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HR:“不好意思,你这些证书不是我想要的...”

关于考证,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

“证多不压身”

“多考几个证,就能多几条出路”

“趁年轻多考证,以后少求人”

...

或者被一些类似于《职场人必考的十大证书》等文章洗脑。似乎证书越多,自己在求职和职业发展的路上就会越走越顺。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

或许你考的许多证,在HR看来

一 点 都 没 用!

在考证之前,我们先要判断它能够带来什么,对未来有什么帮助,而不是“看起来很厉害”,所以要考。

在职人士的时间本来就比较有限,考证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所以我们一定要衡量这个证书是否真的值

,如果去做其他事,会不会对自己更有帮助?

另外,各种证书的堆砌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力的同等提升,在HR看来,这恰恰是求职者缺乏明确目标和规划的表现

所以,在选择考证时,我们要选取一些对自己职业发展有实质性帮助的高质量证书,而不是盲目地浪费时间。


金融人考CFA有用吗?

在金融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CFA,但是很多人对于CFA证书本身却知之甚少。CFA考试是什么?考CFA到底值不值呢?

有见财经CFA研究中心主任、高级讲师、一次性通过CFA三个级别考试的CFA持证人魏榛阳导师,分析称:CFA全称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是全球投资业里最为严格与高含金量的资格认证之一,被称为“金融第一考”,并得到了全球投资业的广泛认知与认可。

CFA考试的知识体系相对完备,一级的主要内容是金融行业基本概念,二级的核心知识是估值,三级着重讲解资产配置

,一二三级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逻辑缜密。对于金融人士来说,CFA最大的作用在于扫盲、完善、构建内在联系。

一个职场人从工作开始,要经历的无非是初入职场、成长提升、跳槽/转型等。CFA证书在这些阶段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初入职场

初入职场,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的简历并不出彩、面试的专业问题答不上来、刚进入公司时对前辈们的满口术语一头雾水...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基础知识的欠缺,这往往也是简历筛选、面试以及熟悉岗位职责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而CFA的知识体系在许多金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银行、券商、投行、基金、信托、期货...这些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岗位都会用到CFA课程的理论知识。

举个例子,初入投行一般来说都是从尽职调查工作开始,尽调需要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潜在风险,这就涉及到了CFA中的财务报表分析以及道德准则;再比如,券商的研究员,需要对宏观经济与细分行业进行研究,而CFA的经济学以及数量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研究对象。

成长提升

对于多数考生而言,有见财经CFA研究中心主任魏榛阳导师分析称,考CFA最直接的理由就是想获得丰厚的薪资

先贴两张图,一起感受下别人家的薪资。

资深行业研究员

HR:“不好意思,你这些证书不是我想要的...”


证券投资总监

HR:“不好意思,你这些证书不是我想要的...”

虽然金融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在所有行业范围内已属前列,但是高端核心岗位的薪资比起行业平均水平,又高出了几十倍!而我们经常会在一些金融核心岗位的JD单当中看到,CFA成为了“准入优先条件”,甚至“需具备的因素”

除了薪资,CFA对于个人的提升还有许多方面。

CFA就像是金融界的“百科全书”,金融行业主要业务流程都会在课程中有所涉及。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有更多机会提升自己的职位,更能在多个业务条线上发挥自己的能力,结识更多的同行与大咖,这对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快速的。

比如,对于基金经理而言,CFA持证人的身份不仅可以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对于不同的投资标的有合适的估值,帮助自己更好地作出投资决策,同时也能提升高净值客户对于基金公司的信任。另外,名片上印着CFA,在会议论坛或是商务合作场合,认可度也会更高。

跳槽/转型

由于CFA考试涉及广泛,通过CFA考试的金融人士选择也就更多。不同岗位所运用的理论知识也能融会贯通,快速适应。

据了解,在成为CFA持证人后,各类求职APP以及职场社交媒体上,简历的浏览量以及面试邀请率远远超过之前,提供的职位范围也扩大了很多,包括首席分析师、基金经理以及管理岗位等。

对于想转型的人士而言,有见财经特聘讲师魏榛阳说,CFA的含金量在某种程度上说,比金融专业更高。几百小时的努力和备考,不是一句“对金融行业感兴趣”就能做到的,它更体现了你的勤奋、努力、学习能力、专业素养,以及对于金融事业的热爱。这些特质,正是从事许多金融岗位所必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