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紅樓隨想|周瑞家的

作者林緒泉,廣東平遠縣東石中心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學者,專注書法藝術,關注紅學,古典文學,詩詞。

紅樓隨想|周瑞家的

作者

林緒泉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陪房,她處事圓滑,見風使舵,精明,幹練,世故。劉姥姥上京是因為王家外放,找不著當年女婿狗兒家連宗的王家後人,俗話說“侯門深如海”,況且即使找著也不一定待見,於是乾脆找上賈府,直接來找王夫人(當年王家的二姑奶奶)。周瑞家的知道劉姥姥與王夫人曾有一面之緣,見劉姥姥找上門來,出要見"王家二姑奶奶"。本來這樣疏遠的關係,又明知道是來打秋風的,換了別人,未必肯引薦她去見鳳姐。

“因他素日仗著是王夫人的陪房,原有些體面,心性乖滑,專管各處獻勤討好”,作為王夫人的陪房,她有這個義務傳話。她知道現今是鳳姐兒管家,她也知道這種小事實在是上不了王夫人那臺面上,就把劉姥姥直接帶到鳳姐兒這邊。

紅樓隨想|周瑞家的

周瑞家憑自己的經驗,認為如果鳳姐兒不理,與自己也沒關係,自也不會被王夫人責怪。既然來了,幫忙傳個話,也沒什麼的。如果鳳姐兒肯施些銀子,自然是美事一樁。至於王夫人願見不願見是另一回事,否則不好交待,這是規矩。

不管怎樣,對劉姥姥來講,她周瑞家的也盡力了。結果裡面傳出話來,“當時他們來一遭(到王家,認識了王家二小姐“做事著實響快”),卻也沒空了他們。今兒既來了瞧瞧我們,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簡慢了他。便是有什麼說的,叫奶奶裁度著就是了。”

周瑞家的也還念著往日那個情份,沒把劉姥姥"當外人",她深知榮國府的規矩,日常惜老憐貧,齋僧敬道的事常有。正如她自己俗語說的:“‘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不過用我說一句話罷了,害著我什麼。”甲戌雙行夾批:在今世,周瑞夫婦算是個懷情不忘的正人。

劉姥姥女婿家曾經幫過周瑞家一個忙。因為周瑞家的老公周瑞因與人田地糾紛,劉姥姥女婿狗兒曾幫助他解決了,算來周瑞夫婦欠狗兒一個人情。“認了半日”勉強認出劉姥姥,她見劉姥姥大老遠的跑來一趟,順便幫她帶話進去做個順水人情。

周瑞家的為了在劉姥姥面前顯示自己是有頭臉的,見她低眉俯腰說話,極大的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知其來意,想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又拿我當個人,投奔了我來,我就破個例,給你通個信去。”“大遠的誠心誠意來了,豈有個不教你見個真佛去的?”賈府本來主子們就都惜老憐貧施捨米錢的,便帶劉姥姥直接去見鳳姐兒了。

紅樓隨想|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雖是賈府的管理層人物,可以在賈府四處走動替主子傳話,但良心未泯,對劉姥姥這個鄉下窮苦人前來不會勢利眼,不會視而不見,這是其溫情的一面,比賈府門前的幾個看家奴才強多了。

周瑞家的心裡也有有幾層心思的:一是王夫人不待見劉姥姥,她沒責任,劉姥姥也不會怪自己不幫她;如果王夫人肯見肯幫,她也算是一場功德,回幫了劉姥姥一場。二是作為陪房,她有獨立的院子,過自己的生活,帶劉姥姥去見王夫人,她去親近親近主子,本也是必須的功課。直接帶劉姥姥去見鳳姐兒,無形中又拉近了自己與這個實際管家的距離。在主子心中認可自己辦事能力強,對自己有利。

她對平兒解釋說“今日大遠的特來請安。當日太太是常會的,今日不可不見,所以我帶了他進來了。等奶奶下來,我細細回明,奶奶想也不責備我莽撞的。”

“快走,快走。這一下來他吃飯是個空子,咱們先趕著去。若遲一步,回事的人也多了,難說話。再歇了中覺,越發沒了時候了。” “我們這裡都是各佔一樣兒:我們男的只管春秋兩季地租子,閒時只帶著小爺們出門子就完了,我只管跟太太奶奶們出門的事。”周瑞家的對賈府每個人的崗位職責很清楚。

為執行主子意志,忠於自己的主子, 周瑞家的在驅逐司棋的過程中,表現毫不含糊,比閻王催命索似的催命還緊。

紅樓隨想|周瑞家的

“抄檢大觀園”後,周瑞家的和一幫婆子媳婦帶著司棋速速離開,容不得司棋與迎春等人哭訴惜別。遇寶玉發問,因擔心出岔子,周瑞家直接回道“太太不許少捱一刻,又有什麼道理。 我們只知遵太太的話,管不得許多。”向司棋道:“你如今不是副小姐了,若不聽話,我就打得你。別想著往日姑娘護著,任你們作耗.越說著, 還不好走。如今和小爺們拉拉扯扯,成個什麼體統!”因為“周瑞家的等人皆各有事務, 作這些事便是不得已了,況且又深恨他們素日大樣,如今那裡有工夫聽他的話。”那幾個媳婦不由分說,拉著司棋便出去了。

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不管怎麼說,對陷入困境的劉姥姥,周瑞家的伸手拉了她一把,作為王夫人的陪房,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日間事情也經歷多了,但不管周瑞家是如何為人處世的,只這次她將劉姥姥引見到王熙鳳處,確是善意的幫忙。

因為周瑞家的劉姥姥,從此竟與賈府結了緣。“偏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劉姥姥的牽線人——周瑞家的,無疑是做了一件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