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基建”不是“新四萬億”,雲計算再迎風口



隨著疫情的慢慢平緩,經濟發展也將成為頭號任務。近期,多個省份相繼公佈2020年的重點項目規劃,一場總額超20萬億的新一輪投資大戲也隨之拉開序幕。


“新基建”不是“新四萬億”,雲計算再迎風口


從已披露的信息來看,基建投資仍然是各地規劃中的重頭戲。說起大規模的基建建設,人們會想到多年前的4萬億投資,高鐵、高速公路、房地產等,深刻改變了中國各個階層的財富格局。不得不承認,投基建依舊是最直接有效的經濟刺激政策。但這一輪,自上而下都已經形成共識,要投向新型基礎設施。


“新基建”不是“新四萬億”,雲計算再迎風口


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在3月1日發佈的一份研報中指出,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


其中,“新的領域”是指調整投資領域,在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 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創新穩增長。


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毋庸置疑,但在這個過程中,數字經濟卻成為“逆襲者”。以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領域為例,線上模式是能夠有效抵消線下停擺所產生的損失,讓企業可以繼續辦公、學生可以繼續學習。


“新基建”不是“新四萬億”,雲計算再迎風口


而從長期來看,數字經濟更是具有極大的增長空間,尤其是通過這次疫情,讓更多行業意識到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因此,在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會成為“新基建”投資的重要內容,而云計算作為整個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也將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作為行業領頭羊的阿里雲,是觀察中國雲計算的最佳樣本。阿里雲誕生於2009年,彼時,雲計算還是一個新潮的概念,其前景在業界還存在較大分歧,但阿里義無反顧的投入,也使其佔據了市場先機。


“新基建”不是“新四萬億”,雲計算再迎風口


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雲計算亦如此,但好在有阿里前瞻性的佈局,讓中國在全球前三大雲計算服務商中有了一席之地。

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顯示,自2017年來,全球雲計算市場便形成3A格局(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不僅如此,整個市場也正逐步向頭部聚集。

“新基建”不是“新四萬億”,雲計算再迎風口


歷史數據顯示,過去6年,亞馬遜、微軟、阿里雲市場份額不斷攀升,IBM則逐年下滑,谷歌從2016年上榜後,逐漸上升至第五。截止2019年6月,3A已佔據市場近七成份額。


與此同時,阿里雲還是前五名雲計算服務商中增速最快的,其他四家基本都跑輸大盤,落後於整個行業的增長。


阿里雲能取得該成績,實際上也得益於過去數年間,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因為雲和其他技術不一樣,它需要市場規模和驗證,沒有規模就沒有技術,沒有技術也沒有規模,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就拿與阿里雲同齡的“雙11”為例,過去10年,雙11的成交額不斷創下新高,隨之帶來的用戶體量和交易規模的激增。而阿里雲作為雙11的重要支撐,它的技術實力也隨著雙11的發展在不斷提升。


回到這次疫情,伴隨著全國大中小學校陸續在網上開課以及上千萬家企業的“復工潮”,阿里旗下企業辦公軟件釘釘的後臺系統峰值流量也不斷創下新高。


據統計,2月3日以來,有超過1000萬家企業組織的2億上班族通過釘釘在線開工;同時,還有約5000萬學生通過釘釘在線課堂進行學習。


最終,釘釘平穩度過了流量高峰,背後則是阿里雲的默默付出。據悉,疫情期間,釘釘已經連續在阿里雲上擴容十幾萬臺雲服務器,其中,僅視頻會議一個功能就擴容數萬臺雲服務器。


阿里雲相關負責人表示,基於阿里雲彈性計算資源編排調度服務,釘釘最短在2小時內就新增部署了超過1萬臺雲服務器,這也創下了阿里雲快速擴容的新紀錄。


過去一提到基建,外界馬上就想到刺激“鐵公基”,但如今,以雲、AI、5G技術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正展現出足夠的活力,它們也有望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的新增長點。就像當年美國克林頓時期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戰略,它不僅造就了硅谷及無數互聯網公司,同時也創造了數十年的經濟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