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孙权活的时间比刘备,曹操还久,为何统一不了天下?

兔牙传说


①正统性: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大汉丞相,有汉朝政府的名头。刘备以献帝皇叔自居,又有衣带诏相托。吸引不少追随的人。而孙权仅仅是割据江东,他继承的是父兄的政治遗产,其父孙坚在诸侯讨董时期为袁术部将,其兄在汉朝体系下仅为骑都尉和吴侯。在汉朝这个体系下,孙权所能号召和利用的政治资源无法与曹刘相比。而自立称帝后其正统性太低,尚忠诚汉室的士子会更多的投向刘备。曹操终其一未称帝,最高为大汉丞相和魏王。(满分3分孙权1分刘备3分曹操2分)

②人才:曹操武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徐晃于禁张郃),夏侯惇夏侯渊兄弟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统军人才。谋臣有荀彧,荀攸,郭嘉,程彧,贾诩后期还有司马懿等人。刘备方面,武有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谋臣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张松等。孙权武将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以及太史慈程普黄盖朱然等。(孙权2分刘备3分曹操3分)

③综合实力:

章武元年(221),蜀汉仅有益州一州之地,辖郡、国12,县118个,“有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后主刘禅的景耀六年(263)蜀汉灭亡时期,共有人口“二十八万户,男女口九十四万”。其中包括“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魏国有冀、兖、青、徐、豫、并、司、幽、雍、凉十州之地,辖郡、国82,县796个。元帝曹奂景元年间(260——264),“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男女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二百二十一”。

吴国有扬、荆、交、广四州,辖郡、国43,县313个。大帝孙权赤乌元年(238年)有户约520000,人口约2567000人。末帝孙皓天记年间(277——280),“有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孙权2分刘备1分曹操3分)

④君臣关系:曹操本人素有“唯才是举”的名声,手下将领愿意为其搏杀,比如庞德抬棺死战关羽。又如对杀了自己爱将典韦和长子曹昂的降将张绣礼遇有加。刘备对待名士名将也是礼遇有加,举国托于诸葛亮。更是在关羽败走麦城身死后愿意倾全国之力为关羽复仇(至少旗号是打的这个。)而孙权与臣子不能君臣同心,时有猜忌。更是为了平息蜀国的怒火牺牲了吕蒙。陆逊在夷陵之战后也被排挤陷害,愤恨离世(孙权1分刘备3分曹操3分)

孙权6分刘备10分曹操11分


煮酒论史品茗谈今


天时,所谓天命不在吴,不在孙权。三国时期相对来说那时的领土主权已经稳定发展了。都是有着水道渠成的大势所趋,三国鼎立。曹操、刘备、曹丕、司马懿,包括孙权,哪个不是雄主人杰,纵横沙场的人物,谁想完成统一确是坐享其成的司马炎。

地理,江南是一个繁华富足之地。先天就是培养大族贵族,繁荣文化的地方。正所谓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安定承平本来就是让人非常满足而腐化丧失进取之心。

人和,相对的,北方生存空间贫乏导致的激烈竞争。更容易形成强烈的侵略性和武力,所以历史上的朝代更迭,领域的统一都是由南向北的比较多。自东向西方向来完成,东吴因长江天险而得以自保,也因此很难向北延伸发展。孙权在位时,可以是从未在江淮北部地区取得过立足之地。被公孙渊的玩弄更凸显地理局限和孙权的无奈。守成不足,进取有余,以此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使孙权无法统一天下。



海哥趣说历史故事


都说三国时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其实不然,东汉末年时最有统一天下的是袁氏!就是袁绍和袁术!两人四世三公,天下仲姓,刘姓第一袁姓第二!其实力潜力可见一斑!

只可惜二人都玩脱了,袁术志大才疏,袁绍雄才大略但性格有缺憾,正是势逆则天下楷模 兴顺则万事皆休!官渡之战曹袁争霸,袁绍败落,由此走了下坡路,而曹操就此天地皆同力,势不可挡,直到赤壁之败也无损其根基,仍然虎视天下,雄心不改!北魏从始到终都是谋着天下一统的,立意就是如此!

刘备性格坚忍,百折不挠,据有汉室宗亲大义(在汉朝宗亲是可以坐皇位的😄)。借赤壁之战的东风取了荆襄九郡,入主了天府之国,兵精将勇,既可以出汉中进长安,又可以出荆州进中原,虎视江东!结果被孙权偷袭折了关羽丢了荆州!但依然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死后诸葛亮六处祁山就是明证!

孙权就是曹操所说的借父兄之名入住江东,生子当为孙仲谋!乃守国之主。没什么雄心一统天下,只想偏安一隅,更不说江东除了周瑜以外没什么人才,所用之才格局太小,有点小家子气!而东汉末年时北方谋士出山定计都是冲着一统天下去的,气魄不言而喻!

所以说曹刘本身志向就高,死后政策依然如故。而孙权本身就格局不大,再加上兵马多为水军,在平原战斗力太弱,一出江东就挨揍!而且曹刘死后他岁数也大了,更没心思争什么天下了!


小院杂谈


孙权为何不能统一天下?

首先很荣幸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孙权在位足够长久,不仅熬死了刘备和曹操,还比熬死了曹家三代的司马懿还要多活一年。

话说三国,孙权也能称得上是个英雄豪杰,那么为什么孙权最后都已经熬到了曹家曹芳这个傀儡皇帝在位了,他还是没能最终统一天下?

首先孙权的起点不够高,跟其他人物相比,他的实力不够强。孙权的接班过于突然,这导致了他跟孙策的手下默契度信任度都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孙权早期的时间就是用来整顿自己家的内务了,这使他也错过了集团迅速发展的最佳时期。

当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时,而孙权才只拥有了江东六郡之地。孙吴的土地看起来挺大,但是所属孙吴土地的南方在那个时候大部分的地区还是人烟稀少,无法形成国力。

当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孙权也只有不完整的荆州、扬州以及边远的交州。而当时的曹魏就已经拥有了司隶、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雍州、凉州和荆州、扬州北部。

孙权他既不拥有刘备一般的正统名义,他也没法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基本上是一个处在劣势的人,实力不够只能后发制人,一直在等待北方的可乘之机

而且南吴两国也一直也不安定,从孙吴就开始两宫内斗,后来孙峻孙綝专权,之后由于孙皓的暴政导致了内乱不断,政治日益腐败。

反观曹操,虽然曹魏一直有司马懿这样的一个隐患,但是在曹操、曹丕和曹叡时期司马懿都不被重用也不敢有所行动,也是到了曹芳这一代,由于曹芳年幼,而辅佐他的曹爽军事谋略不够,被司马懿给算计了才发动了政变。

所以孙权能自保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是还去攻打蜀汉和曹魏不仅在地势上不占优势,实力也确实不允许。

其次曹操和刘备都有名将辅佐,而孙权的名将逝世过早,之后也没有人才能够辅佐孙权。

曹操在武臣上自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徐晃、于禁和张颌。夏侯一家不管是夏侯渊还是夏侯淳都是不可多得的领袖人物。

直到曹操去世为止,他的核心谋士、重要谋士都有接近百人,最有名的更是五大谋臣“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

而刘备更是不用说,不仅有五虎将“关张赵马黄”,还有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以及庞统、法正、张松等等。

孙权集团的周瑜、太史慈等人也都是一代名将,周瑜帮助孙策平江东,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还为孙权制定了一幅统一天下的蓝图。

太史慈一向为人正直,曾帮助孔融击退过黄巾军,后来跟随孙策大展宏图,可惜这两人都早逝,让东吴损失了两位奇才。

正如诸葛亮在《绝盟好议》中所说:

“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

不是孙权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而是他没有这个能力。

建安十三年,孙权曾与曹操公开决裂,后来刘备称帝之后,次月即东征孙权,孙权立马向曹魏称藩,这样一来没有了政治信用,也就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史小姐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的确,题出所说的事实很多人都有此疑问,抛开这个疑问我们来用简单的语言去总结或者评价三个人的一生伟业的表现的时候时,往往会在孙权处犯了难。有关他的事迹关联的记忆匮乏且词穷。我们熟知的流传最广的关于孙权的一句话还是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那么,在曹操刘备死后的这三十年里,在当时和曹操刘备三足鼎立的为孙权为什么没有据地雄起从而一统天下呢?

第一点,孙权所属的东吴集团进攻力匮乏。不管是从《三国志》里了解到的诸多事实上的大型战役还是《三国演义》衍生出来的战争事件,无一例外都透露出了孙权所在一方进攻力匮乏的问题。 和刘备联手时,孙权方防守,让刘备进攻;与曹操联手时,还是自己防守,让曹操进攻。


作为政权统治者的孙权自己也深知这一点,单单凭借自己的实力难以在大规模的战役中占据主动。所以他们因地制宜,以防守来提携进攻,同时内外联合施以战略来改变战局。然而当战争上升到更大规模或者全局性的战争时,自身进攻的乏力还是东吴军队的致命弱点,所以即使在三国后期想要北伐征战,也是非常困难!

第二点,还是在东吴内部。我们都知道,东吴是一个由众多士族组成的政权组合体,孙权所代表的江东士族虽然取得了东吴的实际统治权,但是军事上并没有取得对东吴所有军事力量的指挥权。东吴各个士族不仅分化整个东吴集团的权力和战斗力,更是将东吴的朝政变得错综复杂。

孙权要想统一中国,必定要先取得其他士族的同意或者支持。而安抚东吴内部的权利斗争就已经使孙权应接不暇,更别说统一全国这种国家层面上的大事。所以,守成之君的定位其实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第三,东吴集团的士兵多以水兵为主,陆地兵种比较少,在统一全国这种大规模地依靠陆兵的战争中并不占优势。

第四,孙权的个人问题。我们都知道刘备和曹操的江山都是自己一步一步打出来的,每一次的攻城拔寨都有自己的的亲自部署和监督指挥。而孙权则不一样,他是继承他的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打下的江山。这一点在个人能力上就给孙权打了一个折扣。


虽然孙权后期也扩大了东吴的版图,但是没有经过充分的战争磨炼,孙权自身的图霸之心远没有刘备曹操那般的强烈。

孙权的一生固然伟大,他割据江东成就了一番霸业。但是东吴的内外环境和孙权自身的原因注定了他的霸业只是割据,而非大一统。


小宋拾趣


自古以来,从南方想北方进行统一战争成功的只有两例,朱元璋的北伐和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中国地形是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倾斜,北方征伐南方本就有地形优势,居高临下,以雄鹰搏兔之势。可从南阳盆地南下襄阳,占据长江中游顺流而下直取江东。也可从蜀地以水军顺溜而下直取江南。

江南地区的割据政权北伐要吃力的多。而且三国时期,江南很多地区还属于蛮夷之地,根本没有开发利用,真正对江南的开发要到永嘉南渡以后。不能以现在的江南形势去套用当时的情况。

孙权的国力根本比不了曹操,曹操控制的北方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上传统高度发达成熟地区,人口土地优势明显。孙权是无力北伐的😎。


小卒过河拉大车


在三国时期东吴作为天下三巨头之一,不管是在前三国时期还是后三国时期,它充当的都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那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东吴实力就算比不过曹魏,那也比蜀国强吧。那为何孙吴从始至终就没展现它有过一统天下的实力呢?

其实这一切的根源都出现在孙权的性格身上,孙权的性格是什么样的?陈寿评其为勾践之奇。

周瑜自赤壁之战后威声远著,在东吴声望极高,这引发了孙权的极大猜忌。再加上周瑜时时都想夺取荆州,刘备对其也极为忌惮。因此刘备乘与东吴和亲之时,曾挑拨孙权说:“公谨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大,恐不为人臣耳。”当时孙权心里想来也是深以为然的

不过当时周瑜幸运,于赤壁之战不久就因病逝世,因此才保全了与孙权的君臣声名。可周瑜的子侄就没那么好运了,因为孙权将他对周瑜的怨恨猜忌之情全算在了他们头上。

周瑜所立功勋对东吴来讲可谓功盖一世,后来连孙权称帝时都感叹:“孤非周公谨,不帝也。”那他儿子不过就犯了这么一点小小过错,竟至于削爵夺职,如何让人心服。

所以当时消息一传出,举朝哗然,诸葛瑾、张昭、顾雍等群臣联名上书,说:“周公谨在世时,入作心腹,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催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威国境,华夏是震,然瑜身没未久,而其子沦为匹夫,益可悼伤。”

可孙权最终还是没有饶恕周瑜的儿子,导致不久后周胤就死在贬所。唉,得天下者在于得人,观刘备之用关张诸葛,既任之则生死与共,矢志不渝,顾能得人死力。因此刘备虽然国小民贫,却能与曹操争衡天下,正在于此。

而反观孙权,危难时待周瑜如兄如父,一旦局势稍宁则刻薄猜忌如是。为人薄情寡恩至此,欲得人死力,岂可得乎?我想这大概就是他一辈子困守江东的原因吧。


口袋历史听棠


孙权不能统一三国,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三国时期南方开发程度较差,无论是经济、所管辖的百姓数以及城池的密集程度都不及北方。这就导致地图上孙权占了一大堆地盘,真实实力还是比较差的。

其次,曹魏对于孙权一直是严加防范。合肥,江夏长期驻扎重兵。孙权与曹魏在江淮间多次拉锯,始终未能突破曹魏防线。

最后,孙权晚年对于继承人问题多有反复,完成朝政动荡,也不具备大举北伐的条件。

综合诸多方面因素,孙权活得久因为他比曹操和刘备岁数小很多。客观局面上,孙吴不具备北伐曹魏的实力。




小何读历史


第一,孙权不擅长军事战争

在当时 ,无论是曹操和刘备都是在马上打下来的天下。曹操的军事能力,不用说我们也知道。曹操曾经在汉中一战中打败了刘备,从这就能知道曹操的能力有多强了。孙权知道自己不擅长战争,也曾亲自率兵出战实地演练考验自己,虽然是他亲自率兵,但是结果却是输得一塌糊涂。孙权的每一次率兵出战,都是带领着一支庞大的队伍,最少五万,最多的时候是十万。可是每次打仗,敌人都是以少取胜孙权,有一次更是可笑,在合肥一战中,敌人却以八百打败了孙权的一万人,最后敌人逍遥离去,却把孙权给吓坏了。就如孙策对孙权的评价一样,孙权适合出谋划策,处理内务,不适合出兵打仗。要不是同在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的威胁,孙权又怎会逼迫自己如此的地位?

第二就是朝廷的内部问题了

貌似是在汉末时期,对于政治建议不同,有的大臣主张向曹操俯首称臣,而有的人却支持战斗争;对于朝廷大臣分派问题,有孙策的旧部,也有孙权的羽翼;还有大家世族之间的争斗。即使当时的孙权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都无法使内部稳定,怎么去统一全国?

第三是正当性问题

三个阵营,就属孙权的政权最不具有正当性了。曹操是名副其实的得到了先主的禅让才登上正统统一魏国;刘备本来就是皇室后代,刘备登基为帝时也是打着继承皇位的名号。就只有孙权一无所有,有人觉得孙权称帝都是一件意外的事,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第四就是蜀、魏还没有大势已去呢!

即使魏国的曹操去世了,可是还有曹丕呢!曹丕也是有实力的人,还有曹操得力的助手和旧部都在,孙权怎么可能说打就打呢?所以就算曹操去世了,孙权也打不过魏国。而蜀国这边,刘备虽然去世,有刘禅继位,就算刘禅这个皇帝当的比较傻,但是还有诸葛亮在后面扶持。就算在刘备死前的战争上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蜀国还是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的。况且孙权个人奸诈,善变,与两方的关系都脆弱,要在这时突击一方,难免会被两方夹击而灭亡。


顺利办财务


吴国国力有限,而且后继能人缺乏,东吴攻打合肥五次都无功而返,而东吴要想北伐,合肥是一个重要的据点和补给点,他拿不下合肥就没法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