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皇帝的衣服有補丁,大臣覺得丟臉,皇帝說了4個字,大臣辭官

封建社會,皇帝富有四海,大多數是錦衣玉食,也有像漢文帝劉恆、明太祖朱元璋這樣的簡樸皇帝。但劉恆、朱元璋和另一位皇帝比起來,還是差一些,這位皇帝就是清宣宗道光帝,道光皇帝不僅僅是簡樸,他可以用“摳門”來形容,他曾經為了省一頓飯前,自己躲在房內啃燒餅。不僅如此,道光要求皇后必須要懂針線活,因為隨時要為自己的衣服補補丁,有一次,道光穿著帶補丁的衣服外出,一個大臣覺得很丟臉,皇帝說了4個字,大臣辭官。

皇帝的衣服有補丁,大臣覺得丟臉,皇帝說了4個字,大臣辭官

道光皇帝本名是愛新覺羅·旻寧,他是乾隆的孫子,嘉慶的兒子。早在乾隆還在世時,乾隆最喜歡的兩個孫子,一個是永璜之子綿恩,另一個就是永琰(嘉慶帝)之子綿寧。綿寧就是道光帝,道光稱帝后為了不讓兄弟避諱,主動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旻寧。乾隆為何喜歡孫子旻寧呢?因為在前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帶著子孫們去盛京參觀,旻寧看到努爾哈赤創業時的簡樸環境,竟然當場哭訴起來,乾隆覺得這個孫子誠孝之心非常難得,所以格外看重。

皇帝的衣服有補丁,大臣覺得丟臉,皇帝說了4個字,大臣辭官

且說乾隆去世後,傳位給十五阿哥永琰(顒琰,嘉慶帝),嘉慶帝一生平庸,清朝在嘉慶期間已經每況愈下,嘉慶死後,旻寧登基,是為道光帝。道光登基時39歲,正值壯年,他立志改革,恢復大清朝昔日雄風,但當時朝局已經敗壞,內憂外患讓道光帝應接不暇,道光雖然努力,但受到多方面的掣肘,成效並不顯著。

唯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道光推行節儉度日,整個後宮中除了太后外,其餘嬪妃和皇子每餐只有3-4個菜,而且自己的衣服經常打補丁。《清史稿》中說他“衣非三浣不易”,除了龍袍等禮儀性的衣服,其他衣服基本上都有補丁,這在歷朝歷代帝王中,可以說簡樸到了極致。

皇帝的衣服有補丁,大臣覺得丟臉,皇帝說了4個字,大臣辭官

道光二年春天,道光年間的第一次科舉剛剛結束,因為這一年是農曆壬午年,所以這一年的科舉又稱壬午科,放榜那天,道光身著便衣,在大臣琦善的陪同下前往貢院,打算體察一下這些考生們。琦善是道光年間著名的奸臣,也是鴉片戰爭中妥協派的代表,他官任兩江總督,正好回京述職,所以道光才叫他一起。​

琦善走在皇帝后面,突然看到道光的右肩上有一塊很大的補丁,他覺得皇帝雖然是微服出行,但京城魚龍混雜,很多達官顯貴也都去看榜,萬一被熟人認出來,眾位考生看到皇帝身上有一塊大補丁,這不僅皇帝丟人,連大清朝的臉面也要受損,於是琦善拼命的攔住道光,把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道光聽完琦善的話後,滿臉氣憤,搖搖頭只說了4個字:“非我類也!”

皇帝的衣服有補丁,大臣覺得丟臉,皇帝說了4個字,大臣辭官

琦善越想越不對,道光的意思是:你和我們真不是同類人,其實是在間接的鄙視琦善這種清高之人,琦善越想越害怕,回家後主動寫好辭呈,要辭去的刑部侍郎、兩江總督等職位。道光收到琦善的辭呈後,還是挽留了琦善。因為琦善畢竟是正黃旗貴族,他的家族(博爾濟吉特氏)頗受歷朝重用,不能讓他隨便辭官。說句題外話,假如這個時候允許琦善辭官,就沒有鴉片戰爭之後的妥協了。

皇帝的衣服有補丁,大臣覺得丟臉,皇帝說了4個字,大臣辭官

眾人都認為道光帝的簡樸近似於“吝嗇”,小編不這麼認為,平心而論,道光帝還算是個好皇帝,但當時清朝大廈將傾,以他一人之力已經不能拯救。滿朝大臣都鋪張浪費,他一人節儉的初衷是好的,但卻影響不了大局。他的兒子咸豐帝、兒媳慈禧,都是奢靡之人,相比之下,道光的節儉值得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