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馬占山:從貧困戶到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馬占山:從貧困戶到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馬占山種植中藥材

現年63歲的共產黨員馬占山,是灤平縣長山峪鎮碾子溝村村民,居住在海拔800米的深山區。早年家境貧寒、只接受過初中教育,便早早地回村參加勞動。依靠貧瘠的土地謀生,但因耕地只有6畝,且都是坡耕地,種植的玉米產量低,全家6口人生活非常困難。

參加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馬占山一下子“開了竅”

碾子溝村山多林多石頭硬,一座座高山、幾十條溝壑,使得該村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缺少脫貧致富門路。2012年以前,馬占山也和全村其他的392戶貧困戶一樣,依靠國家的扶貧政策、過著清苦的生活。雖然馬占山勤勞肯吃苦,但很長時間他也不知道如何創業、如何利用大自然賜予的寶貴財富脫貧致富。2010年開始,馬占山參加了幾次由縣、市農業部門組織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授課教師、專家所講的農業政策、種植、養殖技術,讓他眼界大開,一下子“開了竅”,看準了發展林下經濟這條致富之路。

自2012年河北旅遊職業學院楊福林教授帶領“承德市山野菜開發與利用”課題組將碾子溝村選定為科技成果推廣示範基地以來,馬占山在楊福林教授等課題組成員的指導下,用自己的6畝山地進行興安升麻、龍芽楤木等山野菜仿野生栽植,每年4月下旬開始採集嫩芽上市銷售,到5月上旬可採集4茬,年收入5萬元,是種植玉米的10倍以上。用馬占山的話說:“楊教授是我們致富的引路人。他無償送技術下鄉,使我們開了竅、找到發家致富的門路。每年山野菜採收的季節,北京、天津、唐山的客商直接到我們基地收購。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在山野菜種植穩步發展的過程中,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馬占山並未就此滿足,因為他有自己的創業夢想。“光自己富不算富,我想在自己致富的同時,帶動和幫助一批貧困群眾脫貧,走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道路。”他將在培訓班學到的實用知識,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摸索出一套簡單易學的山野菜種植、管理技術,到田邊、地頭向其他貧困戶傳授種植經驗,向村民宣傳黨的富民政策,靠自己的雙手,帶領貧困戶科學種植、科技致富。山野菜種植技術不僅使野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還真正把廣闊的山林資源變為了源源不斷的財富,把荒山建成了“綠色銀行”。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馬占山成了名副其實的“豬倌”

2010年,碾子溝村進行二次林改,馬占山承包了本村1300畝荒山。利用山場豐富的牧草資源,養了五六十隻山羊。但隨著國家封山育林、舍飼禁牧政策的實施,不但養羊成本增加,而且不能再到山林放牧。他果斷將山羊全部賣掉,在努力發展山野菜、探索中草藥種植的同時,還在尋找其他農業產業項目。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在碾子溝村黨支部書記郭滿的支持和幫助下,他先後到承德圍場學習考察散養黑豬產業,決定利用荒山散養黑豬。他到河北旅遊職業學院參加養殖技術培訓班,聘請黃寶增教授做技術顧問。每逢縣、鄉組織的科技下鄉活動,他必到場向農業、畜牧專家諮詢惠農政策、科技信息。2015年底,第一批80頭黑豬幼崽,在他承包的山上“安了家”。馬占山也成了名副其實的“豬倌”,為了更好地照顧黑豬崽,他在山上搭了一個簡易窩棚,從早到晚忙著給仔豬喂料、消毒、打針。這些黑豬每日在山上自由奔跑,渴了喝山泉水、餓了以橡子果、松子、山野菜、中藥材為食,抗病力強,個個膘肥體壯、毛色鮮亮。功夫不負有心人,散養的第一批黑豬上市銷售,很快以每斤20元的價格銷售一空,當年淨賺10餘萬元。

馬占山:從貧困戶到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馬占山的養豬場

散養黑豬取得成功後,2017年馬占山擴大了黑豬養殖規模,散養黑豬200頭,實現純收入25萬元。就這樣,他憑藉自己靈活的頭腦、勤勞的雙手開闢了一條新的致富之路。

“原來散養黑豬,只知道怎麼養,不知道怎麼賣,更不知道利用註冊商標打造品牌。現在參加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眼界大開,尤其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主體,更加堅定了我養好燕山黑豬的信心。”馬占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加入專業合作社,馬占山帶動貧困戶土裡“刨金”

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啟動了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碾子溝村被“河北省山區中藥材開發示範工程”首席專家、河北旅遊職業學院的李世教授選為普查點之一。 在中藥資源普查過程中,馬占山不僅做普查隊的嚮導,而且向李世教授學習中藥材的栽培、管理技術。在李世教授的建議、指導下,選擇了市場前景好的豬苓、穿山龍、柴胡、野生五味子等中藥材進行規模化、立體化種植。

為了把中藥材的生產管理知識弄明白、學紮實,馬占山多次把李世、邢路軍教授請到田間地頭、山林裡面,向他們學習中藥材生產的關鍵技術,如中藥材種子浸種時間長短、播種時間、覆土厚度;採收季節、收穫後儲藏注意事項等。為了儘快掌握中藥材生產、管理技術,他經常頂著炎炎烈日、忍著蚊蟲叮咬,在山裡摸爬滾打,一邊觀察各種藥材秧苗的生長習性、特點,一邊做筆記、查閱資料。通過刻苦的學習和實踐,他熟練掌握了不同中藥材的種子、種苗選擇標準、病蟲害防治方法、收穫技巧。

按照突出特色、科技引領、生態優先的要求發展中藥材的高效立體種植模式,在馬占山的精心管理下,種植豬苓300畝、鐘樓500畝、穿山龍110畝、五味子300畝、柴胡10畝。這些中藥材,不論是產量、質量,還是市場銷售價格,都高於外地同類產品。每畝效益是普通農作物收入的5倍以上,按現在的市場銷售價格,3年以後這些中藥材將給他帶來豐厚的回報。

在馬占山的帶動下,碾子溝村263戶農民加入了由支部書記郭滿為社長的專業合作社,開始嘗試種植中藥材。為了讓大家少走彎路,儘快見效,使碾子溝中藥材產業不斷髮展壯大。他毫無保留地向廣大種植戶傳授種植管理技術,幫農戶選購種子、種苗,到田裡指導農戶平整土地、施肥下種。哪家農戶管理中遇到了問題,登門或打電話找他,詳細解答外,他還一定要到農戶地裡給予指導,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向李世教授請教後,再一一轉告村民。

目前,通過種植特色中藥材脫貧致富的帶頭人馬占山,正以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為載體,以抓中藥材扶貧產業開發,作為增強貧困群眾“造血”能力的主要突破口,使貧困農民“抱團”致富,全力助推碾子溝村貧困群眾脫貧摘帽,全村1100多畝中藥材成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馬占山通過在種植中藥材、山野菜、養殖跑山豬上的不懈努力和不斷進取,引導和帶動碾子溝村貧困戶產生依靠科技致富的內升動力,提升了群眾積極發展生產的自覺性,正在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變為現實,成為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