幣買家根本不知道其身份,目前臺財政主管部門僅能對交易平臺賺取的手續費課徵營業稅,比特幣交易的獲利根本就無從課稅。臺金融管理部門負責人顧立雄也放出口風,正研議是否比特幣在臺交易採取“實名制”。同樣熱炒虛擬貨幣的韓國,政府要求投資人把現有加密貨幣交易所賬戶轉換為銀行實名賬戶,或在銀行開設實名認證賬戶來交易這類虛擬資產,以提高交易透明度。

根據臺金融管理部門調查,針對比特幣交易商,目前的確有凱基、玉山等4家臺灣銀行提供金流服務,臺金融管理部門已要求銀行須加強交易監控。“銀行局”表示,銀行接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商開戶後,都會將其列為高風險客戶,不能進行網絡銀行業務,即比特幣交易商與銀行業務來往一定要到櫃檯辦理。“銀行局”強調,因島內還沒有特殊規範,所以對於虛擬貨幣、區塊鏈等應用非常審慎,不過同時也希望“保留市場自由的可能性”。

如何平衡安全與創新

雖然虛擬貨幣火熱,但不少臺民眾一直覺得,ICO市場充滿投機、詐騙。臺民意代表許毓仁也認為,“現在很多ICO白皮書根本就是隨便抄一抄,連團隊的照片都是網絡上抓來的。”這些都讓外界的觀感不佳,也增加了當局有關部門加大管理的支持度。

年僅27歲的考賓虎創辦人陳泰元表示,區塊鏈“還是一個藍海市場”,期待臺灣成為區塊鏈研發重鎮。陳泰元表示,臺灣也頗有支持陳泰元的聲音。

  • 第一,臺灣有科技人才優勢,近年許多區塊鏈新創也都紛紛以臺灣為基地。
  • 第二,區塊鏈是開源的技術,跟人工智能或大數據不同,不存在數據量的門坎。
  • 第三,目前臺灣的區塊鏈社群已相當多,民間社會擁有巨大的能量。
  • 第四,2000年網絡泡沫化後,臺灣網絡產業走得辛苦,過去幾十年靠著電子製造業立住腳跟。許多人說區塊鏈是“互聯網 2.0”,臺灣該如何抓住這個新的風口?

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常務監事蔡玉玲認為,ICO本身確實存在許多的問題,但她也反問,如果這是產業創新重要的機會,那當局如何拿捏管制力道?

針對外界疑慮,業界也在想辦法。臺灣區塊鏈產業自律聯盟日前成立時,幣安執行長趙長鵬就說,“在沒有政府監管的情況下,越要做得規矩、做得正。”業界應該自己找出一個方式,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好的ICO項目、什麼是壞的。

當然,蔡玉玲認為當局並不是什麼都不要管,洗錢、稅的部分還是要透過相關部門處理,但因為區塊鏈特性是跨國發展、無地域性,當局管得也很有限,因此採取低度管理、支持業者自律會是更好的做法。只是,這樣的理由能足夠說服民眾和當局管理部門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