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歷史上有多少寧死不降的名將?

用戶62200752121



歷史上寧死不降的名將有多少?我也不知道有多少,這個問題太難了;因為歷史上寧死不降的名將實在太多了,多到我們無法計數統計,更別說一一列舉了;所以,這裡只能簡單的舉幾個例子!說幾個我比較喜歡的,這些人的忠誠度都不在關羽之下;

張任

張任是三國時期,益州劉璋手下大將,素以“忠勇”著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將;

當年劉備入川,名義上是幫助劉璋,抵禦張魯、曹操的進攻,實際上卻與益州別駕張松暗自勾結,準備謀奪益州;起事之前,張松的哥哥為了保全自己,揭發了張松、劉備的陰謀;劉璋得知張松勾結劉備,意在圖謀益州,決定秘密處死張松,並下令益州全線進入防禦狀態;可是,孤軍深入的劉備,雖然情知事敗,卻也並不害怕,反而大張旗鼓的反攻劉璋;因為他知道,劉璋是個庸主,他手下能獨當一面的大將渺渺無幾,只有張任一人算的上將才;況且,自己的士兵常年征戰,作戰經驗豐富,能征善戰者不計其數,還有軍師龐統出謀劃策所以何懼之有;最終張任獨木難支,連續兩次被劉備擊敗,自己也被生擒;劉備愛惜人才,多次勸降張任,均被其拒絕,張任義正言辭的說“老臣終不復侍二主矣!”,說完之後英勇就死,劉備感嘆不已,將其厚葬;


高順

高順是三國名將中,人氣比較高的一位,他統領的陷陣營所向披靡,無往不勝,曾大敗曹魏名將夏侯惇,並多次擊敗劉備大軍;

高順這人怎麼說呢?有兩大缺點,害了他一生,第一,不懂為人處事之道;呂布用親不用賢,高順多次當面舉薦自己,並指責呂布的過錯;呂布這人本來就有點小自負,你這樣指責他,更加得不到重用,不但如此,呂布還將他的陷陣營,交給姻親魏續統領;不光是呂布,高順與陳宮之間也有隔閡,他同時得罪了集團兩大首腦,註定不得重用,埋沒才能;第二,愚忠,高順明知道呂布不會重用自己,明知道呂布難成大器,依然選擇忠心呂布,最後落得悲慘結局;


龐德

龐德早年投奔馬騰麾下,跟隨馬超征戰四方,衝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後幾經輾轉,投於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關內亭侯;在與關羽樊城一戰中,表現極為亮眼,差點一箭將關羽射死;後因天氣原因,漢水暴漲,樊城之中,平地積水有五六丈深,龐德軍大敗,龐德被擒;解回關羽大營時,龐德立而不跪,鎮定自若,寧死不屈;關羽非常尊敬龐德,稱其為“白馬將軍”,千方百計想要招攬龐德,於是以拜將勸降龐德;龐德聽後,大罵關羽“豎子,什麼叫投降!魏王率領雄兵百萬,威震天下。你們的劉備只是庸才而已,豈能敵魏王啊!我寧做國家的鬼,也不當賊人的將。”;之後關羽只好將其斬殺


愛尚文史


西楚霸王項羽,被劉邦逼到烏江邊,謝絕了船工的建議,就下了烏江自刎的悲壯。

三國時期的龐德,被關羽抓住後許以封官勸降,被拒。

三國時期的關羽,被東吳抓住後拒絕投降,被殺。

南宋抗元將領文天祥,不投降,還寫了一首詩來表明氣節。

抗清將領史可法,夏完淳。

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

甲午戰爭中的丁汝昌。

抗日戰爭中的張自忠將軍。等等,,,太多了,中華民族從來不缺這樣的英雄。


YUN坤


這個問題如果改成歷史有哪些寧死不降的名將會更好一些,中華自古出英豪,在中國歷史上這種有氣節和骨氣的名將很多,可以列舉幾個;

1.史可法,漢族,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明末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最後史可法的氣節連乾隆皇帝都感動了,還為他立的祠堂、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一定知道是誰了,文天祥,著名的抗元英雄,被俘後寧死不屈,留下此千古傳誦的名句,最後被殺。

3. 夏完淳,明末抗清小英雄,抗清被俘,被害時年僅16歲。

4. 最後一個人物你可能覺得有些滑稽,這個人算不是英雄,算不上好漢,甚至還是誤國誤民的一個昏官,但是寧死不降的特質倒是符合,他就是滿清兩廣總督葉名琛,此人面對英國人的入侵不戰不和不守,最後被英國人抓到了印度也天天以蘇武自居,最後死在了那裡,也是非常滑稽的一位。


真正的探究


唐朝的顏常山,安史之亂時,顏常山被俘見到安祿山後咒罵不止,安祿山就命人割下了他的舌頭。戰鬥時,他手臂斷了就用腳踢,腳斷了就用牙咬,牙碎了就用舌頭罵,最後連舌頭也沒了,就眼睜睜的瞪著安祿山,直到死為止。

宋朝的文天祥,文天祥被俘後,元世祖親自召降文天祥。文天祥說,我是大宋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臨刑前,文天祥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後慷慨就義!

還有明朝的史可法!每個朝代都有氣節之士!


曉煙楊柳綠


看到這個問題,你們首先想到的難道不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抗金名將,文天祥麼



乾淨利落


龍且 關羽 龐德 徐榮 高順 陳武 周處 高敖曹 張須佗 劉法 李庭芝 完顏合達 完顏陳和尚 何可剛 滿桂 趙率教 史可法 李定國 張煌言 張自忠 戴安瀾 張靈甫 黃百韜


zdwhly


王銘章、楊靖宇……太多了


小丈夫44


瀉藥~不過真不知該怎樣回答,因為確實太多,就像如今的社會每個人千姿百態,當時每個朝代也是都有忠奸之分,既然有奸臣,必定就有忠臣,而且古代自夏朝開始到清朝,大一統的朝代就有十個,更不要說像是春秋戰國、三國、五代十國、兩晉南北朝這種,如果題主是想統計數量真沒辦法一一數過來。

著名的不少,三國粉絲多,舉幾個三國的吧,高順、張任、龐德。

大致如此,歡迎交流討論,謝謝~


眾推風雲榜


“歷史上有多少寧死不降的名將?”這個問題,我認為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無論是誰,都不可能數清楚到底有多少。我只想說說“降”與“寧死不降”的問題;

“寧死不降”,固然令人肅然起敬!但是,“降”就一定是狗熊、叛徒麼?“降”的性質有不同吧?雖說“自古忠臣唯一死”,真的應該是忠誠的唯一選擇嗎?我可一直不這樣認為!打個比方;如果勾踐不降,那麼死了也就死了,也不會有“臥薪嚐膽”的美譽流傳後世。如果只有勾踐投降了,而范蠡等大臣“寧死不降”,他們自己倒是可以“享譽萬世”了。可是,還有誰誰去幫助勾踐復國報仇?勾踐的那“膽”,不是也白嚐了麼!

《三國演義》是大眾最熟悉的故事,就以裡面的故事說說吧;

如果都“寧死不降”,那反間計怎麼用?貂蟬是王允的人,王允是董卓的政敵。如果當時貂蟬說:“我寧死也不伺候董卓”,那呂布還會去殺董卓嗎?把自己的肉體交與董卓,不是等於為董卓做事是一個意思嗎?如果你不先為敵人做點事,敵人怎麼信任你?

再以現在網友爭議最大的關羽來說吧;《三國演義》編撰了“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等等情節,並說明了一切都是因為要保護劉備的夫人。故此,他不能“寧死不降”。我們在看《三國志-關羽傳》;“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再看看《三國志-袁紹傳》沮授的待遇;“沮授不及紹渡,為人所執,詣太祖,太祖厚待之。後謀還袁氏,見殺。”

沮授其實是袁紹手下的第一戰略家,其能力與荀彧幾乎不相上下。曹操也深深欣賞他的才能,所以對待他也是用了非常厚的禮遇。但是,一旦發現他要逃跑,就毫不猶豫的殺了他。為什麼他單單肯對關羽網開一面?這裡面應該有史書沒有記述的故事;從劉備隻身投靠袁紹看,他的夫人應該就是在關羽據守的下邳。所以,我認為《演義》中說的“嫂嫂”問題,不見得就是空穴來風!從曹操的厚待他,到最後放他走。與他對待沮授的結局完全兩樣看,沮授是沒有先決條件的,曹操殺他理由正當,沒有人會認為曹操失信!從他不得不放走關羽來看;應該是在關羽答應投降的時候,他是答應過關羽提出的先決條件的。所以,如果他此時不放走關羽,就會是失信於人。會令天下人詬病的,曹操那時,不得不考慮對自身名譽的影響!至於“降漢不降曹”的話,肯定是沒有的事。難道關羽不知道曹操,當時是以“大漢”的名義征戰的?設想;如果此時關羽不降,就死了。不但“劉夫人”會變成“曹姘頭”,劉備後來也少了一條臂膀。三國也少了個“萬人敵”的天下第一將!從關羽不降孫權,寧願把自己的愛子也置於死地看;他降曹的目的,還真不是在乎他自己的個人利益。那種說他向曹操要秦宜祿的說法,應該屬於抹黑之詞!

那種拿龐德來說事的,就有點瞎扯了;龐德是馬騰的親信部將,沒有馬騰的提攜,就不會有龐德的威名。馬超是他的少主人,他病好後不去尋找馬超,而甘心墮落在張魯手下也就罷了。被曹操擒住後,就馬上投降了。一背有提攜之恩的故主馬超、二背有收留之恩的張魯,這是“忠臣”應有的表現?毛宗崗評他是最貼切的;“其後既不肯背曹操而降關公,其初何以背馬騰而降曹操?故龐德之死,君子無取焉”。再看龐德為何不降關羽;抬著棺材出戰,已經是沒有回頭路了。家眷妻小都在許都曹操的手上,也斷了投降之路。他敢降關羽嗎?所以,龐德的所謂“忠”,起碼外人看,是一種“被迫”的行為,因為他之前就並不“忠義”。不能跟關羽比!

川中大將張任,倒也的確是“忠”的。但看不出表現有什麼“義”。況且他被俘時,已經是個老頭了。劉備不殺他,他也活不了多久!所以劉備成全了他。要是劉備也像張飛對嚴顏一樣,又會是怎樣呢?歷史沒有如果,既然沒有如果,那他在“義”上就輸了關羽一籌!


傲視蒼穹39


楊業,文天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