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播種者說|杏澤資本陳海剛:疫情下創新葯市場會流入更多“水源”

“每次疫情到來時,政策和監管上都會有一定的突破。”

出品:財經塗鴉

據外媒報道,穆迪在上週一份報告中指出,如果疫情繼續持續下去,原研藥企可能會看到中國市場對於創新藥物的需求發生下降。而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的傳播可能會促使各國政府加強對抗病毒藥物的儲備。投資者不免也有類似的推斷。

杏澤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海剛認為,就創新藥投資來說,疫情的短期持續不會影響一級市場長週期的投資邏輯和估值。創新藥企將遇到更多的資金、更大的機會。

陳海剛還表示,隨著二級市場醫藥公司資金變充裕,這些公司會更積極投資,無論是通過基金還是公司去做併購。

播種者說|杏澤資本陳海剛:疫情下創新藥市場會流入更多“水源”

杏澤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海剛博士

杏澤資本專注於投資醫療健康行業尤其是創新藥領域早期和成長期的優秀企業,曾投資中國第一個申報PD-1臨床的企業君實生物、Car-T企業優卡迪生物,建立了小分子平臺企業信諾維。杏澤資本成立了三期人民幣基金,規模分別為5億、10億和15億元。


Q:財經塗鴉

A:陳海剛

Q:疫情會對創新藥企和投資有負面影響嗎?影響程度如何?

A:我們與這種觀點是相反的,我們自己復工、和同行交流後看,疫情對新藥產業和投資更多是一種推動和機遇。首先大家都會參照歷史,本次各行各業的分析會基於歷史去推斷,十幾年前SARS後就有一些企業因為抓住了機會而發展起來,如東陽光(600673.SH)和一些中成藥企業。本身疫情對醫療行業是一個刺激,每次疫情到來時,政策和監管上都會有一定的突破,像這次就開通了一些加快新藥臨床試驗的綠色通道。

除了企業發展的機會,如果看更長遠的影響,我們認為這次疫情有更大的影響範圍,大家的反應更強烈。大家表現出空前的對醫療系統的重視,在公共衛生系統、新藥研發、醫療護理服務等方面都有體現。

對投資和創業上幾乎沒有影響,即使有也是短暫的,對於基金管理人來說,反而更容易能募集資金,尤其是創新藥方向,一級市場大家看得還是比較長期比較正面的。

實際上讓我比較意外的是二級市場的表現,開市之前大家擔心宏觀層面有影響,也會波及醫藥上市公司,但實際上資本市場修復速度很快,投資人願意用更多資金長期投資這個板塊。應該說這是資本市場形成的共振,二級市場先體現出來了,一級市場沒有那麼快,但可預見有更多資金流入一級市場。

Q:投資業內並沒有把疫情看作負面影響,而是在市場關注度提高的時候,機會被放大了。

A:是的,我認為大家的承受能力更強了或者說更專業、更有經驗了,經歷過一些所謂負面的事件後,大家看得更長期了,沒有太多恐慌,對疫情的結束也很有信心了。

Q:剛剛成立的杏澤三期基金的投資方向有什麼新的側重?

A:創新藥大方向不變,但也會有一些小調整。因為在這個領域會不斷有新的技術湧現,我們做基金的四年時間已經有新的技術和產品出來,一開始我們投的是一些相對傳統的小分子或大分子的單抗藥,後來投資組合中出現了很新的東西如抗體偶聯(ADC)、CAR-T細胞治療、雙抗。作為我們早期投資人來講,一定是要投新東西,我們的投資也是跟著技術的發展方向來走的,這一兩年有一些新的突破的應該是在基因治療這一方面,這是我們會花更多精力去看的方向。

原有的方向我們還會繼續投資,科技類行業新的技術出現後,舊的技術完全被淘汰掉了,製藥行業比較有意思,新舊技術可以並存。小分子化藥這麼老的技術,也會有的新的靶點和新的藥物做出來,意味著不斷有新的投資機會。所以我們相當於是在做一種加法。

Q:提到新技術,AI製藥作為一種新的篩選藥物的途徑被生物藥企採用,在疫情期間也有國外AI生物藥企幫助加快抗病毒藥物研發。這種方式多快能被投資界普遍接受呢?

A:不同的觀點代表了不同群體固有的做法,有些人學習工作經歷是用傳統的方式去篩選藥物,可能等他開始接觸到用AI手段去研究藥物的時候已經過了他工作學習的巔峰期;另一些群體甚至不是醫學專業出身的,但是團隊有交叉學科背景去做新的研發嘗試。現在大家觀點的不同主要在於新的方式還沒充分證明此方法的成果,通過AI找出一種藥物來獲批上市。從投資人的角度,在早期一定有很大不確定性,我們的投資項目也是一樣,回過頭看當時也有很多不確定性,不知道這個概念能否得到驗證,它一開始可能只是針對一個很小的市場,例如原先針對罕見病或比較窄的適應症的項目,當時並不確定它能否拓展到更廣大的領域,但這也是風投的意義所在。

Q:中國的基金和投資人包括杏澤在內,為什麼逐漸加大了對美國標的的投資?

A:從募資基金的角度,有很多新的美元基金的成立,自然會偏向投海外的項目,特別是過去一兩年人民幣的募資有些困難,美元基金增多。第二,這可能是基金管理者的共識,人民幣基金能夠通過ODI等形式去投海外項目,大家願意看海外,是因為技術的源頭還是在美國,一些創業者是從美國迴流回來的,另一些人留在了海外開公司。當我們前期投了一些項目後,自然而然就能通過資源網絡去接觸到海外的項目,逐漸積累到出手的機會。國內基金投資範圍擴大,這也是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

Q:疫情開年的情況下,今年被投企業會不會被迫放慢腳步?

A:我們投的企業受影響較小,它們是技術和知識密集型企業,不是人力密集,我們的早期投資階段的企業有的只有幾個人、十幾個人,只要大家復工、實驗室可以用,基本上沒問題。這個領域受影響的會是臨床試驗的部分,試驗一定要在醫院裡進行,需要醫生牽頭和病人參加,而試驗醫院多在國內中心城市,所以對於已經開展臨床試驗的項目,試驗進度是受到影響的。

Q:一級市場估值也會有影響嗎?

A:大家可能在時間上錯配了。傳染病病毒疫情本身不是長期事件,本身病程就很短,而一級市場的估值確實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是以年度為計算單位的,或者最短也是半年來計算,所以一個短期的事情不會影響長期的變化。我們半年或一年後就能看到被投項目的新的估值,也能看到行業的全貌了。此時疫情也結束了。

Q:醫藥上市公司LP在今年環境下會與被投企業產生怎樣的聯動?

A:首先上市公司在這幾年中一直在進行這樣的投資,與我們合作主要是通過基金,而他們自己也在投資初創企業,成立自己的產業併購基金。

說到疫情對他們的投資方式會有什麼影響,第一,資金會比較充裕。過去因為宏觀上去槓桿的影響,上市公司資金也比較緊張,而現在來看企業會獲得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另外從開年至現在,二級市場醫藥板塊的表現是很好的,公司股價和市值都受益於醫藥板塊的牛市,所以今年來看他們也會有積極的投資動作,不管是投基金也好還是自己去做併購。

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它們的思維方式在發生變化,一些醫藥的上市公司,產品比較傳統,很多是通過銷售導向的模式開發市場,之前對於新藥的研發是比較謹慎的,很難接受前期燒錢研發的方式,但是未來發展還是需要更多地去做新藥研發取得增長,而增長又可以體現在二級市場股價上。

Q:近日復星凱特CAR-T細胞治療產品上市申請獲受理,那麼CAR-T這一類熱度很高但研發難度較大的項目,投資人是如何評估的?

A:這個產品最近幾年已經沒有懸念了,2017年美國獲批的兩個產品到最新的復星凱特將有很大希望獲批,這也是在意料之中。

CAR-T也在基因治療的範疇裡,CAR-T細胞治療能夠商用是很大的一個突破,是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的新技術突破的一個例子。國內對CAR-T的投資經歷了幾年的熱潮,2015年是一個投資高點,2017年美國獲批之後,大家在2017-2018年都投出了一些CAR-T項目。投資人看中的一個是新技術里程碑的出現,另外CAR-T未來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目前能夠正式批准的都是在血液腫瘤,我們期待的是能夠在實體瘤領域有很大突破,這樣未來能夠應對的市場就要大的多,這是投資人主要考慮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