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投資雜談】1、市場永遠向右波動

“市場完全有效理論”,整個市場評價業績的機制都有問題

現在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在投資理念上所遵循的理論和巴菲特/芒格的價值投資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他們是完全相信“市場完全有效理論”的,因為他們相信股價的波動就等同於真實的風險,用股價的漲跌來衡量投資的好壞,判斷你的表現最看重你業績的波動性(夏普比率)如何。

永久性虧損才是最大風險,股市下跌其實是機會

然而,在價值投資者看來,投資股市最大的風險並不是價格的上下起伏,而是你的投資未來會不會出現永久性的虧損。單純的股價下跌不僅不是風險,其實還是機會,不然哪裡去找便宜的股票呢?買進下跌的股票時,我常常非常高興,這也是很多人非常不理解的事情;眼睜睜看著股價上漲,而自己的“自由現金流”不足,我才是十分懊惱的。

市場完全有效=波動就是風險=市場總是對的=沒有牛熊市=平緩運行=誤人子弟

然而,

雖然巴菲特和芒格很成功,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實際做法卻與巴菲特/芒格的投資理念完全相反。表面上,那些人可能對他們表現出極大的尊重,但在實際操作上卻根本就是南轅北轍。他們接受的還是“波動性就是風險”、“市場總是對的”這樣的理論。而在我看來,這完全就是誤人子弟的謬論。

感嘆過去的那幾年

曾經,我是一名國內某十大券商的證券投資顧問。為了留住並吸引更多的客戶,並且還要顧及到背後僱主的佣金收入,我必須投其所好。有那麼兩年的時間,我也不得不通過指導客戶短線交易,去關注市場的短期回報率。這樣做了兩年,雖然可能小有斬獲,表面上看起來很不錯,獲得了一定量的客戶,甚至還成為了券商的“金牌投資顧問”,但其實我的內心是很痛苦的。痛苦的根源在於,我成為了一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一個被激勵機制所驅使的人,一個沒有把獲取長期回報率的理念傳達給投資者的人。

因為,考慮到這些,你必須不停地交易。但是,這樣你就沒有時間真正去研究某些長期的投資機會。表面上看,短期經常能帶來可觀的收益,但結果卻乏善可陳。甚至,那兩年出現了許多非常好的投資機會,卻被我也錯了過去。可以說,正是這樣我才萌生了退意,希望能通過一些其他的方式,只告訴投資者真正“正確”的事情。

價值投資人的競爭優勢還將保持很久

無須糾纏於股市沉浮、不斷交易,讓我的工作“順暢”了許多。我可以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對公司的研究和了解上。按照巴菲特/芒格的體系來投資,必會收益各方。但是,因為投資機構本身的限制,絕大多數的機構投資者並不採用這種方式。因此,它給了我們一個長久的競爭優勢。而這個競爭優勢,我確信,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會消失。

市場永遠向右波動

現在,回過頭去想,我認為我是幸運的。因為巴菲特和芒格的榜樣以及他們的書籍和思想,對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現在,面對任何人前來詢問,“市場的走勢如何?”、“研判一下市場”等問題的時候,我能夠很淡然地回答:”市場永遠向右波動。“(雖然因為稟賦效應,經常會吐槽希望市場下跌,引來朋友的一陣“咒罵”

心理學家談認知過程

人的認知過程分為兩種思維模式,傳統上指的是能夠產生“快速和相關”認知的直覺和“慢而受到規則約束”的推理。如今,這些認知通常被稱為“系統1”和“系統2”。系統1是直覺式的,自動執行,快速而不受控制;系統2是反射性的,以一種受控方式,緩慢而審慎。

哈佛都答錯的問題

儘管,我們希望自己具有很強的系統2能力,但是,事實上,我們的絕大多數思考都發生在系統1。“如果5臺機器5分鐘製作5個徽標,那麼100臺機器製作100個徽標要用多長時間?”事實上,真正的測試並不是這道題,而比這道題還簡單。超過一半的哈佛、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頓的學生也都算錯了這道題。

人們不習慣努力思考問題

顯然,絕大多數人都沉湎於系統1的思考中,而不能或者不願意轉換到系統2。如果他們哪怕用很短的時間想一想,他們都會得到正確答案。

而這種高出錯率證實了兩個問題,人們不習慣努力思考問題,而是更傾向於使用浮現在腦海的第一個答案;系統2的流程確實沒有對系統1進行了很好的監督。

直覺不是沒有用

直覺就沒有用嗎?也不是的。直覺揭示答案的能力有兩個前提:①規律性夠強②反覆實踐規律。丹尼爾·卡尼曼總結,直覺能力主要存在於簡單可預測環境中操作的人身上,而在複雜環境中的人較難發展處這種能力。(寫到這,突然想到了女人的“第六感”~抱歉抱歉,沒有諷刺的意思。)但是,對於複雜系統,包括股市和經濟學領域,系統1的思考,即我們大腦中直覺的部分,是沒有什麼作用的。

從“問題”看問題

回到腦筋急轉彎,為什麼高智商人群在回答這類問題,也會出現很高的錯誤率呢?為什麼他們完全根據直覺就給出了結論呢?為什麼系統2無法糾正他們的錯誤答案呢?一言以蔽之,他們缺乏充足的信息儲備。改善系統2思考的資源條件,就是加深和擴大我們對相關信息的儲備,即形成一種“普世智慧”。

普世智慧的重要性

一個人/一家公司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時機固然重要,但人/公司的內在品質/價值更重要。相對於來自任何象牙塔內的思想體系(或者乾脆就是”人“),我們需要完全為解決實際問題而生。

世間萬物都是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是對這一整體研究的部分嘗試。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形成一種”普世智慧“,以此為利器,可以研究任何領域的重要問題,包括商業投資領域。後面,我想持續的更新一些跨學科的知識,這些能對你有所幫助。

結尾

我想引用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話來作為收尾,“人世間真正的偉人同時也必定是真正道德高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