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之下 傳化智聯憑什麼能做到物流不斷“鏈”

原標題:疫情之下,傳化智聯憑什麼能做到物流不斷“鏈”? 來源:環球財富網

身上得到驗證。

疫情之下,物流不斷“鏈”

疫情當前,時間就是生命!如何將抗疫防護物資第一時間安全運抵抗疫一線,成為當務之急。

自1月25日起,荊門傳化公路港快速響應,積極承擔起作為城市智能物流平臺的社會責任,聯絡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牽頭組建“荊門疫情防控-貨運車輛支援群”,為荊門市醫療物資、救援物資、緊急生產生活物資的城際運輸儲備運力。

2月8日,西充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南充紅十字會向南充市一線醫護人員、公安捐贈20噸食用菇,南充傳化公路港組織物流車輛免費承擔該批物資運輸保障。疫情發生以來,南充傳化公路港多次協助各方運輸抗疫物資,目前已完成12批次,貨運物資價值300多萬元。

2月12日中午,經過約700公里的長途運輸,60噸“84除菌液”從杭州率先抵達湖北黃石,在黃石傳化誠通公路港內,該批物資將由黃石政府調配送至黃石各醫院、社區等防疫一線。

為保障山東省對口支援黃岡市的醫療及生活物資運輸的通暢及時,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和山東省交通廳共同成立“山東省支援湖北應急物資儲運站”,由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承接應急物資的裝卸、分揀、運輸跟蹤和後勤保障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傳化集團第一時間捐贈3000萬元現金和物資,集團旗下各大產業板塊紛紛行動起來,全力阻擊疫情,其中智能物流板塊無疑是主力。

面對抗疫物資急需的物流保障,傳化智聯線上線下全國聯動,整合倉儲、運力、配送、支付服務、智能信息服務等資源及服務,提供運力對接並全面開放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50餘個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的倉儲資源,為各類抗疫救援物資免費提供超過20萬方的倉儲服務。截至目前,通過傳化打通的綠色物流通道,已有100萬副手套、101.5萬個口罩、8000箱(桶)消毒液、1500箱醫療原材料及藥品、呼吸機、消毒泡騰片、食品等3000餘噸緊急醫療物資,運抵武漢、孝感、黃岡、宜昌、成都等地。

在外界眼中,看到的是滿載物資的車輛在路上疾馳,但特殊時期的物流運輸並不輕鬆。疫情中,單個物流企業、單個司機在保供應、保暢通中,面臨“斷鏈”等諸多難題,這就需要打通物流供應鏈上下游的平臺企業能夠整合資源、凝聚力量、發揮作用。“抗疫戰”下,無疑是對傳化“線上+線下”物流平臺的一次抗壓測試和效能評估。值得慶幸的是,傳化物流成功應對了這次考驗,疫情面前,物流不斷“鏈”。

低調潛行,成就獨一無二的供應鏈服務能力

2月28日晚,傳化智聯發佈業績快報,2019年度,公司累計實現營業利潤16.46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21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8.24%及85.78%。此外,基本每股收益0.47元/股,較去年同期增長88.00%。

面對當前經濟的增速放緩,所有企業都在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傳化智聯的這份業績預告無疑亮眼,細看其增長,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在於物流主營業務毛利增加以及公司物流業務中城市物流中心項目收益增加。

疫情發生以來,傳化智聯為數千噸醫療救援物資、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暢通運達按下了“快進鍵”,依靠的正是傳化智聯貫穿產業上下游的供應鏈服務能力,也得益於傳化物流20年來的深耕不輟。

從成都傳化公路港往東,沿著G42滬蓉高速蜿蜒行走約190公里,便會抵達傳化智聯在四川省佈局的第二座公路港――南充傳化公路港(下文簡稱“南充公路港”)。這裡也是南充市政府規劃的11.6平方公里現代物流產業園的核心功能區塊。

2015年建成營業到2019年,南充公路港的營業額從4.75億元上升至22.4億元,貨物吞吐量由最初的200萬噸增長到850萬噸。

南充公路港緣何有如此高速的發展?在運營過程中,南充公路港因地制宜、把握市場的提出了“一港三中心”的新模式定位,即以公路港為核心,構建起電商快遞中心、倉儲配送中心、傳化汽貿中心三大核心功能模塊。

“京東從2014年入駐園區,到目前發貨量實現了上百倍的增長。其他快遞公司的發貨量也可以說是‘突飛猛進’。”自公路港建成後就一直在這裡工作的龍淵,見證了這幾年電商快遞在南充的迅猛發展,在他看來,這是公路港抓住了電商“下沉市場”帶動物流分撥轉運方式變化。

2019年,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都在各自的財報中不約而同的多次提到 “下沉市場”,指出“下沉市場”對未來業績增長的關鍵作用。很顯然,在經過10多年突飛猛進後,核心城市的消費紅利已然見頂,各大電商企業未來業績的增長,更多需要三線以下城市及農村地區的消費,即所謂的“下沉市場”。

南充公路港則敏銳把握了這一市場變化,迅速崛起。而這,也正是傳化物流20年發展中的一個縮影。

從2000年涉足物流業,到2003年傳化首個公路港落地,歷經迭代更新,現在的傳化物流已在建立起一張覆蓋全國智能物流平臺網絡。這張網以全國化城市物流中心、智能化系統、支付平臺為三大基礎,結合共享理念、平臺模式和數字化技術,成為一個互聯互通的中國物流供應鏈服務平臺,在國家推進物流樞紐佈局與城市建設規劃中承擔著重要角色。

這一平臺,線下以數百個類似南充公路港一樣的公路港為基石,線上依託智能化的系統和支付平臺,廣泛的連接產業上下游資源,實現優化整合,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物流供應鏈全鏈條服務能力。

初心使然,市場需求孕育新生態

其實,在傳化物流前行的過程中,曾被外界質疑,也曾被外界讚譽。但長期以來,傳化智聯有著自己的節奏。

2015年前後,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與雲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普及和運用,物流業的輕資產模式迅速崛起,彼時還在全國佈局公路港的傳化物流被認為資產太重,投入高,回報週期長。

同一年,當時的傳化股份以200億元的價格,收購集團子公司傳化物流100%的股權。重組後,也曾有人認為傳化股份在整合物流資產後被低估。傳化智聯的高管對此表示,傳化集團做的是百年企業,要的是企業穩步前行,並不是進行資本操作。

確實,傳化智聯在物流供應鏈上建立起來的能力既不是簡單的物流地產累積,也不是靠資本催生起來的,而是20年來基於企業自身場景和市場需求,一步步自然而然培育形成的,是圍繞市場、技術、質量、成本等要素髮展起來的高度協同、融合、合作共贏的物流新生態。

這一切,都離不開傳化物流成立的初心:及時解決中國製造的痛點――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

傳化,當年靠著2000元從做化工起家,上萬個品種,上千個系列,這種複雜的製造,在供應鏈環節,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滿足用戶需求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再沒有誰比傳化更懂製造業的痛點了。所以,在物流的發展上,傳化有著自己的產業邏輯。

多年來,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一直強調,物流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物流業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既涉及調結構,又關係降成本,發展好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對於製造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傳化物流的發展由始至終都貫徹了這一理念。

如今,平臺價值開始顯現。需要指出的是,面對疫情,對企業而言,檢視不僅是企業的能力,更是責任與擔當的考核。顯然,傳化智聯在這兩方面上都得以通過。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