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8家Tier 1企业中国电动化“布阵图”

山雨欲来风满楼。全球汽车产销量下滑裹挟,整个产业链“哀鸿遍野”,业绩下滑、裁员、关厂、调整营收目标、重组等成为行业常态,而紧抓机遇转舵电动化似乎成为零部件企业“唯一”出路。

电动车的兴起,将使汽车产业原有的零部件体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汽车零部件的市场竞争将变得尤为激烈。传统汽车零部件厂商电动化转型迫在眉睫,未来谁能拥有符合市场要求的电气化零部件,谁就能在这场零部件战争中占据优先地位。

而中国作为全球公认的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自然也是Tier 1企业争相抢夺的新能源“阵地”。

2019年,包括大陆集团、博世集团、采埃孚、博格华纳、麦格纳、电装、法雷奥、德尔福等Tier 1企业均已明确转型电动化,并有序大象转身,均将中国市场作为最主要的市场布局。高工电动车整理发现,Tier 1进军中国市场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与中国零部件企业合资合作换市场。包括采埃孚、麦格纳、电装等在中国布局的同时,选择与中国零部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进一步打开中国电动化市场。

如采埃孚与卧龙电驱动成立电驱动合资公司,电装与东软睿驰成立电控公司,而麦格纳与华域汽车的合资公司已经量产三合一电驱动系统。

二是、加大在华研发及投资力度,为中国市场定制化生产及服务。如采埃孚今年在广州设立其第在华的第三个研发中心,推进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研发,德尔福更是实现电气化产品的100%本土研发生产等。

三是、绑定新能源车企、电池企业。包括博格华纳、麦格纳、博世等企业均深度绑定合作关系,如博格华纳、麦格纳分别与北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麦格纳进一步与北汽绑定生产合作,博世也与宁德时代签订电芯的长期采购等。

此外,动力电池领域外资也“默认解禁”,包括LG化学、松下等均进入目录的电池供应商,并且LG、SKI、松下等日韩企业均加速在华电动化布局,如SK集团与北汽的合资公司北电爱思特江苏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不久前竣工投产。

2020年,随着特斯拉国产车型产能释放、包括宝马、奔驰、戴姆勒、大众等电动化车型的市场投放,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将重塑,外/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占比将大幅提升,届时外资Tier 1企业市场需求的将进一步释放。

这些企业已经为做好准备。2019年就加速新车型的配套,在工信部的新车公告中,博格华纳、大陆汽车、日本爱信、联合汽车电子、日本电产等等企业强势进入,其中博格华纳更是在第11批推荐目录中摘得电机配套企业的桂冠。

而这对国内零部件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国际化重量级选手,国内零部件企业需要深扎技术,磨炼产品,只有综合实力强的零部件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借此发展壮大。

站在2020年初这个时间节点,复盘2019年Tier 1企业的中国电动化布局及策略,这些企业的围绕技术革新、新品开发、产能扩张、市场储备等多维度电动化布局,可为中国零部件企业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及技术风向。

采埃孚与卧龙电驱动合资合作换市场

总部位于德国的采埃孚,2016年成立电驱动技术事业部,将其电驱动业务全面整合,并侧重于开发生产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产品包括乘用车混动系统及全电动车桥驱动系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采埃孚自然是重点布局,如2019年就与中国卧龙电气成立合资公司合作换市场,并在中国建立第三个研发中心。

2019年11月,采埃孚与卧龙电气驱动集团共同组建新能源汽车电机合资公司,为采埃孚及新能源汽车市场供应电机及其部件。2019年11月,采埃孚还7亿元在广州建设其在华的第三个研发中心,推进汽车电子、制动、转向及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的研发项目。

产能布局上,早在2018年8月,采埃孚还在杭州萧山开发区投资1.5亿美元建立厂房,引入电驱动生产线生产电驱动产品,规划产能40万套,预计2020年量产电驱动产品。

麦格纳: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国产

麦格纳与北汽集团2018年就宣布成立两家合资公司,2019年1月双方技术合资公司麦格纳卫蓝江苏镇江揭牌。合资公司将建立整车全新开发体系流程、机制与知识管理体系,并同步启动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的建设。

同年7月,麦格纳又与北汽、镇江市政府签署北汽麦格纳高端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相关协议。重组北汽镇江,共同推进北汽麦格纳推进ARCFOX量产,规划产能规划18万辆。最新消息是,ARCFOX试生产的首辆车型已下线,有望2020年投产上市。

此外,10月底,麦格纳与华域汽车合资公司华域麦格纳“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在上海工厂投产,产品将配套大众MEB平台在华车型。

博格华纳“来势汹汹”

今年5月,博格华纳还与电池模块和电池包供应商Romeo Power Technology,新增电池PACK的产品布局。

2019年12月,博格华纳推出电机新品——高压发夹式电机HVH 146。公司将与一家OEM制造商合作,并将这款电机应用于轻型混合动力乘用车,计划在2020年初投产。

此外,博格华纳2019年还为威马EX5、威马EX5pro、欧拉iQ、理想ONE、领界EV等多款车型提供电机配套。在最新一批推荐目录中,博格华纳配套5款车型首次位列电机配套企业榜首。

博世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48V电芯

博世官方信息显示,截止2019年5月。全球已经有超过100万辆电动车配备了博世动力总成部件,预计2022年底这个数字将增加至1400万辆,并将在2025年在电气化交通领域的业务销售额增长至50亿欧元。

博世同样重视研发和生产的本土化。博世2018年3.3亿在苏州打造全新研发中心,2019年3月其投资额7.7亿元的首个智能助力器(iBooster)生产基地又南京落成。据悉,博世iBooster与ESP组合可实现10%以上的能量回收,相当于续航提升10%。

2019年9月,博世集团还宣布与宁德时代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后者将在全球范围内为博世48V电池系统提供可靠动力内核。

大陆集团: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天津量产

大陆集团坚定电动化决心,规划2030年停止开发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内燃发动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成立动力总成部门并规划上市。其上海车展展出一系列技术成熟并可立即投产的驱动系统和电子器件,在原有48V混动和PHEV等解决方案扩展至高压驱动系统。

在产能规划上,在天津和常州两地大力投资建设新的动力总成生产基地。其中逆变器、减速器和电机三合一集成化产品在中国天津全球量产,该产品提供1500千瓦时的功率,同时具有空间方面的优势和轻量化的优势。

法雷奥:超2亿上海建48V电机基地

高工电动车获悉,法雷奥不断加大在华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领域的投入,包括抵押高压产品、热管理、传感器、自动驾驶等,如电动化领域上,与西门子成立的法雷奥西门子布局高压系统,与凯辉基金合作成立基金,投资在华移动出行的初创企业等。

2019年10月,法雷奥在上海浦东新区投资2.06亿元建立智能工厂主要生产48V轻混电机。此外,法雷奥推出了全系列电池热管理专业技术,可延长续航30%,在2019年年底已实现在华量产。

德尔福:800V逆变器量产

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德尔福首次推出800V碳化硅逆变器,相较400V充电系统,该产品可以将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缩短一半。德尔福也是全球首家实现800V碳化硅逆变器量产的企业。

在本土化研发上,德尔福也是100%在本土开发研发电气化产品的企业,目前,德尔福在上海和苏州建立了研发中心。此外,德尔福本土化的生产也在同步进行,其位于苏州的生产基地目前已经投产,产品包括组合式逆变器和直流/直流转换器。

电装:20亿在华建电动汽车零部件工厂

电装宣布,预计2020-2022年在全球向包括HEV、PHEV、EV等电动车零部件投资约1800亿日元。在中国市场,其拥有30家子公司,涉足车载空调和发动机零部件等的生产。

为应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2019年5月,电装宣布将在中国建设纯电动汽车零部件新工厂,投资总额20亿元,预计2021年投产。

早在2018,电装中国就与东软睿驰合资成立睿驰电装(大连)电动系统有限公司,开展电机控制器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销售等业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