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歐洲爭霸(49)大戰一觸即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奏曲

1907年,三國協約簽訂後,協約國與同盟國之間的關係驟然緊張,衝突加劇,雙方甚至陷入到互相秀肌肉的軍備競賽中。尤以英、德兩國之間更甚,海軍、潛艇建設上爭鋒相對,互不相讓。

歐洲爭霸(49)大戰一觸即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奏曲

1908年,奧匈帝國公然吞併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本來塞爾維亞對波斯尼亞也是虎視眈眈,沒成想被奧匈帝國搶先了,塞爾維亞對此感到非常不滿。在這件事情上,俄國是同意奧匈帝國兼併波、黑兩省,奧匈帝國則同意黑海海峽向俄國軍艦開放。但當俄國還在跟英、法兩國商談黑海海峽向俄國軍艦開放問題,還未最終達成協議時,奧匈帝國就先兼併了波、黑兩省。俄國因自己的目的還未達到,便向奧匈帝國提出抗議,奧匈帝國的兼併行徑還激起了奧匈帝國南部斯拉夫人的憤慨。波、黑兩省人民也反對奧匈帝國的統治和奴役,強烈要求與塞爾維亞合併。

歐洲爭霸(49)大戰一觸即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奏曲

塞爾維亞政府向奧匈帝國提出抗議,並開始軍事動員,同時向俄國求援。奧匈帝國依仗德國的支持,拒絕召開國際會議,並在奧、塞邊境集結軍隊,進行威脅。1909年,德國向俄國發出威脅性照會:要求俄國促使塞爾維亞承認奧匈帝國兼併兩省的既成事實;如俄國繼續支持塞爾維亞,德、奧將對俄作戰。俄國被迫讓步,塞爾維亞也只能忍氣吞聲,就此作罷。此次波斯尼亞危機使俄、塞與德、奧的矛盾進一步加深,加劇了協約國和同盟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爭奪,最終使巴爾幹在1914年成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火藥庫。

歐洲爭霸(49)大戰一觸即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奏曲

1905年和1911年,英、德、法等國又接連在摩洛哥爆發了兩次衝突危機。1905年,英法協約條文中,英國承認摩洛哥是法國的勢力範圍。這一條文侵犯了德國在摩洛哥的利益,德國大為不滿。1906年,德、法雙方談判,由於英、俄的支持,談判結果對法國有利,德國吃了閉門羹。1911年,摩洛哥地區再次爆發危機,法國對摩洛哥控制加大,德國更是不滿,提出法國分割一部分法屬非洲領土給德國作為補償並派出軍艦進駐摩洛哥。英國大吃一驚,擔心德國海軍實力趁機增長,立即要求德國軍艦撤出摩洛哥。面對英國的強硬,適逢德國國內金融局勢惡化,德國不得不同意撤走軍艦,法國則同意給予德國一部分法屬剛果領土作為補償。兩次摩洛哥危機雖然最終都得到了平息,但英、法兩國與德國之間的積怨越來越深,德皇甚至揚言不會再退讓了,這使得戰爭的爆發將變為現實。

歐洲爭霸(49)大戰一觸即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奏曲

1912年,局勢本就緊張的巴爾幹半島終於爆發了衝突。1912年5月,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以及黑山四個巴爾幹國家簽訂了反土同盟條約。四國要求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撤出巴爾幹半島,土耳其政府拒絕,因此,雙方不得不訴諸於戰爭了。最終,土耳其難抵四國圍攻敗下陣來。12月,德、奧兩國進行調停,本就與塞爾維亞、黑山、希臘等有矛盾的德、奧兩國站在土耳其一邊,反土同盟便就此停戰作罷。1913年,停戰和約簽訂,土耳其幾乎喪失了它在歐洲的全部領土,巴爾幹各國人民擺脫土耳其壓迫的願望終於實現。這便是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歐洲爭霸(49)大戰一觸即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奏曲

1913年7月,巴爾幹四國同盟因佔領土耳其的領土分配不均,大打出手,同盟破裂。保加利亞認為自己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出力最多,理應獲得領土最多,但塞爾維亞、黑山、希臘不同意,於是在德、奧兩國的唆使下,保加利亞首先發起戰爭攻打塞爾維亞和希臘軍隊。羅馬尼亞和土耳其也趁機對保加利亞發出領土要求,保加利亞陷入到了被五國圍攻的局面。一個月後,8月,保加利亞投降,被迫割讓土地予五國,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結束。此役之後,保加利亞徹底投入到了德奧同盟國的懷抱,羅馬尼亞則轉向協約國。

歐洲爭霸(49)大戰一觸即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奏曲

至此,經過波斯尼亞危機、兩次摩洛哥危機、兩次巴爾幹戰爭,歐洲全面戰爭的風暴越演愈烈,協約國、同盟國兩大陣營的國家也愈發清晰。山雨欲來風滿樓,整個歐洲似乎就差一根導火線點燃,戰爭的烽火就會全面引爆。1914年6月,這一刻終究還是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