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三皇五帝”究竟是哪幾位?

如果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找尋一個起點的話,那這個起點無疑就是“三皇五帝”了。“三皇五帝”對於我們來說似乎並不陌生,畢竟在很多歷史和文學作品中都有提及,但要具體說出“三皇五帝”都是哪幾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這不僅是因為“三皇五帝”時期距離我們過於遙遠,更是因為在不同的典籍中“三皇五帝”的說法並不統一。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三皇五帝”究竟是哪幾位?

“三皇五帝”是中華文明的起點

一、“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

對於歷史,毛主席是有深刻見解的。他是為數不多的能通讀二十四史的人,而一部《資治通鑑》,毛主席更是讀了17遍之多!可以說,從對歷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來看,毛主席是絕不遜色於歷史學家的。而要以看歷史的高度和格局而論的話,甚至古今中外無能出其右者。

1964年春,中國已基本克服了三年經濟困難帶來的不利影響,國家建設顯現出了勃勃生機。正是在此形勢下,毛主席寫出了這篇經典詞作——《賀新郎·讀史》:“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蹠莊屩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竟,東方白。”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三皇五帝”究竟是哪幾位?

毛主席詞作《賀新郎·讀史》的手跡

這首詞以恢弘的筆觸和宏偉的視角展現了人類從進化伊始到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過程,可以說是文學史上的絕筆之作,而其中“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一句則是對毛主席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最好詮釋。可以說,毛主席以俯瞰眾生的“上帝視角”為我們徐徐展開了一幅浩蕩的人類歷史畫卷,“三皇五帝”在其中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片段罷了。但困擾我們的問題依然存在,那就是“三皇五帝”究竟是誰?他們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還是祖先為我們留下的精神圖騰呢?

按照固有觀念,“三皇五帝”應該算作遠古時代君主的代表了。可我們要知道的是,“三皇五帝”並非最早的君主,若按時間順序先後排列,中國遠古時期最早的君主應該是盤古無疑了。據《三五歷》記載:“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極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三皇五帝”究竟是哪幾位?

盤古開天地

二、“三皇”究竟是誰

可見,在遠古傳說中,是盤古大神開天闢地創造了世間萬物,而後才有“三皇”的出場。那麼“三皇”都是誰呢?

事實上,史書關於“三皇”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尚書大傳》中記載:

“燧人為燧皇,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

《三皇本紀》中記載:“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頭。澹泊無所施為,而俗自化。木德王。歲起攝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萬八千歲。地皇十一頭。火德王。姓十一人。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亦各萬八千歲。人皇九頭。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

《白虎通》中記載:“三皇者,何謂也?謂伏羲、神農、燧人也。或曰:伏羲、神農、祝融也。”

《禮記·曲禮正義》中記載:“伏羲、女媧、神農為三皇。”

從以上史書關於“三皇”的記載來看,儘管說法不盡相同,但大多還是將“三皇”的人選集中在燧人、神農和伏羲身上。而關於所謂的“天皇、地皇、泰皇”或“天皇、地皇、人皇”,《尚書大傳》中還有相關記述:

“燧人以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託燧皇於天;伏羲以人事紀,故託戲皇於人;神農悉地力,種穀疏,故託農皇於地。”

由此可見,“三皇”有取“天地人”的含義,而燧人、神農、伏羲則分別對應天、地、人,這就是普遍意義上我們所認知的“三皇”。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三皇五帝”究竟是哪幾位?

“三皇”雕像

三、“五帝”究竟是誰

說完了“三皇”,接下來該說“五帝”了。關於“五帝”的不同說法儘管沒有“三皇”那麼多,但也至少存在以下兩種:

《史記正義》中記載:“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

《禮記·曲禮正義》中記載:“其五帝者,黃帝、金天氏、高陽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是也。”

《史記正義》中關於“五帝”的說法源自於《史記·五帝本紀》,由於《史記》在史學界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後世更接受“五帝”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的說法。

通過對史料的整理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普遍意義上的結論,即“三皇五帝”分別是指燧人、神農、伏羲以及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三皇五帝”究竟是哪幾位?

“三皇五帝”示意圖

四、“三皇五帝”的系譜探究

“三皇五帝”究竟是誰的問題已經有了答案,剩下的就是其真實性和系譜的探究了。想要弄清楚如此久遠的事似乎難度不小,還好後世留下了一些線索供我們“按圖索驥”。

按照《曲禮正義》的說法,燧人到伏羲之間隔了187代,女媧到神農之間隔了50代,神農到炎帝之間隔了133代。

而《祭法正義》中則記載炎帝傳了8代,共520年;黃帝傳了10代,共1520年;窮桑傳了8代,共500年;顓頊傳了20代,共350年;帝嚳傳了10代,共400年。

如果真的按照以上記載來計算“三皇五帝”的系譜的話,將會得出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顯然是不足為信的。實際上,遠古時期的系譜計算方式和現在有很大差別,所謂的傳至幾代也不等同於我們現在認知的父子相繼,更何況關於“三皇五帝”記載的真實性還有待商榷。

既然以上的記載並不可信,那隻好通過其他相關史書的記載來合理推斷了。我們按照《漢書·律曆志》中年代的推算,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的系譜年代範圍,即可以將“三皇五帝”中最早的燧人氏定位到公元前3000年至3500年之間。這也許就是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說法形成的原因之一吧。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三皇五帝”究竟是哪幾位?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五、“三皇五帝”背後隱藏著人類文明發展的不同階段

不過歸根結底,我們瞭解“三皇五帝”並不是為了弄清其距離我們的確切年代及詳細事件,而是藉由這條線索理清中華文明的傳承脈絡和人類發展進化的不同階段。

拿“三皇”來說,典籍對其的記載相比於“五帝”及之後的帝王來說是極其模糊的,但我們卻能從中整理出人類進化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況。

據《白虎通》記載:“謂之伏羲者何?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後,臥之詓詓,起之吁吁,飢即求食,飽即棄餘,茹毛飲血而衣皮葦。於是伏羲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因夫婦正五行,始定人道,畫八卦以治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謂之伏羲也。謂之神農何?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謂之燧人何?鑽木燧取火,教民熟食,養人利性,避臭去毒,謂之燧人也。”

可見,“三皇”的先後順序應為燧人在前、伏羲次之、神農最後。

燧人代表著“漁獵時代”,那個時代還沒有產生所有權和人倫的概念,而燧人的貢獻就是用鑽木取火的方式教授人們吃熟食,邁向更高的文明。

伏羲代表著“遊牧時代”,人類在這個歷史階段已經從山林來到平地,家族制度和夫婦人倫也應運而生,因此伏羲被稱為“人皇”。

神農代表著“農耕時代”,隨著人口的逐漸增多,早期的漁獵和遊牧已經不能滿足需要,這時候農耕的優勢就顯現出來,神農最主要的貢獻就是教民農作。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三皇五帝”究竟是哪幾位?

“三皇”代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

由此觀之,“三皇五帝”對於中華民族和研究歷史的人來說是永遠挖掘不盡的寶藏,它不僅代表著中華文明的起源,也為後世留下了無盡的遐想與思索。毛主席一句“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既是提醒我們要本著辯證的思維分析問題、研究歷史,也是在無形之中點出了世間的真理,那就是一切事物都是處在不斷髮展變化中的。

“三皇五帝”究竟是誰或者他們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如果能從品讀歷史中領悟到事物發展的規律和道理,也不枉“一篇讀罷頭飛雪”,甚至還能體會到“歌未竟,東方白”的絕妙體驗。

參考資料:《尚書大傳》《史記·秦始皇本紀》《三皇本紀》《白虎通》《禮記·曲禮正義》《漢書·律曆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