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母親 小琴(一)

前言: 母親是個要強的人,一生不服輸。和父親相守了半輩子,卻沒能相伴到老。父親去世後的 那幾年,母親是自強而又自卑的,用家鄉的老話來講,她成了“半個人”,而這對於她來講,似乎 都是讓她覺得羞愧的事情.......

母親身上有著那個年代的烙印,陳舊卻又有著蓬勃的生機!

第一章 童年1

母親出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豫西北農村,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母親兄妹6個,她排行老二,上有大舅,下有二舅小舅和二姨小姨。那個年代,為了養活一家老小,外公外婆也是用盡了全部的力氣。然而背朝黃土面朝天的日子,似乎永遠都沒有盡頭。

那是一個貧窮的年代,吃不飽,穿不暖。一年到頭的收成,連餬口都不夠。做為家裡的長女,母親從小就被當成大人用。家裡孩子多,大人忙著下地賺工分,根本顧不上孩子,母親便承擔起了外婆的責任。一群小蘿蔔頭的吃喝拉撒,都由她來管。順帶還要負責分配家裡力所能及的農活給他們。誰不聽話,少不了一頓打駡。再大一點,家裡的手工活都交給了母親,改衣服、做鞋子,甚至二姨、小姨長大發育時的小內衣都是母親一手縫製的。母親手巧,自小做出來的衣服都有模有樣。然而,她太愛精緻的物品,衣服尚且罷了,加些精緻,女孩兒總歸是喜歡的,二姨小姨也沒少顯擺。而做出來的鞋子可就苦了她們嘍,母親做鞋子必然是要秀氣好看的,可是二姨小姨的腳卻沒有按鞋子的模樣去生長,硬生生忍著疼,美麗著。

我以為這樣的童年是不快樂的,因為太過貧窮和落後。然而每次聽母親提起,確也覺得有趣。那個時候,家裡照明全是煤油燈,哪怕是煤油燈,每次也是小心翼翼的把燈芯撥到最小,讓小小的燈芯發出昏暗的燈光。燈光把家裡的人、物品投射在牆上,便成了各種各樣的影子。有扎著小辮子的小腦袋,有外公閃著一明一闇火光的大煙鬥,有舅舅們調皮做的各種鬼影,還有外婆半夜也停不下來,吱吱呀呀的紡花車,紡花車投在牆上的影子,變得特別特別大,吱呀吱呀停也停不下來。像是把苦難的日子也揉進了手裡的棉線裡,不能停,也不敢停......

母親 小琴(一)

這個更貼近我記憶中的樣子

母親 小琴(一)

煤油燈

母親 小琴(一)

這個像極了記憶中的外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