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楞嚴對聯二十五副,你都能讀懂幾條?

網上看到有人整理的楞嚴對聯二十五副,寫得很有意思,轉過來讀一讀,看能讀懂幾幅?

楞嚴對聯二十五副,你都能讀懂幾條?

1

見樹木時,云何樹木

有文殊者,無是文殊

注1:《楞嚴經》卷二:“若樹非見,云何見樹?若樹即見,復云何樹?”

注2:《楞嚴經》卷二:“我真文殊,無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則二文殊。然我今日,非無文殊。於中實無是非二相。”

2

對鏡親瞻休認影

臨流偶瞥便明心

注1:《楞嚴經》卷四:“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

注2:《瑞州洞山良价禪師語錄》:“[洞山良价禪師]後因過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雲: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3

因地不真難證果

心行若直永無魔

注:《楞嚴經》卷六:“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

4

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解無為法,出煩惱家

注1:《楞嚴經》卷六:“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注2:《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

楞嚴對聯二十五副,你都能讀懂幾條?

5

修無修法,法無法時,隨時放下

覺所覺空,空所空滅,寂滅現前

注1:《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言: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會者近爾,迷者遠乎!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差之毫釐,失之須臾。”

注2:《釋迦牟尼佛付法偈》:“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注3:《楞嚴經》卷六:“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6

片雲點太清,實非本體

大海生浮泡,不是全潮

注1:《楞嚴經》卷九:“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

注2:《楞嚴經》卷二:“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

楞嚴對聯二十五副,你都能讀懂幾條?

7

本來面目在當處

不是因緣非自然

注:《楞嚴經》卷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8

水月鏡花,無從執捉無從得

風蹤雲態,不可撮摩不可停

9

見暗見明,性非遷改

說空說有,要在圓融

注:《楞嚴經》卷三:“見暗見明,性非遷改。”

10

漚生漚滅,大海湛然,本來面目認全體

雲起雲消,虛空不動,脫落身心得總持

注1:《楞嚴經》卷二:“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又,《楞嚴經》卷三:“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

注2:總持:即能總攝憶持無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

楞嚴對聯二十五副,你都能讀懂幾條?

11

吹光割水不相觸

撲影捉空徒自勞

注1:《楞嚴經》卷九:“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

注2:《楞嚴經》卷二:“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如以手掌撮摩虛空,只益自勞。虛空云何隨汝執捉?”

12

迷頭認影

貪月失珠

注1:《楞嚴經》卷十:“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注2:古德雲:“貪看天邊月,失卻手中珠。”亦作“貪月失珠”。

13

迷頭認影

捏目生華

注1:《楞嚴經》卷十:“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注2:《楞嚴經》卷八:“猶如捏目,亂華髮生。”又,《楞嚴經妙心疏》卷七:“如捏目生華,障自本明。”

楞嚴對聯二十五副,你都能讀懂幾條?

14

聖不立知,見見見,見猶離見

佛無所說,如如如,如是妙如

注:《楞嚴經》卷二:“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15

聖不立知見見見

佛無所說如如如

注1:《楞嚴經》卷五:“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無漏真淨。”

注2:《古尊宿語錄》卷十一:“見見見時當見性,聞聞聞處要聞心。”

注3:《中論-觀涅盤品》:“諸法不可得,滅一切戲論。無人亦無處,佛亦無所說。”又,《宗鏡錄》卷二十九:“若離眾生言說,即佛無所說。”

注4:《金剛三昧經-真性空品》:“不中之法,離於三相。不見處所,如如如說。”

16

見見見離真見見

如如如說妙如如

注1:《楞嚴經》卷二:“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又云:“覺緣非眚,覺所覺眚。覺非眚中,此實見見。”

注2:如如如說:指相應於真如之理的言說。首字之“如”,即相應之意;次之“如如”二字,即指真如之理。

楞嚴對聯二十五副,你都能讀懂幾條?

17

聖不立知,見見見,見性

佛無所說,如如如,如空

18

聖不立知,見見見知,見非知見

佛無所說,如如如說,如是說如

19

本妙明心,含藏萬有

元清淨體,朗照十方

(題《楞嚴經》)

注:《楞嚴經》卷一:“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盤,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又,《首楞嚴義疏注經》卷二:“本妙明心,未嘗生滅。”

楞嚴對聯二十五副,你都能讀懂幾條?

20

發妙明心,離一切相

得清淨眼,見十方空

注1:《楞嚴經》卷一:“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注2:《楞嚴經》卷二:“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注3:《楞嚴經》卷一:“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淨明心,得清淨眼。”

注4:《楞嚴經》卷三:“是諸大眾,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手中所持葉物。”

21

知見欲留此世

業流遷轉他方

注:《楞嚴經》卷四:“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

22

銷億劫無明妄想

獲恆沙清淨法身

注:《楞嚴經》卷三,阿難有偈雲:“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只獲法身。”

楞嚴對聯二十五副,你都能讀懂幾條?

23

身無雙覺

根得六銷

注1:《楞嚴經》卷五:“乞食城中,心思法門,不覺路中,毒刺傷足,舉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雖覺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痛覺。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寧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

注2:《楞嚴經》卷四:“汝須陀洹,雖得六銷,猶未亡一。”

24

不知有涅盤,因此戀三界

未脫於煩惱,云何得一心

注:《楞嚴經》卷十:“知有涅盤,不戀三界。”

25

空之極處無能至

佛至涅盤不住之

注:《楞嚴摸象記-附諸經》雲:“且涅盤何物,其住何所,而欲至之。譬如虛空,有人於中竭力馳走,欲至空之極處而為親證。窮歷十方,備經多劫,終不能至,亦猶是耳。”

(照片拍攝於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