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韓信能一戰定關中,換成諸葛亮就不行了呢?

槿汐詩詞


時也,運也,命也!韓信與諸葛亮所處時代不同,局勢也不相同,而且兩人所長與出身也不同,造就了兩人完全不同的性格。

韓信出身貧寒低賤,一般苦寒出身的人都有冒險精神,他們不懼怕失敗,反而危險後面的巨大利益更能吸引他們。諸葛亮不同,他出身世家大族,諸地葛氏一直是名門望族,雖然因躲避戰亂,有所謂的“躬耕於南陽”之說,那不過是一種自謙的說法,其實當時他的家族及姻親勢力依然勝頂級配置,家族鼎沸的聲勢及處於維護自身勢力的原因諸葛亮是不會冒險的,他也犯不上用冒險去博取富貴,因為他本身已經很富貴了。

韓信本身就是一個將軍,統兵作戰是他的職責,劉邦之所以看重他,就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華,離開戰爭他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消滅了各方勢力後,劉邦卸磨殺驢,找各種藉口削弱他的勢力後殺死了他。諸葛亮不同,他治理內政的能力更加突出,類似於劉邦身邊蕭何的作用,像這種人才無論是爭取天下還是穩定朝政對於統治者來說是須臾不能離身的,是不可或缺的,而且絕不會威脅到統治者的地位,一般都會得到善終,諸葛亮又老成持重,所以他沒有像韓信那樣落得悽慘的下場。

局勢,韓信攻擊關中時,駐守三秦之地的是原秦軍降將章邯、司馬欣等三人,他們雖是秦人,卻參與了諸侯坑殺秦軍子弟兵的行為,秦人對他們深恨不已!由於秦人反對章邯等人,他們想要在當地募兵是極其困難的,所以他們雖然佔據了原秦國舊地,可是麾下兵力是有限的,他們手中的軍隊應該是項羽東歸前留給他們的,想用那點士兵來守住三秦大地太難了!種種因素讓韓信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一舉拿下關中就沒那麼難了!繞是韓信效率了絕對優勢,仍然被章邯以微弱兵力拖住了長達八個月之久!若不是項羽同樣被困在三齊,那麼韓信是斷不會那麼簡單就奪取關中的。

諸葛亮時期就不一樣了,經過曹操的東征西討和兩三代人的苦心經營,關中早已固若金湯。當時的蜀國雖然在地圖上看去面積挺大,但境內多是未開化之地,無論是百姓還是兵源極其短缺,沒有百姓就收不到足夠的賦稅,沒有兵源怎麼發動戰爭?所以蜀國國勢太弱,打不起消耗戰,這就是為什麼每次諸葛亮明明打贏了還退兵的原因,因為那些打贏的戰爭不但不能為蜀國贏得什麼還有很大可能拖垮蜀國!

有人說如果諸葛亮採納了魏延的奇襲長安計劃,那麼不但關中甚至能一舉拿下整個魏國!那種結果是最理想的情況下,一旦打不開局面,以蜀國的國勢勢必有累卵之危!諸葛亮一生持重,絕不會冒此大險。

就韓信、諸葛亮兩人能力來說,各有千秋,分別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如果讓兩人交換下所處年代,諸葛亮忌憚章邯威名,攝於項羽強悍的戰爭能力未必會冒險進攻關中。韓信即使謀略再高,沒有一支虎狼之師也絕不可能會攻取關中。




南集仙翁


因為歷史條件不同,雙方實力不同。

一,歷史條件不同。

秦末,天下大亂,諸侯爭霸,大浪淘沙,形成項羽和劉邦兩強對峙局面。當此時,項羽和劉邦都是新生力量,如日初升,勢不可擋。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蜀漢的太陽已經過了正午,正在一點點兒下沉。

午後下沉的太陽怎麼能跟朝日爭光輝呢?

這是大的歷史形勢。

二,雙方實力不同。

鴻門宴的時侯,項羽擁兵四十萬,劉邦擁兵十萬。退到漢中以後,劉邦肯定會大力招兵買馬。估計出擊關中的時候,劉邦兵力不下二十萬。

當時劉邦手下擁有一流名將約略有:韓信、曹參,樊噲、周勃、夏侯嬰、灌嬰、等等,這些人個個都有萬夫不當之勇。

蕭何籌運糧草,整個楚漢戰爭五年,從未匱乏。此時糧草充足,是肯定的。

韓信出兵關中,主要對手是雍王章邯的部隊。當時章邯手下擁有的軍隊,估計至多也就在五萬人左右。

章邯是一員名將,在征剿義軍時,打了很多勝仗。但從他敗降於項羽,以及後來被圍困於廢丘半年,竟無一策破圍終至城破自殺來看,他的軍事水平也只是一般,難以稱之為軍事家。

從上述情況來看,韓信出兵關中,勝利是必然的。即使沒有韓信,漢軍也必操勝券。當然,有了韓信這樣傑出的軍事天才指揮,仗打得更順利更漂亮一些。至於“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源自張良。當初劉邦封漢中王,是張良讓劉邦燒掉棧道,以絕項羽之心的。可見利用棧道,非只韓信知道。

再來看一看諸葛亮北伐時的蜀、魏雙方實力。

夷陵之戰後,蜀漢精銳盡失。至諸葛亮北伐時,估計蜀漢全國擁有兵力,充其量超不過二十萬。除去各處防守的兵力以及用於其他工作的兵力外,諸葛亮能直接用於前線作戰的,一般也就幾萬人。

將領寥寥無幾,也就魏延,馬岱,廖化,王平數人,勉強可以。

諸葛亮是一時的政治軍事奇才。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更何況對方還出了一個司馬懿呢!

糧草更是大問題。五次北伐,兩次因糧草而撤回。

再看曹魏。僅在關中,曹魏就時常屯兵二十萬。其他經濟實力,是蜀漢的三、四倍。

曹魏名將層出不窮,曹真,張郃、郭淮、王雙、郝昭……個頂個的厲害。

曹魏從未發生糧草問題。

更重要的是,曹魏有司馬懿這樣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司馬懿的政治軍事才能不亞於諸葛亮。可以設想,如果諸葛亮不英年早逝,他最終會擊敗司馬懿的,但必是費絕大心力,而且也必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時間。短期是不能實現的。

由上述情況可知,諸葛亮北伐未成功,實在是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條件都有欠缺。非諸葛亮一人可以改變。

再論一下韓信出兵關中。當時,如果項羽親自帶領范增和十萬兵馬鎮守關中,韓信斷不能成功。或者換諸葛亮或司馬懿鎮守關中,韓信也難以成功。

最後比較一下韓信和諸葛亮。客觀地說,單論軍事,韓信優於諸葛亮。但若政治經濟軍事綜合而論,韓信遠不如諸葛亮。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全才人物。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總是有這種奇怪的問題,還有人為什麼劉備不能和劉邦一樣依靠蜀地而奪天下。難道一個人能做的事情另一個人就必須也能做到嗎?難道決定一場戰爭的勝利的原因,只是因為一個人的原因嗎?



韓信被稱為兵聖,他是一個用兵的天才,但對於政治方面他是一竅不通的,所以在戰場上,他所顧及的只有如何取勝,至於後方怎麼樣,那不是他該考慮的問題!再加上,項羽統治天下不得民心,而且脾氣暴躁,韓信大可使用反間計,相比較於諸葛亮的困難要小的多!


再想一想諸葛亮當時面對的困境,他一個人要支撐起整個蜀國,不僅軍事上靠他,而且國家的政治也需要他來維持,大事小事都需要操心,這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僅如此,諸葛亮所面對的魏國也與當時的項羽不同,魏國不僅富強,而且百姓安定,想要戰勝它,只能正面硬打,側面為輔。而三國時期又屬蜀國最貧困,打不贏又怎能怪諸葛亮呢?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記得加個關注唄,謝謝您的鼓勵!



史料小王爺


能力問題。韓信是戰神,諸葛亮是政治家。

不少三國迷受演義或者民間藝術影響,認為三國的人普遍比其他朝代的人更加聰明,或者說是更懂權術,其實亂世差不多都一樣的。


為什麼亂世英雄輩出?因為在亂世,各地軍閥會廣招人才,所以人才自動會脫引而出。而為什麼這麼多亂世中三國最出名?這還得回到剛剛說的,三國的民間藝術產品太多了,數之不盡,不說三國演義和三國電視劇了,就比如唱戲,或者三國戰紀這些類似的遊戲,而我們又是受這些藝術影響長大的。所以在我們眼裡,諸葛亮被美化得跟個神一樣,誰說諸葛亮打仗不行了,許多人還會跟你犟。

正史裡面,諸葛亮除了赤壁之戰,還沒有哪一場大仗是打勝利過的。而赤壁之戰首功是周瑜,次功孫權,魯肅,諸葛亮其實也佔不了太多功勞,他只是個帶話的。


韓信則不然,正史裡,他是一位實打實的戰神,攻無不克。我們還可以看歷朝歷代各個大人物對韓信的評價,都是評價很高的。

所以能力不同,結果就不同。


如史如畫


不能僅憑是否攻佔關中而妄論二人的軍事才能。韓信還定三秦一戰封神,諸葛亮六出祁山名垂千古。軍事的強弱與客觀條件和指揮統帥都有關係,統帥才能方面,二人的實力都不需多言,僅就韓信與諸葛亮所面臨的客觀條件解說。

軍事實力不同

劉邦被封漢中王,封地在蜀、漢。入漢中的時候,劉邦就有十多萬軍隊,為了能早日佔領關中,還在蜀地大量徵兵。雖然劉邦士兵對居漢中不滿,多有出逃,但韓信還定三秦時候,漢軍至少還有十多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急於東歸的將士,作戰勇猛異常。

反觀諸葛亮六出祁山。夷陵之戰後蜀漢國力大降,軍隊尚不能平定南中叛亂,經過諸葛亮一年多的修整才具備了南中平叛的條件。北伐曹魏,軍需、士兵大多依賴南中所提供。但兵少將寡的局面卻始終難以扭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只帶了三萬多人,這是蜀漢此時能動用最多的軍隊了,之後幾次北伐也沒有超過五萬人的。

戰爭背景不同

劉邦出汗中的時候,項羽的後方並不穩定。齊地田榮兼併三齊,自立為王,封彭越為大將軍進攻楚地,趙相陳餘驅趕張耳,復立趙王歇,南方的九江王英布還在觀望時局。項羽的後方一片混亂,而且齊、趙的反叛致使河北地區已脫離項羽的控制,並與楚形成對立的政權。劉邦趁項羽齊地平叛,一舉而定三秦之地。

諸葛亮所面臨的是實現北方一統、後方穩定的曹魏。鑑於韓信還定三秦之謀略,曹魏早已對諸葛亮出漢中卻要面對曹魏的嚴密佈防。無論諸葛亮是否奇襲,從哪裡用兵,曹魏援兵都能在五天之內趕到。韓信還定三秦用了一個多月時間,諸葛亮肯定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平定關中,只能採用蠶食策略,如第一次北伐欲佔領涼州五郡,但曹魏援兵一到,蜀軍便沒有了機會。況且曹魏政權是君主專制,整個中原地區資源均由中央統一調配,僅是這一點,諸葛亮面臨的難度係數就明顯高於韓信。

劉邦與劉禪各自政權不同

劉邦政權中,大部分都是劉邦的嫡系,如:蕭何、張良、曹參、樊噲、夏侯嬰等。都希望跟著劉邦能做出一番事業,所以大家都希望漢軍能早日佔領關中,進而東進擊敗項羽,統一天下。

蜀漢政權自劉備死後便不再穩定。先是南中叛亂,後是派系之爭,諸葛亮為了緩解內部矛盾才採取了儘快北伐的策略。早年,跟著劉備一起打天下的那些才是劉氏的真正嫡系,到了劉禪時期也就剩下年邁的趙雲和張飛兒子張苞,以至於張苞逝世的時候,諸葛亮痛哭以致暈厥。此後,當鄧艾兵臨城下的時候,也只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不顧身死、前往抵抗,其他文武大多都在打著各自的小算盤。

總結

平定三秦之戰只能在適當的時機由適當的人統帥才能成功。蜀漢時期中原曹魏政權已成規模,即便是蠶食諸葛亮成功幾率也很低。如果把韓信放到蜀漢時期,韓信也就沒有一戰封神的可能性了。

諸葛亮戰術並非保守,而是自韓信之後,奇襲早已不在是奇襲。韓信首次,尚需一個多月時間定三秦,諸葛亮再次,面對曹魏五天就到的援兵更是沒有機會。所以諸葛亮的戰術是蠶食,通過蠶食佔領關中地區,進而通過長安攻佔洛陽,使蜀漢得以名正言順的定都洛陽。至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完全是在套用韓信奇襲的計策,用之必被曹魏前後包抄而擊敗。

蠶食需要時間。所以,對諸葛亮的蠶食策略,後人只能感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我是歷史話光年,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喜歡請點擊關注,與你一起分享不同視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謝謝點贊。


歷史話光年


一是戰術成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其不意,打亂了章邯的軍事部署。

二是關中一分為三,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統一領導來抵抗韓信軍隊。

三是韓信軍隊士氣高。跟隨劉邦的都是沛縣出來的人,他們是不願意待在漢中或巴蜀的,有機會打進關中就有機會打回沛縣,估計劉邦也是這樣動員的。

四當然是韓信的軍事才能了,畢竟國士無雙。

相對蜀漢情況,諸葛亮就要面對太多困局,他要面對強大的曹魏,一個統一的中央政權,還有一個才智不比諸葛孔明差的司馬懿,難度可想而知了。






秦凱王戈


時代不同,形式不同,個人能力也不同,敵方的能力也不同,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做,過程和結果是不會一樣的,軍事的魅力在於不可預測性,不是,是個人就可以做到的,舉個例子李世民和李靖都是軍事家,但在讀同一本兵書的時候,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