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说《中国机长》不如《紧急迫降》的那位~你无耻起来的样子挺下作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

《中国机长》和《紧急迫降》之间差了十部《萨利机长》

说《中国机长》不如《紧急迫降》的那位~你无耻起来的样子挺下作

这位同学上来就说:“作为极为普通飞友,随便说点”。然后来了一句概括:“一句话概括:此片不适合飞友观看,分分钟出戏”

说《中国机长》不如《紧急迫降》的那位~你无耻起来的样子挺下作

非常好。那么,我也作为普通飞友加普通影迷,跟这位朋友来好好聊聊,他这篇文章里的几处普通错误。顺便告诉大家此人有多下作。


错误一:分不清电影和纪录片

复制一下他的原话:“真实的航空公司,真实的航班号,真实的机组人员姓名,甚至真实的飞机编号,更容易让大家把此片归为纪录片的性质”。

看到这里我就忍不住笑了。同学,请问你知道什么叫做纪录片吗?今天我心情好,给你科普一下: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而纪录片,特别是传记类纪录片,它最大的原则,我放大加粗给你看:不允许用演员扮演,也不可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都找来张涵予袁泉演了,你还说它是纪录片??

不懂可以问,但拿着无知当光荣就不好了。


错误二:分不清安全带和肩带

说实在的,要跟一个连纪录片和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也分不清楚的人掰扯电影,我个人很丢人,但有些话真的忍无可忍。比如这位同学这样说:“真实情况是飞机挡风玻璃爆裂时,机组本身是系好安全带的,而在片中演绎成缓慢爆裂,机组全部不系安全带。”

开始我没看懂他这句话。因为,从头到尾,无论是在真实的事件里,还是在电影里面,刘机长和徐副驾,从来没有解开过安全带啊……

直到我领悟到了一个问题:这位同学该不会是……分不清肩带和安全带吧?

果然接下来他说话了:“作为执飞高原航线的资深机组,有时间去摸挡风玻璃,有时间去呼叫塔台告知备降,却没有时间去系好安全带!!!中国机长——弱智?”

额滴个亲娘来……我受累再来给你科普一下:肩膀上竖着的那两条,叫肩带。腰部横着的那条,叫安全带。飞机上了高度之后,可以松开肩带,但不能松开安全带。

关于这一点,我不得不请刘传健机长亲自来打你的脸。

说《中国机长》不如《紧急迫降》的那位~你无耻起来的样子挺下作

连这点常识都没有,你说你是“飞友”?求求你放过“飞友”这个词儿吧!


第三:根本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

他接下来的吐槽,让我坚信,丫根本不是飞友,因为他没有最最基本的常识。继续引用:“爆炸性失压后,片中的飞行员思绪万千,却不知道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直到陪飞的第二机长返回驾驶舱帮他们带”


大哥,那叫做“释压”,不叫“失压”。在这里我已经不想再解释了,免费教你个常识吧:这个词,刚好是飞友群体用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外行的标志性问题之一。

就好比前段时间,有人在微博上说“我是北方人”,有人考他:“你是北方人?宫廷玉液酒,下一句是什么?”结果此人当场露馅。

讲真,在你没打出“失压”两个字来之前,你装得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儿谱,但现在你跟裸奔没什么区别了。

但我这个人还是特别好心,我最后再让刘传健机长教育一下你:

说《中国机长》不如《紧急迫降》的那位~你无耻起来的样子挺下作

不是不想戴,是戴不上。


最后说两句:

本来我不想写这篇文章,但这位同学,打着“飞友”的旗号去骂刘传健机长。一口一个弱智傻叉。

说《中国机长》不如《紧急迫降》的那位~你无耻起来的样子挺下作

我了解有些人,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如意,所以在网上大放厥词来获得一点点存在感。但第一,请以你自已的名义,不要打着“飞友”的旗号。第二,实在想获得存在感,可以脱了裤子去马路中间托马斯全旋,不要污辱一个救了128条人命的英雄。


最后,《紧急迫降》也是一部不错的关于空难题材的电影,但从你文章的后半段来看,你根本没看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