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就是不爱洗手怎么破?

0-6岁的育儿百科全书

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松育儿套路

在这个非常时期,大家都知道洗手对预防病毒传播的重要性,相信每个家庭都在狠抓日常洗手工作,尽量做到每次出门回家、饭前便后都去洗手。洗手频率对照往常一定会有所增加。

可是小孩子永远是日常生活的不稳定因素,有些孩子本来就很讨厌洗手,这一旦增加频率更是不愿意,尤其是那种比较敏感倔强的小孩,每次洗手都要打架,虽然说也可以强按着洗了,但是每天搞得这么鸡飞狗跳的也不是办法。

有没有比较怀柔的方式,让孩子可以自动自发的好好洗手呢?

首先,要避免下面这些错误的心态

1,企图让孩子产生对病毒的焦虑

我们大人之所以能够做到每天勤洗手,多半是因为对感染病毒的焦虑,而“做点什么”可以有效的减轻焦虑情绪,好像多洗几遍手就感觉不那么紧张了,可以说焦虑情绪是让成年人勤洗手的主要动力。

但是如果你也想让孩子和你同样焦虑,进而产生洗手的动力,就会出现问题。

因为焦虑这种情绪源自“恐惧”,只不过它不是对当下的恐惧,而是对未来没发生的事情的恐惧。

可问题是,越是小的孩子,就越是活在“当下”,默认当下的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小孩子都特别容易有“分离焦虑”,因为他们会认为“分离的状态”会一直持续,妈妈不会回来了,你再怎么和他说,妈妈很快就会回来,多半是没用的。对健康上也是同理,孩子感觉当下的自己很健康,他也会认为这种健康的状态会一直持续,你跟他说,如果你不这样做,未来就会生病,他也无法感知到这种来自未来的威胁。所以,正常状态下的孩子是对焦虑感知无能的,他们通常都不愿意洗手,不害怕吹风淋雨穿的少,也从不担心不好好学习以后会找不到工作,都是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了,有那种天生比较敏感比较怂的孩子,会被父母这种焦虑的情绪所影响,但是因为他们“活在当下”的年龄特点,所以往往会把对“未来的恐惧”,直接转化成对“当下的恐惧”,陷入应激状态无法自拔,没完没了的去想“我生病了我要死了”之类的问题,影响日常精神状态乃至睡眠的质量,变成另一种让父母更加崩溃的情况。

所以呢,想让孩子好好洗手,不要试图用情绪影响他,咱们可以和孩子讲道理,说洗手可以杀死手上看不见的小虫虫,但是不要企图威胁或吓唬孩子:“不洗手就等着生病吧,生病会死啊!”,结果一般不会如你所愿,要不然就完全没用,要不然就把孩子吓唬懵了。

2,期待孩子能够自动自觉的洗手

很多父母通常会在孩子的手要触碰到食物的时候,才大吼一声:“有没有洗手啊!?”然后斥责一通孩子为什么不知道洗手,说一百遍了也没记性,怎么就是不让父母省点心,blabla……

这样的经典场景,往往成为孩子讨厌洗手的最大原因,因为“洗手”这件事,往往是和被责备被贬低以及被吼的场景联系在一起的,真的是变成心理阴影,谁会因为洗手被训而喜欢洗手呢?又不是天生受虐狂!

让小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经年累月的不懈努力,就算是大人,如果没有病毒威胁,也会经常忘记洗手,更何况是“活在当下”的孩子呢!

对小豆丁来说,“忘记洗手”才是正常操作,想起来洗手,那才是反常的。固然会有一些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会很热衷强调日常秩序,有热爱洗手的行为,但那也只会持续一个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孩子对秩序没有那么敏感了,就算是心中认同“勤洗手”这件事,也会经常忘记洗手,需要父母坚持不懈的提醒,才能内化成习惯,而这个内化的过程,最需要的是正向的鼓励,而不是负面的斥责。

所以,我们要放平心态,默认孩子就是会忘记洗手的,如果孩子没去洗手,不要生气有情绪,平静的提醒他第一万零一次“去洗手!就好了,教育的方式请简单点,再简单点!有事说事,别冲着人来,千万不要训斥也不要唠叨一大堆有的没的,只会让孩子心生反感。

相反的,如果孩子居然想起了去洗手,那反而要大喜过望,好好表扬才对,这说明孩子的洗手习惯的内化已经进展了一大步,要为孩子的进步而庆祝。你的表扬也会强化孩子的行为,孩子的内驱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总而言之,好习惯是表扬鼓励出来的,训是绝对没用的。

心态摆正了,咱们来看实际操作,有些孩子已经非常讨厌洗手了怎么破?

1,一起洗

你会发现,孩子在家洗手经常会耍赖,但是通常不会抵触在幼儿园洗手,因为幼儿园里洗手是一个氛围,别的小朋友都洗,就你不洗就显得不合群,小孩子也受不了这种来自集体的压力。

所以,想让孩子配合洗手,就弄得气氛足一点:“现在是洗手时间,爸爸妈妈宝宝一起排队去洗手咯!谁第一个洗?”你娃多半嗷的一声窜出去。

人越多压力越大,多子女家庭就更占便宜,哥哥姐姐一带头,弟弟妹妹恨不得去抢水槽。如果没有兄弟姐妹,拿个娃娃什么的一起洗,孩子也一样会受感染。

2,轻松欢乐的洗

洗手的过程要欢乐一些,当大人的先把情绪调动起来,用夸张一些的语言动作来帮孩子洗手,搞得越是幼稚越好,就当自己才3岁:

洗——手——啦!小宝贝在哪里呀——

让我看看你的小手手,哎呀呀,黏糊糊的!有很多小虫虫在上面呀!我们快把他洗干净好不好呀!

哗啦哗啦放水啦!我们冲一冲啊冲一冲!

抹上洗手液,哇呜,滑溜溜滑溜溜~~~~我们要洗手心,手背,手指头尖儿,手指头根儿,看整个手手都有泡泡了嘛!哇!都有泡泡啦~~~~

然后我们冲一冲啊冲一冲,小虫虫都冲掉啦~~~

洗干净啦,现在我们来擦干来擦干,哎呀呀,毛巾在哪里呀!噢,宝宝找到啦,在这里,我们擦干净擦干净!

……

这么又哄又逗的洗手,相信宝宝们都会接受,只不过当大人的会比较累一些,哪里有那么多的体力陪孩子天天玩这一套好几遍呢?

当然,咱们也不至于一直这么搞,但是对于对洗手已经很抵触的孩子,你想要改变他,让他对洗手这件事的感觉变得积极,那就必须要累一点,给人家点儿甜头,等孩子不抵触洗手了,你可以把这些戏精的步骤慢慢的不着痕迹的减少一些,孩子也不会察觉,这样循序渐进的精简,直到可以不戏精的正常洗手,孩子都没有反抗情绪,也就大功告成了。

3,洗完有奖励

这个奖励不是指物质上的奖励,而是一些情感上的奖励。

譬如说,搞一个“检查洗手”的仪式:

宝宝来,妈妈看看你的手手洗得干净嘛?

挖!好白好嫩的小手手啊,这是谁家宝宝的小手手洗得这么干净呀!?

让我闻闻,哇!还香香的呀!真好闻真好闻,你也来闻闻!

现在我们可以用干干净净的小手手来吃东西啦~~~

总而言之,就是用各种方式表扬他洗得好洗得妙洗得呱呱叫就对了!

那如果孩子明显洗得不够好,没洗干净还要奖励嘛?

当然要的呀,只要孩子愿意去洗,那就要奖励,就算是挑毛病,语气也是要鼓励的,孩子才能愿意去做得更好呀:

让我看一看,手指头洗的很干净,好棒棒!手心也洗得很干净,好棒棒!哎呀呀!这是什么,手背这里为什么黑黑的呢?!啊,那怎么办?宝宝要不要再好好洗一下,让整个手手全都白白嫩嫩干干净净的呢?

4,角色转变的洗

如果觉得孩子对洗手越来越不上心,你可以和他玩点不一样的,让孩子去当那个主持洗手的人,爸爸妈妈处于被监督的对象。

让孩子组织爸爸妈妈去洗手,监督爸爸妈妈是不是认真洗,洗完之后检查爸爸妈妈有没有洗得合格。

相信孩子一定非常喜欢这样的角色转变,在要求大人的同时,也会自然而然的 认真要求自己。

5,换个方式洗

有一些比较敏感的孩子不爱洗手,不是因为氛围不好,而是因为洗手给他们带来很糟糕的触感,譬如说,不喜欢蹬着凳子站得太高害怕,不喜欢水温太冷或者太热,不喜欢被水星喷溅到自己脸上,不喜欢自己被弄湿,不喜欢肥皂带来的滑溜溜的感觉等等。

如果是这种情况呢,那就是无论如何都不爱洗的 ,还是要想办法看看他到底不喜欢洗手的哪个部分,想办法改善,让他们循序渐进,能够慢慢的对洗手脱敏。

我家毛头一岁半左右的时候,就是这样,极度讨厌洗手,洗一次手能嚎半个小时,不用吃饭的节奏。我只好先退而求其次,给他用湿巾多擦几遍手就算洗了,等他适应了擦手,把湿巾换成更湿的毛巾,再打上肥皂,再用湿毛巾擦掉。这个也适应了之后,再用小水盆盛些温水摆在他面前,让他试着去沾一些水来玩……

大概用了一个多月吧,终于能适应洗手这件事了。

当然我家毛头是属于比较奇葩的类型,相信大多数孩子都不用这么费事。

没想到说个洗手也能说这么多……希望大家不觉得橙子啰嗦。

其实也不光是洗手,很多日常孩子不愿意做的麻烦事,包括换衣服啊,洗澡啊,刷牙啊,都可以参考以上动作。

最后,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够配合洗手,健健康康的。

春天快要来了,大人都陆续的在复工,愿憋坏了的孩子们也能早日出门吧。

孩子就是不爱洗手怎么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