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朱熹家訓》僅317個字,卻億萬人收藏,只因其太有價值了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教育家、文學家。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出生福建尤溪,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南平)崇安。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後",提出"存天理,滅人慾"。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豔或典故堆砌之病。朱熹既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熱心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無論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實踐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朱熹家訓》僅317個字,卻億萬人收藏,只因其太有價值了

原文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

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

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

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

----------------------------------------------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

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

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

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

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

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

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

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

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於身體,

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朱熹家訓》僅317個字,卻億萬人收藏,只因其太有價值了

譯文

當國君所珍貴的是"仁",愛護人民。當人臣所珍貴的是"忠",忠君愛國。當父親所珍貴的是"慈",疼愛子女。當兒子所珍貴的是"孝",孝敬父母。當兄長所珍貴的是"友",愛護弟弟。當弟弟所珍貴的是"恭",尊敬兄長。當丈夫所珍貴的是"和",對妻子和睦。當妻子所珍貴的是"柔",對丈夫溫順。侍奉師長要有禮貌,交朋友應當重視信用。

遇見老人要尊敬,遇見小孩要愛護。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紀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紀比我大,我一定遠離他。不要隨便議論別人的缺點;切莫誇耀自己的長處。對有仇隙的人,用講事實擺道理的辦法來解除仇隙。對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誠正直的態度來對待他。不論是得意或順意或困難逆境,都要平靜安詳,不動感情。別人有小過失,要諒解容忍!別人有大錯誤,要按道理勸導幫助他。不要因為是細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為是細小的壞事就去做。別人做了壞事,應該幫助他改過,不要宣揚他的惡行。別人做了好事,應該多加表揚。

待人辦事沒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務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損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賢才和嫉視有能力的人。不要聲言忿憤對待蠻不講理的人,不要違反正當事理而隨便傷害人和動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義的財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擁護。不可不勤讀詩書,不可不懂得禮義。子孫一定要教育,童僕一定要憐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學識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難的人。這些都是做人應該懂得的道理,每個人盡本分去做才符合"禮"的標準。這樣做也就完成天地萬物賦予我們的使命,順乎"天命"的道理法則。

《朱熹家訓》僅317個字,卻億萬人收藏,只因其太有價值了

賞析

《朱子家訓》寥寥數百字,卻全面闡述了朱熹關於做人的準則:仁、義、禮、智、信。《朱子家訓》字字珠璣,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濃縮。《朱子家訓》倡導家庭親睦、人際和諧、重德修身。俗話說:做官先做人,官清先家清。為官者《朱子家訓》不可不讀,不可不看,不可不學,不可不用 。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