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當代世界小提琴界的“女梅紐因”——穆特

穆特是當今世界上青年小提琴家中的傑出代表,也是世界音樂舞臺上舉足輕重的顯赫人物。她的非凡藝術才能,曾經受到許多德高望重的老音樂大師們的讚譽。

安妮-索菲亞·穆特於1963年6月29日出生在南德意志Rheinfelden,Baden(萊因費爾頓)。她的父母不是音樂家,但兩個哥哥與她一樣都從小喜愛音樂。

她的第一位正式小提琴教師名叫埃納.赫尼希伯格,是著名前輩小提琴大師卡爾.弗萊什的學生。穆特在跟隨他學習期間,可以說將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進了小提琴藝術當中。

當代世界小提琴界的“女梅紐因”——穆特

1970年,七歲的穆特在“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從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注意。大會破例為她頒發了特嘉獎。

1974年,穆特又在另一個比賽中獲勝。穆特的恩師埃納.赫尼希伯格逝世後,穆特考入了阿伊達.斯托基教授所在的瑞士溫特圖爾音樂學院,並最終如願以償的成為斯托基教授的學生。

熟悉穆特藝術生涯的人都知道,她所取得的成功是與著名指揮大師卡拉揚分不開的。她和卡拉揚的長期合作,不僅使她在藝術修養和藝術品位方面得到了鍛鍊與提高,同時也極大的提高她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一般來說,任何一位演奏家的演奏都與他自身的血統和性格有著直接的關係,在這一點上,穆特也不例外。她是一位典型的德奧血統的演奏家,因此具有著嚴謹的思維邏輯和內在個性,這些使她形成了優良的演奏素質和高檔的藝術修養。

當代世界小提琴界的“女梅紐因”——穆特

隨著穆特年齡的增長及閱歷的豐富,她在藝術上的全面造詣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這一切傑出的成就都得益於她後天的努力和善於觀察,多方學習的刻苦精神。

穆特在成年以後的藝術經歷中,已不僅僅受益於卡拉揚一人了,她在自己的表演實踐中,從梅紐因、阿卡多和羅斯特羅波維奇等大師的身上雪到了許多對她有益的東西。

穆特和梅紐因的接觸中,越來越多的學習和感受到了許多音樂方面的精華偉大見解,並逐漸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與風格運用到了自己的演奏當中。後來,人們將穆特比喻成當代世界小提琴界的“女梅紐因”。

當代世界小提琴界的“女梅紐因”——穆特

穆特除了在小提琴獨奏領域成為了獨領風騷的人物,在室內樂演奏領域中,她的業績是極不平凡的。在這方面,她最為耀眼的成就就是與著名大提琴大師羅斯特羅波維奇和中提琴演奏家基奧皮納一起組成的三重奏組所進行的廣泛演出。

穆特性格素熱情,從沒有半點盛氣凌人的架子。人們堅信,她今後的藝術道路必將是光輝和漫長的,隨著藝術成就上的飛速發展,她一定會變得更成熟,更出色,更美麗無窮和受人喜愛。

而她那令人無比心醉的小提琴演奏藝術,也必將在新世紀中發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當代世界小提琴界的“女梅紐因”——穆特

這位女藝術家的獨特愛好之一是同時代的小提琴作品。維托爾德·魯託斯拉夫斯基、諾伯特·莫瑞特、克里斯托夫'彭德雷茨基、沃爾夫岡"裡姆、亨利"迪蒂耶、塞巴斯蒂安"卡利爾和安德烈"普列文爵士都有作品獻給她。2007年又計劃推出索菲亞·古拜杜麗娜(Sofia Gubaidulina)的小提琴協奏曲的首演。

1987年,安妮-索菲·穆特成立了魯道爾夫-艾伯勒基金會,以資助歐洲範圍內年輕的絃樂器演奏者。這個基金會受到於1997年秋在德國慕尼黑成立的安妮-索菲"穆特基金會的友人圈子的支持,這個圈子活躍於全世界。

對於安妮-索菲"穆特來說,關心當代醫療和社會問題的工作有重要意義。她通過定期的慈善音樂會來支持這種關切。例如,她在2006年為哈娜和保羅·格雷柏基金會(Hanna und Paul Grab Stiftung)、為慕尼黑以色列文化村建造猶太中心和里加的SOS兒童村進行了演奏。

當代世界小提琴界的“女梅紐因”——穆特

安妮-索菲"穆特是一級聯邦鐵十字勳章、巴伐利亞州勳章、巴登符騰堡州獎章和奧地利科學藝術榮譽十字獎章得主。2002年她曾獲得巴伐利亞馬克西米利安科學藝術勳章和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文化榮譽獎。2003年被巴伐利亞州科學、研究和藝術部授予“Pro Meritis Scientiae Et Litterarum”(科學與文化勳章)榮銜。2005年她獲得奧地利科學和藝術十字榮譽勳章,並被法國文化部長授予“Offic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的榮譽。2006年2月1日,她在斯特拉斯堡被授予“Victoires de la Musique”(“音樂之光”獎)。


關於她的莫扎特計劃:
這個計劃,她這樣回憶道,其實早在她六歲的時候就已經愛上了莫扎特。三年之後,她和一個省樂團首次登臺參加音樂會演奏。但她在赫伯特"馮"卡拉揚指揮下演奏的G大調協奏曲,形成了第一個高潮,當時安妮-索菲"穆特13歲。“從那以後,莫扎特簡直就成了我每天的生活”,她解釋說。“他的英靈無處不在,即使當我演奏同時代人的作品時也是如此,而我也不斷地進行新的嘗試,試圖更接近他。他是伴隨我成長、一直在我生活的跑道上每一處等待著我的作曲家。”

當代世界小提琴界的“女梅紐因”——穆特

屬於這個計劃的一些作品,她已經錄過一次音。當然不僅她本人,她對莫扎特的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也發生了變化。“12歲時人們全憑純粹的本能做事情”,她說道,“但是,總讓本能牽著鼻子走是不夠的——那樣人們只是在重複。只有當本能和一種好奇的理解力相結合的時候,才能在藝術上成長。”無論如何,這個計劃不應該畫上一個句號:“我希望,對聽眾來說,會有一些積極的驚喜,但是,這些錄音不應取代那些已經存在的唱片。這個計劃應該紀念莫扎特,是向他的天才的一個深鞠躬。”

同時,這位女小提琴家也不願妄稱自己能夠擔當指揮家的角色。“我不是指揮家。但我能夠指揮——一來,因為我天分中有這種能力;二來,因為我很清楚我對一部作品的期望,而且我能給一個樂團解釋並啟發那些音樂家。莫扎特也是樂器演奏家多於指揮家,在比較小的範圍內,我試圖竭力仿效他。”雖然,她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和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過這些協奏曲,但她還是特別關心和倫敦愛樂樂團一起錄音這件事:“有些樂團的聲音聽起來像天鵝絨般柔軟,但是倫敦愛樂樂團更像一輛保時捷汽車——富有生命力而且年輕,他們的演出全都很成功。他們的莫扎特是快的,這種快與速度無關,而是快在反應時間上。它從來不是那種讓人休閒放鬆的室內樂。”

她說,莫扎特要求的比“優美的”演奏還要多。弓法和音符之間的空間特別重要。“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每一個音符都是很珍貴的並值得重視——特別當管絃樂配器使獨奏家們如此可怕地暴露弱點的時候。在浪漫主義的作品中,管絃樂配器為小提琴家創造一個具有誘惑力的背景。但是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每一件樂器都必須在恰當的時刻出現,而且在風格、形式和速度上也必須恰到好處——這就要求每一個成員都有出色的演奏。或許這種認識所引起的恐懼妨礙了我在以前就進行莫扎特作品的再次錄音。”另外,她對大多數演奏莫扎特的方式並不是很贊同。“今天,人們太看重精湛的技藝,缺少優美、明朗和矜持——柴科夫斯基稱莫扎特的音樂如‘天使一般’很有道理。莫扎特的音樂猶如我們靈魂的X光片,它顯示出,那裡是什麼和不是什麼。”

當代世界小提琴界的“女梅紐因”——穆特

出於周詳的考慮安妮-索菲"穆特與每一次歷史性“本真的”演出保持距離,對她來說,那種演出好像是一種不可能的事情。“與莫扎特的同時代人相比,我們有完全不同的聽覺習慣,而且不是生活在一個真空世界裡。我不能那樣做,好像我們可以讓時間倒轉並重新像250年前的人們那樣聽音樂。我們有另外一種審美觀和風格典範。”她不使用羊腸製作的琴絃,而是絕對贊成使用現代的小提琴上弦方式,因為這樣一來,在音量、音色和細微的變化方面,樂器會獲得更大的可能性。“這種表現力屬於莫扎特的作曲風格。”

她坦白地承認,那些為錄音選擇的三重奏,其中小提琴最重要。那些作品是莫扎特純為消遣而寫,也是為他自己,因為他相當經常的演奏這些曲目。根據她的看法,那些協奏曲顯示了莫扎特的天才在一個很短時期內令人驚歎地迅速活躍起來。在這些奏鳴曲中,他漸漸將小提琴從次要的角色——在18世紀時它作為伴奏樂器——中解放出來。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微博搜索(拉小提琴的滷蛋)/(博陽提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