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山東菏澤“四方聯動”破解增減掛鉤難題

山東省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問題導向,大膽改革創新,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

政府推動、企業帶動、群眾互動、銀行促動“四方聯動”機制,有效破解了項目實施過程中融資渠道窄、項目推進慢、設施配套標準低等突出問題,實現了農民住新房、農業增效益、農村得發展,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加快鄉村振興的好路子。

政府推動

在市級層面,成立菏澤市金地土地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負責開展土地指標開發與經營業務。開發的土地指標,除參照市場價優先用於被徵收村集體農用地外,其餘指標由市統一辦理省內外調劑使用手續,所得收益歸金地公司,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增值收益。在縣級層面,充分發揮政府主體作用,成立土地增減掛鉤領導小組,由財政、住建、規劃、農業、水利、民政等部門組成指揮部,與金地公司共同考察和監管合作項目,統籌推進規劃設計、招標投標、工程建設、資金管理,有效保障了項目順利實施。目前,金地公司已與曹縣、單縣、牡丹區等政府簽訂2.5萬畝土地增減掛鉤合作開發協議。今年單縣謝集鎮陳橋、郭村鎮翟樓2個項目,預計節餘指標1

170餘畝。

企業帶動

金地公司重點圍繞建設大型農村社區、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充分發揮資源、資金優勢,逐步成了促進鄉村振興的“龍頭企業”。為保障縣區經濟發展,30%的節餘土地指標留給縣區自用,按成本價上浮10%,其餘指標市內外調劑純收益與縣區按5∶5分成。目前,金地公司驗收節餘指標1000餘畝,預計年底可達3000畝。

群眾參與

項目實施前,通過召開村委會、群眾代表會,加強與群眾的互動交流,算清居住環境改善賬、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賬、集體土地增收賬“三筆賬”,最大限度贏得群眾支持。同時,大幅提高補償標準,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補償標準不低於25萬元/畝,其中,農戶房屋補償標準不低於20萬元/畝,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銀行促動

由於土地增減掛鉤項目投資大、資金回籠快,金融機構通過與金地公司合作,資金流可涵蓋村莊搬遷撤併、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等各環節,擴大了項目資金來源,促進項目加快實施。目前,金地公司獲得恆豐、農商等多家銀行支持,其中恆豐銀行的授信額度達到40億元,投入土地增減掛鉤項目資金10億元。

總之,利用市場化運作模式進行增減掛鉤項目融資,變資源為資本,改變了過去主要靠財政投入的做法,降低了財政負擔,提高了項目建設效率,盤活了土地資源,有效緩解了建設用地指標不足的矛盾。曹縣、單縣實施的16個增減掛鉤項目節餘土地指標4261畝,部分指標已用於高鐵新城項目建設。同時,還增強了農村發展活力,促進了鄉村振興,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像曹縣青崗集鎮青崗寺社區,由原11個自然村合併而成,目前社區建成55棟住宅樓,配套設施完善,新增耕地1500畝,集中用於發展金銀花、葉酸玉米等特色產業,畝均收益達1萬元。該社區將新增300畝耕地作為集體資產進行流轉,每年可實現租金收益約30萬元。

看點:

用好“共建共治共享”的力量

筱 芬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菏澤市充分調動

政府、企業、群眾、銀行積極性,通過“四方聯動”破解增減掛鉤難題的舉措,恰恰體現的就是“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國家治理需要政府、社會和公眾的共同參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的完善和有效實施,同樣需要多主體的參與,尤其是群眾。

增減掛鉤,增的是百姓福祉,減的是發展壓力。只有維護好農民群眾這個主體的切身利益,不斷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讓群眾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才能真正贏得農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和積極參與。

與此同時,還必須用好市場這隻手,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增強制度的活力。菏澤市把市場化運作機制引入增減掛鉤,讓節餘用地指標流向城市,將收益反哺農業農村,既增強了農村發展後勁,又培育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

審核:程秀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