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假设货币永不增发会发生什么?

迷路的安然


说到货币增发,很多老百姓都觉得是一件比较可怕的事情,因为一旦货币增发了,那么对应的物价的水平也会跟着上涨,如果大家的工资水平涨幅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水平,那么实际大家的财富就是缩水的。

所以对于老百姓来说,大家都不希望货币增发,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发展,货币增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只是看货币增发是一种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而已。

虽然货币增发很容易造成物价的上涨,但这也是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货币不增发了,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物价不会上涨的,甚至会下跌,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未必见得是一件好事情。

假如未来某一天一个国家的货币不再增发了,那么肯定是因为经济发展缓慢了或者经济出现负增长,一旦货币停止增发将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短期之内货币的购买力增加。

从理论上来说,当一个国家货币的增长速度跟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步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比如某一国家一年生产100件商品,市场流通的货币是1000块钱,那么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就是10块钱。假如货币投放速度跟经济发展速度同步,比如一年的生产的产品由100件增加到150件,对应的货币的供应量从1000块钱增加到1500块钱,那么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仍然维持在10块钱。

但假如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而货币停止增发,在短期之内货币的购买力就会增加,大家手里的钱会更加值钱。

比如一个国家的商品生产从100件增加到150件,但货币的供应量却从1000块钱增加到到1200块钱,那么对应的10块钱能买的东西就从1个变成1.25个,相当于货币的购买力提升了25%。在这种背景之下,大家手里的钱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

但从长期来说,货币购买力增加了未必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无利可图了,那么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肯定是会减少的。

第二、经济增长放缓。

对一个国家来说,货币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工具,通过货币投放可以刺激社会投资,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假如一个国家停止增发货币,那么社会的投资将会减少,而一旦投资减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会放缓。

第三、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货币的供应跟企业的融资成本息息相关,一旦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比较多,对应的融资成本就会下降,反之假如一个国家停止增发货币,市场的资金出现紧缺的,那么企业的融资成本就会上升。

一旦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之后,这不仅仅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更关键的是会降低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到时候无论是对经济还是财政或者就业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就业机会减少。

一个国家的发展,除了为了保持GDP的增速之外,更关键是为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对那些人口增长比较多的国家来说,持续的保持经济增长,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

假如某一个国家停止货币增发,社会投资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了,这么做不仅不会增加就业机会,还有可能导致社会出现裁员潮,这样一来,社会可供就业的机会就减少,反过来就会影响大家的收入,最终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所以一个国家停止增发货币,其实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多的。因此对很多国家来说,他们都不会完全停止增发货币,而是会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控制货币的投放量。当经济发展过热的时候减少货币投放,当经济发展所缓慢的时候增加货币投放,以此来调节社会的投资,从而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


贷款教授


怎么叫货币永不增发呢?就是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1亿元,每年回收多少钱就重新发行多少新钱。这样市场上拥有的钱币数量就始终是1亿元。

这种情况下,我们假设经济快速增长。就跟我国一样,2014年GDP是64万亿,而2019年达到了99万亿,增长了一半以上。

如果流通中的货币永不增发,肯定货币就会呈增值状态。如果货币不增发,严重时甚至我们的GDP增速都会受到影响。

大家预期钱越来越值钱,大家的做法是怎样的?肯定是疯狂积蓄货币,有银行的存银行,没银行的存现金。这种情况下,流通中的货币会越来越少,货币的购买力会不断升值,最后会出现,我们想买东西,不好意思,没钱了。那么就要回到以物换物的时代。

大家都知道货币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便捷性的一般等价物功能。当一般等价物功能被破坏时,货币也就失去意义了。

正常的做法应当是,保持货币价格价值的稳定,不断根据GDP增长增发货币。不过我们在发行中往往会适度增发一些,通过通货膨胀的预期加强和引导社会的投资,这就是复杂的社会货币政策。


暖心人社


货币增发与经济增速一致,那么物价会保持稳定,不管是猪肉价格还是房产价格,都会多年基本不变,这就是很理想的状态。


假如货币永不增发,那么就会有如下结果:


1、货币购买力越来越强,物价持续下降

货币总量是有限的,而生产力水平会不断提升,商品越来越多。单位总量的货币对应不断膨胀的商品,货币价值提升,购买力越来越强。

曾经2000元买一平米房子,二三十年不增发货币,也许只要不到1000元就能买一平米了。曾经30元一斤猪肉,一直不增发货币,10元一斤就能买到了。


2、社会流动资金越来越少,资金成本越来越高

财富会向少数人手中流动,不管是因为智商,还是因为爹妈,还是因为别的非市场因素。越来越多的资金存入这些人的私人账户,越来越多的现金放入他们的小金库,社会上的现金会越来越少。

物依稀为贵,社会上流动资金减少,贷款需求很大,但是能贷款的金额有限,自然会推升贷款利率。


3、企业大量倒闭,创业失败率持续攀升,失业率增加

货币不增发,商品源源不断生产,如果生产规模与消费规模保持一致还好,只要产能过剩,商品价格就会持续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如一潭死水,企业产能不敢提升,一旦提升企业的出厂价就会不断降低。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虽然成本低,但是也会拉低商品价格,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生存维艰,利润越来越少,难以维持运营,降薪裁员。同样的道理,市场有限,创业机会很少,创业失败率极高。


4、需求持续萎缩,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聚,社会流通资金越来越少,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失业率攀升,消费持续萎缩,全面经济危机呼啸而至。


货币增速超出经济增速,物价持续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胀有利于促进消费,经济体可以从中征收铸币税。

货币永不增发,一定引发通货紧缩。货币就如同人体内的血液,身体里的寄生虫会囤积大量血液,实际运转的血液越来越少,人体就会失去活力。


财智成功


任何政府,都不会让货币永不增发。在启蒙运动思想家没有发现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以前,即在国家主权属于皇帝的时代,铸币权比收税方便多了,又没有制约皇帝的力量;这足以导致货币超发。

比如王安石变法,政府给农民的青苗贷款利率25%,这比变法之前的私人贷款利率还低一点。这么高的利率,只能跟高通货膨胀相匹配。那时通货膨胀率肯定很高,但大家不敢说,可能也不让说。那时政府预算决算都没有硬约束,烂发铜钱不可避免。那时多少贯的单位,就是一大串铜钱,含金量很低。我高度怀疑大宋多么高的GDP想象,它需要支付契丹岁贡、边境安防(西夏、大理、吐蕃、辽),后来与金的大规模战争都需要巨大花费。

货币不超发,只能在落实人民主权以后,法治政府、法治联储、法治央行与联邦政府账目,美元实际上已经因此赢得世界信赖。美国为了美元铸币税,没有必要破坏它的美元形象,有节制的法制的获得铸币税世界并没有意见。美元,不可能不要偏得的铸币税;不增发美元绝无可能。其他世界货币欧元、英镑等也没有可能放弃铸币税永不增发。

其他国家哪个政府财政那么宽松呢?如果非要假设,会发生政府倒闭无法提供公共服务。之后再发生什么,那就是无政府状态——混乱。


云端美


如果货币永不增发,经济或也可能停止发展,关键是如何控制好度,而这个度与经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中国GDP要增长,实际上货币M2目前接近200万亿,才使得GDP达到近100亿元,如果没有货币增发,这个很难做到。但货币增发会带来通胀产生,只是货币增很大部分被房地产池子所影响,但一旦出现资金流出池子,通胀将可能非常明显。近年来,实际通胀你可能会感受到,比如房价以100-300%的上涨,你如果工资与收入没涨,相当于你在购买房子时,出现了严重的货币贬值;同理,生活中其它价格的上涨也使得你感激钱不够用。



董合生TCWL


假设货币永不增加发,社会经济是不可能进步的,这可能造成我们社会新的商品增量难以获得回报。

商品如果有增量,如果货币供应不增长,商品只有跌价销才能够完成交易。因为货币反映的是消费,货币少多供应的商品如果按照原价销售社会就消费不了,商品生产者只有降低销售价格才能够保证把生产的商品销售出去,这让商品生产者搞商品供应冒极大的亏损风险。实际上,金本位退出货币历史舞台 ,就是与它不能随着社会商品的持续增长而增加,阻碍了持续增长的商品交易的经济活动发展有关。

货币如果不增长,商品增长,就会造成货币越来越值钱的通货紧缩现象,从消费者角色度看你说这不正是金本位的优势,那不好吗。但是 ,你如果是一个生产经营者,你就会骂娘。商品价格越来越贱,就会损害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营者积极性。因为你的商品生产,是预垫付了资金的,生产增加的商品没有给你带来收入增长,还亏了自己垫付的资金,它愿意继续做吗?你看看凡是跌价的买卖,有经营者愿意继续做吗?对市场商品的持续供应有什么效果?

此外,市场如果货币永不增发,你还指望涨工资吗?

你可能会说,涨工资需要增发货币?

我觉得,你看见货币对我们的重要,没有看见增发货币对我们工资的增长的重要。我们增长的工资不需要多发货币配合吗?我可以说,我们对收入的期望值现在越来越高,这种期望你没有觉得,其实际上是把这种期望寄托货币增长上。

三四十多年以前,我们国家发行的货币很少,央行只发行了几千亿货币。那个时候物价便宜,我们的工资收入也微廉,商品生产也比较少,需要不了多少货币。我们的工资只有几十块,国家也没有生产多少商品。除了吃不饱的粮食,穿不暖的衣服,拥有的商品很少很少,多数商品需要凭票供应,你说这需要很多货币吗?

现在,我们的工资水平最少也有几大千,增长了几十倍,多的上百倍。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得最少的粮食也增长了一倍多,工业生产了世界几乎三分之一的消费商品,只是钢铁就增长了十几倍,你说如果还是那几千亿货币,能够完成交易?能够够给我们每个人发工资?

许多网络上自封的专家把货币增发与通货膨胀等同看,甚至把货币增长的幅度看成通胀幅度,这是错误的。商品供应增长需要货币数量配合增长,才能够保证正常的经济流通交易,促进经济的增长发展。货币增长只要与商品供应增量相适,并不会产生物价上涨的因素。例如,央行发行了一亿货币,正好社会多生产了一个亿的商品,这一个亿的货币就被一个亿的商品吸收了。

当然,物价是一种供求关系的反映,经济活动变化无穷,供求关系永远在变化,所以价格是变动的,我们不能避免物价变动。通货膨胀是一种收入分配调整机制,也是经济体系内部不平衡发展现象的存在的反映。例如,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或者不进步的服务业,有机会成本。我们每天都可以赚两百,如果你让别人赚一百,这怎么可能让这个工作有人干呢?只要经济正常发展内部不平衡的现在像存在,收入分配就需要继续调整,这不是抑住通货膨胀能够解决得了的。


蓉城草根财经


这个问题自身就有矛盾性。

因为货币总量是一个动态的固定,举个例子,我每天就做三碗饭,一家三口没问题。问题是经济不断发展啊,这意味着人口增多。人口增多,我一天还做三碗饭,这个就有问题了。

那么问题是,如果我一天只有三碗饭,怎么样能产生更多的人口?

所有这种情况矛盾。


婆婆妈妈VLOG


货币不增发,那就说明货币总量是一定的。换句话说,大家的资金都是在一个池子里。你的资金越来越多,别人的资金就会越来越少。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资金减少,但如果自己的资金增多是建立在别人资金减少的情况下,这不就是抢夺吗?

这就好比是有钱的企业主在自己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给员工发工资,企业主越来越没钱,员工越来越有钱,当企业主发不起工资的时候,员工就不为企业主工作了,当然企业主在没有收入的时候可能就雇不起员工了。

企业主没有动力组织生产,员工没有动力劳动,国家的经济总量就会停滞不前。人民的日常消耗是不会缩减的,每天不断消耗,还没有新增供应。人民的生活就会越来越贫穷,发生战争在所难免。

回想封建时期,为什么每隔几百年都会有比较大的战争,由新的统治阶级推翻老的统治阶级。在封建时期,经济增长相对较慢,人口越来越多,封建统治者占有了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每一次统治阶级的更换都是财富等级的重新洗牌。新上任的统治阶级往往要推陈出新,避免自己被推翻,只有尽可能让底层人民生活的好一些。

老的统治阶级被推翻,要么是底层农民起义,要么是外族入侵。农民起义者作为资金占有较少的人群,只有通过起义,抢夺统治阶级拥有的财富才能生存下去。那些外来入侵者也面临和农民起义者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他们是整个民族的问题,只有走出民族向外民族进行掠夺,才能维持生存。

往长远的未来去考虑,为什么我们要探索地球以外的生存空间呢?就是地球这个生存空间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考虑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地球迟早要被人们消耗殆尽。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总资源没有增长,就只有靠掠夺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对于老百姓来说,资源就是货币,货币必须要有增发。只有增发货币,才能让所有劳动人民都能获得财富的增长。

当然,货币增发是要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增发太多,势必会呈现大水漫灌的局面。所有人手中的货币都增多了,但是社会的经济总规模没有增加,购买力是下降的,并不能让人们的财富增加。

货币的增发要与实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为参考依据,而实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则是由一个国家的GDP来决定的。GDP越高,可以增发的货币就越多。


银行研究僧


如果货币永不增发,经济或也可能停止发展,关键是如何控制好度,而这个度与经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中国GDP要增长,实际上货币M2目前接近200万亿,才使得GDP达到近100亿元,如果没有货币增发,这个很难做到。但货币增发会带来通胀产生,只是货币增很大部分被房地产池子所影响,但一旦出现资金流出池子,通胀将可能非常明显。近年来,实际通胀你可能会感受到,比如房价以100-300%的上涨,你如果工资与收入没涨,相当于你在购买房子时,出现了严重的货币贬值;同理,生活中其它价格的上涨也使得你感激钱不够用。


中玉财经


随着经济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然而货币总量却恒定不变,最终会导致“名义”物价或者收入下降。

我们在研究货币创造过程时有一个重要的公式,MV=PY,即货币供给*货币流速=物价*收入。一般而言,货币流速的波动是比较小的,所以可以近似地认为流速恒定。那么当社会财富不断变多,而货币却不增发时,技术上等同于货币供给减小,那如果等式平衡,则物价或者收入必然有一项下降。

我们看一个简单例子,假设某国财富100,货币100(这里并没有标注单位,因为我们研究的是关系,单位有无不重要),此时货币市场均衡。随着经济发展,某国财富变为200,然而货币总量依然是100,此时市场上会发现并没有那么多的货币来“匹配”那些新增的财富,所以物价依然会是那样,甚至出现名义上的通缩的迹象(财富翻倍,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会变得非常刚性,各厂商将会使出浑身解数调动资金以期能匹配工人们新的薪水,工而人们的收入,随厂商调动资金的能力不同,实际角度而言是降低的)。程度严重时将会出现“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暴涨,手中持有现金的,甚至大量现金(相信我,社会越是这样,那些人手中的现金越是多)的那些人将用于储蓄(因为利率很高),投资(因为收益率很高),或者兑换投资成外币资产,前两者会导致经济进一步增长,如果货币依旧不增发,货币财富的不匹配将更为严重。第三点会导致本币大量流失,进一步压缩本国的货币存量,同样也会使问题更为恶化。高企的汇率下,出口几乎是废的。

到最后,人们会使用本币的替代物来代替原有的货币功能,例如物换物,甚至抛弃本币,直接使用外币结算。世界上直接使用外币(最多的是美元)进行日常交易的国家有不少,但是往往是因为货币当局无法将本币持续保持在一个稳定的价值区间内,剧烈的波动导致本币的货币结算功能逐渐丧失,从而使得人们抛弃本币。

“国币当局无法将本币持续保持在一个稳定的价值区间”可以是货币超发(这是实务中绝大多数例子的原因),当然也可以是货币不增发,无论货币太多或者太少,其核心原因都是货币要么丧失了与财富匹配的功能,要么就是直接导致支付媒介的缺失,我们前面提到的100财富100货币的某国,如果因为购买大量外币资产导致本币外流+剩余资金用于投资本国来创造财富,如果最终变为100000财富10货币,那么很多人将无法完成“支付”的这一动作(因为手中就没有本币了),当然货币当局可以进一步拆分现有的货币存量(0.001元,0.0001元,0.000000001元将会面世,主意这个和津巴布韦的现象正好是对立面,但面临的问题,同样严峻),但依旧改变不了复杂的支付及结算功能,最终依然会导致人们弃用本币,从而使用方便得多的外币,完成交易和支付的需求。

顺便说句次贷危机时,太多的无偿还能力的人,因为次级贷款的存在,获得了购房及贷款的资格,然而加息和房地产市场的衰退,直接导致借款人违约(因为还清贷款还不如直接把房子给到银行,因为那时房子还没需要还的贷款贵),这个情况的表现和货币永不增发有点像(都是手上没钱,即使有还款意愿,手上也没有货币来进行支付),当然根源是截然不同的(造成“手上没有货币”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