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鍼灸治療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中風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是當今世界對人類危害最大的3種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以及併發症多的"四高一多"特點。近年來,由於診療水平的提高,中風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殘率仍居高不下,約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即中風後遺症,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降低致殘率,提高康復速度是目前治療本病的當務之急。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在現代醫學中中風後遺症包括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血管痙攣以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病種,主要表現為肢體癱瘓,失語,口眼歪斜,吞嚥困難,思維遲鈍,聯想困難,記憶減退,煩躁抑鬱等。

哪些人易得中風:

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吸菸,酗酒,血脂異常,肥胖,無症狀型頸動脈狹窄,父母有類似病史者等。

中風的病因和誘因: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中風的病因多樣複雜,總的來說都與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動脈粥樣硬化是中風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風患者患有動脈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壓是中風最主要最常見的病應,腦出血患者93%有高血壓病史。

3、腦血管先天性異常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原因。

4、心臟病,如:心內膜炎,有可能產生複壁血栓;心動過緩則可能引起腦供血不足。

5、代謝病中糖尿病與中風關係最密切,有30-40%中風患者患有糖尿病。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中風的發病方式呈現急性、突發性,但病理過程則多是緩慢的,在這個病理變化過程中,中風的誘發因素促使這個變化過程突然升級,而發生了中風,中風的誘因大致有:

1、情緒不佳(生氣、激動);

2、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飲酒不當)。

3、過度勞累;用力過猛;超量運動;突然坐起和起床等體位改變。

4、氣候變化;妊娠;大便乾結;看電視過久;用腦不當等。

5、各種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血友病、心臟病、血粘度高、心動過緩、血管硬化。

6、服藥不當,如降壓藥使用不妥。

中風的先兆症狀:

臨床所見,大部分的中風病人在發病前都會有一些預兆,比如:

(1) 眩暈,心悸

(2) 莫名其妙的舌頭僵硬,說話不利索

(3) 指端或肢體局部麻木,或行動不聽使喚,比如手裡的東西會突然掉地等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如果您具備以上九條"易得"因素當中的一項或幾項,又出現上述症狀,那一定要高度警惕了,應及時採取預防措施,此時處理得當還是可以避免中風的發生。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中風後還能站起來:

很多中風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持有悲觀失望的態度,非常不能接受自己一下子變成癱瘓,特別是伴有失語的患者。"情緒中風"也隨之而來,或煩躁易怒,或鬱鬱寡歡,這對病情相當不利。其實,中風後如果治療得當及時,使髖、膝、踝、肩、肘、腕各個主要關節能恢復運動功能。再加患者能認真配合做功能鍛鍊,大部分人是完全可以重新生活自理的。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中風後遺症屬中醫"偏癱"、"偏枯"、"偏廢"等病證範疇。根據其臨床表現常可分為氣虛血瘀、肝腎虧虛、脾虛痰溼等證型。

1、心腎陽虛型

表現意識朦朧或痴呆,健忘,舌強語謇,肢體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氣短,眩暈耳鳴,血壓偏低,舌紅幹或胖嫩,苔白,脈沉細。 中醫辨證治療中風後遺症心腎陽虛型治宜滋陰補陽,熄風開竅。

2、肝陽上亢型

表現有高血壓病史,常頭痛,眩暈,心煩易怒,咽乾口苦,失眠多夢,中風偏癱後血壓持續升高,上述症狀不減,且口眼歪斜,言語謇澀,脈弦滑或弦數,苔薄黃或黃膩。 中醫辨證治療中風後遺症肝陽上亢型治宜育陰潛陽,平肝熄風。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中醫認為中風後遺症多由氣虛血瘀、痰濁阻絡、肝陽上亢等原因導致臟腑失調、經絡失養造成。腦血管意外常導致機體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急性腦卒中患者若未進行及早且恰當的治療及康復訓練,往往會導致永久性殘疾。

對於中風,西醫擅長用於急性治療,靠吃藥打針疏通血管、營養神經來使健康得到恢復。但是,對中風偏癱病人的運動功能恢復並沒有更好的辦法。中醫卻不然,在治療中風後遺症上優勢很明顯。

中風之後,臟腑虛損,功能失調,病邪稽留日久,正氣定必耗損,臨床上本虛標實。當然以本虛症較明顯,其中尤其以氣虛、肝腎陰虛、心脾陽虛突出。因此,在臨床上治療這類疾病,都以採用滋陰健脾、活血化瘀之法。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針灸療法是治療中風後遺症的首選方法。針灸對中風偏癱的治療歷經幾千年臨床實踐的考驗而一直傳承至今,目前WHO已向世界宣佈把中風後遺症列為針灸的最主要適應證之一,是國家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重點推薦方法。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頭部針灸有助於迅速建立腦血管側支循環,促進受損腦組織血流量增加,使腦功能的恢復及代償作用提高;體部針灸配合康復治療可加速患肢功能改善,加速康復進程。針灸康復療法具有舒筋通絡、活血化瘀、改善關節活動度,改善肌張力等作用,對本病的恢復有重要的意義。接受針灸治療的時間一般是越早越好,因此當患者神志清醒,病情基本穩定時即可進行針灸及康復訓練。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後遺症期一般指中風發病6個月之後。此期患者的運動與感覺功能恢復明顯變慢,此期如果堅持針灸治療仍能改善預後,促進患者肢體功能、語言功能障礙等進一步恢復,如果針刺時採用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巨刺和刺激陰經穴位為主的"陰經透穴法",能明顯提高療效。

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的絕對優勢和絕對意義就在於能使病人實現肌力零的突破。這一突破絕對臨床價值就在於使病人由被動運動變為主動運動,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增加了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針灸能調整人體的功能,激發人體的康復潛能,因此針灸治療中風不僅效果明顯,沒有副作用,而且還能夠降低中風的複發率,成為中風患者康復的最佳治療手段,

中風後遺症的針灸治療原則應建立在通經絡、行氣血、廣取穴、長療程、守常法、有變法的基礎上,又總以調脾胃、通大便而收全功,針對主要病症採取的主要手法: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口眼歪斜(中樞性面癱):患者一側眼瞼不能閉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側,口角流涎。取穴:太陽,四白,風池,地倉,頰車,合谷。太陽可沿顴弓內緣進針,向頰車透刺。四白可直刺觸及骨孔,有放電感出現。風池可刺向結喉,深達1.52寸。地倉與頰車可相互透刺。

失語:患者不能回答問題或聽不懂問話,不能講話,不能正確叫出物品名稱。

取穴:上星,百會,風池,金津,玉液,通裡,天柱,廉泉。上星與百會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稜針點刺放血。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脹感直抵舌根。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上肢不遂:早期軟弱無力,後期上肢拘攣,患肢不能自由曲伸。取穴:極泉,尺澤,合谷,肩,曲池,外關。針極泉應使放電感傳至手指。刺合谷使針感傳至手指。餘穴可用平補平瀉法。

下肢不遂: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內翻,足掌不能著地。取穴:委中,陰稜泉,崑崙,環跳,三陰交,陽稜泉,解溪,丘墟,照海,針環跳,委中,三陰交時,均應使針感傳至足。丘墟可透刺照海。餘穴可施平補平瀉法。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中風是腦神經受損導致肢體等其它部位出現症狀,所有中西藥物、功能鍛鍊方法中,針灸療法可以起到健腦提神、活血化瘀,直達病根,是作用神經細胞的改善和恢復,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對神經功能的康復:如肢體運動、語言、吞嚥功能等有促進作用,針灸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治療期間患者應積極配合,進行適度的功能鍛鍊。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功能康復鍛鍊:

(1).肌力、關節活動度訓練:是增強肌力、調節肌張力、增加關節活動範圍。方法包括被動訓練、主動鍛鍊、助力運動,個別不能活動的患者可採用意識鍛鍊。

(2).平衡和步行訓練: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撐無支撐、靜態、動態平衡等,患者平衡訓練應根據癱瘓恢復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程度進行,當站立平衡後方可進行步行訓練,訓練應循序漸進,不能運動過度,以免造成新的傷害。

(3).日常生活訓練:個人洗漱,行走動作、更衣等。

心理障礙康復:

心理護理是根據中風患者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進行的有效護理。家人應該用真摯的感情與患者交往,瞭解患者,掌握患者適應能力、性格、不同階段心理狀態。通過針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物質幫助、寬慰、鼓勵,以影響和改變患者的異常心理狀態及行為。對患者任何一點微小進步要給以讚揚,給予精神鼓勵。

腦梗死、中風後遺症----中醫針灸治療

患者本身亦應注意自我心理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的穩定,正確對待疾病,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主動配合治療,專心治病,排除雜念;還應根據病情堅持主動鍛鍊或被動鍛鍊,量力而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患者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病情,密切配合醫院的治療,加強身體鍛鍊,以頑強的意志,信心百倍地與病魔做鬥爭,家人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和諧的氣氛,這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