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唐代音乐为何繁盛?"浪漫"与"现实"并存,盛世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唐代音乐为何繁盛?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中国的古音乐是以优美短句为词再加以琴瑟合奏而成,《诗经》为开山之作也是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朗朗上口的歌词配以优美婉转的伴奏,才能够形成好的音乐作品。在古代诗乐舞这三者是为一体的,正所谓是“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在经历了汉乐府民歌以及建安七子以后,中国音乐到了唐代得到了空间绝后的发展。因为唐朝诗词的繁盛,才有了音乐的昌荣。

一、 唐诗的纵横捭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时光荏苒,唐诗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不停地出现在课本当中,不论是黄口小儿还是垂髫老朽也能随手诵出几句。词,是音乐的灵魂。正是有了好的词句,才能创造出喜闻乐见的作品。就像许多影视剧中出现的,皇帝设宴群臣时歌舞表演者在宫中边唱边跳。

1. 现实主义作品涌现

根据创作题材的不同,唐代乐曲诗歌可以分为很多种体裁。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便是有“诗圣”之称的杜甫。但唐朝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则是“初唐四杰”。他们分别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六朝时期的音乐多以绮丽为主,不论词曲还是伴奏都过于重视言辞的修缮。但其四人一改当时文风,主张语言生动灵现,而又以写实为主。代表作品当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到了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一大批心怀天下的作者涌现出来。而少陵野老,便是这其中之一。他的三吏三别,堪称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作。杜甫倡导“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体裁。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他将目光着眼于百姓的生活疾苦和朝廷的昏聩无能,在《兵车行》中他直言不讳的道出了李隆基的是是非非,而《丽人行》中无一讥讽语却满是对杨贵妃及其家族的鞭挞。

“由是米贵,居亦易矣”的白居易,在杜甫的基础上又将现实主义作品再推高潮。他总结了《诗经》以来的乐律,继续推进杜甫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以他的作品《立部伎》为词创作的乐曲,可谓是唐代音乐的巅峰之作。

唐代音乐为何繁盛?

现实主义作品注重于写实,也就是道出了民生疾苦和社会现状。这类作品,诗歌语言方面通俗易懂却又回味悠长。情到深处,便纵笔而抒。再由精通乐律者,为其谱曲,从而创造出了一首首不朽名章。

2.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是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对于屈原的评价。屈原所作的《离骚》可谓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而李白正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发展。如果说仅有现实主义,那么音乐未免也太过平淡,须得有虚无的浪漫空想主义配合,才能“绣口一吐,便是一个盛唐”。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家族与李唐王朝属于血脉相连,但年代太远所以也不算皇亲。李白的作品流传至今,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入皇宫时,不仅能够作词还能谱曲。一时间,深得唐明皇和杨贵妃喜爱。

李白的作品中充斥着丰富的想象力,而又柔和了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刻画出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首诗便是其根据新乐府古体创作而成,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又饱含着悲悯的抗争情怀。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中,浪漫主义作品的代表作。李白是个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诗人,正是有了他的推进才使得盛唐音乐波澜壮阔。

唐代音乐为何繁盛?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乐”

。王维素来喜爱参禅悟道,因而有“诗佛之称”。他平日里多爱游山玩水,且重恨伤离,因而以他的作品为词所创作出来的歌曲大都具有浓烈的思想情感。比如,《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所改变的《阳关三叠》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3. 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李白与杜甫合称为“李杜”,后人评价为“李杜诗篇万口传”。此二人一个是浪漫主义的代表,另一个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殊不知,二人还是惺惺相惜的老友。闻一多曾感慨道“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他们两人的糅合,则代表着唐代文学浪漫与现实的交织。二人一道畅游齐鲁,并互相学习借鉴为诗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利好。也正因如此,推动着唐朝音乐不断向前。诗与歌,词与曲,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

浪漫与现实的关系,就像是阴阳结合,缺一不可。

正是因为大量诗歌作者的涌现,才为音乐的旋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自唐以后,诗歌舞三项各自发展,自成一派但也是因为唐朝的音乐为后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代音乐为何繁盛?

二、 大唐音乐兴荣的其他因素

如果仅仅是文学造诣急速发展,是远远不能推动音乐文化发达的。除此之外,还包括许多其他原因。古代的音乐,大都是帝王将相或达官贵胄所喜爱之。普通百姓对此,可谓是可望而不可即。

1. 君主的大力推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封建统治时期,不论是臣子还是黎民百姓都是围绕着皇帝一人而展开的。只有明确圣心,才能得起青睐。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酷爱文艺之帝王,琴棋书画,宫商角徵样样精通。

《旧唐书》“贞观七年,太宗亲制《破阵舞图》”。因为长孙皇后喜爱兰陵王,所以李世民爱屋及乌也尤其喜欢《兰陵王入阵曲》,以至于亲自编排舞蹈音乐。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承袭他的爱好,亲自编排了《上园曲》,他的妻子武皇后也亲自编排了《圣寿乐》。

说道最喜爱音乐的帝王,当属唐明皇李隆基莫属。他所作的霓裳羽衣舞以庞大而多变的曲体,伴以磬、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乐器向世人展现了唐代乐舞的最高水平。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和李白的所作的《清平调》均是以此为主题。

2.

国立音乐机构

《新唐书》“唐高祖置内教坊于禁中,掌教习音乐,属太常寺。武则天如意元年。改为云韶府,以宦官为使。”李渊首创了由国家创办的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太常寺。专职于供祭祀朝会或者帝王飨宴时表演。

唐代音乐为何繁盛?

《旧唐书·礼乐制》“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

”。唐玄宗痴迷于音律,故而又设置了梨园。由他自己亲自掌管教习工作,此后便将从事戏曲行当的人士称为“梨园弟子”。

元稹曾说“玄宗爱乐爱新乐,梨园弟子承恩横”,可见当时他们的得宠程度,从而玄宗爱乐之情可见一斑。而后唐玄宗又在宫中设置了教坊,此后太常寺负责正规场合的歌舞乐曲而教坊和梨园则负责平时消遣。

3. 外族音乐的引入

自汉末以来胡人内迁,而后进入南北朝时代。少数民族与汉族,进行了充分的民族融合。唐王朝建立以后,李世民实行开放包容的外交策略。同时,再度启用丝绸之路。中原本土音乐在十六国时期就已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到了唐朝又融合了西域音乐元素。

影响中原音乐颇深的有西域的西凉乐、库车乐、龟兹乐、康国乐、安国乐、萨珊乐;还有东部的高丽乐以及日本乐。就比如备受瞩目的《霓裳羽衣舞》,则是唐玄宗根据印度的《婆罗门曲》所作,而后又配上李白进献的词。

文化的交流也是双向的,比如李世民作编排的《兰陵王入阵曲》就对日本音乐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日本史》“本朝所传乐制,五音六律,盖始受之于隋唐”。也就是说日本的音乐起源,来自于隋唐两代。

4.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唐代音乐为何繁盛?

俗话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会有人再去痴迷于五音六律。即使是皇帝面对百姓疾苦,也会无心于创作。因为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之人,必定会产生反心,自己的皇位也会坐不稳。

唐太宗李世民自玄武门之变上位后,对内推行轻徭薄赋之政,对外广开贸易渠道。一时之间“贞观之治”,名声大噪。同样喜欢音律的女皇武则天,她在位时经济也是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而艺术造诣最高的唐玄宗,更是开创过“开元之治”。正是因为有着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得帝王或者百姓都有了闲心来搞艺术创作

结语: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隆基在盛世痴迷音乐,又因迷醉美人而引发了安史之乱。使得大唐一时之间,大厦将倾。唐代音乐的历史,正是唐朝的兴衰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