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微信转错账被对方拉黑 讨要遭遇“死循环”咋破解?

近年来,微信支付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便捷,然而在使用中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微信转账时如果转错了人,而对方和你在真实生活中并不熟悉时,对方只要将你拉黑,这笔钱就很难要回来了。而且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找网络平台或者通过法律维权也很困难。“那么,我的钱怎么才能追回来?”很多网友发问。

真实案例:

转账错转给陌生网友

要求退钱被拉黑

昨日,冷女士说,丈夫张先生在西安做汽车配件生意。8月23日下午,一个微信名为“收购二手车183XXXX8710”的陌生人申请微信好友,通过后,对方问了一句“有没有喷油嘴清洗剂”,张先生回复称“有货”。而恰在此时,一个供货商通过微信催款,张先生随即通过微信转款1330元钱,不料,因为刚与那个陌生人聊过,不经意点到那个陌生人的对话框,1330元钱直接转给对方。发现转错,张先生赶紧按微信名上的电话打过去说明情况。第一次打电话对方还接,但说手机不是他自己的,是拣的。随后再打,对方关机,微信也被拉黑。

另一起案例中,损失更加严重。8月20日晚,住在凤城一路的李先生被一个头像为女性、网名为“~甜”的陌生人申请加微信好友。李先生说,8月21日上午,他给女朋友转钱,结果错点了“~甜”的头像,将本要转给女友的13000元钱分两笔转给对方。几分钟后,李先生发现转错,急忙给“~甜”发消息要求退还,约1小时后,对方回应,称自己不点收钱,等24小时后自动退还给李先生。而后,为保险起见,李先生多次提出自己急用钱恳求对方点退还,但对方无回应。8月22日早上,在距离自动退还剩下两个多小时时,对方突然收了钱,后来把他拉黑。

记者体验:

当事人多方求助

却无奈进入死循环

事发后,冷女士拨打了110报警,但110接警员听完情况表示,错转钱的事是自己操作失误造成的,他们管不了,让打市民服务热线12345试试,但打过去得到的答复是,他们没有这个权限,也不管。冷女士还向腾讯110进行了反映,但接到的回复却是举报不成立,建议冷女士私下协商或报警处理。

李先生发现自己被拉黑后也报了警,但民警表示这是他自己的失误造成的,无法立案调查,建议他去法院起诉。“法院那边我打电话问了一个朋友,朋友说我不知道对方收款人的具体姓名,同样也无法立案。”李先生也曾联系微信方面,要求查询对方真实身份姓名,但微信方表示他们要保护用户隐私,该类查询需司法部门持文件方可进行。至此,李先生已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追回转错的13000元。

华商报记者随同李先生赶到其所在辖区的公安经开分局凤城路派出所,讲明情况后,民警再次明确他们不能提供任何实质的帮助,因为属于民事关系,不属于案件无法立案。建议李先生去找微信协调,或到法院起诉。而后,李先生再次联系其在法院的一名朋友,回复如初。

专家建议:

平台应建立更完善的保障机制

记者搜索发现,因自己失误将钱转给他人被拉黑无法要回的案例近年来屡有发生,那么,微信转账容易出错吗?

昨日,华商报记者体验了微信的转账功能。首先,只有微信好友之间能互相转账,点击转账后会出现对方的头像和微信昵称,昵称后的括号里会显示对方真实姓名的最后一个字。输入转账金额后,点击转账,需要进一步确认,而且必须输入密码或指纹。记者注意到,微信转账一旦发起,不支持撤回。除非对方24小时不点击收款,钱会返回到转款操作人账户上。

针对有用户转账转错人后“求助无门”的现状,有专家认为,移动支付平台作为信息掌握者,应该给用户开辟受助的机制。当个人不能协商解决时,平台应从中调解。

安全研究中心技术人员龚先生认为,目前微信的转账默认选择为实时到账,该种方式难以全面避免风险,建议一些平台参考采用一定额度内默认实时到账、超出额度延时到账的机制,给予用户更完善的保障机制。或者在转账超过一定额度时,强制用户输入身份确认信息,例如手动输入收款方的“姓”,或者补齐收款方名字等。龚先生还提到,即便转款操作人有过错,但不当得利人拒还他人财物,有损社会诚信和道德,警方和法院等也应当在接到求助时尽量提供帮助,从而维护社会的公义和诚信。

律师建议:

获取对方真实身份

“对于收款人来说,这笔‘飞来横财’属于不当得利。”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余伟安律师表示,根据《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如果发现微信转账有误,事主应该及时联系对方,说明情况,要求对方退还,对方负有返还的义务,损失方及时与对方沟通,沟通不成,可起诉对方。”余伟安说,这一法律关系并不构成侵占罪罪名,当事人由于自己的失误操作主动将钱打给他人,法理上讲,也应当负有一定责任。该法律关系不属于警方规范范畴,但当事人可向警方求助。当事人应首先采集证据,包括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被告信息不确定的,就需要法院开一个协助调查函,让微信公司调查收款人的相关信息,查到收款人的身份地址,法院审查之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就会受理案件。

余伟安表示,微信平台不提供对方真实信息,是出于对客户隐私的保护,可以理解。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信息掌握者和商业服务公司,应更多地考虑用户体验,维护用户合法利益。当事人也可以起诉微信,要求告知对方的真实身份。然后再起诉对方,要求返回不当得利。

余伟安说,微信转账虽然方便,但是转账前一定要确认好对方身份,免得错转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损失。一旦发生转账错误,当事人应当保存好相关证据,如转账凭证、报案回执、对方身份信息等。如果涉及金额较大,为防止对方挪用或挥霍,可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对方账户,以保障财产安全和最大化减少损失。 华商报记者 杨德合 实习生 张鹏康 摄影 黄利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