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營商環境|厚植企業發展沃土 各地優化營商環境正其時

營商環境|厚植企業發展沃土 各地優化營商環境正其時

——國務院辦公廳通報首批營商環境推廣經驗(五)

好的營商環境有多重要?一座城市的活力大小、企業發展動能是否強勁,很大程度都取決於當地的營商環境。日前,在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的28項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做法中,福建的信用風險分類監管、上海的制定新興行業分類指導目錄、北京的以數據平臺驅動監管提效、上海和杭州的跨區域網絡市場協同監管等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得到了推廣。

福建:信用風險分類監管

“以前各個部門檢查一撥接著一撥,隨便接待一下一上午的時間就沒了。”福建華禧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郭勁東說,跨部門抽查之後,把以前多次的檢查合併在一起,檢查次數少了,企業負擔減輕了。

迷你星公司董事長邱雄表示:“以信用分級為基礎進行監管,倒逼企業守法守信經營;從另一方面講,企業把該做的做到位了,檢查反而少了,更不用擔心外部干擾影響正常經營。”

日前,福建省工商局探索依信用風險分類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改革,得到了企業的一致好評。

據瞭解,福建的做法是把隨機抽查結果信息作為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的重要考量因素,並根據企業風險信用狀況確定抽查比例和頻次。

“根據企業一段時間內的檢查結果,如在各類監管中是否存在失信行為、是否屬於失信被執行人等,將企業信用類型劃分為信用良好、守信、信用一般、失信、嚴重失信五種。”福建省工商局企業監督管理處負責人黃惠火福說。

一家企業被劃入哪一種信用類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被抽中檢查的概率。以2018年下半年進行的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為例,五類企業抽查比例分別為0%、5%、15%、20%、30%。

事實上,當前企業在五種類型的分佈呈“橄欖型”,信用一般企業佔企業總數約50%,而嚴重失信企業佔比僅為0.3%。這意味著,失信的企業被抽中的可能性遠高於守信企業。

“以信用分類為基礎施行差異化監管,對信用良好企業探索試行‘不舉不查’,在一定時期內不列入‘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範圍。”黃惠火福表示,“但這並不是一塊‘免檢金牌’,一旦在舉報投訴、案件線索移送、大數據監測等中發現異常,也要進行相應監管。”

福建省工商局副局長羅慶春說:“劃分信用類型的依據是企業守法程度、信用程度,工商部門沒有主觀評價,體現了監管的公正性;信用類型又是動態調整的,只要企業持續守法守信,也能進入守信行列,體現了監管的導向性。”

在福建省工商局局長黃培惠看來,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監管部門應該把市場規則制定好,讓企業能心無旁騖地去“比賽”。黃培惠表示,增強“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監管效能,還需在抽查的精準度、科學性、專業性上著力,加強涉企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推進智能化全程綜合監管,進一步打造公平高效的營商環境。

上海:制定新興行業分類指導目錄

在公司成立近一年後,上海二三四五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亞棟的名片上,成功印上了“大數據”的字樣。在以往,“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新業態的表述不能直接出現在企業的名稱中,但《上海市新興行業分類指導目錄(2017版)》(下稱《目錄》)的出現,給了新興企業一張名正言順的“身份認證”。

據瞭解,近年來,在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和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大量新興行業不斷湧現。而多數新興行業超出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導致缺乏統一行業分類標準。

為了解決新興行業登記“無規範可依、無先例可循”的情況,近年來,上海工商部門深入調查研究,探索出了對新產業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梳理200多個新興行業企業經營範圍和名稱表述,制定《上海市新興行業分類指導目錄》,解決新興行業企業“身份認證”難題。

“企業名稱往往是一個企業最精華的‘身份認證’信息,既能表達我們做事的決心,也方便招攬人才。”彭亞棟表示,近年來母公司大數據業務發展迅速,去年希望將大數據業務獨立出來,以實現長遠發展。但苦於“大數據”這個表述,既不能出現在公司名稱中,也沒有被納入經營範圍,新公司“身份認證”成了難題。

據瞭解,《目錄》根據近幾年企業實際需求,聚焦解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歸納出225個新興行業企業的經營範圍和名稱表述以及行業分類,批量確定新興行業分類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錄》上,可穿戴設備、新能源汽車、技術轉移服務等新興行業都已“名正言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提法都可以寫進企業名稱。《目錄》也將成為上海市政府部門對新興行業企業進行管理和服務的標準,使新興行業企業在市場準入的各個環節和經營的各個階段都能得到認同,切實解決新興行業企業“身份認證”等難題。此外,今後隨著新興行業的不斷增多,《目錄》還將實行動態管理,每兩年更新一次。

“這下算是名正言順了。”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大軍表示,《目錄》發佈後,“雙創輔導服務”終於被寫進公司的企業經營範圍。作為張江高科的開發主體之一,公司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項目來此孵化。他們的主業之一就是創業輔導服務,但過去沒有這一項經營範圍,往往需要解釋很久。現在這個經營範圍被寫入《目錄》,更有利於他們的業務描述。

北京:以數據平臺驅動監管提效

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清河工商所幹部陳璐曾接到一個任務,尋找2016年度未報送年報的失聯企業,這是她和同事們最頭疼的事情。為了尋找這些失聯企業,他們曾經騎自行車找遍轄區的每個角落。而這次,陳璐僅用了一個上午,就“復活”了11家失聯企業。

她是如何做到的?原來,陳璐找到失聯企業臺賬後,登錄了風險洞察平臺,打開失聯企業查找功能模塊進行查找。A公司是一家1994年成立的老公司,登記的住所在清河工商所轄區。登錄平臺後,系統顯示出一張以這家公司為中心的企業關係網絡圖。從圖中陳璐發現,這家公司的兩名自然人還在其他幾家公司有投資或任職,而且聯繫方式、經營地址等信息都能查到。

據悉,風險洞察平臺是北京市工商局聯合專業大數據公司,通過綜合工商系統數據、企業信用數據和互聯網信息,形成企業的大數據全景信息視圖,為實時監測年報數據異常等高風險行為、開展跨地區跨部門綜合監管、提高執法效能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平臺已建立涉及18個監管部門、71項監管事項的風險臺賬,將112.45萬戶企業納入監測範圍,佔全市現有企業總數的74.67%。

據瞭解,與傳統系統建設以硬件投入為主體不同,市場監管風險洞察平臺的核心價值在於大數據引領,用大數據思維進行構建,符合基層實際監管需求,具有持續迭代、智能優化等顯著特徵。

據北京市工商局企業監督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北京市工商局將持續深化風險洞察平臺的運用,定位隱藏於數據資源背後的監管風險和違法違規線索,提升事前事中事後監管預判和處置能力。同時,將向“預測”發力,通過增加預警功能、擴大數據量、引入智能學習技術等方式加強風險預警。

“同時還要深化部門間、政企間的數據共享、應用共享、結果共享,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監管運用,使系統性風險防範、資源調配、監管決策更加有的放矢。”上述負責人說。

上海、杭州:跨區域網絡市場協同監管

北京昌平發來的移交函、發往上海浦東的答覆函……杭州市餘杭區市場監管局網監分局辦公室內,一條條電子信息、一封封紙質函件在這裡匯合、處理,又從郵路、網路飛向全國,構成一張覆蓋14個省市65個縣(市、區)的大網。

這張“網”叫跨區域網絡市場協同監管,在日前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的28項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做法中,上海市長寧區、杭州市餘杭區對接,探索建立跨省市監管協作工作機制、跨區域網絡違法行為監管協作工作機制的經驗受到了表揚。

網絡市場突破了行政區域的限制,賣家在天南、買家在地北,發生了糾紛怎麼處理?假冒偽劣商品怎麼打擊?“炒信”如何查處?知識產權怎麼保護?為了解決這些難題,2017年10月,餘杭區與上海長寧區簽訂協作協議,全國首個網絡監管異地協作平臺正式啟用。這個被稱作“紅盾雲橋”的異地智能協作平臺,依託阿里巴巴提供的大數據技術,實現網絡違法行為協查、違法線索及案件移送全程電子化,擁有處理涉網案件的數據協查、案件移送、辦理反饋、對商家的處置以及涉網主體的數據比對等功能。從協查請求到信息反饋所需時間,由原先的數月縮短至3個工作日,部分協查內容15分鐘內就可得到反饋,異地部門間協作實現“一次都不用跑”。目前,這一跨省市合作已延伸至江蘇宿遷、浙江金華等長三角城市。

與此同時,跨區域執法協作也有了全新渠道。“刷單”“炒信”“售假”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被重點打擊。日前,餘杭區市場監管局與江蘇睢寧縣、宿遷市宿城區協商建立跨省網絡市場執法協查機制,聯合當地及淘寶平臺共同整治當地傢俱電商市場網絡刷單違法行為。雖相隔千里,但線上線下默契配合,三方在1個多月時間內查處30多個案件,立案26件。

营商环境|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正其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